199云计算 http://199yun.cn 数据驱动云计算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zh-CN hourly 1 https://www.s-cms.cn/?v=4.7.5 公司文化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敢于创新是XX企业的首要特点,就是敢闯敢试、敢想敢干。

XX是全国首家进行城市旧区改造的企业;XX也是全国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XX是全国房地产企业中第一个转型商业地产的企业;XX更是全国首家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的企业,XX企业产业集团一成立便成为全国最大。

2、坚守诚信
坚守诚信是XX企业的核心特点。

1990年,XX集团开发的大连民政街小区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工程质量全优住宅小区;1996年,XX在全国房地产企业中率先推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三项承诺”;2002年,XX在沈阳开发太原街XX广场,由于出售的部分商铺经营效益不好,XX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出发,决定回购沈阳太原街XX广场所有已售商铺,除退回购房款外还补偿相应利息。XX沈阳退铺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全国诚信文化建设的标志性事件。

3、带头环保
XX集团是全国最早推行节能建筑的企业之一。

XX集团所有XX广场和五星级酒店都达到国家星级节能标准,自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以来,全国获得这两项认证的商业项目绝大多数是XX广场和五星级酒店,遥遥领先其他企业。

4、关爱员工
XX视员工为企业的核心资本,发展成果首先惠及员工,使员工在XX长本事、涨工资、长幸福指数。XX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员工培训,并在廊坊投资7亿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XX学院。XX要求所有基层公司自办员工食堂,免费向员工提供一日三餐。XX实行优秀员工度假制度,每年评出的集团优秀员工,给予报销两人往返机票,免费入住各地XX酒店度假。

5、注重慈善
XX成立至今,慈善捐助现金超过37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慈善公益捐助额最多的企业之一。也是唯一七获“中华慈善奖”的企业。

XX集团还倡导人人公益的理念,集团所有员工都成为义工,每人每年至少做一次义工。

6、做到最好
XX有远大愿景,对工作标准要求极高,追求“让一切工作成为精品”。XX只要进入的产业,至少做到中国行业第一,追求世界行业第一。XX是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全球排名第二的不动产企业、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

7、执行力强
执行力强是XX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一是说到做到。二是算到拿到。XX做项目先算后干,先做规划设计、测算成本后再决定是否投资。项目开发过程实行计划模块化管控,保证项目全程的成本、现金流都在计划管控的范围之内。三是奖罚分明。XX制度奖罚分明,该奖就奖,该罚就罚。

8、弘扬传统
2005年集团推荐学《论语》,全集团开展一年的学习、讨论和演讲。 XX多次聘请著名礼仪专家到企业讲文明礼仪,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XX集团王健林董事长很早就开始进行中国字画收藏,每年举办画展,支持优秀画家发展。

]]>
公司简介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是和先进(发达)国家的试验、认证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大韩民国代表性机构。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各种认证制度日渐完善,为保护消费者安 全和环境的各种制度的重要性日趋增加,
KTL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从产品开发到获得认证的整个阶段提供支援,以帮助企业提高技术能力以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为了两国企业间和认证机构和客户间的有机业务联系及满足客户的需求,
XXXX有限公司在广州和上海成立了中国事务所,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增加中国企业 向韩国出口及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为了解决国内外客户取得认证以及各国的非关税技术壁垒,已和35个国家67个试验认证机构签订了协定(MOU),
为获得 海外规格认证,提供各种安全及质量认证、工厂审查、信息、技术教育等支援。


现在在运营国际认证制度IECEE(IEC System for Conformity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CB认证制度(CBScheme),
是一家有关9个领域43个规格发行CB Certificate和Test Report的IECEE公认。
]]>
日本机床行业启示录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国金证券 满在朋,李嘉伦

核心观点

  日本机床工业从1889年起步,受到战争拉动也受到战争破坏跌宕起伏,但在政策支持、企业创新拼搏交织下从1982年开始后来居上,市场份额达到全球第一,我们通过深入复盘总结经验,希望对中国机床产业的发展得出一些启示。产业变革启示:日本借助数控技术出现/机床高经济性实现超车,对标国内关注数字工厂、AI技术应用带来的新机会和成本端优势。我们复盘看到日本机床产业的崛起与数控技术的出现有较大关联,数控技术的出现让很多原先的行业壁垒被数控系统的探测和自适应能力削弱了,打破了原有市场格局。同时由于日本企业在前瞻性、技术敏感性等方面较为领先,数控化率快速提升至全球第一,再叠加日本更低的综合成本,机床经济性优异吸引了大批中小企业客户,进一步发展市场份额也逐步来到全球首位。回看当前,没有可见的直接颠覆CNC的技术出现,但例如中国制造业数字工厂建设快速推进、AI技术加持有望缩小原先靠长时间经验积累构筑的技术壁垒等仍能看到技术变化出现的机会,同时国内高端机床、高端数控系统等售价低于海外企业同时保持了较好毛利率,后续低成本优势有望持续发挥。

  产业链启示:上游投资价值重点关注,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影响巨大。机床产业链上下游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日本的上游数控系统、丝杠导轨、轴承走出了全球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规模实现了跃迁式扩张,同时例如发那科的数控系统也赋能了中游主机厂在数控技术上实现反超。而国内上游企业普遍起步晚、份额低,但也因此具有较大投资价值,未来势必要实现国产替代;下游我们看到日本的汽车产业对机床成长做出巨大贡献,拉动需求的同时也促进技术进步,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长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相似性,一方面资本开支拉动机床需求,一方面整车厂追求降本增效的诉求(例如数字工厂建设和其他新技术的应用等)有望促进机床厂的技术迭代升级,强化国内企业竞争力。

  出海启示:全球制造业转移带来新机会,关注头部企业出海成长。复盘全球/日本机床需求,可以看到几轮比较有持续性的增长均出现在大规模制造业转移时期,日本企业根据制造业流向不断调整布局实现了出海扩张。而目前印度、墨西哥、越南等新兴市场快速增长,新一轮制造业转移已有苗头,国内企业正面临较好的出海扩张时机。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内头部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并实现了出口收入高增长&占比提升,我们认为该趋势有较强延续性,出海将是国内企业未来成长的核心变量之一。

  政策启示:日本成功使用组合型政策工具助力产业发展,国内政策支持力度也有望不断加大。日本机床产业实现反超离不开政策支持,日本从供给端(技术引进、基建支持、资金投入)、需求端(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资金支持)、经营环境端(贸易管制、法规制定、技术倡导)推出了成体系的组合型政策工具,遵循竞争、审慎、协调原则灵活组合使用发挥重要作用。以《机振法》为例,重点针对中小型企业进行了扶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激发了中小型企业活力,打造了日本制造业的产业体系。同时从头部企业马扎克的复盘可以看到,在其成长的每个阶段均得到了相关行业政策的支持,甚至可以看到在政策促进下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从国内市场我们看到了国家相关支持政策不断推出,对企业技术升级验证、客户开拓、产业链配套进行支持,未来政策支持力度有望不断加大。

  投资建议与估值

  通过对日本机床产业进行复盘,我们认为目前中国机床企业有较多成长机遇,数字工厂、AI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有望缩短与海外企业差距,低成本优势持续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增长同时降本诉求较强催化技术进步,新兴市场快速成长带来的制造业转移机会让企业有巨大出海成长空间,同时政策层面对产业的支持力度有望不断加大


]]>
荣耀MWC发布AI使能的全场景战略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荣耀在2024 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全新的AI使能的全场景战略,推出平台级AI赋能,以人为中心的跨操作系统体验和基于意图识别的全新人机交互,以及与全球合作伙伴合作的荣耀Magic6 Pro,AI PC荣耀MagicBook Pro 16等一系列智能设备。

HONOR Debuts a New AI-empowered All-scenario Strategy at MWC 2024
HONOR Debuts a New AI-empowered All-scenario Strategy at MWC 20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荣耀致力于提供以人为中心的开放、无缝的体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我们很高兴地宣布在全球推出全新的荣耀智能手机和AI PC,它们以行业领先的AI能力真正彻底改变了用户体验,同时突破了人机交互的界限。"

全面释放荣耀Magic6 Pro的AI潜能

作为久负盛名的荣耀Magic系列旗舰产品阵容的最新成员,荣耀Magic6 Pro在摄影、显示、性能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用户体验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在致力于以人为中心的创新的推动下,荣耀推出了MagicOS 8.0,这是荣耀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引入了荣耀平台级AI能力和业界首个基于意图识别的人机交互。 由此,荣耀为人机交互引入了新的解决思路。

荣耀Magic6 Pro搭载的灵动胶囊和荣耀任意门,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直观的体验。 只需轻按屏幕顶部的通知横幅,灵动胶囊即可扩展以提供更多信息和相关选项,让用户能够即时访问信息的同时,无需浏览多个应用程序,从而实现最大的生产力和效率。与此同时,荣耀任意门利用AI来理解用户消息和行为,可以将复杂的任务简化为一个步骤的过程。例如,AI使能的荣耀任意门可以快速识别短信中的地址,可以让用户一步拖拽到Google地图,轻松进行导航。 对于Tiktok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它也简化了访问和信息共享,让用户只需轻轻一拖即可实现预订信息查询或者在线搜索结果。 此外,荣耀任意门可以支持一步拖拽图像到购物App,实现无缝的在线购物体验。

通过与合作伙伴和应用程序开发商合作,任意门现在支持全球10 多个最常用的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跨平台的无缝体验。

先睹为快更多AI的未来探索

秉持AI时代的开放协作精神,荣耀积极与行业伙伴合作,努力将更多行业领先技术带给大众。

为了展示智能手机眼动追踪在未来的可能性,荣耀展示了如何通过荣耀Magic6 Pro的眼动追踪系统,实现眼动控车。 这一实验概念展示了超越屏幕或语音控制的常规交互方式,解锁了具有巨大可能性的人机交互领域。

搭载荣耀平台级AI的荣耀鹰眼相机系统让用户随时享受专业级体育摄影

在消费者期待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之际,荣耀推出了新一代单反级荣耀鹰眼相机系统,提高了拍摄速度的同时,让照片也更清晰精彩。 荣耀Magic6 Pro推出全新升级的荣耀鹰眼相机系统,经过AI模型的充分训练,该模型数据库比上一代大28倍,其中荣耀的鹰眼精彩抓拍,作为一种先进的AI捕捉算法,可以轻松预测并捕捉决定性的超高清瞬间。 荣耀Magic6 Pro先进的荣耀鹰眼精彩抓拍技术超越上一代,覆盖篮球、跆拳道等更广泛的运动和活动范围,非常适合捕捉体育赛事和比赛中的精彩瞬间。

此外,荣耀最新的相机系统引入了卓越的1.8亿像素的长焦摄像头(f/2.6,OIS),具有2.5倍光学变焦和高达100倍数字变焦。 荣耀Magic6 Pro还配备了5000万像素的超广角摄像头(f/2.0)和强大的5000万像素超动态鹰眼主摄,具有两档可变光圈功能(f/1.4和f/2.0,OIS),可以用卓越的清晰度捕捉快节奏的瞬间。

更抗跌的荣耀巨犀玻璃 打造无与伦比的显示效果

荣耀Magic6 Pro采用了业界迄今为止更防摔的荣耀巨犀玻璃,通过了瑞士SGS多场景金标五星抗跌耐摔能力认证,采用先进材料,晶体密度较上一代提升50%,抗跌能力较普通玻璃提升10倍。

除了耐用性之外,荣耀Magic6 Pro还配备了业界领先的6.8英寸全域低功耗LTPO护眼屏,提供了4320Hz超高频PWM调光、类自然光护眼、助眠显示和自然色彩显示等技术,为用户带来全方位的护眼体验。

跨领域创新 打造更为高效的产品体验

荣耀Magic6 Pro搭载了第三代骁龙8旗舰芯片,带来了30%的CPU性能提升和25%的GPU性能增加。在高通AI引擎的加持下,荣耀Magic6 Pro的AI性能相较于前代提升98%。此外,第三代骁龙8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游戏体验。

荣耀从电动车行业汲取灵感,将全新的第二代青海湖电池和自研能效增强芯片E1引入到荣耀Magic6 Pro。5600mAh的电池展现出卓越的低温性能。此外,荣耀Magic6 Pro还搭配了80W有线超级快充和66W无线超级快充,让用户能够迅速将电池充满。

荣耀Magic6 Pro凭借先进电池技术,DXOMARK得分157分,雄踞DXOMARK电池排行榜全球第一名。此外,荣耀Magic6 Pro还荣获DXOMARK 2024年首个五项金标,代表着出色的相机 、音频、显示、电池和自拍功能。

利用AI打造全场景互联体验

为实现智能全场景PC体验,荣耀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全新的AI PC——荣耀MagicBook Pro 16。平台级AI使能跨系统互联、跃级性能、智慧应用,荣耀MagicBook Pro 16开启了荣耀生态系统互联和协同的AI PC新时代。通过MagicRing信任环,用户还可以轻松实现在荣耀设备间共享和同步材料,大大增加便利性和易用性。

此外,荣耀还将全场景体验带入最新推出的荣耀平板9中。荣耀平板9配备12.1英寸纸感护眼柔光屏,120Hz刷新率,采用荣耀Histen音效调校技术的环绕式八扬声器,搭载高通骁龙6 Gen 1芯片,荣耀平板9为用户带来了卓越的体验。

与保时捷设计的标志性合作更进一步

今年的MWC上,荣耀不仅正式将荣耀Magic V2 RSR保时捷设计折叠屏手机推向全球舞台,还发布了荣耀Magic6 RSR保时捷设计的预告片。这款手机同样融入了诸多保时捷的设计元素


]]>
政策聚焦新质生产力,2024人工智能将发展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随着后续GPT-4Turbo、Sora等产品的持续推出,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成为了2024年政策的聚焦点。从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到2024年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和两会提出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我们认为后续还有更多利好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政策即将释放。

  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根据产业的当下急需和长远发展需要,再凝练部署一批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进一步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体系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由此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有望再次成为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投入方向。

  从三大运营商的采购情况来看,其对于AI服务器的投入已经显示了明显的加速迹象。2020年中国移动服务器采购金额约为6亿元,2022年1月中国联通人工智能服务器采购预算约5.5亿元,而2023年10月中国电信人工智能服务器采购金额达到84亿元,中国移动新型智算中心项目的AI服务器中,仅2024年1月招标的包12的采购金额就超过了24亿元。

  已经遴选出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和试验区域及示范应用场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队,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落地的重要推动力量。


]]>
腾讯云与Orange中东非洲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合力打造超级应用Max It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2月28日,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期间,腾讯云与全球领先的电信运营商Orange中东非洲公司(Orange Middle East&Africa,下称OMEA)达成战略合作。借助腾讯云的小程序平台(TCMPP),OMEA将打造超级应用Max It,为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

  Orange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运营商,也是法国最大的运营商。其中东和非洲业务子公司OMEA是集团增速最快的板块之一,在中东和非洲的18个国家服务超过1.48亿客户。Max It是OMEA旗下的移动应用,为用户提供账户管理、充值等服务,类似国内运营商的App。

  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巩固在非洲市场的领军地位,OMEA计划进一步丰富Max It的服务,在App内推出小程序应用。借助腾讯云的TCMPP平台,Max It将大幅提升小程序的开发和上线效率,也能让更多合作伙伴通过该平台开发个性化的小程序,打造繁荣的应用生态。基于腾讯服务超11亿小程序用户的技术沉淀和运营经验,TCMPP整合了腾讯在小程序开发、测试、发布、运营等层面的技术能力,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小程序技术平台。

  据悉,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OMEA将逐步开放小程序开发平台,推动全球和当地的100个合作伙伴接入和使用该平台。预计到2025年,Max It的渗透率将实现翻倍增长。

  基于和腾讯云的合作,OMEA还将为非洲的初创企业、商家、内容创作者及各类公司等提供扶持服务,帮助他们开发适合不同国家需求的小程序。这些扶持计划不仅能促进非洲的创新,还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长机遇。

  Orange首席技术和创新官Bruno Zerbib表示:“中东和非洲地区是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地,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合作为当地企业提供开发应用的新路径。腾讯云是行业领先的云厂商,其可扩展的技术让我们可以针对当地市场构建小程序,在一个应用中提供更多样的服务。”

  Orange中东和非洲首席执行官Jér me Hénique认为与腾讯云合作是Max It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此次合作是我们为用户提供创新和高价值服务的关键一步。用创新的小程序丰富Max It,可以进一步提升应用的渗透率和社会影响力。”

  腾讯云欧洲区总经理孙畅表示:“我们很高兴与Orange合作,借助我们的TCMPP平台,帮助Max It成为一个功能多样的超级应用。通过双方的合作,也可以进一步激发中东和非洲市场的创造力,让更多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小程序应用涌现。我们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腾讯云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与更多的企业、机构和组织合作。”

  腾讯云自2016年开始开展海外业务,将在国内市场打磨成熟的产品和技术输出到海外,支持包括中国出海企业、外企入华、海外本地客户的创新发展。截止目前,腾讯云在全球26个地理区域运营着70个可用区,有2800个加速节点。

  目前腾讯云的业务覆盖日韩、东南亚、美洲、欧洲、中东、非洲等各大区,在互联网、游戏、金融、文旅、汽车、零售等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2023年,腾讯云的国际业务整体保持高速增长,亚太市场收入同比增长39%,全年海外合作伙伴驱动的收入同比增长69%。

]]>
华为出席BDC2024,以Net5.5G助力运营商网络升级激发新增长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在MWC24巴塞罗那期间,由WBBA主办的宽带发展大会(Broadband Development Congress, BDC)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以"网络演进和运营商科技化转型,引领宽带产业繁荣"为主题,来自全球的运营商、设备商、产业组织、标准组织等200余位嘉宾和客户莅临现场,共同探讨下一代网络技术创新和演进方向,助力运营商科技转型,抓住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新机遇。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裁王雷出席活动并发表"将Net5.5G带入现实,激发新增长"的主题演讲。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 王雷 发表主题演讲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 王雷 发表主题演讲

王雷在演讲中提到,面对势不可挡的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华为与运营商客户紧密合作,共同探索网络升级演进之路,并制定Net5.5G目标网架构。Net5.5G将全面支持泛在万兆联接、弹性超宽承载、超融合数据中心和网络自智自驭,助力运营商网络升级演进,激发新的商业增长。

Net5.5G移动承载:支持25GE/50GE/100GE/400GE按需组网能力,保障移动宽带万兆业务体验升级。

Net5.5G高品质园区:基于Wi-Fi 7高密接入、视频体验保障、LAN-WAN融合云管理等能力,助力运营商企业业务从传统专线向企业园区延伸,扩展服务边界。

Net5.5G融合承载:通过端到端400GE超宽组网,满足泛在万兆联接带来的流量增长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并通过提供业务隔离、低时延选路、租户级可视等多种服务化能力,加速网络资源变现。

Net5.5G超融合数据中心:以高密800GE实现超宽算力连接,通过网络负载均衡算法,提升网络吞吐率,提升AI算力释放效率,面向行业客户提供算力接入让算力服务惠及更多用户,助力运营商抓住行业智能化的新机会。

为保障网络运营效率,Net5.5G提供实时网络数字地图,实现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可视化,做到体验驱动的网络自优化。

目前,华为正在积极参与WBBA网络技术工作组的网络演进白皮书的编写工作,白皮书聚焦Net5.5G时代园区网络、承载网络以及数据中心网络的关键技术和特征、业界实践和用例等内容,并将在近期由WBBA面向全球发布。

未来,华为将继续携手产业伙伴,共同推动Net5.5G产业进步。


]]>
三星全新microSD,凭借高性能和大容量助力移动计算和端侧AI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三星电子今日宣布,已开始向客户提供其256GB[1]SD Express[2] microSD存储卡样品,该款存储卡顺序读取速度最高可达800MB/s,此外,1TB[3] UHS-1 microSD存储卡现已进入量产阶段。随着新一代microSD存储卡产品的推出,三星将着力打造差异化存储解决方案,更好满足未来移动计算和端侧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

"来自移动计算和端侧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与日俱增,三星推出的这两款全新micro SD卡为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三星电子品牌存储事业部全球副总裁Hangu Sohn表示,"尽管存储卡尺寸极小,但能够带来SSD(固态硬盘)级别的强大性能和超大容量,帮助用户充分利用要求严格的现代和未来应用。"

三星首款SD Express microSD存储卡,传输速度最高可达800MB/s

三星SD Express microSD
三星SD Express microSD

三星推出了采用SD Express接口的全新高性能microSD卡,这也是与客户成功合作开发定制产品的成果。

得益于三星的低功耗设计以及为实现产品优良性能和可靠热管理而专门优化的固件技术,三星SD Express microSD储存卡能够以小巧外形尺寸提供与SSD相媲美的性能。传统microSD存储卡采用UHS-1接口,读取速度上限为104MB/s,而SD Express系列产品的最大读取速度可达985MB/s,但截至目前,SD Express microSD存储卡尚未投入商用。                                                             

三星SD Express microSD存储卡的顺序读取速度可达800MB/s,是SATA SSD(最高560MB/s)的1.4倍、传统UHS-1接口存储卡(最高200MB/s)的4倍以上,能够在PC和移动设备等多种应用端得到更好的计算体验。为确保SD Express microSD存储卡性能稳定、质量可靠,三星采用了动态散热保护(Dynamic Thermal Guard)技术,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确保存储卡温度始终处于理想水平。

1TB UHS-1 microSD存储卡,搭载先进1Tb V-NAND技术

三星1TB UHS-1 EVO Plus microSD
三星1TB UHS-1 EVO Plus microSD

 

三星1TB UHS-1 PRO Plus microSD
三星1TB UHS-1 PRO Plus microSD

三星在全新1TB microSD存储卡上堆叠了八层三星第8代1Tb V-NAND,实现了过去仅能应用于SSD的大容量封装。全新1TB microSD存储卡已通过业内测试,即使在极具挑战性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稳定可靠。产品具备防水、耐极端温度、防摔、防磨损、防X射线和防磁[4]等六重防护特性。

推出时间                                                                

256GB SD Express microSD存储卡将于今年内推出,1TB UHS-1 microSD存储卡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投入市场。

[1] GB=1,000,000,000字节(10亿字节)。实际可用容量可能会少于标识容量。

[2] SD Express:全新SD存储卡接口支持PCIe Gen3x1 协议(基于2019年2月发布的SD 7.1规范),理论传输速度可达985MS/s。

[3] 1TB=1,000,000,000,000字节(1万亿字节)。实际可用存储容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4] 对于存储卡数据恢复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数据损坏/损失或费用,三星概不负责。六重防护仅针对1TB UHS-1 microSD存储卡,不包括256GB SD Express microSD存储卡。1米深度,海水,持续72小时。工作温度-25℃至85℃(-13°F to 185°F),非工作温度-40℃至85℃ (-40°F to 185°F)。可承受标准机场X光机器(高达100mGy)。相当于高磁场MRI扫描仪的磁场(高达15,000高斯)。可承受高达5米(16.4 英尺)的摔落。最高10,000 次插拔。

 


]]>
华为重磅发布三大全光创新产品,开启F5G-A商用元年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在MWC24巴塞罗那 期间举办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围绕超宽骨干、万兆接入、全光智慧家庭三大场景,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发布了业界首款面向数据中心场景的OTN产品OptiX OSN 9800 K36、首款智能OLT产品OptiXaccess MA5800T和首款FTTR+X产品 华为iFTTR星光F50。三大新品将支撑全球运营商建设F5G-A全光目标网,加速万兆超宽带发展,开启F5G-A商用元年。

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发布三大全光新产品
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发布三大全光新产品

2023年11月,ETSI发布了F5G Advanced标准,华为与全球领先运营商开展F5G-A创新实践,Wi-Fi 7、50G PON、400G、800G和OXC等F5G-A关键技术和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万兆联接是支撑智能应用普及的基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发布万兆发展计划,启动万兆之城建设。为促进F5G-A的进一步发展,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陈帮华提出:面向万兆超宽带业务发展,运营商需要建设具备"1+3+4"核心特征的F5G-A全光目标网,即围绕1个网络目标:10Gbps超宽带;实现3个网络能力:10Gbps泛在接入,城域网1毫秒超低时延和骨干网99.9999%超高可靠性;建立4个网络架构:骨干网400G、800G OTN联接数据中心,城域网100G OTN延伸到站点,接入网50G PON到家庭和企业,万兆联接到每个房间。

为支撑"1+3+4"的F5G-A全光目标网建设,华为发布三大全光创新产品:

  • 超宽骨干:作为业界首款面向数据中心场景的OTN产品,OptiX OSN 9800 K36带来三大创新。第一,全面升级单波容量到1.6Tbps,相比业界1.2Tbps容量提升33%,单比特成本降低30%;第二,创新的双3D正交架构实现槽位数量翻倍,单机调度容量超100T,轻松应对激增流量;第三,内置智能单元实现毫秒级检测和实时智能故障分析,支持网络可用率提升。

  • 万兆接入: 业界首个智能OLT产品MA5800T实现了三大升级。第一,容量升级,单槽位容量达到2T,为业界2倍以上,可从50G PON演进支持至200G PON,同时兼容现网GPON、10G PON等;第二,体验升级,创新架构对不同等级业务硬隔离,保障高质量业务端到端确定性时延和抖动,实现确定性体验;第三,智能升级,通过内置智能单元,全面优化用户体验和故障快速定位。

  • 全光智慧家庭:业界首个FTTR+X产品iFTTR F50将FTTR从联接功能延展至更多应用,实现了三大创新。第一,通过C-WAN架构结合Wi-Fi7,将速率提升至3000Mbps;第二,通过精准时钟同步将漫游时间缩短到10毫秒,业务切换0丢包;第三,内置存储和计算,为用户提供最大8TB存储空间,以及相册智能搜索等智慧应用。

陈帮华表示:"2024年是F5G-A的商用元年,固定网络将迎来新的飞跃。面向万兆超宽带发展,华为发布三大全光创新产品:面向数据中心互联的OTN产品OSN 9800 K36,智能万兆接入OLT产品MA5800T和FTTR+X产品iFTTR星光F50,助力运营商打造以"1+3+4"为核心特征的F5G-A全光目标网,不断拓宽业务边界,引领智能世界。"


]]>
华为杨超斌:通信大模型加速运营商智能化转型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在MWC24 巴塞罗那期间,华为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发布了通信行业首个大模型。

回顾波澜壮阔的通信行业发展史,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促进了运营商网络生产力的不断跃升。进入5G-A时代,网络能力的跃升激发了多样化业务创新,促进了运营商商业繁荣的同时,行业也提出了敏捷业务发放、精准用户体验保障、跨领域高效运维的高阶智能化目标,我们正在期待一场新的关键技术革命。

华为通信大模型,提供关键的智能化技术能力,瞄准业务创新与运营运维提效,促进网络生产力革命性提升,实现5G-A时代的智能化目标。华为基于三十余年积累的行业知识和经验,打造了通信行业首个大模型。杨超斌特别指出:“华为通信大模型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优势,提供基于角色的Copilots和基于场景的Agents的两类应用能力,帮助运营商赋能员工的同时,提升用户满意度,最终将全面提升网络生产力。”华为通信大模型支撑运营商智能化目标,面向不同角色,提供智能语言交互能力,提升员工知识水平和工作效率;面向不同运营运维场景,提供智能体应用,分析拆解复杂流程,编排操作方案,确保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华为通信大模型正在其逐步应用中凸显智能化价值。杨超斌在大会上分享了华为通信大模型的典型场景实践。在敏捷业务发放案例中,通过放号助手的多模态精准评估,实现了快速用户放号;在用户体验保障案例中,通过大模型的寻优能力,实现了多目标体验保障;在辅助排障场景下,跨流程的质差分析和对话辅助处理,显著改善了故障处理效率。

华为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发表主题演讲
华为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发表主题演讲

最后,杨超斌呼吁电信行业伙伴一起携手共进,通过产业合作推广、人才能力培养和商业场景创新,积极运用智能技术能力,打造通信大模型业界最佳实践,共同迈向电信行业智能化时代。


]]>
受苹果 Vision Pro 刺激,Meta 计划重塑 Quest 头显核心 UI 基础架构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IT之家 2 月 18 日消息,Meta 首席技术官 Andrew Bosworth 表示,该公司正在为旗下 Meta Quest 头显进行“核心 UI 基础架构重塑”,旨在为用户带来更佳的用户体验和“更丰富的环境”。

Bosworth 在 2 月 14 日于 Instagram 上举行了最新一期 AMA 活动,回答用户评论中的提问。当被问及 Meta Quest 3 等头显的 UI 更新时间时,Bosworth 并未给出具体日期,但透露了一些用户期待已久的改进方向。

IT之家注意到,用户经常抱怨 Meta Quest 的 UI 让人困惑且复杂,难以找到所需内容。尽管 Meta 定期对其基于安卓的系统进行更新,并且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改善,但自从苹果 Vision Pro 发售以来,许多人意识到 Meta 的 UI 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虽然 Bosworth 没有透露更新的具体细节,但他提到要创造“更丰富的环境”,这似乎暗示着该公司正在研究更好地将混合现实融入 UI 的方法。目前,Quest 的混合现实窗口只能并排放置,最多只能同时运行三个应用(或窗口)。

苹果 Vision Pro 允许用户将窗口和应用放置在虚拟空间的任何位置,并且当用户移动时它们的位置会保持不变。Meta 头显的窗口在 3D 空间中也能固定位置,但用户无法单独移动单个窗口。

自 Quest 3 发布以来,Meta 就一直在开发增强现实(Augments)功能,类似于智能手机主屏幕上的小部件。据报道,Meta 甚至将部分 AR 团队的资源转移到 VR 方面,以加速增强现实功能的开发,进一步将混合现实体验融入 Quest UI。

此次 UI 大修可能会包含将窗口和应用放置在混合现实的任何位置的功能。

在 AMA 活动中,Bosworth 还表示,Meta 可能很快会移除 Horizon Workrooms 中的三窗口限制,Horizon Workrooms 是该公司定制的协作软件,当连接到电脑时,可以提供最多三个虚拟显示器。他指出,最初的限制是三个窗口,是因为使用更多窗口会影响电脑性能。

和 CEO Mark Zuckerberg 一样,Bosworth 也谈到了苹果 Vision Pro 和 Meta 最新头显 Quest 3 的区别。他强调,Quest 3 不仅性价比更高,而且对大多数用户来说也是更好的选择。


]]>
IDC 发布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大预测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近年来,随着各行业企业对业务上云需求的不断深入,云基础架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革新,为企业IT基础设施、应用架构和应用构建模式带来了新的技术方向。2022年初,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必需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因此,作为数字化新基建的核心,云基础架构将迎来新的一轮建设周期。IDC预测,2024至2026年,将是云基础架构支撑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阶段。

IDC于近日发布了《 IDC FutureScape:全球云计算2024年预测——中国启示》.通过对全球市场的洞察,给出了十条前瞻性预测,并深入剖析了每一条预测背后的深层含义。

IDC FutureScape 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大预测如下

预测一:生成式AI

到2026年,50%的企业将与云提供商形成生成式AI平台、开发者工具、基础设施的战略合作,对与企业针对数据和成本的管控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预测二:安全性

到2025年,20%的组织将部署具备AI能力的云原生应用安全保护平台,从而加强采用云安全态势管理特性的持续合规性。

预测三:高性能计算

到2024年,50%的企业将改变高性能计算平台的部署模式,从迁移至公有云部署的趋势演进为私有化部署,使用托管或机房提供商的服务。

预测四:边缘计算

到2027年,60%的企业将会依赖云提供商和网络互联合作伙伴,实现边缘端的零配置部署和零信任安全,从而成倍减轻IT技术人员的负担。

预测五:合作伙伴生态

到2024年,50%的企业将通过生态合作伙伴实施多云策略,从而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应用的部署,以及分布式云和边缘环境的集成。

预测六:技术鸿沟

到2027年,2/3的云端应用将使用AI能力,使得60%的组织积将会积极寻找熟练的AI专业人员进行持续性的管理和提升。

预测七:可持续性

到2027年,由于不断出现的能源短缺和可持续性发展要求,60%的数据中心将采用用途导向的解决方案,比如定制化芯片,液冷技术,微电网,以及加固技术。

预测八:FinOps

到2027年,40%的企业将会扩展FinOps的范围,通过增加SaaS管理平台工具和能力用于识别新的成本优化的机会。

预测九:应用现代化

到2028年,生成式AI将重构传统的应用开发模式,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工具和云服务提供商平台进行50%的代码转换和开发任务。

预测十:数据主权

未来一年,企业CIO将会规划用于IaaS数据存储预算的30%,用于企业数据主权的解决方案,为了满足企业的合规性要求。


]]>
Veeam:2024年技术前景展望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技术是推动创新的强大工具,而随着去年生成式人工智能(AI)和智能应用程序的爆炸式发展,技术创新的速度也在迅速加快。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相互连接的世界中,这也意味着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走在趋势的前沿。随着创新推动科技行业的不断前进,企业应保持警惕,以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灵活性成为云和即服务的关键 

       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云技术是企业降低 IT 成本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时能够使技术领导者摆脱昂贵的传统基础设施。然而,展望2024年,这一趋势可能会明显转回私有基础设施,原因是企业希望通过将某些应用从公共云中迁移出来,从而重新获得控制权。虽然云将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灵活性将成为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对其数据需求做出定制化的响应,而这不仅包括转移工作负载,还有确保本地数据保护。

       2024 年,公共云和本地之间的持续优化平衡预计也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虽然超大规模云提供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一直都是经济实惠的替代方案,但对于非数字优先型企业来说,云存储成本可能会迅速增加。而对于已经迁移到云端的客户来说,他们现在正在探索在财务、计算或数据主权方面更合理的替代方案(特别是通过边缘计算),从而重新获得对工作负载的控制。而为了能够快速、更加经济实惠地采用这些替代方案,数据灵活性再一次地成为了必要的条件。

       在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即服务”模式预计将会增长。从资本支出到运营支出的转变反映了更广泛的业务战略,即更加侧重于提供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服务。
 
       安全问题成为人工智能的挑战

       网络安全威胁仍然是2024年的首要挑战。网络攻击具有持续性并在不断演变,对企业及其客户都会造成影响。

       2024 年,规模更大、更严重的攻击发生概率将会增加,而大多数企业尚未做好充分准备。最近发布的《Veeam勒索软件趋势报告》发现,虽然87%的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计划,并且能通过计划推动其安全路线图或战略,但只有35%的企业认为他们的风险管理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尽管缺乏信心,但也只有一半(52%)的企业正在寻求改善,而其余 13% 的企业则根本没有既定的计划。

       在受到持续炒作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地加剧了人们对安全和数据隐私的担忧。对此,政策制定者正在加强监管和控制,以确保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令人不安的深度伪造事件,如未经授权使用名人肖像进行诈骗,都凸显出了与这些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相关的风险。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提高了网络钓鱼攻击得逞的概率,导致了勒索软件入侵的途径增加。
  
       增强网络弹性仍是关键所在

       为了在威胁不断演变的情势下保持领先,就需要采取全面的措施。对于企业来说,员工仍然是抵御攻击的最有力的武器。让员工积极参与维护安全环境不仅是一种最佳的实践性做法,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定期培训和提高技能可以帮助员工了解日益演变的威胁,并使他们能够识别网络钓鱼电子邮件、标记可疑链接,并培养和促进教育与意识的良性循环。

       在打击网络威胁的战斗中,特别是在应对勒索软件上,人工智能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除了目前在数据保护市场的应用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用于数据分析和勒索软件检测,捕捉可能指向恶意活动的趋势或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会被忽视。

       2024:寻找平衡

       随着我们迈入 2024 年,技术领域也需要采取细致入微的战略。创新要求企业灵活应对变化,而云的发展演变则促使企业重新评估公共和私有基础设施,以强调量身定制的灵活性。

       然而,网络安全威胁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所有迹象都表明,攻击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因此人工智能集成和员工网络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同时,协同努力也强调了多方面战略的必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在创新、灵活性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巧妙的平衡。在企业规划 2024年的发展路线时,这种平衡将成为指南针,指引他们穿越未来科技领域中变幻莫测的局势。

]]>
阿里云2023年Q4营收280.66亿元 全年营收突破1000亿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2月9日消息,阿里巴巴发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的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公告。其中,2023年Q4,阿里云营收280.66亿元,同比增长3%;经调整EBITA利润23.64亿元,同比增长86%。

财报表示,阿里云通过减少利润率较低的项目制合约类收入,持续提高收入质量。同时,该季度公共云产品及服务收入健康增长,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同时,财报披露截止2023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阿里云营收807.79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46.89亿元,同比增长51%。

根据阿里巴巴此前公布的2023年Q1数据,该季度阿里云营收为245.59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3.85亿元。

照此计算,阿里云2023自然年全年营收约为1053亿元、经调整 EBITA 利润约50亿元。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最新公布的财报中表示:“集团最高优先级是让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重燃增长动力。未来一年,我们将在改善用户核心体验上加大投入,以支持淘天集团重拾增长及稳固市场领导地位。我们将聚焦资源开发公共云产品,以及保持国际商业业务的强劲增长势头。”


]]>
三大云巨头AWS、微软、谷歌云 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对决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全球三大云计算公司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的财务业绩。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三大云巨头在全球740亿美金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中合计占67%的份额。

AWS、微软和谷歌云上周公布了季度财务收益报告,每家厂商的云销售额均达到数十亿美金,同比增长率达到两位数,营业收入为正。谷歌云的销售额增长速度快于竞争对手,而微软则缩小了与AWS的云市场份额差距。

第四季度云支出达到740亿美金

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接近740亿美金,同比增长20%。

Synergy副总裁、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这是云市场一个标志性的季度。最后一个季度通常会受益于季节性反弹,季度支出增幅远高于前三个季度,但该季度创下了新的纪录。第四季度支出较上一季度增加了56亿美金,这是云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连续增幅。”

谷歌云通过Google Cloud Platform、平台服务、基础设施、Google Workspace等协作工具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其他IT服务创造销售额。AWS的收入则来自其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以及其他云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并未向公众提供准确的Azure销售数据。相反,微软将Azure、SQL Server、Windows Server、Visual Studio、Nuance、GitHub、Microsoft Partner Network、企业和合作伙伴服务结合在一起,所有这些都纳入微软的智能云(Intelligent Cloud)集团之下。

我们详细分析了云计算领导者AWS、微软和谷歌云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具体收入数据、销售增长、云市场份额、营业收入和母公司财务业绩。

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

AWS:242亿美金

微软:259亿美金

谷歌云:92亿美金

AWS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242亿美金的收入,这意味着目前AWS的年运行率约为970亿美金。

微软智能云集团的销售额为259亿美金,目前的年运行率约为1040亿美金。

谷歌云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92亿美金的收入,年运行率达到368亿美金。

2023年,AWS的销售额总计为908亿美金。

2023年,谷歌云销售额为337亿美金。

2023年,微软智能云集团销售额达968亿美金。

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云市场份额

AWS:31%

微软:24%

谷歌云:11%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AWS仍然是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全球领导者,在2023年第四季度赢得了全球31%的市场份额。十多年来,AWS在云计算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然而AWS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市场份额为31%,与2022年第四季度的33%相比,份额下降了2个百分点。

2023年第四季度,微软赢得了全球云服务市场24%的份额,这家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缩小了与AWS之间的差距。

Synergy副总裁、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亚马逊仍然远远领先于微软,但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2021 年第四季度,AWS 33% 的市场份额比微软 21% 的市场份额高出 12 个百分点。 仅仅两年后,AWS 31% 的份额仅比微软 24% 的份额高出 7 个百分点。

谷歌云第四季度赢得了全球云服务市场11%的份额。 该公司不到十年前进入云计算市场,但已牢牢巩固了自己作为全球第三大云厂商的地位。

销售增长

谷歌云:26%

微软:19%

AWS:13%

Google Cloud的销售额为92亿美金,较2022年第四季度的73亿美金同比增长26%。

微软智能云集团在2023年第四季度创造了259亿美金的收入,同比增长19%。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0%,Azure和其他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8%。

AWS的销售额为242亿美金,与2022年第四季度的214亿美金相比,增长了13%多。

营业收入

微软:125亿美金

AWS:72亿美金

谷歌云:8.64亿美金

微软智能云部门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了125亿美金的营业收入,高于去年同期的89亿美金。

AWS该季度的运营收入为72亿美金,高于2022年第四季度的52亿美金。AWS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运营支出为170亿美金,而去年同期为162亿美金。

谷歌云的营业收入达到创纪录的8.64亿美金。与2022年第二季度1.86亿美金的运营亏损相比有明显的变化。在经历了多年的亏损之后,谷歌云现在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

母公司第四季度业绩

亚马逊:1700亿美金

AWS的母公司、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在2023年第四季度创造了1700亿美金的收入,同比增长14%。亚马逊2023年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32亿美金。2023年全年来看,亚马逊创造了5750亿美金的收入,与2022年的5140亿美金相比增长了12%。

2023年第四季度,AWS占亚马逊总销售额的14%。

谷歌/Alphabet:860亿美金

谷歌云的母公司Google/Alphabet在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收入860亿美金,同比增长13%。Alphabet该季度营业收入为237亿美金。2023年全年来看,Alphabet的总销售额为3070亿美金,与2022年的2830亿美金相比增长9%。

2023年第四季度,谷歌云占Alphabet总收入的近11%。

微软:620亿美金

微软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总收入为620亿美金,而去年同期为527亿美金,该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70亿美金。

2023年第四季度,微软智能云业务部门占微软总收入的42%。


]]>
思科和英伟达扩大合作推动 AI 网络中以太网的发展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阵列一起部署的指南。而FlexPod AI(CVD)似乎也遵循了类似的模式,只是将Pure换成了NetApp的存储平台。思科表示,这些产品将于本月晚些时候推出,未来还将推出更多由Nvidia支持的CVD。

  提一下思科的UCS计算平台,该网络方案还推出了一款专注于边缘的X系列刀片系统,可配备Nvidia的最新GPU。

  X Direct机箱有8个插槽,可配置双插槽或四插槽计算刀片组合,或用于GPU计算的PCIe扩展节点。额外的X-Fabric模块也可用于扩展系统的GPU容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Supermicro、Dell、HPE和其他厂商所采用的Nvidia最强大的SXM模块不同,思科的UCS X Direct系统似乎只支持功耗较低的基于PCIe的GPU。

  根据UCS X Direct数据表,每台服务器最多可配备六个紧凑型GPU,或最多两个双插槽、全长、全高GPU。

  这对那些希望运行消耗数百千兆字节GPU内存的大型语言模型的用户来说可能是个限制。不过,在运行较小的推理工作负载时,如边缘数据预处理,这可能已经足够了。

  思科该平台的定位是制造业、医疗保健业和运行小型数据中心的企业。

]]>
Canalys:2023年平板电脑销量同比下降10.7%,华为逆势增长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Canaly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11%,总计3780万台。2023年全年,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同样同比下跌10%,达1.353亿台。中国和印度是平板电脑出货的主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平板电脑在全球其他市场的疲软。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第四季度,平板电脑市场得益于中国厂商的强劲表现。华为的出货量大幅增长95%,排名跃升至第三位。尽管苹果公司的iPad出货量同比下降24%,但仍保持领先地位,第四季度出货量达1480万台。三星以680万台的出货量稳居第二,年降幅为11%。联想跌至第四位,但出货量增长15%。亚马逊全球出货量下跌44%,达200万台跻身全球前五。

1
   2

  对此,Canalys研究经理Himani Mukka表示,在最近的假日季,商家大幅增加对平板电脑的促销和捆绑优惠力度,但仍难以扭转市场的命运。为解决平板电脑库存长期居高不下的问题,全球都在实施积极的促销策略。随着库存趋于良性,以及政府和商用领域对平板电脑的需求进一步扩大,预计2024年,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将实现反弹。TCL和联想已在2024年CES展会上宣布推出新机,同时,按照预期,苹果也将于今年年初更新其iPad产品组合,这一切都将有助于推动平板电脑的更新换代。

  Canalys分析师Kieren Jessop认为,平板电脑与其他个人计算设备之间存在关注点差异,这是平板电脑厂商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平板电脑的端侧AI集成方案落后于个人电脑(PC)和智能手机。如果厂商希望在其生态系统中提供统一的体验,在不同设备上实现这一功能至关重要。可折叠平板电脑在今年将受到更多关注。尽管这些机型由于定价较高,出货量可能有限,但厂商仍可借此机会展示其在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


]]>
SAP宣布推出新的迁移计划,帮助ERP客户拥抱云计算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信息技术软件巨头SAP SE近日表示,它将推出一项新的RISE with SAP 迁移和现代化计划,帮助企业将ERP环境迁移到云端,从更快的创新速度和水平中获益。

新计划旨在解决企业在向云端迁移时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即迁移的范围和成本。SAP表示,该计划的好处之一是消除了流程复杂性,以及对定制代码和数据孤岛的需求。

SAP云计算ERP首席营销官 Eric van Rossum表示,很明显,每个企业都需要采取云优先的业务战略。他表示:“对于客户来说,现在开启迁移和现代化之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这样他们才能利用最新的云创新的潜能,包括人工智能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三年前宣布的RISE with SAP计划被描述为“业务转型即服务”会帮助客户从将软件视为必须购买才能拥有的东西过渡到软件即服务模式。

该服务与ERP系统的核心功能关系不大,而与ERP即服务(ERP-as-a-service)的关系更大,它捆绑了各种增值服务和功能。

SAP的旗舰ERP产品S/4HANA Cloud只是拼图中的一块,不过是最重要的一块。其主要卖点之一是单一合同的理念,即对SAP的所有软件、服务和基础架构进行统一计费。

该套餐还包括SAP合作伙伴提供的迁移和实施服务,访问SAP Business Network(包括 Ariba、智能业务流程工程服务等)。可以通过SAP自己的云基础架构使用RISE with SAP,它也可以托管在Amazon Web Services、Google Cloud 或 Microsoft Azure 上。

SAP表示,通过新的Rise with SAP迁移和现代化计划,SAP正在帮助客户“为创新做好准备”。当客户将ERP环境迁移到云端,SAP将承担起管理的重任,以确保更定期的更新、卓越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合规性,并简化对其他服务的访问。

无论客户目前在企业内部使用的是SAP S/4HANA 还是 SAP ERP Central Component,该公司都将提供简化过的RISE with SAP迁移路径,管理迁移中的每一个步骤。该公司表示,客户可以选择自助服务或者全面协助服务。

除了上述 RISE with SAP 的优势外,SAP还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其中包括一项有时间限制的优惠,承诺将迁移成本最多降低50%,并缩短实现价值的时间。该公司表示,从2024年6月份开始,客户可以通过RISE with SAP或GROW with SAP获得云积分,用以抵消维护、云服务和云订阅的成本。该激励措施涵盖S/4HANA云和其他服务,如SAP的人力资源、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支出管理和业务转型服务。

该公司表示,迁移和现代化过程将是完全透明的,并对客户进行关键里程碑检查,以确保客户的迁移和现代化进程按计划进行。迁移将由SAP专家提供支持,他们会确保从最初的发现阶段到上线的所有工作都正确无误。

最后,SAP为需要更多时间迁移到RISE with SAP的客户提供了一项新的SAP S/4HANA Cloud Safekeeper服务。通过这项新服务,SAP将在客户做好系统升级准备的同时,为客户现有的 ERP 环境提供针对性的维护服务。该公司还为客户的现有系统提供长达两年的业务连续性更新和补丁。

Deutschsprachige SAP Anwendergruppe e.V.是一个代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中心地区SAP用户的行业组织,其董事会成员Christine Grimm表示,今天的公告表明,SAP理解客户在向云迁移时所面临的复杂性。

Grimm表示:“该计划是SAP战略的一部分,旨在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更灵活、更多创新,并通过资金支持来降低过渡的难度。”


]]>
先进计算产业发展联盟发布大数据云原生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近期,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达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暨先进计算产业发展大会在四川省达州市成功举办。在先进计算产业发展联盟全体会议上,先进计算产业发展联盟数据计算组发布了《大数据云原生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

  研究报告主要从下述方向进行了阐述:

  1.大数据与云原生技术的发展与演进:介绍大数据技术的演进,云原生技术的发展,以及它们融合的情况。

  2.传统大数据平台的痛点:探讨传统大数据平台交付运维成本高、资源利用低效、迭代兼容性及安全性问题等关键痛点。

  3.云原生技术解决思路:详细说明云原生技术解决这些关键痛点的思路,以及云原生技术带来的其它好处和引发的新挑战。

  4.大数据云原生技术架构简述:简述大数据云原生技术的设计思路和参考架构,包括弹性伸缩、资源隔离、容器化、统一资源调度、多计算引擎管理、统一数据湖管理以及智能化运维等方面。

  5.大数据云原生的未来发展和建议:提出对大数据云原生技术未来发展设想和建议,以提升大数据云原生的技术普惠。

]]>
智算算力超过4.1EFLOPS!武汉市印发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近年来,算力基础设施呈现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等特征,算力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为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助推新型工业化,夯实数字经济底座。近日,武汉市印发《武汉市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建成布局合理、服务高效、技术先进、绿色安全的算力基础设施,形成算力、存力、运力及应用产业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格局,打造中部算力高地。

  具体来看,提升算力,优化网络。力争全市算力规模达到每秒5×1018浮点运算次数(5EFLOPS),其中高性能算力超过4.5EFLOPS,即智算算力超过4.1EFLOPS,超算算力达到0.4EFLOPS。建立多元算力协同体系。率先启动“万兆城市”建设,构建城市级全光高速低时延算力网络,市内单向时延小于1毫秒,省内时延小于3毫秒,与国内枢纽节点时延控制在10毫秒以内。

  技术创新,强化赋能。数据中心平均利用率达到60%,攻克不少于5项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不少于10项以上首创性人工智能技术,不少于40项共性技术创新成果。打造1个以上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10个以上行业模型、5个以上公共数据集。培育公共算力平台服务本地企业不少于1000家,支撑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不少于2—3家,争创国家“数字领航”企业5家,打造标杆智能工厂40家。

  绿色低碳,安全可靠。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降低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推动“老旧小散”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构建覆盖网络、数据、算力设施的立体安全保障体系。

  此外,《行动方案》还从优化基础设施布局、聚力攻关关键技术、优化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示范园区建设、创新推广应用场景、推动绿色安全发展6大板块共17项行动部署重点任务。

]]>
Dell VxRail继续提供VMware永久授权,帮助企业构建两地三中心容灾方案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引言:

近期VMware被博通收购转订阅的模式的话题如火如荼。截至本篇文章发稿之时,戴尔科技集团的Dell VxRail是目前确认在全球市场上仍可以继续销售VMware永久授权并提供让用户灵活选择VMware软件组合的超融合产品,戴尔科技集团与博通将继续紧密合作。对于希望继续以永久授权方式进行VMware采购的用户来说,无异于额外的惊喜。除了vSphere/vSAN,还可以选配Aria和VCF等产品。

2023年的最后两个月,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迎来了一波系统崩溃潮,公有云越来越贵的账单已经饱受用户诟病,而现在云厂商所极力宣扬的N个9的可靠性又给了用户当头一棒,因此很多企业开始考虑将“下云”提上日程。相比公有云来说,企业自建数据中心建设成本更可控,数据隐私更有保障,但是如何保证数据中心的可靠性以及业务连续性,却给企业IT管理者提出了挑战。

以VMware vSphere为代表的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数据中心建设的“黄金标准”,几乎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虚拟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IT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了系统部署的速度,降低了运维复杂度,更重要的是借助虚拟化自身的HA、FT、DRS等功能提升了业务连续性,避免了由于设备故障导致业务长时间停机。

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在IT基础架构的高可用设计方面,还局限在单个数据中心内部,一旦数据中心整体发生故障,就会导致业务长时间停机,甚至造成数据丢失。

那么如何实现类似公有云的站点故障切换能力,确保当一个数据中心故障时业务系统可以切换到另一个数据中心呢,借助虚拟化的双活或者容灾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简单高效的实现这一目标。

什么是数据中心双活?

双活是两个或者多个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都具有独立运行应用系统所需要的所有资源。正常情况下,应用在两个数据中心负载均衡,而当一个数据中心故障时,另一个数据中心会承接所有的应用负载。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具备以下特征:

• 自动的故障切换流程;

• 双站点负载均衡的同时,可以实现一个站点完全失效方面的保护;

• 两个数据中心的距离较短(通常100KM以内),同时需要大带宽、低延迟的网络互联;

• RPO为零的同时,大幅缩短RTO。

什么是数据中心容灾?

容灾数据中心是对生产数据中心的备用保护,在生产数据中心未发生故障时不运行任何应用,只有当生产数据中心故障时才将应用切换到容灾数据中心运行,因此数据中心容灾解决方案具备以下特征:

• 半自动或者手动的故障切换流程;

• 容灾数据中心的资源处于“冷备”状态,只有生产数据中心失效才运行使用;

• 容灾数据中心和生产数据中心的距离可以较远,对于网络的要求不高;

• RPO通常为分钟或者小时级,RTO较高;

• 容灾数据中心的资源配置优先保证应用可以运行,但不一定能保证运行的性能。

双活和容灾都是企业提升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的有效手段,而对于一些关键型工作负载,双活的需求往往是迫切的。如果业务系统自身不支持应用层的负载均衡(如Oracle RAC是典型的应用层负载均衡),那么必须依赖基础架构的双活来实现。

为了保证RPO=0,在VMware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中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是存储双活的设计,在传统三层虚拟化架构(服务器+SAN交换机+集中式存储)中主要依赖于存储产品自身的双活功能或者专用存储网关来实现双活,如下是典型的基于VPLEX的VMware双活数据中心架构图:

这种架构过去在金融、制造以及医疗行业应用较多,架构成熟,但是建设成本较高,架构和运维也比较复杂。最近几年随着超融合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广泛应用,超融合不仅具备横向扩展、快速部署、极简运维等优势,也让虚拟化双活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更低、同时更易落地和运维。其中以VMware vSAN超融合解决方案最具代表性。

VMware保持了全球HCI(超融合基础设施)软件市场的主导地位,vSAN跟vSphere ESXi内核集成,而无需部署专用的虚拟机作为存储控制器,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产品体验和存储性能。vSAN的产品优势不是本文的探讨重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深入了解vSAN底层技术原理。

VxRail与vSAN的关系?

VxRail是Dell和VMware联合研发的基于vSAN的超融合一体机,用于增强VMware的产品力,提升VMware的使用体验。根据2023年IDC全球第三季度数据显示,Dell在超融合市场份额占35.5%,居第一。过半数的vSAN用户都选择VxRail,因为它极大降低了环境部署和维护的工作量,并且加持了RP4VM的数据实时保护,以超越vSAN DIY的用户体验,提供更好稳定性和安全性。

VxRail完成了集成、预先配置和预先测试,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VxRail Manger生命周期管理软件提供了自动化部署、一键式升级等功能。Dell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打造了VxRail产品,目前VxRail研发中心有三百多个研发人员,其中测试工程师有一百多人,对每一个发行的VxRail版本会经过长达上百万个小时的测试验证。

当企业希望通过vSAN超融合架构承载核心工作负载时,VxRail将是最好的选择,能够更好的保证业务的稳定运行。

vSAN作为虚拟化架构中的“存储层”,它自身的双活功能(vSAN Stretched Cluster)极大的简化了用户构建VMware双活数据中心的复杂度,并大幅降低了部署成本。

延伸集群是 vSAN 特有的概念,它是把一个普通的单站点 (site) 集群延伸 (Stretch) 到了另一个站点,形成一个横跨两个站点的集群,称之为延伸集群 (Stretched Cluster)。延伸集群具有普通集群所有的 HA 保护功能,能够跨站点地保存数据副本,并且位于两个站点内的服务器都可以是活动的,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双活数据中心。

延伸集群通常部署在数据中心之间距离有限的环境中,例如城域或园区环境。使用延伸群集可以管理计划内维护并避免灾难情况,因为维护或丢失一个站点不会影响群集的整体运行。在延伸群集配置中,两个数据站点都是活动站点。如果任一站点发生故障,vSAN 将使用另一个站点上的存储。

我们常说的“两地三中心”的概念指的就是IT基础架构同时具备同城双活和异地容灾的能力。“两地三中心”是很多IT管理者的终极目标,而现在借助于VxRail就可以轻松实现这一愿景,目前在中国很多制造、医疗、金融客户已经通过Dell VxRail实现了“两地三中心”的架构,并且所有的售后服务全部由Dell提供保驾护航。

最后,在引言中提及的VMware授权方式及产品组合大幅调整的事件,虽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我们了解到,很多客户对于VMware此次调整都难免有些措手不及。

无论用户是希望继续采用VMware技术或是希望寻找替换方案,客户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财务分析、方向讨论及替代方案的评估等。因为这会涉及到企业核心的虚拟化平台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变化对于IT稳定运行及对公司业务的支撑都是巨大挑战。

Dell VxRail除了继续以原有的模式销售VMware永久授权(截至本篇文章发稿之时的实时更新)之外,客户基于戴尔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撑,获得了3~5年的窗口期,让企业可以从容应对变化,有更充分的时间做更细致的评估。这对企业持续而稳定的IT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
工信部:2023年全国新增97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通报2023年千兆城市建设情况,全年新增97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标准,完成千兆城市总结评估工作。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新增27个千兆城市,中部地区新增38个千兆城市,西部地区新增32个千兆城市。

1

  截至2023年10月底,千兆城市平均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超过100%,千兆光网具备覆盖所有千兆城市家庭的能力。千兆城市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1.2个/万人,平均10G-PON端口占比达到53.7%,平均500Mbps及以上用户占比达到33.2%,平均5G用户占比达到49.2%。

  千兆城市市属公办医院(三级以上)、重点高校、文化旅游重点区域以及开办客运业务的火车站(二等以上)、干线机场、重点道路等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均超过99.5%,5G网络信号电平等指标满足相关建设标准,其中91个城市重点场所5G通达率达到100%。

  千兆城市大力推进5G、千兆光网等技术创新应用,积极探索“双千兆”网络协同部署建设方案和业务模式,赋能千行百业提质增效。广东东莞在老旧社区改造过程中,依托“双千兆”网络有效解决流动人口治安管理问题;湖南株洲运用“5G+智慧工厂”赋能面漆质检等,质检效率提升30%;河北石家庄依托“双千兆”网络打造智慧医院,X光片出片效率提升50%;四川资阳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城市“互联网+”政府服务水平。

  据了解,2021年起工信部面向满足千兆城市评价标准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重点就“双千兆”网络建设、用户发展、应用创新以及支持政策等情况开展千兆城市建设评估工作,2021年度建成29个千兆城市,2022年度建成81个千兆城市,2023年新增的97个。截至目前,我国千兆城市总数累计达207个。


]]>
Omdia:2030年5G技术将推动物联网连接达到54亿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全球组织Omdia的新研究预测,到2030年,在5G技术优势的显著推动下,蜂窝物联网(IoT)连接将达到54亿。蜂窝物联网连接的预期增长主要归因于对5G RedCap、5G Massive IoT和4G LTE Cat-1bis模块的关注。这一迫在眉睫的转变凸显了先进的蜂窝连接解决方案在不断发展的技术环境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该预测还表明,从2024年起,5G RedCap将得到广泛采用,因为它将自己定位为中间层连接解决方案,适用于不需要高规格的5G设备,例如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和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5G RedCap即将普及也预示着一个更重要的行业趋势,各公司正在为预计2030年以后停止使用4G做好准备。

  Omdia物联网高级分析师Alexander Thompson认为,2024年将是5G RedCap增长的变革性一年,主要来自中国,而中国是预计大部分销量的来源。他表示:“2024年将是5G RedCap增长的关键一年。这将从中国开始,预计销量最多,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补贴将使模块平均销售价格(ASP)降至与LTE Cat-1类似的价格”。

  Omdia研究还指出,到2023年,超过60%的物联网模块出货量将来自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约占物联网连接的80%。汽车行业预计将成为这一趋势的重要推动因素,其中最大的行业是汽车行业。模块出货量被认为可以满足对采用5G连接的智能汽车不断增长的需求。

  尽管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超大规模产品呈指数级增长,初创企业面临财务障碍,但Omdia物联网团队实践主管Andrew Brown确认,特定行业的应用程序支持平台(AEP)仍将是整个物联网的主要收入来源价值链。Brown表示:“在整个物联网价值链中,应用程序支持平台(AEP)仍然是领先的收入来源。尽管超大规模产品呈指数级增长,而且初创企业面临财务限制,但特定行业/纯业务AEP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经济形势正在好转。”

  Omdia在《2023-2030年蜂窝物联网市场跟踪报告》中预测的趋势按地区、空中接口和应用对蜂窝物联网市场的模块出货量、模块收入、连接数(装机量)和连接收入进行了重要分析。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启动 2026年建成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记者1月31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十二部门近日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到2026年,我国建成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在制造业及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和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据悉,这是我国第一份针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台的政策文件,第一份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新阶段专项行动计划,也是第一份多部门联合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的政策。

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纽带和神经系统。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夯基架梁”工作已基本完成,为拓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促进其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推广,提升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人才等要素支撑能力,十二部门联合印发《计划》。

《计划》从关键指标、重点领域、基础支撑、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到2026年的发展量化指标:关键指标方面,服务企业突破50万家,应用拓展至60个行业,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重点领域方面,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基础支撑方面,二级节点覆盖行业、地市范围持续拓展,对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安全生产赋能作用日益显现;产业生态方面,标识解析关键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现突破,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产业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计划》提出贯通产业链供应链、全面赋能消费品“三品”战略、促进数字医疗整合等7项重点任务及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数据流通水平、强化标识安全保障等5项支撑举措,包括建设基于标识解析体系的可信工业资产服务平台,探索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实时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开展可信资产认证、安全防护、数据流通等标识解析技术研发,加强标识解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Web3等技术融合创新,探索基于标识数据构建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应用等产品;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实验室、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


]]>
Cognizant 为堪培拉科技学院学生会应用 Amazon 的 Just Walk Out 技术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与 CITSA 合作采用先进技术,使学生几乎可以 24/7 全天候前往学生会商店购物

悉尼2024年1月31日 /美通社/ -- 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公司 Cognizant(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TSH)今日宣布,受堪培拉科技学院学生会 (CITSA) 的委托,该公司在 Café Yala Plus 学生会商店为 Amazon 的 Just Walk Out 技术提供系统集成和支付支持。CITSA 是南半球首个采用该技术的教育机构。Café YalaPlus 学生会商店可为学生提供快速、零接触的购物体验,学生可走进这家校园商店,选择所需商品后即可离开,无需排队也无需到收银台结账。

堪培拉科技学院学生会首席执行官 Andrew Scotford 表示:"堪培拉科技学院的全体学生都可以从 Amazon 的 Just Walk Out 技术中受益,尤其是那些在非常规工作时间学习的学生。堪培拉科技学院的很多学生都在工作、学习和培训中寻求平衡,因此,灵活性和便利性于他们而言十分重要。对于许多住在堪培拉科技学院布鲁斯校区的学生而言,到附近购物十分不便。Café YalaPlus 为他们提供了获得食物、饮料及其他必需品的便捷途径。"

Just Walk Out 技术在澳大利亚教育机构的持续推广为 Cognizant 提供了战略发展机会,使其得以在预计将快速增长的行业中展示新能力。Cognizant 帮助企业部署和交付技术解决方案,旨在提升客户体验并支持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技术错位的风险。

该解决方案将减少结账摩擦,提升购物体验,同时简化学生会的库存管理。Just Walk Out 技术旨在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人工智能先进技术,打造无摩擦购物体验,从而实现购物体验的彻底转变。

Cognizant 澳洲负责人 Rob Marchiori 表示:"对于能被 CITSA 选中提供这项技术,以改善学生的购物体验,我们感到很高兴。有了自动结账流程,学生会的商店几乎可以 24 小时营业,为学生提供所需资源,使学生能更专注于学习。此次项目是 Cognizant 专注于部署适用技术,致力改善客户体验的有力证明。"

Amazon Just Walk Out 技术副总裁 Jon Jenkins 表示:"堪培拉科技学院学生会利用最新的免结账技术改善了校内学生体验,我们对此表示祝贺。对于能与学生会合作,为 Café YalaPlus 引进 Just Walk Out 技术,我们感到十分高兴,这在南半球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尚属首例。Amazon 的 Just Walk Out 技术将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便利性,无论白天黑夜,学生们都能轻松买到食物。"


]]>
全球精细化工分销生态深刻变革 Oracle NetSuite助力宜开美(ECHEMI)逐梦全球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来源:199IT; 作者:199IT Ralf

近年来,全球精细化工分销行业巨头并购频繁,仅在中国就有2023年布伦泰格收购赛福化工,2022年底艾敏斯帝宣布收购协瑞。在全球精细化工分销行业,有一家名叫ECHEMI的精细化学数字化全球分销服务平台,在几年时间内发展突飞猛进,业绩遥遥领先,成为中国在此领域的佼佼者。

从贸易商,到B2B再到数字化全球分销服务生态,ECHEMI经历了多轮战略升级。数字化一直是ECHEMI CEO张育麟秉持的理念。张育麟及团队选择与Oracle NetSuite及Hitpoint Cloud合作,提升其在新战略下的数字化能力,多业态融合运营,助力ECHEMI更为轻松地逐梦全球。

全球精细化工分销领域的机遇与变革

在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里,中国从基础化工起步,发展到精细化工领域,中国产能占全球市场的45%—50%,在全球市场品类最多,产能最大。中国已然走向规模化、精细化的化工产品方向。

背靠中国产能,一大批精品化工贸易商应运而生,但尴尬的是,中国并没有形成全球精细化工分销领域的巨头。全球精品化工分销100强里,有60家总部仍在欧洲,有的年营收能达到200亿美金。

从2007年香港注册公司开始,化工院校毕业的张育麟也成为精品化工行业的贸易商之一。2013年前后,中国B2B行业迎来2.0发展。张育麟在2014年重新思考战略以及产业发展。认为精细化工行业特别适合做一个平台,这个行业毛利高、品类多、下游分散、面向全球,且供应链非常长,复杂度大,是值得长时间深耕的事业。

2015年ECHEMI网站正式上线,早期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团队发现商务合作来的流量很难转化为交易量。张育麟下定决心再次升级公司战略。精细化工行业有很多企业角色,生产商,研发商,研发机构,高校,分销商,当地终端用户,小贸易商。此时,ECHEMI底层逻辑已经变成生态逻辑,以产业用户体验为核心。ECHEMI的战略转变为,ECHEMI服务产业链各方。

数字化加持精品化工全球化分销生态发展

张育麟有两个鲜明的观点:一个是中国企业全球化不能只是产品全球化,而是整个企业都要全球化。一个是数字化是全员都要去做的。

在一个并不太卷的B端行业里,张育麟这种毅然决然的变革思维难能可贵。张育麟不久前给曾经的管理团队老人发了一封内部信,信中写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今天的David(张育麟),已然不是三年前的David。要彻底和以前的管理思维做决裂,如果还带着以前的烙印,公司不会成功。企业要不断去革新变化。

ECHEMI经历了从贸易商、B2B平台、数字化全球分销服务平台的不断升级走向高阶业态。数字化伴随着每个阶段的发展。从最早的自己搭建IT基础,到与本土化的小型软件公司合作。再到后来,原有的信息化已经不能满足ECHEMI的快速发展。

ECHEMI着手寻找行业内的顶级供应商,优化整体流程。当时有两家国际化的供应商可以选择,其中之一就是Oracle NetSuite。相较于另外一家传统ERP的僵化,Oracle NetSuite的快速灵活部署,全球通用会计准则,跨国协作,财务实时管理等诸多优点打动了张育麟团队。

ECHEMI团队在梳理清楚企业的发展逻辑之后,开始选择更重模式,全面解决产业用户体验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建立海外仓,海外公司也不断发展。当前ECHEMI海外办事处拓展到30多个,海外仓全面推进到十多个。在这个过程中,ECHEMI发现自己内部系统无法满足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匹配现有的全球会计准则。NetSuite符合企业发展多重需求,产品标准化、低代码、符合全球的会计准则,相对灵活。NetSuite全球化ERP非常标准,底层逻辑非常完善,底层保障了合规性。

(图右:ECHEMI CEO张育麟

图左:甲骨文公司,Oracle NetSuite大中华区顾问总经理,何毅)

在实施过程中,张育麟描述称上线前非常痛苦,但上线后非常轻松。由于ECHEMI早期对于复杂度预期不足,过程中也看到自身的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同步优化不少问题,提升了企业的数字化能力。NetSuite快速部署、快速拓展、快速上线、轻量化运维、快速实施、敏捷迭代、开发便捷,大大提高了合作效率。

对张育麟而言,使用NetSuite的明显效果是,实时看到整体的财务状况,及时地应收应付,即收即付,实时监测流动资金的使用情况,这对财务管理非常有帮助。NetSuite让致力于成为真正全球化企业的ECHEMI构建了在线总部,在线在途办公随时都能实现。

三强联合:信则共举 同尔趋之

世事往往都是有机缘可循。同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ECHEMI、NetSuite、Hitpoint Cloud是如何走到一起?是彼此的信任,让三方强强联合,朝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进。

(图:ECHEMI、Oracle NetSuite、Hitpoint Cloud 三方战略合作)

与ECHEMI的结缘,Oracle NetSuite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禄认为是在合适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2022年正是ECHEMI战略发展中的关键之年,需要用数字化来解决很多问题和痛点。

像很多全球化公司碰到的问题一样,在早期,往往业务和财务系统是割裂的,财务无法追溯业务的来源,财务的合规性有待提升。NetSuite帮助ECHEMI实现了业财融合,保证了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NetSuite非常灵活,有很强的扩展性,能在新的领域快速承接,比如ECHEMI新的仓储物流服务系统,NetSuite能够快速搭建,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技术开发成本,快速满足多业态的扩展。

对全球化企业而言,集团化管控是难点之一,通过NetSuite的协同与完全打通,集团与海外公司实现统一数字化,企业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Hitpoint Cloud是NetSuite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合作伙伴,甚至NetSuite第一版中文介绍的PPT,都是Hitpoint Cloud帮助翻译给客户的。在与NetSuite合作之前,Hitpoint Cloud也代理了很多其他产品,包括salesforce等,但与NetSuite合作以后,Hitpoint Cloud团队被NetSuite产品强大的功能和生命力所折服,毅然决然投入到聚焦NetSuite解决方案本地化实施上。从开始的国内几人团队到如今的北美团队成立,表明了Hitpoint Cloud对NetSuite产品一直以来的专注与专业。

Hitpoint Cloud创始人兼总裁邓先飞回顾三方合作时表示,ECHEMI作为全球化的公司,需要一套系统来支撑它的全球业务。多语言,多会计准则,全球化扩张和内部管控规范等需求,NetSuite是最优的选择。

赶超国外巨头 ECHEMI们借助新数字化优势

就体量而言,中国目前没有一家精品化工分销公司或贸易公司能够与国外巨头相提并论。张育麟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历史从欧洲发展起来,它们生产和分销都做得非常好,超长时间的积累,构建了全球的分销网络。而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分销网络很多是空白,因此构建一家拥有全球强大的分销网络平台,则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标海外的大型公司,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还是非常初级。但好在中国产能充足,且C端思维能够弥补B端的种种不足,并涌现出很多创新点。张育麟也非常自信,ECHEMI的整体理念和战略是超越国外同行的。在精细化工分销领域,ECHEMI致力于做到行业最好,同时借助NetSuite全球化能力,能够成为全球最好。

叶天禄表示,通过第一期的合作,NetSuite为ECHEMI打造了一个非常先进的全球化系统平台,全面涵盖了从前端各类销售业务到后端全球供应链、渠道管理,以及财税管理。集团管控方面,NetSuite为ECHEMI带来了四个明显的效果:

第一,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全球多业态的融合运营。支持全球业务高速扩张。第二,通过一个平台实现全球集团化管控,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业务的风险。第三,在全球实现各地的财税合规。第四,建设了一个多维度的智能数据分析能力,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帮助企业决策有据可循。

在接下来的合作中,首先,NetSuite将帮助ECHEMI实现全球业务的优化和创新,更进一步提高业务的效率,帮助ECHEMI提升客户服务的体验,获得更多客户的信赖。其次,在集团管控,数据智能分析,风险管控等方面深化和优化,打造一个更强大的数字化平台。最后,包括最先进的生成式AI等技术,在Oracle全球战略推动背景下,加快融入已有的系统中,帮助客户在技术上领先同行。

题后记

从资本层面来看,国外资本对精细化工分销领域的认知要更为深厚。疫情以来的多次并购,欧洲的Old Money频频出手,都彰显了精细化工领域的资本活跃度。而国内对这个领域鲜有能看清的投资机构,他们往往只将这些企业按贸易商看待,严重低估企业价值。NetSuite支持ECHEMI全球财税本土化,全面符合IPO审计合规要求,提前夯实ECHEMI未来上市的基础能力。

ECHEMI立志进入全球TOP5的行列.张育麟反复强调要用全球范围的视角来审视精细化工品资源的配置,“所以精品化工分销领域的全球化企业不仅仅是产品出海,而是整个企业都要出海,成为真正全球化的企业。这是中国这一代人的使命。”张育麟对199IT说道。


]]>
Gartner发布2024年网络安全9大趋势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组织的安全和风险管理(SRM)领导者面临着来自技术、组织和人力等多方面的颠覆性挑战。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并务实地推进,对于应对挑战和实施有效的网络安全计划至关重要。

2022年年底,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 作为主流技术出现,引发了数十年来数字和商业领域的重大颠覆性变化。

作为SRM领导人不能忽视的强大力量,GenAI显然是一个需要管理的挑战。到 2025 年,为保护生成式 AI 所需的网络安全资源将会激增,导致应用和数据安全方面的支出增加超过15%。

但SRM领导人还必须需应对无法控制的其他外部挑战,这包括:

●弥合安全人才供需之间的鸿沟。

●云采用的不断增长正在扩大并改变数字生态系统的组成。

●加强公共和私营部门对网络安全、隐私和数据本地化的监管义务和政府监督。

●企业数字能力的持续分散。

●在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中管理风险则是永恒的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影响,SRM领导者正在其安全计划中采用一系列安全实践、技术能力和结构改革,以提高组织弹性和安全职能部门的效率。

这包括优化组织弹性和安全部门的效率。

现在提高组织弹性已成为安全投资的主要驱动力,这主要是因为:云的采用率不断提高,数字生态系统继续蔓延;组织的混合工作环境日趋普遍;威胁环境不断演变,新技能让攻击者更加胆大妄为。

SRM领导者越来越认识到,试图修复组织不断扩张的数字环境中数量激增的漏洞是愚蠢的。支持持续威胁暴露管理 (CTEM) 并提供更强大、支持安全的身份和访问管理 (IAM) 功能的计划的势头持续增强。

此外,采用注重弹性的第三方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的 SRM 领导者,正在降低风险和加快推出新数字化计划的速度方面获得回报。

在优化组织效率的方面,积极主动的 SRM 领导者看到利用 GenAI 功能,提升运营效率的机会。此外,安全使用 GenAI 的需求影响安全技能规划和培养。这也是安全行为和文化计划受到关注的一个关键原因,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员工行为的影响。此外,越来越多地采用结果驱动的指标来促进更有效的网络安全风险和投资决策。随着组织继续分散和数字决策变化,安全运营模式改革的趋势持续存在。

图 1:2024 年主要网络安全趋势

1

趋势1、持续威胁暴露管理计划势头强劲

战略规划假设:

到 2026 年,基于持续威胁暴露管理计划优先考虑安全投资的组织将实现漏洞数量减少三分之二。

描述:

近年来,组织攻击面显著扩大。这一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 SaaS 的加速部署、数字供应链的扩展、企业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的增加、定制应用开发、远程办公和基于互联网的客户交互。

攻击面的增加给组织留下了潜在的盲点,以及大量需要解决的潜在风险。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SRM 领导者引入了试点流程,用于管理威胁暴露的数量和重要性以及通过持续威胁暴露管理 (CTEM) 计划处理威胁的影响。更成熟的组织开始实施一系列安全优化,以更好地动员业务领导者,而不仅仅是短期补救措施。

受关注原因:

大多数组织管理威胁暴露的工作过于专注于发现和纠正基于技术的漏洞。这种关注受到 SecOps合规性计划的鼓励,但通常不会考虑现代组织运营实践的重大转变,例如转向云驱动的应用程序和容器。安全团队必须增强其当前模型,并超越这一目标,其中修补和保护基于物理和自我管理软件的系统是主要目标。SRM 领导者已经意识到,现有的实践不够广泛,同时,人员配备的限制限制了可以完成的工作量。

趋势影响:

对暴露面相关的问题的关注焦点,已经从简单地管理商业产品中的软件漏洞转移。如此大规模地增加技术风险对于安全运营团队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与业务目标缺乏一致性将导致对首先解决哪些问题做出错误的决定,这将导致无法量化的暴露空白点,并可能浪费安全预算来解决无关紧要的问题。SRM 领导者必须使用更广泛的威胁暴露管理流程,同时平衡已经捉襟见肘的运营团队,并创建有效且预先商定的补救动员渠道来响应发现的问题。

行动建议:

通过使 CTEM 范围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来关注相关问题。SRM 领导者必须致力于通过突出对组织关键运营最具潜在影响的问题来提高风险暴露的可见性并吸引其他高级领导者的兴趣。他们应该为 CTEM定义一个更窄的范围,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使用熟悉的语言并解释对业务而不是技术的影响。

通过验证减少优先问题的数量。介绍验证步骤和支持技术,例如入侵和攻击模拟 (BAS) 和自动渗透测试工具。此类工具通过突出显示可能因使用现实世界技术的真正妥协而导致的发现问题,从而减轻漏洞评估 (VA) 解决方案等暴露评估工具的输出所带来的负担。

做好前期工作,让业务部门参与响应。SRM 领导者必须扩大自己与部门负责人、资产所有者和第三方之间的沟通渠道,以便有明确的途径来动员应对和补救措施。通过明确阐明和讨论与推迟补救工作相关的残余风险,获得业务部门和资产所有者的支持。提供短期和长期选择,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趋势2、IAM持续演进,在改善网络安全成效方面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描述:

身份优先的安全方法将重点从网络安全和其他传统控制转移到 IAM。它使 IAM 成为组织网络安全成果乃至业务成果的关键贡献者。采用这种方法的组织必须更加关注基本的 IAM 卫生和 IAM 系统的强化,以提高弹性。这包括缩小攻击预防方面长期存在的能力差距,例如扩大对云权利和机器身份的控制,以及引入新的身份威胁检测和响应(ITDR)高级功能。IAM 架构正在向身份结构发展,并采用新功能以可组合的方式实现实时身份控制。

受关注原因:

IAM 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一直在稳步增强。截至 2023 年,IAM 是使用 Gartner 客户查询服务的 SRM 领导者讨论的第二热门话题。

针对身份基础设施的攻击很常见,防御者正在使用 ITDR 等策略来应对这些攻击。

IAM 和数据安全是从 IaaS 到 SaaS 等各类服务的云共享责任模型中的客户责任。

Gartner 调查中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希望他们的组织在未来 12 个月内增加对 IAM 功能的投资,包括欺诈检测、身份验证、客户身份、员工身份治理和管理以及权限访问管理。

身份优先安全正在成为安全的关键控制面。

与 Gartner 客户的对话表明,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 IAM 的结果驱动指标 (ODM)来鼓励更好的安全性。这些指标侧重于通过影响特定于身份的变量(例如身份数据的准确性)来增强弹性和安全性,并使组织更接近最小特权原则。

基于这些观点,Gartner 认为 IAM 在组织安全计划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组织的 IAM 实践需要不断发展。

趋势影响:

组织必须加倍努力实施更好的身份卫生。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不良的身份卫生会破坏 ITDR 的许多潜在收益。Misset 权限为不良行为者提供了切入点,为横向移动创造了机会,并可能加剧简单错误造成的附带损害。鉴于存在大量的权利、帐户甚至本地帐户存储库,全面实施卫生是一项重大任务。ODM 可以帮助定义实施更好卫生的方向性指导,但也需要自动化。

ITDR需要额外的努力和技能。只有注重卫生,它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使用其他安全检测和响应流程的组织,甚至可能拥有自己的安全运营中心 (SOC),可以从 ITDR 中受益,但这需要对 SOC 团队进行 IAM 培训。

IAM 基础设施必须进行变革,以加深对安全功能的支持。目前在用的许多传统 IAM 基础设施都过于复杂,且存在巨大技术差距。IAM 技术债务是次优或低效 IAM 技术决策的技术积累,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IAM 基础设施必须发展成为一个身份基础设施,旨在实现身份优先的安全性。它必须使用并代理上下文,以一致的方式为任何适用的人员或机器提供和支持自适应、连续、风险意识和弹性访问控制。

行动建议:

加倍努力实施适当的身份卫生。将此定义为安全计划的优先事项,并使用ODM提供方向指导并设定改进标准。

通过对 IAM 中的安全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将 ITDR扩展为一种实践。为关键企业身份系统(例如 Microsoft Active Directory 和云交付的访问管理服务)实施安全态势评估以及威胁检测和响应功能。

通过向身份结构演进,重构身份基础设施以支持身份优先的安全原则。首先通过使用可组合工具策略来改进 IAM 工具之间的集成。

趋势3、弹性驱动、资源高效的第三方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描述:

第三方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网络安全事件,这迫使 SRM 领导者更多地关注以弹性为导向的投资,并放弃前期的尽职调查活动。积极进取的SRM 领导者正在优先考虑弹性驱动的活动,例如实施补偿控制和加强事件响应计划。与此同时,他们还为业务合作伙伴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以告知第三方签约并影响控制决策。

受关注原因:

SRM 领导者越来越多地将资源投入到合同前的尽职调查活动中。与 2021 年相比,近三分之二 (65%) 参与 2023 年 Gartner 重新构想第三方网络安全风险调查的受访者表示增加了预算,76% 的人在第三方网络安全风险管理计划上花费了更多时间。

尽管本意是好的,但这种不断增长的投资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在同一项调查中,4-5 % 的受访者表示,与两年前相比,第三方网络安全相关事件造成的业务中断数量有所增加。SRM 领导者对传统 TPCRM 实践在保护企业免受第三方网络风险方面的低效感到失望,因此正在寻找替代方案来提供更好的投资回报。

趋势影响:

采用弹性驱动、资源高效的 TPCRM 方法的组织已经取得了切实的成功。他们超出执行领导者对最大限度地减少第三方事件影响的预期的可能性是其两倍多。他们还取得了更好的业务成果:在采用这种 TPCRM 方法的受访者组织中,近 80% 在推出新数字化计划的速度方面领先于同行。

想要采用这种方法的 SRM 领导者必须认识到:

业务优先级会影响 TPCRM 的工作,反之亦然。企业领导者对于 TPCRM 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与他们接触以了解他们的优先事项,SRM 领导者能够阐明所涉及的价值并调整计划。同时,这种参与使企业能够做出更好的基于风险的决策,并促进实施可提供弹性的安全控制。

TPCRM 需要通力协作。着眼于安全团队的资源效率,有效的 SRM 领导者认识到 TPCRM 需要与在第三方风险管理(即采购、法律和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所有风险职能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必须共同制定政策、程序和实践,以确保跨职能的一致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流程中的摩擦。例如,初始网络安全风险分类需要纳入采购流程。这种方法有助于确保网络安全团队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对网络安全风险结果影响最大的计划。

关键的第三方是你的盟友。SRM 领导者必须将其参与策略从监管转向与第三方合作。这将有助于确保关键第三方接触的所有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例如材料数据、网络和业务流程)得到持续保护。建立互利关系可以提高透明度,促进第三方实施控制,并在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改善协作。

行动建议:

加强针对构成最高网络安全风险的第三方活动的应急计划。创建特定于第三方的事件手册,进行桌面练习并定义明确的退出策略,例如及时撤销访问和销毁数据。

通过提高尽职调查的效率,将资源重新分配给弹性驱动的活动。不要广泛定制风险调查问卷,而应使用行业标准风险调查问卷。投资自动化技术,帮助网络安全团队大规模分析问卷答复。

与重要的第三方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在高度互联的环境中,供应商的风险也是您的风险。帮助 SRM 领导者成熟符合 SRM 领导者的利益,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维护企业。首先,制定安全要求基线,以评估供应商在风险管理实践方面的成熟度。其次,与能够访问您的关键资产(例如系统、数据集、网络和业务流程)的不太成熟的供应商合作,与他们分享事件管理的最佳实践,并建议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趋势4、隐私驱动的应用和数据解耦,以增强碎片化世界中的运营

战略规划假设:

到 2025 年,10% 的全球企业将运营多个受特定主权数据战略约束的离散业务部门,从而在相同业务价值的情况下使其业务成本增加一倍或更多。

描述:

几十年来一直依赖单租户应用程序的跨国公司 (MNC) 面临着不断增长的合规性要求和业务中断风险。这是由于民族主义隐私和数据保护以及本地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企业应用程序架构和数据本地化实践强制分散。具有前瞻性思维的组织正在通过规划和实施各种级别的应用程序和数据解耦策略来做出响应。其中包括减少 IT 资源依赖性、采用模块化和可组合架构(包括行业云平台),以及为高度监管的市场隔离应用程序、数据存储库和基础设施。这有助于降低合规风险并创造竞争优势。

受关注原因:

由于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风险和合规义务阻碍了全球一致的企业架构,跨国运营变得更具挑战性。与个人数据相关的“主权”考虑已演变为个人和关键业务信息的本地化要求。需求数量和范围的扩大促使跨国公司调整其云采用策略。跨国公司已转向模块化应用程序架构设计或在其全球总部对其集中式应用(例如 ERP、CRM 以及数据和分析平台)进行解耦,以应对其拥有大量业务运营的高风险市场。2022年Gartner 首席信息官和技术高管调查发现,7% 的受访者已经投资创建可组合企业,另有 61% 的受访者预计到2024年将这样做。

趋势影响:

脱钩工作对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影响涉及:

监管合规性。由于目标地区的新法规提出了新的且常常相互冲突的要求,合规工作和审计的复杂性大大增加。

数据迁移和集成实践。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的解耦可能会导致隔离和互操作性挑战,从而降低信息保真度并阻碍业务连续性和创新。跨国公司可以整合边缘操作和可组合架构来缓解其中一些挑战。

数据架构和存储。数据本地化要求正在导致应用程序和数据托管的快速发展,这进一步扩大了攻击面。与此同时,需要重新构想数据访问和威胁管理编排,因为对数据本地化的相同要求使得从一个中心位置执行此类活动变得困难。

安全的开发实践。随着应用程序的改进,出现了将安全要求“融入”开发实践的机会,而不是后来“附加”。如果应用需要解耦,不同辖区之间的安全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如果存在此类差异,则需要在开发应用程序时对它们进行协调。

行动建议:

与业务、IT 和法律团队持续合作,为组织已运营的国家和计划扩展的国家制定数据本地化要求。法律部门必须识别任何不合规和法律冲突的情况,并制定联合制定的缓解策略,其中包括成本效益分析。

维护数据清单和地图,以识别符合本地化要求的信息资产。优先投资能够持续发现云中敏感数据和个人数据的工具。这将为数据安全策略提供信息,并作为数据或信息治理设置的输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利益相关者的知识和支持。

将安全开发实践(例如安全软件开发框架 (SSDF) 和 LINDDUN 注重隐私的威胁建模框架中的实践)纳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通过采用模块化方法来应用安全架构控制,以配合向可组合应用程序、微服务架构、云/容器部署等的整体转变。

趋势5、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短期质疑,但激发长期希望

战略规划假设:

到 2025 年,生成式 AI 将导致保护其安全所需的网络安全资源激增,导致应用程序和数据安全方面的支出增加超过 15%。

描述:

ChatGPT 等大型语言模型 (LLM) 应用程序已将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 提上议程,纳入许多业务、IT 和网络安全路线图。GenAI 一词描述了从数据和模型工件的表示中学习以生成新工件的技术。

GenAI引入了需要保护的新攻击面。这需要改变应用程序和数据安全实践以及用户监控。GenAI 还将改变网络安全市场的动态。

GenAI正在以多种方式影响 SRM 领导者:

直接且紧急:首先,需要解决 ChatGPT 不受管理和不受控制的使用,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第三方 GenAI 应用程序中使用机密数据,以及使用未经审查的生成内容可能导致的版权侵权和品牌损害。很快,业务计划推动对保护 GenAI 应用的需求,为传统应用安全保护增加了新的攻击面。

直接且大肆宣传为紧迫:网络安全提供商发布了一波双曲线人工智能公告,旨在激发人们对 GenAI 可能做的事情的兴趣。我们已经看到 GenAI 功能用于安全运营和应用安全,但尚未观察到网络安全产品直接使用 GenAI 技术来检测或预防威胁。

间接且可怕:随着 SRM 领导者对 2024 年的计划,由于隐私问题和威胁行为者获得了 LLM 技术,他们正在提出有关新风险和威胁的合理问题。他们需要忽略“恐惧、不确定性和怀疑”,并通过监控现有安全控制中的检测性能偏差,并加倍加强弹性和暴露管理举措,应对GenAI 可能导致的威胁环境中不可预测的变化。

间接和潜在:随着组织内越来越多的团队抓住机会将 GenAI 功能集成到其系统中,网络安全团队将必须不断适应流程的变化。例如,人力资源团队可能会将 GenAI 纳入招聘流程,采购团队可能在选择或续签产品合同时使用 GenAI。即将出台的法规和合规要求也将影响安全团队。

受关注原因:

GenAI的使用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在2024 年Gartner CIO 和技术高管调查中,只有 3%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 GenAI 不感兴趣。SRM 领导者如果推迟采用 GenAI 应用程序的新安全实践,或者忽略 GenAI 的安全用例(即使基于当今的基本实现和示例),则可能会在其他公司效仿时失去其组织的竞争优势。同一项调查发现,三分之一 (34%) 的组织计划在未来 12 个月内部署 Gen AI 。

SRM领导者还需要为快速发展做好准备,因为 ChatGPT 等 LLM 应用程序只是 GenAI 颠覆的开始。多模式 GenAI(涉及不同类型数据的训练模型)已经将 GenAI 用例的范围扩展到文本之外。“大型动作模型”——可以自动执行动作的基础模型——也即将出现。

趋势影响:

安全团队定期证明其适应范式变化的能力。然而,旨在保护 GenAI 应用安全的新兴安全工具(例如,它们的模型和提示)的不成熟,加上 GenAI 应用架构的动态变化,使得开发最佳实践和提出建议变得困难。

GenAI的炒作缩短了安全领导者的时间范围。他们陷入了不得不对整个组织中发生的许多 GenAI 计划做出紧急反应的境地——这与企业开始迁移到云时的情况类似。SRM 领导者不能等到一切稳定下来才准备和计划。

在网络安全实践中,安全运营和应用程序安全是提供商通过使用 GenAI 添加功能的两个主要领域。早期的实现采用助手的形式,本质上是一个旨在回答问题的交互式提示。太多的此类实施可能很快就会产生“即时疲劳”,因此与 GenAI 的交互需要取得进展。我们还预计使用经过专门训练的模型的新用例很快就会出现。

行动建议:

AI消费:对第三方 GenAI 应用程序和现有应用程序中嵌入的 GenAI 功能的新用例进行工业化盘点、监控和管理。将 IT 和软件供应链依赖性纳入风险评估。

提供商和技术选择要求:更新这些要求以解决隐私、版权、可追溯性和可解释性挑战。为进入组织的基于 GenAI 的产品制定政策并进行监督,以便想要使用该技术的内部团队能够理解一套商定的协调政策。

AI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更新应用程序和数据安全实践以集成新的攻击面,例如用于检测 AI 模型的提示或编排层。评估支持人工智能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 (TRiSM) 框架的技术。

生成式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在将 GenAI 集成到网络安全计划之前运行概念验证,从应用程序安全和安全操作开始。旨在增强人类的工作,而不是取代他们,并确保新工具在自身改进的同时,还能增加团队的知识。

威胁形势的变化:监控现有安全控制的检测准确性和总体性能的下降。确保能够获得有关不断变化的威胁形势的正确情报。承认并传达,未来 GenAI 攻击的场景规划很棘手,而且可能不是最有利可图的资源利用方式。

趋势6、安全行为和安全文化计划日益受到关注,以减少人为安全风险

战略规划假设:

到 2025 年,40% 的网络安全项目将部署社会行为原则(例如助推技术)来影响整个组织的安全文化,而 2021 年这一比例还不到 5%。

到 2027 年,50% 的大型企业 CISO 将采用以人为本的安全设计实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安全引起的摩擦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控制采用率。

描述:

安全行为和文化计划 (SBCP) 封装了一种企业范围内的方法,可最大程度地减少与员工行为(无论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的)相关的网络安全事件。

SBCP 的主要目标是改变行为。它涵盖传统实践,例如意识培训和网络钓鱼模拟,以及一系列影响行为的学科,包括:

组织变革管理。

以人为本的用户体验(UX)设计。

开发安全运营。

SBCP 还考虑一系列影响程序设计的因素,并鼓励基于平台的架构,以帮助:

降低员工对社会工程的敏感度并提高他们在受到攻击时的反应。

改进安全控制的采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采购过程中引入的漏洞。

在不增加安全风险的情况下制定敏捷的、业务主导的数字决策。

受关注原因:

客户和供应商已经认识到,普遍只注重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有效减少因员工行为而导致的安全事件的数量。2022年Gartner 安全行为驱动因素调查发现:

69% 的受访员工承认在过去 12 个月内故意绕过安全控制。

93% 的员工知道他们的行为会增加组织的风险,但还是采取了这些行动。

GenAI的民主化加剧了这一挑战,因为它使员工可以不受限制地访问强大的技术功能,如果不小心使用,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

自 Gartner 于 2022 年推出 SBCP 概念和相关的 PIPE(实践、影响、平台、推动者)框架以来,针对该主题向 Gartner 客户咨询服务的请求增加了四倍多。SRM 领导者认识到,将重点从提高意识转向促进行为改变将有助于降低网络安全风险。此外,这种转变使 SRM 领导者能够应对“安全疲劳”、控制摩擦以及无论风险如何优先考虑速度和利润的组织文化等挑战。领先的供应商正在做出响应并快速转变解决方案,以支持行为改变并增强客户企业文化的安全意识。

趋势影响:

桑坦德银行和“SevenHills”等已采用 SBCP 相关实践的组织已经看到:

提高员工对安全控制的采用。

减少不安全行为。

速度和敏捷性提高。

当员工有能力做出独立的网络风险决策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安全资源。

当前的投资往往不足以实现上述成果。2022 年Gartner网络安全意识调查发现,虽然 84% 的受访组织表示其意识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改变行为,但 80% 的组织拥有的全职员工 (FTE) 不足,50%与他们的意识计划相关的FTE 低于 0.6。

为了执行有效的 SBCP,SRM 领导者需要更多的FTE容量和能力、更加以平台为中心的技术架构以及提高项目设计的复杂性。鉴于对整体企业方法的要求,与传统的意识活动相比,SBCP 还需要整个组织内更多的高级管理人员支持和更多的时间投入。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在接受 Gartner 另一项调查的网络安全领导者中,有 68% 的人表示,他们发现为 SBCP 获得高管支持比之前的安全意识活动更具挑战性。16尽管如此,组织高级管理人员的明显和持续的倡导对于优化该计划提供显着改进的安全行为的机会以及根深蒂固更具安全意识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行动建议:

通过定期审查过去网络安全事件的可靠样本,确定与不安全员工行为相关的网络安全事件的数量和类型,将 SBCP 的工作重点放在最危险的员工行为上。

通过采用 Gartner PIPE 框架,使用适合可用资金和资源的可扩展方法,指导有效且高效地实施 SBCP。

通过使用结果驱动、以行为为中心的指标来帮助向执行利益相关者和董事会展示 SBCP 的业务价值,从而培养更高水平的持续和可见的执行支持。

趋势7、网络安全效果驱动的指标弥合董事会沟通偏差

描述:

网络安全结果驱动指标(ODM )是具有特殊属性的运营指标——它们使网络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能在网络安全投资和安全保护级别之间划清界限。ODM对于制定可防御的网络安全投资策略至关重要。它们以简单的语言反映了具有强大属性的商定保护级别,以便:

提供可信且合理的风险偏好表达,支持直接投资。

能够向没有技术背景的非 IT 管理人员进行解释。

充当支持直接投资以改变保护水平的价值杠杆。

ODM 协助解决许多几十年来一直存在问题的任务。例如,它们可以帮助:

制定业务决策以接受第三方风险而不承担责任。

支持 SRM 领导者使用多个半自主操作单元来管理安全保护级别,同时保持自主性。

支持并购中“买方”的网络安全尽职调查。

向高管解释重大网络事件,并指导具体投资来修复这些事件。

支持透明度,以教育高管、业务线和公司职能部门了解不适当或漫不经心的风险接受情况。

暴露矩阵管理问题,例如IT 团队在修补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安全组织通常负责解决这些问题。

受关注原因:

2023年 Gartner 网络安全领导者演变调查向首席信息安全官 (CISO) 提出了以下问题:“不断变化的业务目标对您的网络安全战略有何影响?”对此,60% 的人表示有一些影响或重大影响。当业务发生转变时,我们需要能够以可衡量且可防御的方式阐明剩余风险的变化。尽管对网络安全人员、流程和技术进行了大量投资,但网络安全事件对跨部门组织的频率和负面影响仍在持续上升。这削弱了董事会成员和 C 级领导者对其网络安全组织战略的信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的新监管、欧盟第二版网络和信息系统指令 (NIS2) 以及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 (ASIC) 的最新信号凸显了政府对高管持续施加的压力,要求他们满足这一要求需要。

SRM 领导者继续努力传达网络安全投资的价值,超越监管合规性和“缩小功能和技术成熟度方面的偏差”的重要性,而这两者与保护都没有有意义的相关性。将网络安全投资与商业价值联系起来的传统方法同样有限。支出不等于保护。网络风险量化仍处于起步阶段,成本高昂,并且仅支持广泛的战略决策。热图是非常主观的。

组织正在寻求一种衡量网络安全价值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与高管产生共鸣,并支持符合业务需求的实际投资决策。ODM 越来越多地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候选者之一。

趋势影响:

ODM改变网络安全治理,以支持通过保护级别协议 (PLA)与非 IT 高管直接谈判资金和所需的保护级别。

管理结果取代了与高管讨论工具和技术的任何需要,同时在交付方法方面保持完全的灵活性。

ODM 提供了“风险偏好”的另一种定义,该定义较少涉及接受损失的意愿,而更多涉及实现商定的保护水平以及证明是否正在实现的愿望。

ODM 使 SRM 领导者能够重新设定他们的责任,这样就不再是为了防止违规,而是为了“让风险所有者保持在他们的风险偏好范围内”。

SRM 领导者必须鼓励非 IT 领导者减少对威胁场景和基于可能性的投资理由的兴趣,而更多地关注持续暴露的保护级别。

需要投资来准备系统和流程,以便为 ODM 持续收集新数据。

行动建议:

使用 Gartner 的工具:风险和安全性业务协调结果驱动指标目录来选择能够全面了解当前绩效与企业最大风险的 ODM。

与业务线和公司职能领导者协商每个 ODM 的保护级别(所需性能)。PLA 可能因运营组和部门而异。

使用 Gartner 的网络安全商业价值基准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 ODM 绩效的外部视角。

开始在董事会层面报告 ODM 绩效,以支持董事会在监督风险偏好管理和决策方面的作用。

趋势8、去中心化:不断发展的网络安全运营模式

描述:

技术的获取、创建和交付继续从中央 IT 职能转移到业务线。这种转变打破了传统的网络安全运营模式。SRM 领导者正在调整网络安全运营模式,以满足自主、创新和敏捷性的业务需求。决策权正在变得分散,策略细节现在由边缘拥有,一些治理正在集中化和正式化,以更好地支持边缘的风险所有者,SRM 领导者角色正在演变为价值推动者角色。

受关注原因:

企业使用技术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在 Gartner 调查中,三分之二 ( 67%) 的首席执行官和高级业务主管表示希望直接在业务职能范围内完成更多技术工作。此外,许多企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和云迁移,将工作分散在远程或混合模式中,并面临着将隐私、合规性和网络安全纳入业务运营的监管压力。因此,技术的获取、创建和交付的责任正在从中央 IT 职能转移到业务线、公司职能、融合团队甚至员工个人。

传统的网络安全运营模式无法适应这一新现实。网络安全需要与业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保持数据资产的可见性并支持控制实施。自上而下的治理或控制将无法扩展,因为工作流程的异构性和技术所有权的分散意味着安全职能部门无法监督每一个涉及网络安全风险的决策。SRM领导者需要提高业务决策者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判断力,以便员工能够将网络安全考虑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并实施协作风险管理流程。

趋势影响:

Gartner的研究表明,SRM 领导者正在采用各种策略来推动安全运营模式的演进:

从“中心化转向去中心化”。这意味着集中和简化网络安全监督和协同决策,同时推动分散资源所有者的自治和问责制。先进的 SRM 领导者认识到,边缘的本地化网络判断可以降低风险并支持创造业务价值。

策略治理集中化,同时推动策略实施(例如标准和指南)更加灵活和本地化管理,以适应边缘的控制所有权。事实上,Gartner 调查的 45% 的 CISO 正在整合或减少策略,而不是增加策略。为了使策略对用户更加友好,SRM 领导者及其团队现在正在与最终用户共同制定策略,并为风险和数据所有者提供对特定标准和实施的更多控制。

创建新流程、添加新功能以支持新的运营模式。例如,在 Gartner 调查中,64% 的 CISO 创建了新的网络安全流程,60% 在过去 24 个月内创建了新的团队或职能。

SRM 领导者在转变其角色和网络安全运营模式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接受 Gartner 调查的 CISO 中,至少有 85% 受访者领导或共同领导了运营模式的变革,而不是接受变革。

行动建议:

通过与风险和业务职能部门的利益相关者建立代表指导委员会,促进协作、集中决策和网络判断(即员工自主做出风险知情决策的能力),并确保协作风险决策流程。

实施简化和标准化的网络安全流程,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接受、异常管理和冲突解决,以提高协作和风险决策效率。

制定灵活的政策框架,允许资源所有者根据其特定需求定制网络安全程序和控制措施。这可以增强风险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保持政策合规性。

通过与业务利益相关者合作、促进网络判断并使安全措施与组织的动态需求保持一致,接受 SRM 领导者作为网络安全风险决策推动者不断变化的角色。

趋势9、网络安全再培训,让组织面向未来

战略规划假设:

到 2026 年,50%的大型企业将使用敏捷学习作为主要的技能提升/再培训方法。

描述:

网络安全人才短缺是长期存在的全球问题。仅在美国,合格的网络安全专业人员只能满足当前需求的 70%,这是过去十年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劳动力市场供需问题无法由个别 SRM 领导人解决。可以解决的是新出现的技能缺口。网络安全团队所需的技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但网络安全领导者仍在继续招聘传统角色和技能。SRM 领导者必须通过重新培训现有人才和雇用具有新能力的新人才来重新培训他们的团队。

受关注原因:

SRM领导者面临着大趋势的融合,所有这些都会影响网络安全团队蓬勃发展所需的技能。这些趋势包括:

云采用。大多数组织现在都是云优先(或云首选)实体。他们向云的迁移进一步推动了对底层基础设施安全的抽象。

GenAI。GenAI 工具的快速崛起和普遍可用性改变了必须保护的技术和网络安全团队将使用的工具。

运营模式转型。网络安全专业人员越来越需要与业务合作伙伴合作并通过业务合作伙伴合作,而不是单独管理网络安全实施。

供应商整合。这意味着网络安全团队必须管理更少的安全解决方案套件和供应商关系。

威胁范围的扩大。现在的威胁包括网络物理系统、远程工作、GenAI 技术以及员工对低代码/无代码解决方案的使用。

增强的互联劳动力。为了使组织内部的 GenAI 先驱成为可能,我们正在制定和实施战略,以优化人类员工的价值。

总的来说,这些趋势正在改变网络安全团队所需的技能。对新技能的需求增长速度将快于新角色、新认证、新职位描述、新头衔等的广泛创建。因此,学习和发展解决方案、招聘平台和人力资源实践将落后于网络安全的需求。

趋势影响:

网络安全团队需要新技能,其中许多技能尚未定义或标准化。SRM 领导者应考虑以下影响:

“相邻技能”将解决一些技能缺口。在人力资源实践、职位描述模板以及认证和培训服务赶上之前,对新兴技能的需求将会增长。SRM 领导者将需要招聘“相关技能”(内部和外部),以大致满足新兴技能需求,以便驾驭上述大趋势。

“软”技能将胜过技术实力。风险决策和政策细节越来越多地掌握在网络安全直接权限之外的边缘。网络安全团队需要更多的软技能,例如商业头脑、口头沟通能力和同理心,以便与他人合作。这些技能可帮助网络安全专业人员了解网络风险如何影响业务成果、控制措施如何给业务带来摩擦,以及如何通过谈判获得平衡网络风险与其他考虑因素的结果。

新的挑战需要新的技能。网络安全团队将需要新技能,其中许多技能在过去几年中并不存在。这些技能可能是全新网络安全角色或增强现有角色的新技能的一部分。例如,数据科学家可能需要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技能,安全意识管理者可能需要人类心理学方面的技能。

行动建议:

制定网络安全劳动力计划。记录新兴技能的需求,并将其映射到当前或新型的网络安全角色。与网络安全员工交流您的路线图,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角色将如何演变,以及领导层将如何支持他们的持续发展和职业发展。

雇用未来,而不是过去。更新职位描述和外包 RFP,以反映预期的未来而不是过去的技能需求。

培养敏捷的学习文化。围绕敏捷学习改进网络安全的学习和发展计划。敏捷学习优先考虑通过迭代、短时间爆发的实践技能开发,而不是基于瀑布的培训和认证计划。


]]>
开放的分布式云架构助力SaaS企业抢滩未来高地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颠覆性技术的广泛采用,SaaS正在以闪电般的速度席卷众多科技企业。据Gartner预测,到2026年,75%的组织将采用以云为底层平台的数字化转型模型。作为一种云计算服务模式,SaaS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还有望降低企业IT成本和维护负担。

  云原生作为诞生于云计算时代的新技术理念,正逐步成为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实现高效创新的最佳方案。据IDC调查,相较传统的开发方式,有52%的企业表示更希望在全部应用中均采用云原生开发方式。另外,云原生的工作和应用负载将高速增长,IDC预测2024年新增的生产级云原生应用在新应用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10%增加到60%。据Gartner预测,部署在云原生平台上的数字工作负载将由2021年的30%增长至2025年的95%,以容器、微服务、DevOps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已在金融、电信、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得到实践和验证。

  SaaS(软件即服务)技术是基于云计算实现IT转型的最典型方式之一。借助SaaS解决方案,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以订阅的方式使用软件,而不需要在自己的计算机或服务器上进行安装。

  根据调查,SaaS的最终用户支出在云市场占比最高。预计2023年SaaS支出将增长17.9%,达到1,970亿美元。同时,根据《2023年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发展研究报告》,预计在5-10年内,国内SaaS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充满想象的上升空间。尽管如此,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SaaS供应商仍然面临成本管理、性能优化、数据安全和供应商锁定等方面的挑战。

  SaaS企业面临的业务挑战

  在我们的团队与SaaS企业合作过程中,经常能听到一些困扰:“我们主要的业务阻碍是云成本愈发难以预测与控制。日趋乏力的支持服务难以为客户提供亚秒级的应用程序响应。”对于传统的SaaS企业来说,云托管成本通常占收入的6%-12%,并构成其销售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为了确保财务的可持续性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增长,SaaS企业急需优化其云费用。

  另一方面,SaaS企业也面临一系列服务性能的挑战。首先是互联网连接依赖性,SaaS解决方案依赖于互联网连接,中断或缓慢的互联网连接可能会直接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其次,是复杂性挑战。根据调查,45%的SaaS企业表示,随着用户数量和数据量的增长,他们面临包括集成、扩展性、维护等方面的复杂性挑战。此外,还有响应时间的挑战。对于全球范围内的用户,SaaS企业需要确保应用程序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之间具有较低的延迟,以提供快速响应的用户体验。

  安全是SaaS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如何在构建本地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同时,保护数据安全,实现合规。今年5月,丰田服务器基础设施内的云配置错误可能导致超过200万客户的敏感数据被曝光。此次安全漏洞使得T-Connect、G-Link、G-Link Lite和G-BOOK等丰田服务用户的敏感信息被未经授权的实体访问。由此可见,云基础设施的漏洞会暴露大量可被黑客利用的攻击入口。同时,黑客不断发展的技术也会破坏企业的云安全防御。从复杂的恶意软件到网络钓鱼攻击,再到勒索软件,这些威胁无处不在,SaaS企业需要持续保持警惕并实施安全解决方案。

  最后,随着云采用率的增加,供应商锁定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大型公有云厂商往往会通过提供私有的软件技术、提高“出方向”的网络流量费用、提供自身独特的认证体系等方式,将SaaS企业锁定在自己的服务上,企业一旦想更换新的供应商,就会产生高昂的费用。根据IDC研究,71%的企业甚至考虑移回自建的数据中心或者私有云。

  开放的分布式云架构满足多种云需求

  在这些挑战的驱动下,开放的分布式云架构成为SaaS企业的不二之选。开放的分布式云平台可以为SaaS企业提供高度灵活、可扩展、可靠、安全和高性价比的云计算服务,帮助SaaS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业务效率和竞争力。

  守住成本底线

  分布式云使数据、计算和存储更接近用户,以支持应用程序面向未来所需的实时分析,所以SaaS企业可以利用分布式云来降低资源成本。在CDN领域具备深厚积累的云提供商,往往可以让其云平台和服务充分利用其在CDN网络方面的优势,通过高质量、低成本的带宽,为用户实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根据Akamai的调查显示,有78%的SaaS行业受访者表示,避免或最小化出方向网络流量成本是分布式云合作伙伴的一个关键特征。将正确的工作负载与正确的云进行战略结合是分布式架构的另一个特征,65%的受访者表示这将有助于云支出的优化。此外,还有63%的人表示,为特定工作负载选择合适的云平台将帮助增加业务营收。

  灵活可靠、高扩展的性能

  开放的分布式云架构可以为开发人员和IT团队提供易于使用、注重可迁移能力(Portability)的云环境,支持其将应用程序快速迁移到各类云平台,并通过提供丰富的API和工具,使SaaS企业能够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进行定制和集成,实现个性化的功能和扩展,以便快速推出新服务。

  同时,分布式云可以提供高可靠性的架构,通过将应用程序和数据部署在多个地理位置的服务器上,保持服务的连续性,避免服务中断和数据丢失。分布式云提供商通常具有全球性的数据中心网络,可以将应用程序和数据部署在离用户最近的服务器上,减少网络延迟,提供快速响应的用户体验,满足全球范围内的SaaS企业的需求。

  增强多层次安全防护

  安全是所有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对于在云中存储和共享的敏感数据更是如此,所以SaaS企业在寻找云提供商时,也要重点考虑其提供安全防护的能力。分布式云提供商通过提供包括一系列技术和协议的多层次安全方法来增强云环境中的安全性。而其提供的云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重点则包括了保护云端数据、应用程序、虚拟机和基础架构,为其抵御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丢失、数据泄露、服务中断和性能降低等风险。

  破除锁定,拥抱云中立

  开放的分布式云可以帮助SaaS企业构建“云中立”的技术架构,从而避免被供应商锁定。“云中立”架构可以帮助SaaS企业通过开源软件和第三方工具构建其应用,以高质量的IaaS层服务构建一个可移植、可迁移的应用。这种策略可以避免云提供商以任何方式锁定用户,让SaaS企业可以灵活的在云和云之间迁移。

  面向未来,SaaS企业需要一个灵活、可扩展、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其实现业务的创新及扩展,并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开放的分布式云计算架构凭借其具备的强大而灵活的基础设施架构,将成为SaaS企业未来发展的必要之选。

1

  李文涛
  Akamai亚太区云计算专家团队负责人


]]>
直击CES 2024:西门子瞄准沉浸式工程和人工智能,驱动工业元宇宙创新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在CES 2024上,西门子与索尼、AWS、红牛车队、Unlimited Tomorrow、Blendhub等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同展示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与索尼合作推出全新沉浸式工程解决方案,将西门子Xcelerator的工业软件与索尼头戴式显示器相结合

  ●与AWS合作通过集成AWS Bedrock和Mendix低代码平台能力,帮助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轻松访问生成式人工智能

  ●进一步增强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能力,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推动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西门子在科技年度盛会——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简称CES 2024)上展出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的最新技术,致力于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助力各行业客户创新发展。西门子同时宣布其在人工智能(AI)和沉浸式工程领域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已取得重要突破,加速行业的工业元宇宙布局。

  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乐仁(Roland Busch)表示:“我们将工业元宇宙设想成一个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的数字世界,人们能够在这一空间中与AI实时协作,以应对在现实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在工业元宇宙的帮助下,客户能够加快创新,增强可持续性,并迅速且大规模地采用新技术,推动整个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西门子很荣幸能够与我们的客户及合作伙伴携手并进,让工业元宇宙离我们的生活更近一步。”

  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数字化工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奈柯(Cedrik Neike)表示:“西门子正努力让工业元宇宙变得更易访问,让各行各业以及不同规模的客户,能够更快、更高效、更可持续地运用工业元宇宙的能力,将优秀创意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创新力量。”

  西门子与索尼合作打造沉浸式工程解决方案

  西门子和索尼在本届CES上合作推出沉浸式工程解决方案,将西门子Xcelerator的工业软件与索尼新的空间内容创建系统相结合,该系统包含XR头戴式显示器、4K OLED微型显示器和控制器,可与3D对象进行直观交互。这一解决方案能够使设计师和工程师在沉浸的工作空间中创建和探索设计概念,创建工业元宇宙的相关内容。西门子计划于2024年推出西门子NX Immersive Designer,在西门子旗舰型的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中集成索尼技术,增强沉浸式设计和协同产品工程能力。

  索尼执行副总裁兼技术与孵化主管Yoshinori Matsumoto表示:“索尼致力于用尖端技术赋能创作者。在空间内容创作领域,我们通过索尼专有的运动和显示技术,持续助力用户工作方式创新。索尼的技术与西门子在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能够打造更具沉浸感的工程解决方案,高质量、逼真的渲染和直观的交互将为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沉浸式的创作过程,从而推动工业元宇宙的进一步创新。”

  此外,西门子与亚马逊云科技(AWS)也进一步深化合作,将Amazon Bedrock与Mendix低代码开发平台相连接,帮助各行业以及各规模企业轻松构建和扩展生成式AI应用。Amazon Bedrock可以通过统一的API提供来自领先AI公司的基础模型,并获得安全、私有和可靠的AI能力;Mendix是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的重要构成,专注于卓越的低代码开发。

  西门子同时在CES 2024设立一系列主题演讲和展览,讲述客户如何利用西门子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在“Live,Work,Play,Make”四个方面实现创新:

  Live:西门子于大会上推出智能家居能源管理产品组合-Inhab™,能够帮助用户控制在既定时间内供应能源的来源以及能源在整个家庭中的分配方式。Inhab具有实时警报、全天候监控和能源目标设置等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做出明智决策。随着电动化在电器中应用的增长,电动汽车充电和太阳能电池阵列也逐渐引入家庭,高度准确的监测和管理解决方案将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使用成本,同时提高安全性和容量。

  Work:通过将西门子沉浸式工程软件与索尼混合现实硬件相结合,西门子与索尼合作推出的全新解决方案剑指下一代工业元宇宙。红牛车队作为该解决方案的用户,在CES 2024上与西门子共同展示如何借其之力帮助工程师摆脱传统限制,通过沉浸式工业元宇宙空间,实现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无缝结合。

  Play:Unlimited Tomorrow是西门子的客户之一,致力于设计可定制、可扩展、且平价的假肢,同时在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的帮助下,与其客户合作开发更清洁、更安全的交通工具,能够随时随地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

  Make:Blendhub致力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其采用西门子技术,成功部署了一个网络,以连接供应食品和个性化营养产品的多地工厂,使其更接近配料供应商和终端消费者,从而在全球食品系统中实现以技术驱动的共享价值链。

  进一步扩展西门子Xcelerator生态

  除在CES 2024上提供访客体验,西门子Xcelerator Developer Experience还将为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提供机会。随着西门子Xcelerator Developer Portal的推出,西门子能够整合自身所有的API和开发者资源,并遵循开放和协作的原则,为开发人员提供探索和访问西门子及其合作伙伴API的统一平台。

  西门子同时与微软合作,为Developer Portal引入聊天机器人功能,通过创新的AI陪同形式,增强开发人员的开发体验。西门子Xcelerator开发者门户与Postman等业界领先的API平台无缝集成,能够实现简单的部署过程。

]]>
2023年云计算盘点:算云融合发展,加速智能化落地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转眼之间,2023年即将过去。2023年的云计算产业,呈现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市场层面,云计算步入以算力为牵引的新发展阶段;在技术层面,处于云计算2.0向云计算3.0演进的过渡时期;在企业方面,头部厂商积极布局“云计算+AI”,推动云业务快速增长;在区域方面,各地区用云呈现“一超两强”特征,亚太地区将成为下一阶段云服务“主战场”。

  全球云计算发展情况

  过去十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快速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2016年以前全球云计算处在波动上升期,在此期间,不断有新实体加入云计算“战局”,成为云计算产业的新增力量;同时云计算尚未成为刚性需求,波动较大。2016—2021年,市场步入平稳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数字经济逐步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云计算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享受到数字经济“红利”,因此得以稳步增长。2022年以后步入新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规模突飞猛进,2022年实现了50%以上的临界增长;二是动力因素转换,在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引爆市场的形势下,云计算产业从以资源为牵引向以算力为牵引转化。

  在技术发展方面,经过十余年发展,云计算已经从以资源为中心的云计算1.0时期,迈向以应用为中心的云计算2.0时期,并且正在向以算网为中心的云计算3.0时期演进。

  在云计算1.0时期,云厂商以提升资源利用率为核心诉求,主要运用虚拟化核心技术(Hyper-v、XEN、KVM、OpenStack),通过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与整合、基础设施云化、资源服务化等技术,实现单中心、单企业的资源互通,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云计算2.0时期,云厂商以提升应用研发部署效率为核心诉求,以云原生核心技术(Kubernetes、Docker、Serverless)为依托,基于云原生软件架构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容器、微服务、持续交付等一系列技术,实现信息系统架构向分布式、小型化和自动化转变,实现多中心、多企业、多服务商的资源和业务互通。

  在云计算3.0时期,云厂商以优化算力分配、提升数据流通效率为核心诉求,运用软硬一体云系统、算网调度技术,实现算力、网络、云资源一体化调度和软硬协同,最终实现向上定义数字应用、向下定义算力调度的功能。

  一直以来,云计算市场“马太效应”显著,以微软、亚马逊、谷歌为代表的综合类云厂商长期稳居全球云计算市场第一梯队,并通过对软件、人工智能等高利润产业的积极布局,持续强化优势地位。以Salesforce、IBM、甲骨文为代表的垂直类云厂商利用在软件应用、咨询服务等细分领域的优势,不断突破产品能力边界,实现现金流增长。IBM利用混合、多云的技术创新提供跨行业、跨云产品服务,实现产品突破。

  当前,北美洲、欧洲、亚洲为全球用云的主要阵地,而大洋洲、南美洲、非洲处于“云发展中”,占比总和仅为6.1%。欧美市场趋于成熟,亚太云服务市场更具潜力。根据麦肯锡等研究机构的数据,目前美国企业上云率已达85%以上,欧盟企业上云率达70%左右。亚太地区整体上云率不高,但在“人口红利”和“数字化转型政策红利”加持下,云服务市场能力将加速变现。

  从需求侧来看,亚太地区的云服务支出已占IT以及商业服务支出的84%以上,排名第一。以印度为例,2022年,印度有91%的基础设施决策者已至少使用一种云部署模型,有46%的应用程序项目已部署在云上,2023年这一比例上涨到58%。从供给侧来看,目前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云厂商均有1/3以上的可用区部署在亚太地区。以亚马逊为例,其在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地已建设40余个可用区,并计划在新西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新建12个可用区,建成之后亚太地区的可用区占全球比例将超50%。

  我国云计算发展情况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石,依托政策拐点,率先迎来了行业景气度的新一轮提升。在市场方面,数字化转型促使企业上云成为刚性需求,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随着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化,以及AI和新型工业应用服务增益显现,企业将继续加大云计算基础设施投入。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测算,到今年底,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6100亿元。

  在技术方面,我国云计算从跟随向创新过渡,逐步实现产品自主研发。我国云计算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薄弱,大多是在美国开源软件基础上加以修改后使用,或是引入国外产品经二次开发形成解决方案。例如,在以云原生应用为中心的云计算2.0时代,美国容器编排管理系统(Kubernetes)云原生开源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现阶段,国内云厂商基于国外开源技术,基本实现自有产品研发。国内云计算骨干企业在大规模并发处理、海量数据存储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容器、微服务等新兴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部分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满足了亿级用户并发场景下各类复杂应用的需求。

  在企业方面,我国具备市场能力的云厂商超百家,不同维度厂商业务布局各有侧重。互联网企业在公有云、国际市场具有优势,面向全行业提供解决方案,增势稳定。2023年上半年,阿里云营收达497亿元,同比增长35.42%;运营商聚焦政务云、算网云等优势领域,重点面向政府、国企提供解决方案,天翼云营收459亿元,同比增长63.40%。软硬件提供商重点面向特定行业上云、特定应用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增势可观。中小型云计算上市公司主要依托云原生等新技术、新理念拓展潜在市场。

  在应用方面,企业上云用云持续推进,各行业应用程度呈阶梯状分布,我国上云用云企业数量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累计上云企业近400万家。政务、金融、电信等行业处于成熟期,已从全面上云过渡到深度用云;工业、交通、医疗等行业处于成长期,企业上云热度持续攀升;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煤矿、建筑等行业处于探索期,云平台建设与应用处于规划和发展阶段。

  云计算产业发展建议

  一是政策及应用两端发力,助推行业企业上云用云。相关部门出台适应新时期的企业上云用云实施指南等政策文件,鼓励政务、金融、工业等行业深度上云用云,形成基于公有云的上云用云示范。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以市场化机制引导企业上云用云,通过财政补贴、优惠折扣等形式支持企业上云用云,提高企业上云用云积极性。鼓励云厂服务商面向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上云用云解决方案,降低上云难度和资金门槛,提升企业上云用云体验。

  二是持续推动云计算核心技术突破瓶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行业应用部门结合自身需求提出技术参数和产业化应用指标要求,主管部门鼓励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协同推动云计算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工具链等环节攻关,提升产品保障能力。充分借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级科研项目的推动作用,鼓励产业各方增加云计算关键核心环节相关课题设立数量。针对关键技术,发展由我国主导的开源社区,充分发挥群智力量,构建先导基础架构。

  三是建立健全SaaS供需政策引导机制,营造良好的软件服务创新环境。针对我国云计算SaaS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与资金扶持政策,对SaaS研发企业实施研发投入扣除减税、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对企业用户实行经登记的SaaS服务采购合同可享受免税,以降低SaaS服务开发与使用成本,进一步推广SaaS服务普及应用。

  四是加快推动云原生产业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云原生对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的支撑能力。聚焦核心技术、重点产品、示范应用等创新任务,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加强产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和用户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营造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云原生产业生态,发展本土开源社区,不断优化自主开源项目,促进云原生技术的行业应用和持续创新。

  五是加快构建云智算生态服务体系,筑牢智算资源底座,提高智算服务能力。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攻关核心技术,建立基于智能芯片的高效、协调的云智算系统,统一各厂商芯片之间的互联标准、开发框架,实现不同厂商芯片的互联互通、协同工作。强化应用牵引,紧密结合当前AI大模型等热点领域需求,重点提升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智算服务能力,推动通用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和新型工业化。

]]>
助力浙江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与新华三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1月8日,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面向国际信息通信技术前沿和产业趋势,聚焦科技创新、AI算力创新中心、标准化产品、DICT行业市场、云计算以及网络建设/基础通信/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1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与新华三集团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见证签约并致辞。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副总经理级资深经理张汉良,新华三集团副总裁、云与计算存储产品线总裁徐润安代表双方签约。

  杨剑宇总经理表示:浙江移动将积极发挥在5G、物联网、算力网络和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与新华三加强协同,共同打造业务深度融合的新标杆,形成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浙江样板,加速全省数字化转型建设,为助力浙江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致辞


  于英涛总裁表示,新华三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智算中心解决方案、私域大模型以及“云-网-算-存-端”等领域的全栈实力,与浙江移动强强联手,携手推进智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AIGC在行业领域的应用落地,共同为“算网融合”夯实数字基石,赋能数字中国建设。

3

  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致辞


  据悉,浙江移动作为中国移动集团内规模效益和改革创新“双领先”的标杆省公司,近年来充分发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主力军作用,坚持创“一流企业”标杆、做“两个先行”表率,目前公司5G基站规模超14万站,100%覆盖所有行政村和高铁高速、景区等重点场景,公司全力构建基于“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的“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积极助力全省数字化改革,着力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展布局,积极注智赋能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浙江移动与新华三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联合拓展政企项目近200个,共同打造的紫光恒越5G智慧工厂,先后获得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标杆案例、2022年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2023年底,双方再次携手为萧山区政府打造了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图灵小镇算力服务项目,2024年将进一步开展二期深度合作,共同致力于以领先的智算基础设施和私域大模型部署能力,赋能百行百业数字化变革的智能化升级。


]]>
亚马逊云科技陈晓建:云计算的价值在生成式AI的今天被放大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在亚马逊云科技2023re:Invent中国行北京站活动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重点强调了亚马逊云科技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技术重塑帮助客户加速创新。亚马逊云科技全面发力生成式AI,推出面向企业级生成式AI的一系列新服务及功能,包括重塑未来工作方式的新型生成式AI助手Amazon Q、Amazon Bedrock更多的模型选择和全新强大功能、Amazon SageMaker助力规模化开发应用模型的五大新功能等,帮助企业更轻松、安全地构建和应用生成式AI。

虽然生成式AI是2023年重头戏,话题伴随着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市场的众多活动,但底层思维是亚马逊云科技亘古不变的坚持。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秉承着逆向工作法的理念,从数百万客户的需求出发构建产品。深信只有这样,才能够持续引领科技创新。作为云计算开拓者,亚马逊云科技不仅一直通过最安全、最可靠的企业级的能力来赋能客户的应用,直到今天仍然拥有业界最广泛、最深入的功能。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就是重塑,从未停止探索用各种方法、更优化的方式找到解决客户痛点的最优解。

像云计算,卫星网络,生成式AI等所有复杂技术一样,虽然未来未知,但作为云计算的探索开创者,亚马逊云科技始终践行创新实践,为客户突破复杂技术,用重塑实现科技技术的普惠,通过对底层技术的重塑,帮助客户持续重塑业务,这一旅程没有终点。

基础设施、存储、芯片、无服务器等全面升级

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基础设施横跨世界33个地理区域,当前,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中心数量比第二大的云提供商多三倍,服务多60%,功能多40%。

Kuiper是亚马逊云科技正在建造一个由数千颗近地轨道卫星组成的卫星⽹络。Kuiper团队成功将他们的首批两颗原型卫星送入了轨道。除了公共互联网连接外,Kuiper 还将提供企业就绪的专用连接服务,可以通过专用、安全的连接从任何地方移动数据,以及连接访问亚马逊云科技的云中的数据。

全新高性能对象存储 Amazon S3 Express One Zone 正式可用。Amazon S3 Express One Zone是新的S3存储类别,采用专门设计的软硬件来加速数据处理,可提供比Amazon S3标准存储快10倍的性能,同时能够以一致的毫秒级延迟处理每分钟数百万次的请求,同时请求成本降低了50%。这项新服务帮助Pinterest提升了10倍以上的写入速度,并将其机器学习驱动的视觉灵感引擎的总成本降低了40%。

此次推出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 4,平均性能比Amazon Graviton 3提升30%,对某些工作负载的加速更明显,数据库应用程序速度提升40%,大型Java应用程序速度提升45%。基于Amazon Graviton 4的Amazon EC2 R8g实例的预览版已经推出。

同时推出三项新的无服务器服务创新,涵盖了数据库和分析领域,使客户能够更快速、更轻松地扩展他们的数据基础设施,以支持最具挑战性的应用场景。这三项创新包括:Amazon Aurora Limitless数据库,这是一项全新的功能,可以自动完成超过单个Amazon Aurora数据库写入限制的扩展,让开发人员轻松地扩展他们的应用程序并比自建的解决方案节省数月时间。

Amazon ElastiCache Serverless可以帮助客户在一分钟内创建高可用的缓存,并实时进行垂直和水平扩展以支持客户复杂的应用程序,且无需管理基础架构。Amazon Redshift Serverless利用人工智能(AI)预测工作负载并自动扩展和优化资源,帮助客户实现高性价比的目标。

降低生成式AI门槛 重塑产业未来

亚马逊云科技在生成式AI的端到端的3个不同层面展开持续投入。在底层,提供用于基础模型训练和推理的基础设施。在中间层工具层,提供使用基础模型进行构建的工。在顶层应用层,提供利用基础模型构建的应用程序。

值得关注的新发布包括:

Amazon Trainium2处理器,用于生成式 AI 和机器学习训练的专用芯片,针对训练具有数千亿至数万亿参数的基础模型进行优化,相较 Amazon Trainium 4 倍性能提升,65 exaflops的按需超级计算性能。

Amazon SageMaker HyperPod 服务,可大规模加速基础模型训练,能够缩短高达40%的训练时间,并可以确保持续数周或数月的训练过程不中断。

Amazon Bedrock是利用大模型构建和扩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最简单方法。各行各业的客户已经在使用Amazon Bedrock 重塑他们的用户体验、产品和流程,并将人工智能带入他们的业务核心。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助手Amazon Q,Amazon Q 可以根据客户的业务进行定制,帮助员工快速获得复杂问题的答案、生成内容并采取行动。它可以根据企业的人员、角色和权限进行个性化定制,并确保客户的内容不会被用于训练 Amazon Q 的底层模型,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

云计算的价值在生成式AI的今天被放大

在采访环节,媒体谈到X平台下云这一事件。在陈晓建看来,下云或者云上到底是更贵还是更便宜,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不同的客户的诉求不一样、能力不一样,就会得出不一样的解答来。

以前如果要做一个互联网应用,可能只要做一个前端的接入,然后中间做一个数据库和MySQL的数据存储,后面写一堆代码程序就结束了。而现在要做的是GenAI的事,要懂大模型,要懂分布式训练,并且还要懂怎么安全地把模型打通变成共性的。所以对于IT人员能做的事的复杂度是大大提高了。

是不是每个公司都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呢?以做一个一千张卡的并行训练来举例,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客户具备这样的能力,更不用提达到极致的性价比,如果只是采用一些标准化的硬件的话。

对于IT来说,以后要做的工作不再是只搭一个简单的在线的服务,而是要做生成式AI的工作,甚至可能要把生成式AI跟业务完整结合,要做一个时序训练,这个背后的复杂性是非常非常高的。

这一切提升了用户自己构建数据中心、构建IT基础设施的成本,也放大了云的优势。所以云在给客户带来价值,在生成式AI的今天不是缩小了,而是放大了,因为只有像这种具备这么大海量规模、这么大的研发团队的服务商,才能够有能力去做这些事情。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成峰表示:“本次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大会继续在生成式AI领域推陈出新,同时对基础产品升级迭代。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要包括:全面深化Serverless,推进数据库、数据分析、AI等全线产品的‘无服务器化’,继续保持在云原生方面的领先布局;继续为生成式AI的发展提供强大能力支撑,不仅包括与英伟达等芯片商合作带来的更先进算力资源,也通过Amazon Bedrock产品提供‘精选’多模型接入的能力平台,更加强调生成式AI领域的生态打造。”


]]>
国家数据局: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近日,国家数据局主要负责同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以来,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算力资源东西分布不均现象显著改善,集约化态势初步形成,但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了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直击痛点:“东数西算”工程面临五大挑战

  据悉,《意见》于2023年12月25日正式发布,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能源局五个部委联合印发,旨在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解决目前“东数西算”实施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

  《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使用率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ms时延城市算力网、5ms时延区域算力网、20ms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用户使用各类算力的易用性明显提高、成本明显降低,国家枢纽节点间网络传输费用大幅降低等一系列建设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强调要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是什么?国家数据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说:“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载体,促进全国范围内各类算力资源高比例、大规模一体化调度运营的数字基础设施,具有集约化、一体化、协同化和价值化这四个典型特征”。

  2021年5月26日,时任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正式启动,并提出我国将推动大型数据中心向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地质等条件适宜的区域布局,实现“东数西算”,加强国家枢纽节点之间的网络传输能力建设

  经过一年的规划部署,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是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的重要举措。其中,“数”是数据,“算”是算力,简言之就是把东部的数据,运到西部的数据中心去存储、计算、反馈。工程启动后,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

  加之2023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引发了全球算力需求的进一步增长。我国算力基础设施不断涌现,数据中心遍地开花。然而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国家数据局负责同志表示,当前“东数西算”工程面临着国家枢纽节点区域性、结构性布局还需进一步完善,算力有效调度尚未完全破题,网络通道的传输质量、资费未能有效支撑东部数据业务西迁,算力与电力系统协同发展水平亟待加强,数据中心集群安全防护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五大挑战。

  诚然,例如所提到的“资费问题”,有数据显示,带宽为1G的网络传输专线费用约为16万元/月,超过某些计算场景总成本的75%,若提升带宽至2.5G或10G,其费用将大幅增长,远远高于东部企业可以承受的网络费用成本。因此,在高昂的网络传输成本费用下,“算不起”成为了很多应用场景的突出问题。“跨区域、多层次算力高速直连网络尚未完全建立,大规模网络流量资费较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有效承接东部算力需求。”国家数据局负责同志表示。

  走深向实:以算力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已近两年的时间,为解决痛点、难点,接下来策略几何?《意见》给出了统筹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的一体化布局,统筹东中西部算力的一体化协同,统筹算力与数据、算法的一体化应用,统筹推动算力与绿色电力的一体化融合,统筹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的一体化推进等一系列的战略部署。

  其中,《意见》首次提出了“算力电力协同”这一说法。国家数据局介绍称,我国数字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算力与电力正在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态势。一方面,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大量电力支撑;另一方面,电力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也离不开算力支撑。统筹算力电力协同布局,有助于促进风光绿电消纳和数据中心零碳发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意见创新算力电力协同机制,包括支持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利用“源网荷储”等新型电力系统模式,探索分布式新能源参与绿电交易,鼓励数据中心间开展碳汇互认结算探索等。

  此外,针对如何更好推动《意见》实施,国家数据局表示将从四方面重点推进。一是强化顶层统筹。依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协调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加强统筹推进力度,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针对关键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完善算力券、数据中心REITs等政策工具设计,强化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力度。

  三是推行示范工程。围绕数据基础设施总体布局,开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示范工程建设。

  四是加强评估督导。成立工作专班,持续开展政策落地跟踪,建立常态化算力统计监测机制。

]]>
AWS、微软、谷歌领跑Gartner云服务魔力象限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在Gartner最新的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报告中,AWS、微软Azure、Oracle和Google Cloud被列为全球领导者。

  Gartner在报告中表示:“这些提供商正在竞相占领全球企业IT工作负载和投资预算资源,以期成为行业内IT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的主要战略供应商。”

  除了AWS、谷歌和微软之外,进入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报告的另外五家云公司还包括了IBM和亚洲三大云提供商: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

  据Gartner称,这八家公司在整个基础设施和云平台服务市场占据超过97%的份额。

  “尽管客户可能希望通过采用多提供商的云策略来避免供应商锁定,但目前对于大多数IT组织来说,完全掌握和利用一两个以上的提供商是不切实际的,这使得云提供商的选择具有高度战略意义。无论好坏,企业在未来许多年都将高度依赖他们所选择的供应商。”

  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

  Gartner深入研究了每个云提供商的优势、劣势和市场地位。Gartner表示:“多年来,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市场一直围绕这些提供商进行整合,每家提供商都有独特的方法来赢得市场,他们的服务、项目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都有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按照报告要求,云服务企业必须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云服务,从全局角度支持关键任务和大规模生产工作负载,包括围绕存储、网络、计算、自动化和应用管理,除此之外,这些企业还必须提供项目和资源来帮助客户数字化转型为云运营模式以交付IT服务。

  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根据供应商的执行能力和愿景完整性对厂商进行排名,并将其分为四类:利基者(愿景和执行力较低)、远见者(愿景良好,但执行力较低)、挑战者(执行力良好,但远见不足)、领导者(在远见和执行力方面均表现出色)。在这次公布的魔力象限中,没有公司被列为挑战者或远见者。

  领导者:AWS

  在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中,这家云计算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执行力方面排名第一,在愿景方面排名第二。

  Gartner表示,AWS领跑全球IaaS和PaaS市场,占据超过40%的份额,并且仍在以持续盈利的方式扩张。这家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厂商,其主要增长动力包括数据库和分析服务,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优势:AWS拥有成熟的系统集成商和MSP合作伙伴,AWS合作伙伴计划始终高度关注合作伙伴技术支持。Gartner表示,AWS Marketplace是业内最大的、功能最齐全的第三方云软件数字市场。

  弱点:Gartner表示,在主流云厂商中,AWS因缺乏直接解决多云场景的工具和服务而引人注目。Gartner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今有76%的企业IaaS和PaaS客户依赖于多个公有云提供商。

  领导者:微软

  这家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在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中排名第一,执行力排名第二。

  Gartner表示,微软Azure在所有云用例方面都表现强大,但特别适合采用混合云战略的、以微软为中心的组织。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公司拥有庞大的全球合作伙伴渠道,是全球中小型客户的合理选择,此外微软还对生成式AI巨星OpenAI进行了大力投资。

  优势:微软已经和AT&T、戴尔、SAP、Oracle以及VMware等众多行业领导者以及OpenAI等新兴领导公司建立了重要的Azure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微软正在构建面向Azure Resource Manager的功能,以利用Azure Arc作为桥梁来管理一系列云内、多云和本地资源。

  弱点:许多Gartner客户表示,他们对于微软在专门构建Azure服务以最佳状态配合其他Azure服务所做的工作感到失望,此外过去两年研究人员还公开了Azure中存在的严重安全漏洞。

  领导者:谷歌(Google Cloud)

  Google Cloud在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中荣获愿景和执行力的铜牌。

  Google Cloud Platform(GCP)覆盖了几乎所有IaaS和PaaS用例,对于那些希望用基于容器的或者无服务器的替代方案取代旧基础设施的企业来说很有吸引力。Gartner表示,当组织采用谷歌的云架构方法并利用谷歌在大数据和AI方面的创新时,就能在GCP上获得最佳性能表现。

  优势:Gartner表示,与竞争对手相比,谷歌在产品组合中更为一致地应用了其核心设计原则。有云工程师告诉Gartner,他们发现GCP API的一致性更高,而且更易于学习和使用。

  弱点:有Gartner客户表示,他们的Google Cloud迁移项目因缺乏Google客户团队的支持或者缺乏深入的GCP合作伙伴经验而受到阻碍。此外,GCP并未与Google其他基于云的产品或母公司Alphabet的产品进行紧密集成。

  领导者:Oracle

  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软件和云巨头在Gartner的执行力和愿景魔力象限中排名第四。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通过裸机、IaaS和PaaS服务的组合支持所有类型的x86工作负载。Oracle通过增强对Oracle应用的支持、积极的IaaS定价、多云服务、各种分布式和主权云选项,使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优势:Gartner表示,Oracle在分布式云和主权云计算领域的创新领先于市场。Oracle可以部署标准的商业区域、客户数据中心的私有区域、主权云区域、断开连接的区域和本地合作伙伴运营的区域。

  弱点:与其他云领导者相比,OCI围绕生成式AI的战略不太成熟,而且在信息传递方面也比较低调。尽管与Nvidia建立了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但OCI的AI基础设施在市场上尚未形成显著的差异化。

  利基者:IBM

  IBM在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的执行力和愿景方面均名列中间。

  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阿蒙克的公司专注于IaaS、容器和数据相关服务。自2019年收购Red Hat以来,IBM已经把Red Hat OpenShift作为了IBM PaaS产品的基础层。IBM进入市场的方法与其他厂商有所不同,是通过和IBM Consulting或者当地合作伙伴合作,以服务的方面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选择。

  优势:IBM提供了定制选项来满足金融服务等高度监管行业的需求,重点关注IBM现有投资的大中型企业。IBM Cloud还拥有市场上最广泛的、基于VMware的产品。

  弱点:IBM Cloud的弹性架构不及其他市场领导者,因为IBM仅提供了有限数量的多专区区域。此外,IBM通过收购来用于IBM Cloud VPC的云工具(例如Instana和Turbonomic)尚未完全被集成,必须单独购买和部署。

  利基者:阿里云

  在Gartner战略云平台服务魔力象限中,阿里云的执行力和愿景都位居中间。

  这家中国最大的云厂商让中国企业能够利用阿里巴巴的国际云基础设施实现全球扩张。不过Gartner表示,虽然阿里云提供了比中国竞争对手更丰富的功能,但并非所有这些服务都是面向国际市场提供的。2023年底,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放弃了将阿里云分拆为一家新独立公司的计划。

  优势:阿里云利用阿里巴巴集团的影响力提供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业务选择,例如访问阿里巴巴商业网络以及钉钉和支付宝等主流互联网服务。

  弱点:今年9月,首席执行官张勇在上任仅八个月后辞职。除了分拆计划被取消之外,缺乏稳定性、公共或私人融资计划也让一些客户和投资者对阿里云的未来发展方向感到担忧。

  利基者:华为云

  近年来,这家中国厂商利用国际产品打入亚洲、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其他市场。华为云专注于增强面向应用开发支持的服务。

  优势:华为云在进入服务不足和新兴国际云市场方面颇为成功,并且利用现有的基于电信的销售关系建立了战略云关系。华为云在服务全球大型企业客户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经验。

  弱点:国际制裁影响了华为的运营,包括使华为云的市场准入和技术组件变得更加复杂化,此外Gartner表示,华为在亚洲以外的咨询合作伙伴和渠道合作伙伴数量较为有限。

  利基者:腾讯云

  这家中国云厂商特别专注于为在中国运营的跨国企业和向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提供服务。腾讯通过强调云原生服务脱颖而出,这些服务既支持腾讯的商业云业务,也支持腾讯控股内的其他业务部门。目前,腾讯云为一些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和游戏部署提供支持。

  优势:腾讯云开发了专为需要高性能网络、横向扩展应用架构和富媒体处理的客户而设计的服务组合。

  弱点:Gartner表示,与华为云和阿里云相比,腾讯云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非常有限,而且市场吸引力较小。此外,腾讯云的合作伙伴计划缺乏其他厂商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客户很难寻找到海外的合作伙伴。


]]>
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出新政 软件产业踏上“蝶变”之路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主要包括6大方面19条举措,全面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工业软件生态体系,深化软件名城、名园建设,有效提升省工业软件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6大方面19条举措,即增强工业软件创新能力、强化应用牵引发展效能、梯度培育软件企业主体、加快软件名城名园建设、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完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包括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持开源技术创新、拓展智改数转网联应用场、支持重点行业创新应用、鼓励孵化前沿技术创新企业、加大高端紧缺软件人才招引力度等。

  《措施》提出,支持南京软件谷、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无锡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在集成电路、国防电子、高端装备和船舶、航空、石油化工等关键应用领域建设工业软件创新中心;支持企业申报国家项目,省级、市级财政有关专项资金可对牵头承担项目的软件企业给予协同支持。

  不仅如此,该措施明确,鼓励软件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支持打造工业软件研发运行一体化平台,加快云化工业软件和行业专用工业软件发展,对于服务智改数转网联绩效领先的工业软件企业给予奖励;支持建设工业数据可信系统,促进工业数据资产流通,省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按照地级市推广费用总额给予最高不超过50%奖补,以及支持工业企业主动开放应用场景,为国产工业软件提供更为广泛的应用市场。

  该措施指出,支持建设工业数据可信系统,促进工业数据资产流通,省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按照地级市推广费用总额给予最高不超过50%奖补;鼓励海内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团队来苏创新创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1500万元经费支持,以及省级财政相关专项资金对优质首版次软件开发企业按照不超过年度首版次软件开票销售额20%、最高300万元给予奖补。

  除此之外,对于服务智改数转网联绩效领先的工业软件企业给予奖励,对于主动开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场景、取得先试先用示范成效的重点行业用户可给予奖励,以及有条件的地方和软件园区对首次进入中国软件业务收入100强企业、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新上市挂牌的软件企业,业务收入上门槛的软件企业可设立200万元至1亿元的分档奖励政策......

  在前沿技术方面,《措施》明确鼓励各级政府和软件园区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5G-A、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以及6G、量子信息、卫星互联网、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支持消费端新型操作系统、新型工业操作系统、图数据库、云数据库、人工智能芯片配套软件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和项目。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软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内生驱动,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支撑。江苏非常重视软件行业的发展,目前正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的“1650”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在近日第五届江苏软件产业发展大会暨江苏省软件行业协会七届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江苏省发布了软件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1-11月,江苏省软件业务收入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工业软件产业链实现业务收入2851.3亿元,同比增长23.6%;信创产业链实现业务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1.7%,关键软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
腾讯云张晋:ICT产业发展呈现六大“新”趋势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出台,为建设数智能力指明方向,驱动产业焕新。12月28日,由通信世界全媒体举办,以“数字技术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 ICT行业趋势年会在北京举办。会上,腾讯云运营商行业总经理张晋发表了题为《数智并进·产业焕新》的主题演讲。

1

  张晋表示,ICT产业的发展至少可以呈现六大趋势,也可概括为“六新”:新能力、新应用、新连接、新体验、新协同、新范式。

  新能力:以“连接+感知+计算”为核心,产业加速迈向智算时代

  当前,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是新的能力供给,正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增长极。在张晋看来,全社会对算力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泛在接入、全程感知、可信计算,让算力成为自由流动的“水”。

  近年来,大模型、AIGC、自动驾驶、蛋白质结构预测等各类人工智能应用大量涌现,推动高性能计算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甚至引发划时代的飞跃,值得产业和社会持续关注。

  “异构算力成为共识,CPU+GPU成主流。”张晋表示,高性能计算在架构、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迭代与积累,将在“应用驱动”的持续塑造下,加速完成2.0的代际过渡,进入3.0 CPU+GPU+QPU新时代。

  与此同时,算网应用正在加速场景落地。借助“东数西算”、“东数西存”、“东数西渲”等应用场景需求拉动,需要提供新的能力,主要以算网底座/算网大脑为主;能力泛在的需求,也需要通过网络逐步实现和迭代,云化网络与算力感知调度共同迈向“算网一体”。

  新应用:面向细分领域的行业应用落地,成为行业大模型的价值引爆点

  AIGC是孕育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关键技术,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通用大模型的主战场是To C领域,而要让大模型产生商业价值需要定位到To B领域,也即专有大模型。”张晋认为,大模型扩展了AI应用的可能边界,较过往的场景化AI应用,结合硬件层面算力和适配性的提升,大模型性能显著增强,实现了可执行任务的多样性落地。

  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行业大模型驱动“智慧涌现”,包括运营商智能客服、内容生产、网络优化、安全风控、智慧营销等众多业务场景,细分场景已成为其最佳“练兵场”。

  张晋表示,大模型To B的切入路径应该从高价值先导领域向MaaS生态扩展;而To C已到达可用的临界点,更重效率和体验价值。

  此外,随着未来组织变革,个人和小团队模式可能成为重要形态,引发To B和To C的业务边界进一步模糊,拥有C端体验的B端超级APP产品成为可能。

  新体验:“即时全息通信”照进现实,推动智能体高效交互和体验提升

  伴随着音视频、数字孪生、远程交互、扩展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主流技术的逐步成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密,人与万物之间的交互体验更加真实,各个领域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无阻。

  全真互联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这既是技术驱动的必然方向,也是社会和产业升级的内在诉求。

  “全真互联有两类核心技术,一类是孪生,一类是远程交互。”张晋表示,数字孪生为人、物、环境创建1:1还原的数字孪生体,让数实世界相互连接、映射与融合,实时同步与双向反馈,是全真互联数实融合的呈现形态;远程交互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产业的全面融合,打破物理限制,建立远程交互能力,是数实之间万事万物互联互通的信息通路,促进人机协同。

  新协同:数字化办公从“在线”走向“在场”,并开启知识共创

  数字化办公协同正风靡全球,据远程办公空间提供商IWG估计,全球70%的员工每周至少远程工作一次;此外,IDC数据显示至2023年,全球2000家企业或组织中,70%采用远程或混合办公优先的工作模式。

  沟通“在场”、协作“无界”、知识“共创”是数字化办公的三大趋势,沟通“在场”是指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网络制约,与远方的合作伙伴面对面交流,腾讯云实时音视频技术提升听觉沉浸感,实现“声”临其境;协作“无界”是指通过数字协同技术将在“人-内容-功能-AI”四个维度立体提升数字办公生产力;知识“共创”是指数字生产力从办公外溢,图谱化协作引发知识共创的范式革新。

  张晋认为,通过数字协同工具、知识数字化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办公协同的发展,使得未来数字化办公日益走向“多模态”与“大协同”,并引发知识共创的范式革新。

  新连接:5G应用驶入快车道,6G布局提速,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加速

  截至2023年3月,5G网络已覆盖全球30.2%的人口,全球92个国家/地区的252家网络运营商宣称开始提供5G业务。产业链各方高度关注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以更有效地释放5G技术的商业价值。

  “5G融合应用进入关键期,目前主要涉及信息消费、实体经济和民生服务三大领域。”张晋表示,数字内容业务正在加速涌现,随着高清视频、云游戏、AR/VR应用逐步成熟,5G/6G数字内容业务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6G技术演进方面,6G对原有的5G技术进行了能力上的延申和功能上的拓展,在移动性、链接范围和智能化程度等多个方面做出卓越的突破,典型的场景是对现有城市面貌产生颠覆性的效果:包括城市数字分层、意识识别辅助等。

  行业专网的价值也在充分释放,张晋表示,5G/6G专网与边缘计算深度结合,云网能力加速向上层应用延伸,推动行业解决方案规模化、价值化。

  在AI、音视频技术的适配和加持之下,5G/6G网络将快速获得泛在场景的应用级连通性和共享性。在张晋看来,5G/6G、物联网、MEC等技术创新,共同推动“即时全息通信”的未来网络走进现实。

  新范式:以数实融合助力产业升级,以数字化新范式牵引价值新周期

  数实融合与产业共生,将开启数字化创新的下一个十年。数实融合如何帮助形成新质生产力?如何牵引新的价值周期?

  张晋表示,在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构建产业数字化的创新范式,将极有可能出现三个方面的进化,包括连接进化、模式进化、价值进化。

  我国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势在必行。运营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在多个领域主导产业数字化的技术支持,为政务云、央国企行业云等提供算力服务和云网融合应用。

  与此同时,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关键动力,需持续加大AI、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研发,加强核心能力自主构建,打造新技术的场景应用,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

  “腾讯参与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是C to B,这个C就是连接,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共生和共赢。”张晋最后强调,面向千行百业,腾讯云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新的业务场景、开展新的合作模式、迭代新的商业形态,以泛在连接和智慧算力打造产业数字化新范式。


]]>
中国广电启动2023-2024普通光缆集采:规模约844万芯公里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近日,中国广电2023-2024普通光缆集中采购项目启动。

  本期集中招标内容为普通光缆中的光纤及成缆加工部分(含运保),产品型号包括:GYTA、GYTS、GYTA53、GYDTA/GYDTS、GYXTW。基础采购规模约为23.94万皮长公里(折合703.43万芯公里);扩展部分采购规模为4.79万皮长公里(折合140.68万芯公里);扩展后的总采购规模为28.73万皮长公里(折合844.11万芯公里)。

  本项目划分1个标段。中标人数量为8个,每个中标人对应分配的份额约为:24.00%、19.00%、15.00%、12.00%、9.00%、8.00%、7.00%、6.00%。

  本项目设置有最高投标限价。本项目基础采购部分总报价最高限价为:不含税46452.41万元,税前限价和芯公里数66元/芯公里,含税后最高限价为52491.20万元。

]]>
阿里云无影升级2.0 云电脑解决方案时代到来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10月31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无影全新升级2.0:从云电脑到云上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更便捷地构建云上办公,并开放无影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力,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企业云平台,帮助其打造定制化的云电脑产品及解决方案。

yunqidahui14.png

2020年阿里云发布首台云电脑“无影”,这台长在云上的“超级电脑”,没有物理主机、也没有电脑CPU和硬盘,只需要一块名片夹大小的C-Key,通过指纹即可开机登录,只需要一块屏幕,就可以进入专属的云电脑桌面,访问各种应用。

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智能流化协议的不断改进,让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云电脑产品替代传统PC。截止目前,阿里云无影已累计服务数十万客户,如南方电网、人民日报、智己汽车等。企业数字化IT需求的升级,市场已无法满足于单一云电脑工具产品,面向垂直行业、场景的一站式云上解决方案需求日益增长。

“云电脑从一个类PC的产品,向端云一体解决方案的演进,这是必然过程。”阿里云无影事业部总经理徐晟认为。

无影升级2.0,对整体工具层、架构层和应用层进行全方位的重构和创新,优化流化协议和智能调度,提升了在弱网、高分辨率情况下的客户体验。无影集合云电脑、硬件终端以及特定场景化的用户需求,首次推出多个无影解决方案,包括面向企业办公的无影云办公室、为教育行业打造终生学习空间的无影云实训、以及提供云环境分发及低代码端云交互体验的云Flow。

同时,无影还将解决方案及产品能力进一步向生态开放,为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企业云平台,定制出适合企业自身的专属云电脑或云桌面解决方案。比如,厦门百云创想基于无影企业云发布了“紫猫云电脑”,服务于跨境电商客户的办公场景。

徐晟表示,从自建到开放被集成,云电脑的应用场景得到极大丰富,已经在线实训、软件分发、数字人、AR眼镜以及带屏IoT等非传统云电脑场景得到应用,未来将继续与更多的传统行业及创新场景相结合,创造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此外,云栖大会上,无影推出了两款新硬件终端产品:无影Pad和魔方Pro (AS06),这是继无影云电脑终端家族卡片机、盒式机、一体机和云笔记本等终端硬件之外,无影在盒式机和移动终端形态的重要突破,让用户更容易接入,获得更安全、更丰富、更易用的云服务体验。


]]>
阿里云数据库全面Serverless化!与AI共同驱动走向一站式智能数据平台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11月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宣布已全面实现Serverless化,并接入通义等大模型能力,大幅提升数据库一站式及智能化水平。同时,PolarDB Always On系列推出3大重磅升级,首个数据智能助手DMS Copilot也惊艳亮相。“在Serverless与AI的驱动下,云原生数据库加速向一站式智能数据平台发展演进。”阿里云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李飞飞在会上表示。

yunqi11.png

李飞飞说,数据平台应该像“搭积木”一样便捷好用,而Serverless化是实现此目标的核心路径。目前,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几大核心产品均已推出Serverless形态,并进一步实现了“弹得更快、更稳、更广、更细”的全面升级,较传统架构可降低60%成本。

为一站式解决开发者的全部需求,阿里云数据库进行了一体化的大幅升级,包括HTAP一体化、DB+Cache一体化、DB+存储一体化等三大能力的全面提升,并在OLTP、OLAP、NoSQL等多业务场景融合落地,产品易用性大大提高,进一步简化开发、管理和运维成本。

本次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还公布3大技术升级:PolarDB实现Multi-Master三层解耦架构,内存使用率提升50%;Multi-Master轮动升级,不可用时间减少50%;高压缩比数据存储,最高可节省80%存储成本。

  

“大模型技术的突破,让AI更好地驱动底层技术迭代升级。”李飞飞表示,底层基础设施中的数据库,将全面拥抱AI技术变革。

目前,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全面提升了向量检索能力,在PolarDB、RDS、AnalyticDB、Lindorm、Tair等产品中集成向量功能,实现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多模数据、向量数据的一体化处理。阿里云新发布的8大行业模型及“百炼”平台,就采用AnalyticDB作为内置向量检索引擎,性能较开源增强了2至5倍,加速AIGC应用落地。

数据智能助手DMS Copilot也在会上惊艳亮相。据悉,DMS Copilot可支持30+种数据库类型,提供NL2SQL、SQL注释生成、SQL纠错、SQL优化等功能,大幅降低SQL编写门槛,提升开发效率。在耶鲁大学推出的Spider数据集评测中,DMS Copilot的成功率和准确率达到99.5%和78%,比开源模型的正确率高出4%。

此外,阿里云还宣布与SelectDB、MongoDB和Clickhouse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推进技术合作和生态协同,构建合作共赢的生态体系。

目前,阿里云瑶池数据库已在千行百业的核心业务中落地应用,服务于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全国60%的省级医保信息平台、广东移动、友邦保险、南方基金、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平台、掌阅科技、莉莉丝游戏、识货APP等金融、政务、电信、互联网等多领域的客户。


]]>
2023云栖大会关键词:开放、大模型、MaaS、产业智能升级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在10月31日2023云栖大会召开的前一天,很多行业群都有一条吸睛的新闻:马斯克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 X 平台)一年后,技术团队优化了 X 平台对云服务提供商的使用,并开始更多地在本地进行。这一转变使 X 平台的月度云成本降低了 60%。X 平台的工程团队所做的变化之一是将所有媒体/数据块工件从云中移出,这将其云数据存储大小降低了 60%,另外,该团队成功地将云数据处理成本降低了 75%。

有些行业人士戏谑地称这是马斯克的一种逆云计算的浪潮。但这毕竟是特例,没有多少企业能够达到 X 平台这样的规模。企业对云计算及AI、大模型的需求仍然强劲。

所以这一厢,阿里云主导的云栖大会如火如荼进行,云栖小镇热闹非常。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吴泳铭,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博士三人同框照引发热议,这是阿里人事变动后,阿里云所展现出来的老将新气象。

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阿里巴巴集团新任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阿里内部亲切称为吴妈)将舞台完全交给了蔡崇信、王坚和阿里云CTO周靖人。这也印证外界对吴泳铭的评价:为人处世周到。

蔡崇信给阿里云的定调之词是开放,并肯定阿里云的成绩:中国80%科技企业和一半大模型跑在阿里云上。他强调阿里巴巴集团将持续加大对阿里云的研发投资。

王坚博士则是阐述云计算与大模型之间的关系,比喻二者为电和电机的关系。

阿里云CTO周靖人发布了阿里云一系列大模型以及产品,包括通用大模型通义千问2.0,参数全面提升至千亿级别,阿里云容器服务ACS,超高性能大模型训练平台PAI灵骏等。同时,周靖人还展示了通义前问的各种应用型模型,包括通义星尘、通义灵码、通义晓蜜、通义点金、通义智文、通义法睿、通义仁心。

周靖人的核心点落在他下午主题演讲PPT的最后一Page:云计算加速AI浪潮下的产业智能升级。

周靖人认为在智能时代云计算技术体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除了传统的云计算三大模式PaaS,IaaS,SaaS之外,出现了新的模式,MaaS (Model as a Service 模型即服务 ),包括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模型微调,模型推理,知识增强等。

如何拓展智能边界,开启云计算崭新时代。周靖人从六个维度进行阐述。包括:持续提升云计算基础性能、以云计算开发范式增进效率、打造AI基础设施、以模型为中心加速创新、建设繁荣地开放生态、提供更普惠的云计算服务。

众多的平行论坛,主题也多是围绕人工智能下的云计算发展。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相较于2022年云栖大会,阿里云大模型已经走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路口。通义千问2.0已经到了千亿参数,超越GPT3.5,追赶GPT4.0,垂类大模型已经进入爆发期。

为降低企业对大模型的开发和使用门槛,阿里云发布一站式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阿里云百炼,该平台集成了国内外主流优质大模型,提供模型选型、微调训练、安全套件、模型部署等服务和全链路的应用开发工具,为用户简化了底层算力部署、模型预训练、工具开发等复杂工作。开发者可在5分钟内开发一款大模型应用,几小时即可“炼”出一个企业专属模型,开发者可把更多精力专注于应用创新。

而阿里云大模型的朋友圈,包括众多合作伙伴。除了通义大模型,中国一半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百川智能、智谱AI、零一万物、昆仑万维、vivo、复旦大学等大批头部企业及机构均在阿里云上训练大模型。

在阿里云魔搭社区上,百川智能、智谱AI、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IDEA研究院等业界顶级玩家,都开源首发他们的核心大模型,阿里云则为开发者们“尝鲜”大模型提供免费GPU算力,截至目前已超3000万小时。魔搭社区现已聚集2300多款AI模型,吸引280万名AI开发者,AI模型下载量突破1亿,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开发者最活跃的AI社区。

阿里云的底层逻辑,正如蔡崇信强调的,用最先进技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技术先进性是阿里云发展的底色。技术先进性来驱动业务发展,也将是阿里云长期价值的体现。


]]>
Serverless化云产品超40款阿里云发布全球首款容器计算服务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稳定、安全、性能、成本,仍然是云最重要的基石。”10月31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CTO周靖人表示,经过大量研发投入,阿里云基础云产品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整体可用性从4个9迈向5个9,并对30多款云产品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同时,阿里云 Serverless化进程进入快车道,超40款云产品提供了Serverless的能力,并推出全球首款容器计算服务ACS。

多款云产品性能大幅升级   可用性和安全性持续提升

随着自研飞天操作系统的不断进化,阿里云多款基础云产品性能得到大幅升级,例如阿里云最新的第八代ECS实例和HPC新型实例,性能分别提升20%和40%;OSS对象存储读取带宽则提升10倍至100 Gbps,有效加速大模型相关计算和数据分析;RDS数据库读写性能提升了102%……

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云上产品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也持续提升,ECS单实例可用性提升至99.995%、负载均衡和NAT网关可靠性提升到99.995%、PolarDB节点故障可在5秒内快速切换、将安全植入云产品原生免疫防护……云上整体可用性从4个9向5个9发起挑战,不断打磨产品韧性,提供高可用的云计算服务。

全球首个容器计算服务 全新定义容器算力

容器技术是当下IT行业最炙手可热的技术之一,有 64% 的最终用户在生产中会使用到 K8s和相关容器技术。随着容器化上云成为新常态,如何紧贴业务需求、避免资源浪费成为新的挑战。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容器技术的云厂商,阿里云率先推出全球首款容器计算服务(Alibaba Cloud Container Compute Service,以下简称ACS),以 Serverless 形态交付算力,用户无需关注底层节点及集群,只需轻松配置即可创建pod资源并部署应用。

据悉,ACS采用了阿里云自研的调度技术,首创算力调配与资源复用,支持算力在用户负载和云产品间切换,提升资源利用率,可为企业节约20% 资源成本。ACS还支持最大1:8资源配比和按需弹性、资源预留等灵活的使用模式,保障日常所需,实现弹性与确定性的完美结合。

在Gartner刚刚发布的《2023年度容器管理魔力象限》中,阿里云挺进该报告的领导者象限,也是亚洲地区唯一入选该象限的云服务商。“我们希望通过Serverless的技术理念,以容器为计算界面,帮助客户充分运用云计算的优势。”周靖人表示。

超40款核心产品 Serverless 化,阿里云 Serverless化进程进入快车道

随着Serverless技术的持续演进,开发者用云方式也从过去的集中式研发、分布式研发,向云上的流程研发转变。无论是2万用户还是2000万用户体量,基于Serverless构建的IT架构都可以自适应伸缩,峰值秒级自动扩容、峰谷自动缩容。

阿里云的Serverless化演进历程也进入了快车道,截止2023年10月,拥有超过40款Serverless 化云产品,包括函数计算FC、Serverless 应用引擎SAE、PolarDB数据库、开源大数据平台E-MapReduce等。其中函数计算升级至3.0版,冷启动降至秒级,资源成本降低 92%,复杂度降低40%,并深度集成通义产品系列、魔搭社区、HuggingFace等,AI 应用一键部署,部署时间减少 80%以上。

会上,阿里云还宣布Serverless产品全系降价,大数据、数据库、中间件等的Serverless版均降价30%-70%不等,更具吸引力。

走向自动驾驶的云  30多款云产品全面智能化升级  

周靖人说:“随着大模型技术与云计算本身的融合,我们希望未来的云可以像车一样也能够自动驾驶,大幅提升开发者使用云的体验。” 

据悉,阿里云上有超过30款云产品接入了大模型能力,例如阿里云大数据治理平台DataWorks新增了全新的交互形态——Copilot,用户只需用自然语言输入即可生成SQL,并自动执行相应的数据ETL操作,整体开发与分析可提效30%以上,堪比“自动驾驶”。

阿里云容器、数据库等产品上也提供了类似的开发体验,可实现NL2SQL、SQL注释生成/纠错/优化等功能,未来这些能力还将集成到阿里云其他产品上。


]]>
阿里云给中国所有大学生每人送一台云服务器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一项面向全国高校的重磅计划——“云工开物”计划,为中国4000多万高校学生每人送一台云服务器,希望帮助中国广大青年运用云和AI探索科技创新。

所有中国高校在读的大学生,不限专业,凭借学信网认证,每年都可以在阿里云“云工开物”计划官网上(https://university.aliyun.com/)免费领取价值300元的云产品,比如一款2核2G的ECS服务器,外加500G的存储容量,可以轻松应对建站、web应用、计算机学习实践等应用场景。

此外,“云工开物”计划还将为签约高校师生提供更大规模的算力资源支持,助力中国青年学者和学子云上探索、攀登科研高峰。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首批高校已与阿里云达成合作。


]]>
解密杭州亚运背后科技:核心系统100%上云,20多项全球首创智能应用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杭州亚运会信息技术中心执行指挥长、杭州亚组委广播电视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张鸽以《科技创新在亚运舞台精彩绽放》为主题,分享了杭州亚运会的智能亚运实践。

杭州亚运会打造了史上首个全覆盖的数字化服务体系,简称为“一屏三端”。一屏是以赛事总指挥部(MOC)为核心的一系列各层级、各场馆数字指挥平台。三端为从办赛、参赛和观赛三个维度建设的三个移动端,其中包括史上首个亚运钉、一体化数字参赛服务平台杭州亚运行和全球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

通过“一屏三端”数字化服务体系,杭州亚运会指挥调度效率和用户亚运体验得到提升。指挥长通过一屏的调度、各类人群使用三端的亚运PASS,实现了大莲花场馆7万人员40分钟内就完成有序离场,展现了杭州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亚运会核心系统100%上云,是首届云上亚运会,“一屏三端”数字化服务体系正是建立在计时记分等百余套赛事信息系统在云端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凭借阿里云的弹性计算、高可用性和强大存储能力,实现高效、安全和绿色的创新管理体验。

此外,杭州亚运会还推出了近20项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科技应用,包括首创性推出亚运数字人平台、“亚运数字火炬手”、亚运元宇宙平台,首次全面应用云转播技术等。实际上,通过各方努力,杭州亚运会先后落地了超200多个智能应用场景。

“后亚运时代,赛场内外科技创新产生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张鸽表示:“一批优秀的企业在本届亚运舞台上展现了科技创新的实力,通过亚运场景实践,必将催化企业迸发新的潜能和活力。”



]]>
2023云栖大会开幕 阿里巴巴蔡崇信: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10月31日上午,2023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开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提出,阿里巴巴“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


蔡崇信表示,随着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时代正在开启,AI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型生产力,并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从底层算力到AI平台再到模型服务,阿里巴巴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阿里云进行全面的技术升级和创新。“我们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他说。

云计算是数字经济乃至全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据介绍,目前全国80%的科技企业和超过一半的AI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10月闭幕的杭州亚运会核心系统100%跑在云上,成为首届“云上亚运”,创造了亚运历史。

蔡崇信用几个“第一”概括了阿里云的历程与理念:“从2009年阿里云计算写下第一行代码开始,阿里巴巴就希望让计算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公共服务,成就更多开发者和企业。阿里巴巴是全球第一家把自身所有业务都搬上云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AI时代,阿里巴巴对‘客户第一’的坚守始终不变。”

蔡崇信在致辞中强调最多的词是“开放”。蔡崇信说:“我们坚信,不开放就没有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未来。同时,我们要始终攀登技术高峰,只有站在更先进、更稳定的技术能力之上,才有更大的开放底气。”

据了解,去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了AI开源社区“魔搭”。短短一年时间,魔搭汇聚了280万开发者、2300多个优质模型,模型下载量超过1亿,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活跃的AI开发者社区,为数字经济“以开放促发展”理念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蔡崇信寄望通过这朵“AI时代最开放的云”,让开发AI、使用AI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帮助各行各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把AI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

云栖大会始办于2009年,由杭州市政府、浙江省经信厅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主办。经过14年的发展,云栖大会围绕计算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全行业新理念的聚集地、新技术的赛马场和新趋势的瞭望塔,在全球数字科技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今年的云栖大会为期三天,设有两场主论坛与500多场分论坛,吸引了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多名从业者参会。


]]>
巴黎奥运会将基于阿里云实现云上转播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与奥林匹克频道服务公司首席技术官索蒂里斯·萨拉穆里斯(Sotiris SALAMOURIS)表示,过去5年阿里云作为奥运会转播的基础设施,让奥运故事触达了更多全球观众。

未来,2024巴黎奥运会将基于阿里云实现云上转播,并进一步优化观赛体验。除了让全球观众在云上看到比赛,2024巴黎奥运会将实现三维定格画面、慢动作回放等技术创新,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到运动的难度和美感。

他介绍,2018 年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和奥林匹克频道服务公司,与阿里云合作开始了云上之旅。五年来,阿里云作为奥运转播的云基础设施,云上转播的使用量增长令人惊讶,“我们讲述奥运和奥运体育故事的许多工具,都是承载在阿里云上由云技术驱动的。”

其中,奥运视频播放器向全球奥运粉丝分发所有直播和点播内容的OTT数字视频平台。Content+是媒体版权持有者访问奥运期间制作的所有视频和音频内容的门户。直播云利用云技术向全球所有版权持有者分发奥运直播内容。

他表示,云上转播的创新不止于此。2024巴黎奥运会将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例如,巴黎奥运会还会增加搭载在阿里云上的多机位回放系统。这一系统将安装在14 个奥运场馆,通过定格技术进行慢动作回放,精准捕捉运动员的动作,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运动员动作的难度和美感。

“云是讲好奥运故事的关键”,Sotiris Salamouris表示,“奥林匹克赛事在全球的数十亿观众,正在迫切渴望获得如现场观众一样的沉浸式观赛体验。云计算是一系列技术创新的助推器,让沉浸式观赛体验成为可能。”


]]>
马斯克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一年后:全力“下云”,成本速降60%,功能代码从70万行减少至7万!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本文来源:CSDN

整理 | 苏宓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更让人称奇的是,Twitter 在曾经有大约 8000 名员工,现如今只有 2000 名不到的情况下,平台依然运行良好,还上线了不少新的功能,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2023 年 10 月 27 日,X 平台的工程团队最新发布了一篇长帖透露了该平台运行的现状,以及其逆风而行之下采取的“下云”实践。短时间之内,这篇帖子已经吸引了 3618 万的关注度,更引发了数千条的评论。

马斯克以 440 亿收购 X 平台这一年

在这篇帖子中,X 平台工程团队表示,“这一年 X 平台实现了工程卓越性进步,有时可能会被忽视”,进而其回顾了过去一年这个知名社交媒体平台在架构上所做出的改变。

详细来看,X 平台内部进行的一些最重要的改进如下:

围绕一个统一的产品框架,整合了"For You"、"Following"、"Search"、"Profiles"、"Lists"、"Communities"和"Explore"的技术堆栈。

从头开始完全重建了"For You"的服务和排名系统,导致代码行数减少了90%,从 70 万行减少到 7 万行,计算占用减少了 50%,每次请求中评分的帖子吞吐量增加了 80%。

统一了"For You"和视频个性化以及排名模型,显著提高了视频推荐质量。

重构了技术堆栈的 API 中间件层,简化了架构,去掉了超过 10 万行代码和数千个未使用的内部端点,并消除了未被采纳的客户服务。

将帖子元数据获取延迟降低了 50%,全球 API 超时错误降低了 90%。

阻止了机器人和内容抓取,速度比 2022 年增加了 37%。平均每天我们阻止了 100 多万次机器人注册攻击,减少了 95% 的直接消息垃圾邮件。

关闭了萨克拉门托数据中心,重新配置了 5200 个机架和 14.8 万台服务器,带来了每年超过 1 亿美元的节省。总共,X 平台释放了 48 兆瓦的容量,重新配置了 60,000 磅的网络梯架,然后将其提供给其他数据中心。

优化了 X 平台对云服务提供商的使用,并开始更多地在本地进行。这一转变使 X 平台的月度云成本降低了 60%。X 平台的工程团队所做的变化之一是将所有媒体/数据块工件从云中移出,这将其云数据存储大小降低了 60%,另外,该团队成功地将云数据处理成本降低了 75%。

建立了本地 GPU 超级计算集群,设计、开发并交付了 43.2Tbps 的新网络结构,以支持这些集群。

扩展了网络主干容量和冗余性,每年节省了 1390 万美元。

开始自动化的高峰流量故障转移测试,以持续验证整个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可用性。

图片

在上述所做的 11 项调整列表中,最吸引人注目的无疑是 X 平台开始尝试“下云”带来的成本变化。

回顾技术圈的发展历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和分布式计算需求的涌现,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转型,采用按需的方式付费,避免了昂贵的硬件和基础设施投资,这使小型和中型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弹性计算资源,上云由此也成为技术演进的一种必然趋势。

然而,就在上云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十多年之后,综合成本控制、数据隐私、安全性或者业务需求的改变等因素,一股“下云”的风潮悄然刮起,如今 X 平台便是最新实践者之一。

节省资金,X 平台选择“下云”

事实上,“上云”亦或是“下云”,究竟是节约成本,还是增加成本,主要是因企业规模的不同而具有差异化,对于 X 平台而言,在今年早些时候,外媒 CloudZero 曾做过剖析。

其中,Twitter(现为 X 平台)在 2020 年 12 月宣布将使用 AWS 为其主时间线提供支持。当时,只知道两家公司签订了一份“多年期”协议,即 Twitter 和 AWS 将合作扩展社交媒体平台的基础设施、更快地发布功能并扩大其服务组合等,但其并没有对外透露过具体合作协议的数额。

直至今年 3 月,The Information 在一篇报道中披露,Twitter 和 AWS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半、价值 5.1 亿美元的合同。除了与 AWS 签订协议之外,更早之前,Twitter 还和 Google Cloud 签订了一份价值 10 亿美元的合同。

同时,按照原来的协议,无论 Twitter 是否使用 AWS 的容量,其都同意向亚马逊支付费用。

然而,一切在马斯克接管 Twitter 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斯克后来在梳理 Twitter 整体业务时,惊讶地发现 Twitter 现金流为负、仍未实现盈利,这也才有了文章伊始所提及他对 Twitter 做的一系列调整,并尽可能地去节约成本,自然云基础设施的成本也在考虑范畴。

后来,Twitter 关闭了在收到过多流量时使用的一些额外服务器容量,也尝试与 AWS、Google Cloud 和 Oracle 重新谈判有关云服务的合同,但有消息称,供应商不愿意重新谈判。对此,外媒 The Information 也爆料称,那时的 Twitter 共拖欠亚马逊 AWS 近 7000 万美元服务费。

当然,对于这笔资金,Twitter 是否有偿还尚未可知。但是通过其工程团队的最新推文,显然 Twitter 已经通过了「下云」节省了一笔不菲的资金支出。

“下云”真的能省钱吗?

面对 X 平台公开“下云”带来的最新成本变化,被视为软件天才的 Ruby on Rails 创始人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简称 DHH)在第一时间发表了一篇《X celebrates 60% savings from cloud exit》(X 庆祝退出云后节省了 60%)的文章,他评价道:

「X 平台已经将 #CloudExit 作为其节约成本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X 平台通过将工作从云端转移到他们自己的服务器上,每月的云成本降低了 60%。根据早期的报告,X 每年向 AWS 支付 1 亿美元,所以如果我们以这个数字为基础,他们目前正在云退出成就上节省 6000 万美元/年。太不可思议了!

......

CFO 和投资者不会对此视而不见。如果像马斯克正在证明的那样,可以用四分之一的员工运营像 X 这样的操作,并且仍然能够从"下云"中获得巨大利润,那么你就知道在许多情况下,大多数大型公司离开云计算都有巨大的节约等待着被释放。」

作为“下云”深度支持者,DHH 在今年 2 月便声称,自家应用程序在“下云”之后,预估将正在未来五年内节省约 700 万美元的服务器费用,而不用改变现有的运维团队规模。

为了详细说明,他还算了一笔账:

在 2022 年,其在云上花费了 320 万美元。其中将近 100 万美元用于在 S3 中存储 8PB 的文件,完全在多个区域进行了复制。剩下的约 230 万美元用于其他一切:应用服务器、缓存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搜索服务器等等。

这是其打算在 2023 年将云成本降至零的部分,并考虑在 2024 年退出 S3 中的 8PB 数据。

在经过深思熟虑、许多基准测试以及对 AMD 的新 Zen4 芯片与 Gen 4 NVMe 驱动速度考量之后,其打算向戴尔下订单,大约 60 万美元左右。

在云计算时代,花 60 万美元购买一堆硬件可能听起来很多。但如果在保守的五年内摊销,每年只需 12 万美元!

当然,这只是硬件的费用。它们还必须连接到电源和带宽。其目前通过 Deft 在两个数据中心之间每月花费大约 6 万美元来租用八个专用机架。然后,故意过度配置了空间,因此实际上只需要将所有这些新服务器放在现有机架中,而不需要更多的空间或电源。因此,支出仍然约为 72 万美元/年。

这总共是每年 84 万美元的费用。与云计算的 230 万美元相比,其将拥有更快速的硬件、更多的核心、极为便宜的 NVMe 存储,以及以非常低的成本扩展的空间(只要我们仍然可以放入每个数据中心的四个机架中)。

粗略地说,这可以让其每年节省 150 万美元。在此期间留出 50 万美元用于不可预见的费用,五年内仍然节省了 700 万美元!

与此同时,DHH 表示,#CloudExit 很可能正处于走向主流的关键时刻。

“下云”是控制成本最有效的方式?

不过,对于现在不少还处于云业务转型过程中、以及从“云”种受益的很多公司而言,其无法认同“下云”的这一步操作。来自 HN 上的用户更是直言:

譬如 X 平台,他们在云计算上的花费减少了 60%,在本地完成了同样的工作,而成本却没有说明。而他们(和 DHH)显然认为,在描述他们的成就时,成本核算(即使是模糊和初步的方式)并不重要。

也有用户 @HillRat 认为:

Twitter 确实与 GCP(Google云端平台 ,Google Cloud Platform)签订了一份非常糟糕的固定成本合同,导致他们有大量未使用的云容量,而这些云容量的价格却过高。关闭数据中心可能会给他们留下大量的资本化设备,他们可以将 GCP 托管的数据处理转移到这些设备上。

换句话说,这些节省可能并非来自实际的技术效率,而只是摆脱了糟糕的合同状况,并利用了大量已经获得的硬件。(此外,X/Twitter 可能也无法使用 Twitter 所要求的报告和分析基础设施,因此关闭这些设施在业务流程上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对此,你怎么看待“上云”vs“下云”的趋势?

参考:

https://www.cloudzero.com/blog/twitter-aws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8041181

https://twitter.com/XEng/status/1717754398410240018

https://world.hey.com/dhh/we-stand-to-save-7m-over-five-years-from-our-cloud-exit-53996caa

https://world.hey.com/dhh/x-celebrates-60-savings-from-cloud-exit-7cc26895


]]>
中国广电已建700MHz基站59万站 5G用户突破1800万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日前,中国广电董事长宋起柱在公开场合透露,中国广电已建设700MHz基站59万站,5G用户已破1800万。

  广电5G用户已破1800万700MHz基站59万站

  据悉,中国广电拥有700M黄金频谱,具备广覆盖的优势,在同等上行速率的条件下,700M单站覆盖能力是3.5GHz的8.6倍,覆盖效率非常高。为此,通过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构建了全球最大700MHz网络、全程全网5G共建共享方案,控制面统一的共享架构,并引领了5G NR广播发展。目前已实现乡镇以上全覆盖,农村热点区域重点覆盖,可调度使用的4G/5G基站超400万站,其中700MHz基站59万站,同时中国广电5G用户已突破1800万。

  据宋起柱介绍,中国广电充分发挥700M黄金频段能力,加强产业协同,全速推进700MHz芯片、终端、网络生态成熟。牵头制定3GPP中700MHz标准,提出全球首个5G低频大带宽技术方案,推进载波聚合、超级上行等技术在700MHz网络上的适配部署。

  其中,在700MHz 5G终端发展方面,联合中国移动,加速推进支持700MHz 5G终端上市。全面启动广电终端产品认证和入库工作,积极推进广电5G终端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目前已有超过700款终端支持广电5G网络。此外,截至9月底,新入网的5G终端700M支持率达到95%,现网存量5G终端700M支持率从5%迅速提升至70%。目前中国广电5G终端已经涵盖了包括5G手机、平板、穿戴设备等全类别。

  5G频谱迁移工作接近尾声

  早在2020年1月,广电总局印发了《全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频率规划》,统筹规划了700MHz频段以下的地面数字电视频率,明确了实施步骤和频率迁移方案。2020年3月,正式公布了《地面数字电视700兆赫频率迁移工作方案》。

  待700MHz清频完毕,综合利用700MHz作为覆盖层、3.3~3.4GHz作为室分层以及其他频段开展5G混合组网,有助于加快实现5G网络连续、无缝覆盖。700MHz频段资源彻底投入5G的商用后,中国广电才能放开手脚去探索新的5G应用。

  此前,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朱咏雷表示,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面数字电视700MHz频率迁移工程中,涉及超过6300座台站的频率迁移和上万部新发射机的采购安装。预计到2023年年底,该工程将全面完工。

  发挥5G差异优势打造特色融合业务

  如今,中国广电正走在一条探索差异化融合发展的路上,那就是发挥5G差异优势,打造特色融合业务。据了解,主要从四个方面摸索:

  一是在5G NR广播方面,衍生广播新业态,让广播电视进手机,积极推动从传统音视频向物联网、车联网服务转变。5GNR广播技术是基于5G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并可融合广播电视发射塔进行协同覆盖的全新广播组播技术,该技术已经在3GPP 5G国际标准立项成功(在3GPP Release 17版本中落地)。由于5GNR广播技术能广泛的适配各类型5G标准通用终端且能能深度连续覆盖各种复杂场景,特别是在支持Free-to-Air模式后,将实现无SIM卡接收模式,因此能获得全球主要产业链的广泛支持。目前,中国广电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手机广播功能——“ready”,还试点了大塔和蜂窝基站推送统一节目内容。另外,由中国广电主导的5G NR广播端到端联合测试已完成了实验室的验证,也正在进行现场的测试。

  二是在新通话方面,从“声动”到“互动”,挖掘5G全场景能力,向“内容运营+应用服务运营”拓展升级。目前,中国广电正在积极推进5G新通话产业的发展,在今年3月启动了在江苏的试点,在“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期间发布了《5G新通话白皮书(2023年版)》,在6月上海MWC完成了试点省份的首呼,今年底将有望实现商用。

  三是在文化专网方面,协同多元主体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及上层应用,汇聚各级各类宣传文化机构精品内容资源,创新开发各类高新视听新业态,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场景消费需求。还通过有线电视、5G、互联网等多渠道传播,实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终端通、移动通、人人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全场景、多层次、多样化的内容消费需求。

  四是在5G toB方面,聚焦宣传文化、政务、教育、工业、能源、交通、公共安全、林草等重点领域,积极创新5G商业模式,全力推动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其中在教育领域,2023年6月,中国广电首个省级5G数字专网在教育领域的成果---“5G教育数智专网”正式落地,

  “5G教育数智专网”结合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三个助手”,在部分基础教育学校已开展相应试点工作,打通了55个定向应用,结合东方有线原有的固网业务,在学校教学场景、家校互动场景中使用,实现大小屏联动。截至目前,“5G教育数智专网”已在上海多个区域落地试点。

]]>
达梦数据库在三大运营商云市场全面上线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实现与移动云管理平台无缝对接。2020年12月,达梦数据库在移动云平台成功上线,成为移动云上首个国产关系型数据库产品。

达梦数据×天翼云

作为中国电信"逐浪"算力时代,推进以云网融合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平台,天翼云云市场集市场营销、运营服务、产品研发于一体,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云计算软件产品及服务。2021年,达梦数据库在中国电信天翼云云市场上线,成为天翼云自主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极大丰富了天翼云云市场的数据库服务能力,达梦数据携手天翼云为政府、金融、医疗、教育等众多行业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的定制化云解决方案。

达梦数据×联通云

联通云是中国联通多年探索与沉淀,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承接大计算业务的统一算力基座。立足自主创新,联通云志在打造"安全数智云"。作为国产数据库的领先品牌,达梦数据40余年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做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2022年,达梦数据库在联通云平台上线,极大提升了联通云平台在国产数据库领域的自主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了联通云市场国产化基础软件支撑能力。达梦数据携手联通云,将为万千政企用户提供上云服务,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达梦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技术路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在安全性、易用性、兼容性、性能方面深度打磨,能够大幅提升用户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达梦数据携手运营商,筑牢数字安全底座,将持续为广大政企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数据库服务,助力用户的业务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
极空间:从NAS行业革新者到引领者的进阶之路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行业革新者,或许是对创业者最高的褒奖,放在极空间创始人袁斌身上极为贴切。创业4年,袁斌带领团队把以前高高在上,极客人群才会摆弄的NAS产品,变成了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生活化,普及化的产品。

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非常感慨,2019年有两个人同时向她表达想在NAS领域创业,其中一个就是极空间创始人袁斌。令孙丹想不到的是,不到十个月时间,袁斌带领的极空间团队将产品做出来,并召开了第一次产品发布会。半年之后,极空间产品在2021年的618中,名列NAS行业品牌第二,两年之后,这一名次已经到了行业双第一。

10月19日,极空间带了它第三次新品发布会,同时宣布了公司B轮融资。对极空间而言,这是公司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节点,一方面,极空间找到了战略投资者安克创新,后者是国内数码制造和出海领域的佼佼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对极空间而言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新一轮融资资金,让极空间在产品上能扩大创新的边界,比如此次带来的新品T2,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极致的NAS产品使用体验

在袁斌创业之前,NAS领域可谓是一潭死水,行业产品的更新的速率可以说是让人泪目,更别提软件的用户体验。

在一张广为流传搞笑的中年男人兴趣表中,NAS被列为中年男人高阶兴趣的心头好。这个行业的用户非常小众。

如何让用户群里扩大,极空间的秘诀是打造苹果手机式的用户体验,革命掉老旧功能机式的行业传统。底层逻辑非常清晰,但摆在极空间面前的挑战也非常大,团队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两条战线同时作战。

第一代产品刚上线就遇到疫情,三年下来对团队的磨练也只有冷暖自知。好在袁斌带领的团队虽然人数不多,始终控制在百人左右,80%为研发人员,基本是一个顶仨,极富战斗力。袁斌本人也在技术圈享有盛名。

硬件领域,极空间已经做到了行业性能最强的产品Z423,它采用AMD锐龙7 5825U处理器8核 16线程,性能比第一代Z4 提升 600%,比上一代Z4s性能提高400%,GPU和视频的AI处理时间对比上一代也均提升10-60倍。而4个SATA 3.5+4个M2 SSD盘位的自由多存储池组合方案,灵活多变,开启了极空间私有云的全新“8”盘位时代。

此次,极空间还升级了机皇Z4Pro,它延续经典款Z4S高品质的航空级铝材外观,其中Z4Pro标准版使用全新一代英特尔处理器N97,与上一代相比性能提升了55%,GPU提升了33%;而性能版则采用英特尔酷睿i3 N305处理器,8核 3.8G 处理器,32核1.25G GPU,盘位也升级到4个SATA+2个M.2 SSD多存储池,使用全新的DDR5内存并支持更换扩展。

软件方面,极影视、极相册是极空间的杀手锏。完全配得上播放全链路试听体验行业最佳。极大拓宽了NAS产品的使用场景。鲜为人知的是,极空间团队此前的从业经历就是这一领域行业的领先者,传统NAS行业根本就没有这一十几年如一日的经验积累。使用过极空间软件系统的用户会感叹使用体验如此丝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水到渠成的B轮融资

极空间的A轮投资方是挑战者创投,其创始人是元气森林的创始人唐彬森。唐彬森本人是NAS产品的深度用户,在使用了市面上所有知名的NAS产品之后,传统NAS的体验始终没法让唐彬森满意,直到遇到极空间的第一代产品。

唐彬森给袁斌团队提了不少的产品修改意见。英雄惺惺相惜,很快做出A轮投资的决定。作为NAS行业的挑战者,唐彬森笃信极空间能够打破这一行业的竞争格局。

而安克创新B轮的进入,则是在供应链上的协同。安克创新在供应链生产、质量、设计、研发方面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可以跟极空间结合起来,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品质。安克创新CEO阳萌也是极空间的老用户,对产品和公司理念非常认可。

同时,安克创新在海外市场营销方面有多年经验,渠道也覆盖大部分的国际市场,NAS产品海外用户认可度更高,国内则相对市场窄一些,极空间也在评估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的可行性。

行业引领者:T2和AI NAS 

此次发布会的一个黑马产品是极空间T2。T2是极空间从通用产品向垂直场景创新的首款力作。

它是全球首款随时NAS,全力满足用户在随心存储方面的需求。T2拥有百变便携,小巧灵动的特性,适用于多场景随心切换:插入电脑即刻变身U盘,可以随身携带,不怕磕碰;出差时插上酒店电视机化身Mini蓝光机,4K高清电影随心看;HDMI投屏,遥控器即可操作PPT、PDF多种文档立享办公模式;支持SD/TF (自配卡套) 卡直接读写,随插随读,旅行拍摄无压力。

据悉,T2虽然小巧但硬件配置一点也不含糊,它采用RK3568芯片,4G内存并支持docker、WIFI6、蓝牙和2.5G网卡,自带蓝牙遥控器和HDMI输出,全功能私有云,什么都有。

当整个科技行业都被大模型席卷,极空间在NAS行业率先推出AI NAS.极空间自研的泰洛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框架,它的适用范围类似于chatGPT交互式的自然语言处理的逻辑,比较适合做客服、知识问答、问题解答等。目前应用在客服系统中。用户接入极空间的客服平台之后,用户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交互,泰洛会先进行解析和回答,客服参照它的回答之后再向用户回复,很多知识泰洛会帮客服准备好答案,又快又准确,客服人员不可能像专业人员一样对计算机存储知识很了解,也需要查阅,回答的延迟性和准确度相对是比较差的,大模型参与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

在极空间的使用助手、技巧、问题排查,很多用户使用极空间私有云的时候缺乏很多常识知识,泰洛大语言模型利用极空间自身的AI处理能力深度学习和记忆学习的一些算法提供的图像的优化、识别、视频的处理,基于自然语言的图像搜索,它是基于极空间自身的AI处理能力。

题后记

从极空间第一款产品上线发布,199IT就一直关注其发展。最初,在相对窄的科技领域,用户讨论极空间与其他家老牌NAS的不同。而这两年,这种讨论和购买需求已经延展到营销行业,地产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当科技产品在非专业领域越来越多地口口相传,证明产品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

袁斌团队也有很清晰的认知,目前硬件性能已经做到行业无敌了,但软件的打磨在他们的苛刻要求里还只达到了60%的完成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用户很难想象,一个简单的需求背后可能就是上万行的代码。而且要为用户负责,从体验到安全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极空间产品负责人陶建良说团队从来都没有忽视用户在论坛提的各种需求。在新的融资完成,极空间也有更强的底气不惧挑战。

当笔者和陶建良讨论T2产品的一个应用场景是替代掉老旧笨重的家庭点歌机和户外点歌机,陶建良表示团队已经考虑到这一人群的需求,也会尽快研判产品需求。

以产品说话,以技术说话,是袁斌团队的底色以及敢于挑战行业变革的真实底气。


]]>
Infosys与谷歌云扩大合作,助力企业转型成为人工智能优先组织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下一代数字服务和咨询领域的全球领军者Infosys(NSE,BSE,NYSE:INFY),近日宣布将扩大与谷歌云的合作,以助力企业利用Infosys Topaz产品和谷歌云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构建人工智能体验。

  作为合作扩展的一部分,Infosys将创建新的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开发特定行业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平台,这将助力企业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其业务流程。Infosys还将培训2万名从业人员使用谷歌云新一代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包括谷歌Workspace中的Vertex AI和Duet AI,以确保组织拥有专业的服务专业知识和资源,以成功开发、实施和管理任何类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

  Infosys与谷歌云的联盟是建立于Infosys现有的数据、分析和谷歌云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Infosys正在积极与谷歌云合作,为一系列业务场景开发一套变革性的人工智能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包括消费人工智能、自主供应链、自主营销、反洗钱和客户服务转型。Infosys Topaz和谷歌云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正在增强其现有的各种平台和解决方案,其中包括Infosys实时企业应用管理平台、Infosys应用人工智能平台、Infosys客户智能平台、Infosys数据流,以及Infosys供应链人工智能平台等。

  这项合作将有助于为企业实现人工智能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近期,Infosys Topaz和谷歌云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了一家领先的消费品公司成功推出了AI Twin,以协助实时规划跨市场的营销支出、促销和产品供应。在另一个案例中,Infosys为一家大型电信公司在谷歌云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数据和人工智能功能,通过数字渠道推动增长,并支持从寻找客户到服务的端到端客户之旅。Infosys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利用洞察力来改善客户体验、推动销售、并重新定义客户的数字业务战略,以实现长期成功。

  Infosys首席执行官Salil Parekh表示:"Infosys长期以来一直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投资。我们正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提供变革性的业务解决方案,并将其集成到我们的许多产品中,以加快生产力。谷歌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Infosys Cobalt、以及Infosys Topaz集合在一起的综合实力将助力企业在强大的数字化、云和下一代人工智能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并适应未来的发展。"

  谷歌云首席执行官Thomas Kurian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从使供应链经理更可持续地运营到助力营销人员更有效地创建活动。通过扩大与Infosys的合作,我们将为我们的共同客户提供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所需的资源和技能,为他们的组织创造来自现实世界的价值。"

  为Infosys平台带来生成式人工智能

  Infosys在利用谷歌云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助力客户转型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Infosys将与谷歌云合作开发一套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平台,利用Infosys Topaz和Infosys Cobalt的优势和专业知识,助力企业实现业务转型。Infosys和谷歌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力将共同利用商业和技术领域的新兴技术解决方案解决大型复杂问题。

]]>
高通自研PC平台骁龙X Elite发布 高性能低功耗强AI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要点:

  · 骁龙X Elite平台采用定制的集成高通Oryon CPU,这款行业领先的移动计算CPU的性能高达竞品的两倍;达到相同峰值性能时,功耗仅为竞品的三分之一。

  · 骁龙X Elite专为AI打造,支持在终端侧运行超过130亿参数的生成式AI模型,凭借快达竞品4.5倍的AI处理速度,其将继续扩大高通在AI领域的领先优势。

  · OEM厂商预计将于2024年中推出搭载骁龙X Elite的PC。

  在2023骁龙峰会期间,高通技术公司宣布推出公司迄今为止面向PC打造的最强计算处理器:骁龙X Elite。这款开创性平台将开启顶级计算新时代,凭借一流的CPU性能、领先的终端侧AI推理和支持多天续航的高能效PC处理器,显著提升PC体验。AI正在变革人们与PC的交互方式,骁龙X Elite旨在支持未来的高负载智能任务,赋能强大生产力、丰富创造力和无处不在的沉浸式娱乐体验。

  18 

  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计算与游戏业务总经理Kedar Kondap表示:“骁龙X Elite标志着计算技术创新的巨大飞跃,全新定制的高通Oryon CPU性能强悍,将为消费者带来惊人的能效,并将创造力和生产力提升至全新水平。强大的终端侧AI将支持无缝的多任务处理和全新的直观用户体验,赋能消费者和企业的创作和发展。”

  搭载骁龙X Elite的PC预计将于2024年中面市。

  19


]]>
Dell'Oro报告:未来五年相干光收发器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7%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的最新报告预测,相干光收发器出货量将在未来五年以1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此外,随着小型可插拔光器件的出现,相干光器件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变,这将增加相干技术在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中的应用。

  Dell'Oro Group光传输市场研究副总裁Jimmy Yu表示:“对相干技术的需求正在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对更好、更低功耗和更高容量的收发器的持续需求,以满足未来全球网络的需求。”

  Dell'Oro Group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研究副总裁Sameh Boujelbene表示:“从过往来看,大多数相干光器件主要应用于DWDM系统。然而,随着供应商在开发更小、更节能的相干收发器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它们的使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大。这种扩展不仅包括它们可以支持的平台范围,还包括它们可以满足的应用程序的多样性。”

  这份相干光器件报告的其他重点内容包括:

  ·相干光器件市场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近130亿美元。这种增长将受到两种形式因素的推动:模块/嵌入式和可插拔。可插拔收发器预计将以最高的速度增长,并在未来五年内贡献大部分的出货量增长。

  ·DWDM系统中相干收发器的使用将继续贡献最大的市场收入份额。不过,在短时间内,相干光器件在路由器和交换机平台上的使用将达到重要水平。

  ·在整个预测期内,部署在路由器和交换机平台上的相干光器件将占收发器出货量年增长的50%以上。这将归因于ZR光器件的可用性,从400ZR开始一直到1600ZR。

]]>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云计算以及还存在哪些潜在缺点?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是天作之合。下面来了解一下这一组合如何帮助组织达到新的高度。

  当前形态

  云用户正在结合人工智能工具来重塑业务。

  将生成式人工智能集成到云中的好处。

  人工智能和云结合的安全缺陷仍然令人担忧。

  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带来了技术革命,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现在,这两股影响深远的力量正在联合起来,重塑企业,并最终重塑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云提供商正在利用自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进步,来推动从供应链可预测性和代码生成,到网络威胁检测和响应以及业务功能生产力的一切。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云计算的采用,同时也使云提供商能够增强平台解决方案和服务。大多数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要么是由云超大规模企业直接提供的服务,要么是构建在超大规模企业云基础设施之上的解决方案。

  云采用者通过使用超大规模企业开发的人工智能工具,来加速对人工智能的探索和应用。已经进入云端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访问托管解决方案,用于开发、测试和实施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

  许多超大规模云提供商正在加入人工智能潮流,推出一系列即用型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例如聊天机器人和虚拟代理,客户可以实施这些解决方案来满足业务需求,而无需花费时间和费用在内部构建这些功能。

  众多好处

  在从云存储的数据中提取数据的同时,集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更加敏捷、高效和响应迅速的业务流程。这种集成可确保基于实时数据不断完善流程,从而简化工作负载、改进资源分配并提高整体业务绩效。

  已经进入云端的组织,意味着其核心客户和交易数据托管在云平台上,将更容易地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解决方案。根据架构,这些企业可以比那些没有采用云的企业更快地开始试验、评估并最终利用人工智能服务。

  压力累积

  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正在给整个云基础设施带来压力。这一点可以在云提供商的盈利预测中看出,该预测显示,用于扩展和改造数据中心以及部署GPU和TPU(人工智能所需的主要增量硬件组件)的预计资本支出将大幅增加。

  随着云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提供商将不断推出旨在降低入口坡度的服务。支持云迁移的自动化工具变得越来越复杂,使组织能够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平台解决方案也在不断改进。此外,云提供商还提供许多激励措施和投资,以帮助组织规划云之旅,包括教育和提高其技术专业人员的技能。

  如今,超大规模云提供商正在推出各种即用型人工智能服务,如数据提取、聊天机器人和虚拟代理以及数据异常检测。用户可以实现这些人工智能功能,因为这可以相对快速地解决业务问题,并且无需花费时间和费用在内部构建这些功能。

  潜在缺点

  开发和部署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巨大成本和能源需求,给人工智能云计算带来了挑战。而且,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复杂的技能,并对可解释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核心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原则有透彻的理解。

  另一个担忧是,人工智能的幻觉和偏见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不过,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部署适当的保护措施和设计实践来缓解。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云计算,还可能会将敏感或专有信息暴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组织。为了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应该采取额外的控制和数据保护措施,特别是考虑到通常需要非常大的数据集来正确训练人工智能引擎。

  不过,最终,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好处将超过任何缺点。对于几乎所有组织而言,自行构建必要的计算基础设施来支持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也不会在各自的市场中提供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

  人工智能将使云应用变得更容易、更快、更具成本效益。除了这些核心优势之外,还可以利用云计算的弹性、一致性和可扩展性,高效、大规模地创建和部署人工智能模型。人工智能还将有助于增强可消费性和可移植性,通过抽象层来隐藏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并简化访问,从而在各种环境中提供统一的体验和可移植性属性。

]]>
甲骨文吴承杨:从“数据库和云”到“数据库+云+AI”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10月20日消息,2023甲骨文全球云大会(Oracle CloudWorld 2023)发布了系列新服务和新技术,近期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承杨向国内媒体介绍了甲骨文的最新技术和思考。

1

  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承杨


  吴承杨表示,今年大会的一大特点是,以前Oracle经常讲双引擎“数据库和云”;这次讲的是“三”,数据库和云的双引擎仍然存在,但是还有一个很基本的支撑点:AI。

  数据库、云、AI这三部分业务对于甲骨文公司而言都已耕耘多年,吴承杨强调道:“重要的是怎么把这三件事情结合在一起做好,甲骨文将云、数据和AI融合在一起给客户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甲骨文的特色。”

  而这背后,是甲骨文提供了全堆栈的服务能力,覆盖从SaaS应用、AI服务、数据、基础设施。有了全堆栈的产品服务,就可以给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只有把云、数据、AI融合在一起,才可以给用户提供改变生活、改变工作的技术。

  甲骨文公司中国区技术咨询部高级总监李珈补充介绍道,甲骨文数据库集成进了基于AI的能力,能够进一步简化开发者的开发。能够做到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模式,可以让Oracle数据库自动地帮开发者去生成应用、自动生成SQL。

  同时,李珈也特别提到了甲骨文最新推出的集成向量数据库(Integrated Vector Database)。

  Oracle数据库原来的融合数据库是可以处理整个结构化的数据,然后也能够处理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现在更好的一个能力是“将AI向量搜索与客户的业务数据相结合的检索”,可以把客户的数据经过向量化以后,放到Oracle数据库里面去,再通过向量的方式对它进行查询。李珈强调:“Oracle向量数据库达到了企业级数据的能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旗下基于AmpereOne芯片的OCI Ampere A2机型即将上线。据甲骨文公司中国区技术咨询部高级总监嵇小峰介绍,全新的OCI Compute A2在裸金属形态下可提供最高320个内核,在虚拟机形态下,单个虚拟机可提供最多156个核心。在扩展性方面,凭借更多核心提供了更强的线性可扩展性。与当前这一代基于x86的实例相比,A2实例的性价比最多能高出44%。


]]>
工信部:推动大模型算法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10月20日,国新办举行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回答了如何加快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更好赋能实体经济的问题。

  陶青表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快、应用渗透强、国际竞争激烈等特点,正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据介绍,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云算、智算、超算等协同发展,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有力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目前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陶青介绍,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突出重点领域,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一是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通过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着力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的技术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释放数据价值,强化“根”技术研发。

  二是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加快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融合应用,大幅提升研发、中试、生产、服务、管理等环节智能化水平。推进人工智能试点示范,拓展特色应用场景,加快“智改数转”,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是推动智能产品和装备发展。发挥大模型强认知、强交互、强生成的特点,促进高端装备、关键软件、智能终端的升级迭代,提升重点产品和装备智能化水平。

  四是加强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建一批生态型创新联合体。深化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伦理治理、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合作,协同打造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流通和应用的关键在于识别、可见、协作及安全可操作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在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看来,数据已经是现代发明和创新之源。如何从数据本身既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样促进数据安全的应用,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难题。

数据牵涉到很多业务的价值,要绝对保证安全,同时也要去满足数据合规的要求。但是,安全和合规往往和数据应用是矛盾的关系。如何在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合规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应用?

很多企业和用户通过IT信息化积累了非常多的数据,但很多数据都是处在孤岛的状态,并没有实现充分的跨组织和跨公司之间的流通,并没有有效地实现数据的协作。这是一对制约整个业务发展、价值最大化的关键的矛盾。到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了CDO(Chief Data Officer)的职位,通过技术和流程促进数据的应用和进行业务最大化。

在主题为“安全无忧 释放数据价值”的分享会上,陈晓建将企业数据安全与应用面临的挑战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是业务数据的识别、可见、协作以及安全数据的可操作。

识别敏感数据 应对合规挑战

如何评估什么是个人数据、什么是个人敏感数据,这是每个企业必须要思考,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的问题。企业要实现数据的安全合规需要人,流程,工具相互配合。

为用户的业务和计算负载提供最合适的工具,一直是亚马逊云科技投入的方向。在敏感数据的发现与识别也是一样,通过合适的工具产品与解决方案,与合作伙伴一起,为亚马逊云科技用户提供价值。

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Sensitive Data Protection on Amazon Web Services, SDP)是亚马逊云科技转为敏感数据识别与保护这一场景量身定做的方案。这是一个开源的数据安全及数据隐私云原生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在自己账号内部署使用。

利用机器学习、模式匹配等方式自动识别敏感数据,允许客户创建数据目录、使用内置或定制数据识别规则定义敏感数据类型。该解决方案还提供中心化的管理平台,客户可通过网页应用程序对敏感数据资产进行可视化管理。通过敏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加速实现业务数据合规,为下一步释放数据价值铺平道路。

特别适用于两种场景,一是存量数据多且分散,需要使用这个方案来发现四处分散的数据。二是对于数据类型不好判断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个方案自动根据合规要求来识别,提高准确率。

数据可见 被安全有效地发现、共享和协作

数据可见指的是在一个公司内部有很多的业务数据,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烟囱”(silo)里,在不同用户的数据的“烟囱”里如何实现公司内部跨组织之间数据的可见并共享。

数据可见是企业内不同角色高效挖掘数据价值的前提,也是不同治理模式高效协同的基础。

每个企业的应用场景都是不同的,IT信息化做得也不同,数据的处理和分布也是不同的。在这个层面,往往会需要有多个角色和多个团队来进行协同的开发,譬如说,业务人员,业务人员背后的应用开发人员和数据分析的人员等等,在不同的阶段可能还会有许多数据分析和数据开发的团队。

数据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也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是数据本身结构不同。ERP的订单数据往往是结构化的数据,通常存在数据库里面,但是广告业务的数据往往都是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文本,也可能包括图片、视频等。

第二是数据的使用要求不同,有的数据分析是定期汇总。但像类似广告这样的在线竞争营销系统,需要的数据,能够完成非常高的实时性,往往在毫秒级别就要完成快速的数据应用并且能输入结果。针对不同的数据需求,数据本身的类型和数据所处的环境,包括数据所使用的这些要求,整个数据团队需要应对不同的数据引擎,既要能处理来自于数据库的数据引擎,类似于ERP结构化的数据,还有要处理数据分析可能使用的数据仓库的一种非结构化数据引擎。还有可能有很多第三方的软件,包括可能像类似于Salesforce这样第三方常用的软件,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汇聚形成数据。这是每个企业应对的挑战。

在数据团队和业务团队协作方式上,集中式和联邦式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

集中式:负责治理运营的人主要集中在数据团队并负责所有治理工作,集中式方式能够实现快速的决策和高效的执行。这种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施和控制。更适合刚开始数据分析之旅和小型组织的客户。

联邦式:总的治理原则/政策有特定团队负责,但负责治理运营的人可以分散在各业务线,这样业务部门拥有自己的数据,并在组织的监督下做出决策,以满足其特定需求和目标。适合多BU的中大型企业或跨国企业。

两种类型的协作方式都需要多个角色高效协同,特别是联邦式治理更是对“数据可见”需求迫切。

在这个客户需求背景下,亚马逊云科技在去年推出一项全新的数据管理服务Amazon DataZone,让每个人都能看见数据,解锁数据。它可以让客户更快、更轻松地对存储在亚马逊云科技、客户本地和第三方来源的数据进行编目、发现、共享和治理。

借助Amazon DataZone可以使用精细的控制工具管理和治理数据访问权限,确保数据访问发生在正确的权限和正确的情境之下。

Amazon DataZone使数据开发者、数据科学家、分析师和业务用户可以轻松访问整个组织的数据,从而发现、使用数据,通过数据进行协作来获得洞察。

多方协作:多方数据安全地共享和分析

多方数据协作为行业创新注入活力,企业之间需要产业上下游数据协作来快速创新,而企业需要在保障安全和创造价值之间寻求平衡。

在实际的场景中,数据协作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面对数据保护与业务价值安全之间的权衡。现在有一些企业实现数据协作的方式是向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副本,并依赖合同协议防止滥用。但是,显而易见,这样的方式仍然发生了数据移动,依然存在数据误用和泄漏的风险。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Amazon Clean Rooms,实现了匹配、分析和协作彼此的数据,而不需要移动或者暴露原始数据,安全地实现数据分析协作。

使用Amazon Clean Rooms,用户可以在几分钟内创建一个安全的数据Clean Room,通过创建协作项目,实现数据的多方协作。而对于数据提供方而言,不仅可以通过数据预加密来对数据进行保护,而且因为所有成员都是直接从自己的Amazon S3贡献数据,从而真正实现了只有数据查询和分析而没有数据移动。

值得强调的是,Amazon Clean Rooms提供了一个密态计算的环境,数据的提供方可以对数据进行预加密,从而在Clean Rooms 环境中的数据以加密的形态完成数据分析操作,并将分析结果解密并返回,从而在数据安全的到最大保护的同时充分在协作方之间开发了数据价值。

生成式AI时代,企业需要更多第三方的数据来协作创新。而第三方数据的获取却并非易事。Amazon Data Exchange可以大大简化获取第三方数据的过程

Amazon Data Exchange 使客户能够轻松在云上找到、订阅和使用第三方数据。

AWS Data Exchange已经可以提供超过3500种的第三方数据,数据来源包括金融,天气,地理空间,健康医疗等等非常多的行业和领域。

而通过Amazon Data Exchange获取数据非常简便,支持包括Amazon S3注入,查询表接口(query tables)以及API调用等多种的访问方式。 对于像生成式ai的模型训练这样的场景来说,用户只需要将下单的数据集注入到Amazon S3数据湖,就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进而开始模型训练了。

所有数据在存储和传输时都是加密的。亚马逊云科技整合了身份和访问控制管理系统(IAM)来设定权限,以及来监控实际的访问过程。

实现数据可操作

在Gartner发布的2022年网络安全重点趋势里,安全供应商的整合排到第4位。企业在短时间内做到整合安全厂商是有挑战和难度的,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安全数据湖,统一管理来自不同厂商的日志,并且让这些日志可被用来进行安全事件的分析。

Amazon Security Lake可以自动将来自多云、本地和第三方的安全数据集中到一个专门构建的数据湖中。主要特点如下:

自动搜集并存储亚马逊云科技安全产品(如Amazon GuardDuty, Amazon SecurityHub)的日志,以及第三方乃至线下安全设备的日志,并且使用OCSF统一格式

使用Amazon S3集中存储日志,可以充分利用Amazon S3的存储性能,将日志分层管理,提高性价比。

和其他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服务一样,这个数据湖本身的安全性由亚马逊云科技来保证,例如集成了亚马逊云科技的加密服务Amazon KMS,可以实现自动加密管理。

数据安全治理的全链路核心难点及解决之道

十年前,跨部门的数据打通及协作显得遥不可及。而到今天这一切已经变得非常容易。

亚马逊云科技除了安全责任共担模型之外,有一个端到端的数据战略,有几个基础要点:

一是要有面向未来的云原生的技术架构,给一个合适的负载,一个最合适的引擎去支撑它,

二是要有一个统一融合的分析,在很多跨部门的中间怎么打通这部分的数据交互。有几件事情要做。

第一要把一些比较复杂和繁冗的工作尽可能简化,同时在整个的效率上,在引擎上的能力和产品之间的能力上是有融合的。

第二是统一分析,很多客户在企业成立初期是一个大而全的数据平台,可以服务不同的部门,但是当企业逐渐长大,有非常多的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数据流转自然而然就出现了问题,这个场景下,我们看到能把一个数据资产注册到一个平台上,然后让数据消费方可以及时发现它,这个是一个最主要的难点,就是怎么能让数据使用者(特别多的是业务团队的数据分析师)能发现它,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云科技推出Amazon DataZone去解决这部分的难点。

第三,需要把机器学习的能力和数据能力做结合,然后普惠化。要把整个的能力做一个打通,同时底下端到端的数据战略最下面还有一层数据治理和安全底座,通过这个底座对数据做一个安全的访问控制,不仅要用Amazon DataZone做好数据资产注册和发现,底下还通过Lake Formation这样的工具非常安全地把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好。这是端到端的数据战略,解决数据怎么样去共享,它们之间怎么样有信任,解决这样的问题。

陈晓建强调,亚马逊云科技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是底下的平台化安全能力的支持,关于数据应用的产品方面,比如Amazon DataZone、Amazon Data Exchange,包括Amazon Clean Rooms,底层其实整合了大量的安全的能力,包括Amazon IAM——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访问身份控制、访问控制各方面的权益,在Amazon DataZone已经整合进去了。

包括像Amazon DataZone为了实现数据的访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Amazon Clean Rooms里面怎么实现安全的计算,在这个层亚马逊云科技做了数据全链条的加密,不光是在存储的时候,在传输的时候、计算的时候都实现了加密,这对解决数据有效的共享都是必不可少的。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特定场景下的解决方案比如Amazon DataZone,

Amazon Data Exchange,Amazon Security Lake,这背后不只是技术的能力,亚马逊云科技拥有的产品尤其是安全化的产品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有了这些能力才能让用户放心地去用。

在阻碍数据共享的很重要的因素还是在技术上的一些能力,可能没有在数据和安全方面能都做得非常好,而Amazon DataZone、Amazon Data Exchange,致力于在安全和功能方面能都做到比较让客户满意,真正实现对生产系统的支撑能力。


]]>
是时候加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了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作者:伟创力全球运营及供应链总裁 陈光辉(Hooi Tan)

制造业不愿采用新的技术是人们对这个行业的误解之一。虽然,考虑到升级传统的硬件和软件(包括老化的运营技术)带来的成本增加,这种情况在一些企业中是存在的。但有远见的制造商深知,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掉队,可能会对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和生存能力造成长期而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新冠疫情、劳动力短缺和不确定的政治局势所带来的影响有目共睹,这也意味着制造商需要更加灵活、有韧性,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幸运的是,实现转型升级的技术手段已经出现。

在工业4.0的浪潮下,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先进的机器人和物联网(IoT)等一系列新技术都可以将数字元素融入到制造过程中,从而提升企业的自动化、通信水平和整体产出。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来说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成功转型为企业带来的益处远远超过投入的成本,因此企业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在线测试(ICT)机器人通过从自动传送带上收集板、将其插入 ICT机器并开始测试来缩短测试时间。

传统工厂的创新障碍

在提高效率方面,传统工厂存在几个不利于员工和企业的固有障碍,包括:

缺乏对生产绩效的实时追踪——传统的制造系统各自为政,监管生产的人工流程缓慢且低效,而这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

不准确的数据——除了实时性之外,通常传统的人工纸质化监管很容易出现冗余数据输入、人为错误和完成数据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数据最终无法应用。

浪费严重且效率低下——人工纸质化系统造成的问题可能会带来额外的生产成本。过时和不准确的数据可能导致管理人员找不到症结所在,直到纠正为时已晚,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生产流程中断、停机和其他运营低效等情况发生。

最适合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四个领域

制造商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流程的可追溯性和生产效率,带领工厂进入下一个制造时代。需要解决的关键领域包括:

自动化——先进的协作机器人不仅能执行基础的重复性任务,还提升了生产流程的灵活性,同时企业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来检修或重新设计。在协作机器人的帮助下,企业能够更快速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的同时,为不同岗位的工人提供更为安全和方便的工作场所。

连通性——将设备、机器和计算机系统以数字方式连接起来,可以实现企业资产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这增加了流程的实时可追溯性,同时提高了多来源数据的收集和整合能力,并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日常分析能力和可操作的洞察力,而这将影响企业的最终收益。

智能化——企业可以通过处理和分析整合的数据来生成统一的报告和智能预测模拟方案,从而支持其进行更好的决策,并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

流程和团队合作——除了数字化转型技术之外,企业还需要进行思维模式上的变革。越挫越勇的灵活心态、不断学习适应的上进心,以及与供应商和跨职能团队的协作,对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

自动贴标签机器人插入资产标签和箔片以加速贴标签过程。

将原则付诸实践

伟创力位于巴西圣保罗州的索罗卡巴工厂无疑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典范。近期,该工厂更是被世界经济论坛(WEF)认定为可持续发展灯塔工厂,以表彰其利用工业4.0技术开发的整体可循环的经济生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伟创力索罗卡巴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帮助其减少了500万美元的材料损耗和100万美元的备件需求,运营效率总体提高了90%。工厂内的某些工种甚至实现了36%的生产率增长。此外,提升后的流程透明度和产品质量使客户满意度提高了近20%。

这些改进源于伟创力在端到端价值链上部署工业4.0计划的严格流程,并重点关注流程和人员这两个方面。索罗卡巴工厂转型将可持续发展深深融入其经营理念中,同时实施了数字化健康和安全措施,强调员工参与、技能提升和福祉。

具体的步骤和结果包括:

首先,工业物联网(IIoT)性能管理系统连接了44条生产线,提供实时数据和流程透明度。该解决方案使得材料损耗减少了81%,设备总体效率提高了23%。

采用循环经济生态系统,包括基于物联网和云技术的电子废物逆向物流系统,此举减少了94%的材料浪费,塑料材料成本降低了38%。经加拿大标准协会的认证,该工厂的资源使用量减少相当于44,000个碳信用额。

同时,利用端到端的人体工程学数字线程,包括对操作人员的实时监控,并在需要进行岗位轮换或在改进工位人体工程学时向操作人员发出警报。

除此之外,低代码和无代码数字工具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解决方案将人类从重复性任务中解放,减少了38%的人工非增值性工作。同时,还开展了面向200多名员工的技能提升项目,提高了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

先进的实时供应链解决方案可加速产品流程,创造按需透明并实现了供应链弹性。

制造业的未来

伟创力索罗卡巴工厂的例子证明,打消制造商不愿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时观念还是充满希望的,当然这一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然而,一旦制造企业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利用先进技术来解决面临的挑战时,会对企业人员、运营和工作流程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塑造增材制造和价值链的未来”主管Francisco Betti所说,“未来属于那些愿意拥抱颠覆和捕捉新机遇的公司。灯塔工厂正照亮着制造业和产业的未来。”

几十年来,传统系统可能一直运行良好,但现在却有可能让制造商步入黯淡。在当今的数字世界中,灵活性和韧性是企业成功的核心,数字化转型是提高效率、实现创新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现在正是转型的最佳时机。


]]>
Veritas最新研究:近半数的企业低估其自身风险水平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近日,安全多云数据管理领域的领导者Veritas Technologies发布最新调研结果,显示45%的企业可能错误地估计了其业务面临威胁的严重程度。此份名为《数据风险管理:从网络到合规的市场现状》的研究报告针对全球13个市场的1600名高管和IT从业者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了最紧迫的风险及其影响,并提供企业如何计划应对这些风险的洞察。

  在利率和通货膨胀等风险因素对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的同时,勒索软件和多云复杂性也日益成为各类企业的困扰。然而,当被问及其企业目前是否面临风险时,四成(40%)中国受访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在看过风险因素清单后,不同职位的受访者都意识到所在企业面临的挑战,93%的中国受访者随后指出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12%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他们的企业无法再存活12个月。企业高层和数据保护一线工作的员工之间可能存在沟通脱节,因为12%的高管质疑他们的企业是否有能力存活一年以上,而在执行层面的员工(如分析师和技术人员)中,没有人持有相同观点。

  Veritas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滕文表示:“虽然已经有不少中国企业意识到疏于数据安全管理会对业务带来风险,但企业也必须认识到他们的防范措施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新技术和勒索软件等带来的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建议企业在为数据管理分配恰当投资的同时,注重IT团队和其他员工的技能及安全意识培训,并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技术,才能确保实现稳固的防御。”

  当前的明确危险

  鉴于宏观形势,调研反馈也清晰的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在众多潜在风险中,中国受访者认为数据安全(52%)、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41%)和竞争(40%)是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威胁。经济不确定性和人才短缺等传统威胁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

  人工智能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最近几个月有大量报道称,黑客采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对企业发起了更复杂、更引人注目的勒索攻击。此外,人工智能还被认为是企业的一个风险因素,因为企业未能设置适当的防护措施,阻止员工通过不当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来违反数据隐私法规。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被认为是企业防御黑客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因为企业可以利用其功能自动检测并应对恶意活动。

  此外,87%的中国受访者承认所经历的风险为其带来了负面影响,包括声誉和经济损失。当被问及哪些风险对其企业造成了实际损害时,数据安全再次排在首位——44%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企业受到了相关损害。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是对企业造成损害的第二大常见风险,有37%的中国企业受其影响。因经济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排在第三位,占34%,竞争因素占33%。

  受到勒索攻击的企业数量凸显了数据安全漏洞的影响。近八成的中国受访者(79%)表示(全球平均值为65%),在过去两年中,其所在企业至少遭受过一次成功的勒索软件攻击,黑客成功渗透到其系统中。遭遇过攻击的企业中,有近一半(43%)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上报。过去一年中,因未能遵守监管要求而造成的泄密事件,使中国受访企业平均损失超过38.4万美元的合规罚款(全球合规罚款平均值为33.6万美元),约合281万元人民币。

  陷入困境

  对于许多中国受访者来说,数据安全风险水平正在上升。更多(58%)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在过去12个月里,数据安全风险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17%)。然而,他们可能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脆弱性。这种认知差距来自从代表特定领域的企业如何评估其风险,以及如何通过风险评级表对其反馈进行评分的角度之间的差异。

  研究人员根据每个受访者的回答以及他们对安全最佳实践的遵守程度,排列了以下“风险等级排名”。虽然在全球企业中公共部门被列为风险最大的领域,但在全球所有受访者中,只有4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风险之中。同样,来自能源、石油/天然气和公用事业行业的受访者中,只有52%的人认为自己面临风险。

1

  加强防御势在必行

  对于旨在降低数据安全风险的企业来说,许多中国企业在过去12个月中将数据保护预算增加了30%。数据保护和安全团队的平均规模也增加了24至25名工作人员。90%的中国受访者表示,目前的人员配备水平足以保证其企业的安全。

  除了增加人员,企业还在探索其他方法来加强防御。尽管将人工智能和新兴技术列为较大风险,但75%的中国企业正在研究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提高安全性。鉴于人工智能的两面性,未来的问题将是,人工智能对于企业的帮助和黑客利用人工智能降低攻击门槛之间的较量。

  这项研究似乎也暴露了另一个漏洞,近一半(46%)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没有制定数据恢复计划,或者只有部分计划。考虑到超过六成(61%)的中国受访者在过去两年中至少经历过一次数据丢失,这就不得不引起思考。

  滕文指出:“我们要提醒企业避免以一种虚假的自信来对待数据安全策略。最近一系列备受瞩目的数据泄露事件证明,任何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数据为金,企业应该守护好自己的宝藏。建议企业制定全面的网络韧性计划,以保护和恢复从边缘到核心到云的数据。另外,也需要定期预演,并根据需要重新调整计划。通过加强数据安全能力,企业才能筑起安全高墙,成功应对风险。”


]]>
Gartner发布2024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2023年10月17日-Gartner于今日发布2024年企业机构需要探索的10大战略技术趋势。Gartner研究副总裁Bart Willemsen表示:“由于技术变革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大胆采取行动并从战略上提高弹性,而不是采取临时措施。IT领导者的地位特殊,他们可以制定通过技术投资帮助企业在这些不确定性和压力下保持成功的战略规划。”

  Gartner杰出研究副总裁兼研究团队负责人Chris Howard表示:“IT领导者和其他高管必须评估战略技术趋势的影响与益处,但由于技术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这并非易事。例如生成式AI和其他类型的AI虽然带来了新的机遇并推动了若干趋势的发展,但要想通过长期使用AI获得业务价值,还需要采取严谨的方法广泛采用AI并注意风险。”

  2024年重要战略趋势包括:

  全民化的生成式AI(Democratized Generative AI)

  经过大规模预训练的模型、云计算与开源的融合正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AI)的全民化,使这些模型能够被全球工作者所用。到2026年,Gartner预测超过80%的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的API或模型,或在生产环境中部署支持生成式AI的应用,而在2023年初这一比例不到5%。

  生成式AI应用可以让企业用户访问并使用大量内部和外部信息源,这意味着生成式AI的快速采用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全民化。大型语言模型使企业能够通过丰富的语义理解,以对话的形式将员工与知识相连接。

  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AI Trust,Risk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AI的全民化使得对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TRiSM)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和明确。在没有护栏的情况下,AI模型可能会迅速产生脱离控制的多重负面效应,抵消AI所带来的一切正面绩效和社会收益。AI TRiSM提供用于模型运维(ModelOps)、主动数据保护、AI特定安全、模型监控(包括对数据漂移、模型漂移和/或意外结果的监控)以及第三方模型和应用输入与输出风险控制的工具。

  Gartner预测,到2026年,采用AI TRiSM控制措施的企业将通过筛除多达80%的错误和非法信息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AI增强开发(AI-Augmented Development)

  AI增强开发指使用生成式AI、机器学习等AI技术协助软件工程师进行应用设计、编码和测试。AI辅助软件工程提高了开发人员的生产力,使开发团队能够满足业务运营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融入了AI的开发工具能够减少软件工程师编写代码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更具战略意义的活动,比如设计和组合具有吸引力的业务应用等。

  智能应用(Intelligent Applications)

  Gartner将智能应用中的“智能”定义为自主做出适当响应的习得性适应能力。在许多用例中,这种智能被用于更好地增强工作或提高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作为一种基础能力,应用中的智能包含各种基于AI的服务,如机器学习、向量存储和连接数据等。因此,智能应用能够提供不断适应用户的体验。

  目前已存在对智能应用的明确需求。在2023年Gartner首席执行官(CEO)和业务高管调查中,26%的CEO认为对企业机构破坏力最大的风险是人才短缺。吸引和留住人才是CEO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首要任务,而AI被认为是未来三年对他们所在行业影响最大的技术。

  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Augmented-Connected Workforce)

  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ACWF)是一种优化员工价值的战略。加速并扩大人才规模的需求推动了ACWF的发展趋势。ACWF使用智能应用和员工队伍分析提供助力员工队伍体验、福祉和自身技能发展的日常环境与指导。同时,ACWF还能为关键的利益相关方带来业务成果和积极影响。

  到2027年底,25%的首席信息官(CIO)将使用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计划将关键岗位的胜任时间缩短50%。

  持续威胁暴露管理(Continuous Threat Exposure Management)

  持续威胁暴露管理(CTEM)是一种使企业机构能够持续而统一地评估企业数字与物理资产可访问性、暴露情况和可利用性的务实系统性方法。根据威胁载体或业务项目(而非基础设施组件)调整CTEM评估和修复范围不仅能发现漏洞,还能发现无法修补的威胁。

  Gartner预测,到2026年,根据CTEM计划确定安全投资优先级别的企业机构将减少三分之二的漏洞。

  机器客户(Machine Customers)

  机器客户(也被称为“客户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自主协商并购买商品和服务以换取报酬的非人类经济行为体。到2028年,将有150亿台联网产品具备成为客户的潜力,这一数字还将在之后的几年增加数十亿。到2030年,该增长趋势将带来数万亿美元的收入,其重要性最终将超过数字商务的出现。在战略上应考虑为这些算法和设备提供便利乃至创造新型客户机器人的机会等。

  可持续技术(Sustainable Technology)

  可持续技术是一个数字解决方案框架,其用途是实现能够支持长期生态平衡与人权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成果。AI、加密货币、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使用正在引发人们对相关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关注。因此,提高使用IT时的效率、循环性与可持续性变得更加重要。事实上,Gartner预测,到2027年,25%CIO的个人薪酬将与他们对可持续技术的影响挂钩。

  平台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

  平台工程是构建和运营自助式内部开发平台的一门学科。每个平台都是一个由专门的产品团队创建和维护并通过与工具和流程对接来支持用户需求的层。平台工程的目标是优化生产力和用户体验并加快业务价值的实现。

  行业云平台(Industry Cloud Platforms)

  Gartner预测,到2027年,将有超过70%的企业使用行业云平台(ICP)加速其业务计划,而2023年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5%。ICP通过可组合功能将底层SaaS、PaaS和IaaS服务整合成全套产品,推动与行业相关的业务成果。这些功能通常包括行业数据编织、打包业务功能库、组合工具和其他平台创新功能。ICP是专为特定行业量身定制的云方案,可进一步满足企业机构的需求。

]]>
IDC:中国存储市场排名刷新,浪潮信息进入前二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日前,IDC发布最新的《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趋于平稳,销售额同比小幅增长0.7%至26亿美元,出货量100,452套,容量达到10.1EB。其中,浪潮信息销售额市场占比11.02%,出货量市场占比12.45%,双双跃升中国前二,进一步彰显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客户的高度认可。

1
 

  数字化转型+AIGC驱动中国存储市场持续增长

  作为全球第二大存储市场,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在全球份额提升到17.4%,2023H1出货容量达10.1EB,销售额同比增长0.7%至26亿美元。中国数字经济庞大体量和巨大潜力是支撑中国企业级存储市场今年稳步增长的核心动力。在此背景下,数据爆炸性增长和各大业务场景的数据存储需求走向多样化,直接带来敏捷性和成本等挑战,企业渴望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来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化。

  同时,生成式AI应用的兴起,为市场注入强劲的催化剂。IDC预测,全球生成式AI存储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21.8亿美元,生成式AI存储占整体AI存储市场的比例将从5.7%增长到30.5%。生成式AI对于性能、容量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正加速融合架构、全闪存、CXL、QLC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浪潮信息领跑新数据时代

  生成式AI涉及的数据采集、标注、训练、推理、归档等场景,带来了数据基础设施在异构数据融合、持续低延迟与高带宽和EB级大容量存储等方面的新需求,浪潮信息在业界率先发布了生成式AI存储解决方案,具备卓越融合、卓越性能、卓越节能三大能力,并通过热温冷冰四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生成式AI应用在各行各业走向落地。

  作为全球领先的数据存储产品方案提供商,浪潮信息在企业级存储市场持续取得突破,尤其在全闪、分布式等代表着未来存储趋势的高价值细分产品领域,浪潮信息表现尤为出色,特别是在全闪存储领域,出货量同比增长69.77%,远超市场平均增速。

  目前,浪潮信息存储已在六大行、TOP3保险证券公司、石油石化、C9高校、TOP10医院等行业大客户中广泛部署,支撑企业的核心数据库、生成式AI、云平台、大数据等场景应用。未来,浪潮信息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与投入,助力千行百业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数据基础设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速数字化转型。


]]>
Canalys:阿里云、华为云及亚马逊成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领导力矩阵冠军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Canalys近日发布了首份《中国云渠道领导力矩阵》报告,旨在评选中国云渠道生态这一领域表现杰出的厂商。阿里云、华为云和亚马逊云科技(AWS)这三家厂商因其在云计算市场和渠道伙伴生态发展中取得的非凡表现,被授予冠军称号。

1

  据了解,这一排名是基于合作伙伴的反馈,厂商的行业领导力,以及Canalys分析师的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客户需求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客户群体已经饱和,而来自数字化程度较低行业的客户群,则更倾向于获得定制化的云迁移解决方案。目前渠道生态系统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渠道生态能够以快速、低成本的方式扩大客户覆盖范围,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云服务的使用和消费模式要求厂商转变与渠道的合作方式。客户在应对IT复杂性方面越来越依赖合作伙伴的支持,并且对售后运维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个具有韧性、高技能水平和多元化的渠道生态系统对云厂商来说至关重要。在中国云渠道合作模式发展的这一阶段,云厂商要优先考虑合作伙伴的满意度,建立先进的合作伙伴计划,奖励专业人才,并且有效地处理渠道冲突,这些都显得非常关键。

  展望未来,中国云渠道生态系统的创收机会将日益明显。更多的伙伴明确表达了希望通过合作伙伴计划来进行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技术支持。云厂商需要扩大对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培训,同时确保合作伙伴的满意度和共同的业务增长。


]]>
英伟达与富士康合作开发以 AI 为重点的新型数据中心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今天在鸿海科技日活动中,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和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共同宣布,两家公司正在合作建立一个人工智能(AI)工厂。

  英伟达表示,它正在扩大与鸿海科技集团(富士康)的持续合作,以加速AI驱动的电动车和机器人平台的开发。

  作为合作的一部分,鸿海计划开发一个名为「AI工厂」的新型数据中心,以支持制造数字和生成式AI服务等创新。

  鸿海宣布计划构建大量基于英伟达CPU和GPU以及它们的网络技术的计算系统。这些系统将供应给希望建立AI数据工厂的客户,并将配备英伟达硬件和英伟达AI Enterprise软件。

  鸿海表示,他们正在构建的AI工厂系统基于英伟达的HGX参考设计,每个平台配备了8个英伟达H100 GPU,以及英伟达GH200超级芯片和网络技术。这些系统将允许鸿海的客户在其自己的数据中心内部部署英伟达加速计算,以支持内部AI工作负载和其他任务,如训练自主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

  除了为客户的AI工厂制造组件,鸿海还表示计划开发自己的工厂。该公司表示,鸿海AI工厂将利用英伟达的Omniverse平台以及Isaac和Metropolis框架,以满足电子行业的严格生产和质量标准。鸿海的AI工厂将专注于这些系统的培训和推理,以及进行虚拟世界模拟。

  除了AI工厂,鸿海还选择了英伟达的Drive Hyperion 9平台,该平台由最新的Drive Thor汽车SoC(系统芯片)支持,作为其自动驾驶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的基础。

]]>
华为打造5G-A多个创新样板点,加速融合创新,开创数智未来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近日,以“算启新程智享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召开,作为中国移动战略合作伙伴,华为积极响应中国移动号召,加速构建5G-A产业集群,共同推动5G-A双链发展。

  回首30年,我国实现从2G落后到5G引领,在引领数字产业化、赋能产业数字化,标准引领、应用创新,国产化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阶段性领先。其中中国移动5G无线网已部署商用基站超过190万站,5G商用发展驶入快车道。5G商用也进入新的阶段5G-Advanced(简称“5G-A”)。

  2021年8月,中国移动联合产业伙伴发布了“5G-Advanced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行动计划”,提出了“卓越网络”、“智生智简”和“低碳高效”三大愿景及十大使能关键技术。今年,中国移动发布了5G-A自主创新研发装置测试平台和5G-A双链融合行动计划2.0。

  1、十倍5G能力,打造5G-A标志性上行千兆、下行万兆体验

  在杭州、深圳、北京、上海、长沙,华为支撑中国移动打造多个万兆之城,通过超大规模天线阵列M-MIMO和弹性小区等关键技术,将5G-A标志性上行千兆、下行万兆网络能力照进现实,为个人、行业和社会创造新价值,进一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2、个人通信:新通话、XR、裸眼3D拓展通话、娱乐、办公新体验。

  随着网络技术、视听技术、内容生态等的持续发展,新通话、AR、VR、MR、裸眼3D等新业务有望成为5G杀手级应用。

  在杭州,华为支撑中国移动验证业界首个X-Layer跨层协同技术,有效提升XR业务系统容量,优化了XR的业务时延。该技术将深度赋能元宇宙/XR/沉浸式业务,通过应用层和网络侧的跨层信息共享,激活AR/VR产业并全面使能元宇宙,把全感官全交互沉浸式体验带入现实。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上,通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突破沉浸式体验技术瓶颈,打造全球首个裸眼3D亚运直播业务,开通咪咕爱看裸眼3D点播专区,并提供VR观赛、亚运元宇宙等业务,赋予亚运沉浸式智能观赛新体验,这将为3D业务的普及提供完整的技术、理论、产业依据,全面加速进入3D互联网时代。

  华为配合中国移动在杭州亚运会推出5G新通话业务,上线日语、韩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智能翻译、亚运吉祥物语音动效等新功能,让用户充分感受更智能、更有趣、更好用的5G新通话服务!

  3、智慧物流:无源物联实现物流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启千亿连接

  在北京信息港协同创新基地,华为支撑中国移动将蜂窝网络与无源物联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具备下行激励与反向散射通信功能的无源物联基站与无源标签终端新技术,并验证了创新性提出的无源随机接入与标签位置追踪方案,通过蜂窝无源技术实现覆盖距离10余倍提升,超过200米,为蜂窝网千亿物联的数字底座夯实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在青岛,华为支撑中国移动联合海尔智家、坤锐电子,将数字化无源物联信息接入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实现物料容器、工装车、关键零部件、家电成品以及人员管理的数字化,共同发布了《基于5G-A无源物联的海尔全场景物联应用白皮书》,沉淀形成一套互联工厂的创新应用体系,为全球138家工厂的快速复制落地提供了的赋能样板。

  在杭州,华为支撑中国移动联合圆通等合作伙伴,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将新一代5G-A无源物联技术应用在物流行业,首次基于蜂窝无源物联网络实现圆通物流车辆智能调度、环境温度自动化巡检,亚运场馆器材和办公资产高效盘点,高效保障了亚运物资的安全运转,为数智亚运注入科技新动能。

  4、智能网联:整合5G+云优势资源能力,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注入新动能

  在上海、重庆、无锡等智联网示范基地,华为支撑中国移动,在不同特点的城市场景,网络环境下,开创性的验证了5G Uu融合RSU的技术可行性,完成基于5G商用网(全Uu空口)的车联网摸底测试,测试结果符合预期,标志5G商用网络承载车联网业务成为可能,为智联网汽车行业的的进一步加速发展奠定了详实的数据、理论基础。

  在北京,华为支撑中国移动联合新石器,发布自动驾驶技术创新成果——“云-边-端”全自动数据闭环体系,围绕5G-A与车联网等创新方向展开深度合作,发挥自身算力网络禀赋,打造未来富有竞争力的行业解决方案,为智联网车行业保驾护航,为无人车即将到来的大规模部署提供可靠的ICT基础设施。

  在上海,华为支撑中国移动,打造了金桥5G车联网样板点,并支撑上海市发布了《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规划建设和验收要求》和《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性能要求》等两项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部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性能和建设验收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相应标准的空白,为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标准基础,也为全球的5G智联网车行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5、智慧交通:突破连接边界,通感一体构筑融合创新优势,赋能行业,布局产业高地

  在北京信息港协同创新基地,华为支撑中国移动,验证了5G-A通感一体基站对园区的道路车辆和行人的测距、测速、轨迹跟踪、目标识别分类等功能,基于平台进行了系统和算法创新,并对鬼探头典型场景进行了模拟和验证,为5G-A通感一体在智慧交通场景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深圳,华为支撑中国移动,在盐田海域完成了首个5G-A海域通感验证,通过部署通感一体基站,完成了对20公里内海域船只的位置、速率、轨迹等系列指标的探测功能的验证,刷新率可达1秒。5G-A通感一体全域的被动检测,能监测出20公里内全域的大小船舶位置及航行轨迹,能有效识别出未安装GPS和关闭AIS的异常船舶信息,将为数字海洋及近海监测导入关键能力。

  在深圳,华为支撑中国移动,首次实现了5G-A通感一体基站在低空场景下的无人机航迹精准探测、航道保护、电子围栏、低空安防等场景验证。相比于市区雷达部署难度高,成本高、无线电监测仅能监测特定频段以及飞控管理平台无法监测所有品牌无人机等不足的现状,中国移动将不断深入攻关通感一体关键技术,旨在提供综合竞争力最优的低空探测能力,赋能低空经济,加速低空由自然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化,通过连接加算力加能力的优势,催生新业态。

  在杭州,华为支撑中国移动在亚运村应用5G-A通感车联技术打造智慧交通系统,部署通感基站,实时超远距离感知车流状态,实现人、车、路高效协同,并对鬼探头有效的进行了验证及应用,让出行更安全,更智能;通过在奥体中心附近部署5G-A通感一体基站,划定亚运场馆为电子围栏区域,对低空的非法无人机进行预警并持续跟踪轨迹,首次将低空安防应用于亚运等重大事件保障,为大事件安全保障注入新要素。

  聚力融合创新,共创数字时代新未来。华为将全力支持中国移动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新定位”,共同推进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发新动能,携手产业伙伴,携手并肩、砥砺前行,深耕“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螺旋式和谐共进发展中,打通更多关键环节,做实创新引擎、在突破技术创新上追求新高度,在赋能数字专项上塑造新格局,在繁荣产业生态上拓展新空间,以5G-A融合创新为引擎,推动数智化社会发展,为整个产业提供动能和基础保障。

]]>
光宝科技推出革命性液冷解决方案 「COOLITE」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光宝科技(2301)盛大参与2023年全球云端运算盛会—OCP(Open Compute Project),在美国圣荷西首次以新品牌「COOLITE」展示创新的液冷解决方案,未来光宝液冷方案将由新品牌「COOLITE」进行全球发布。在OCP盛会中,光宝同时将展示一系列尖端的电源系统与解决方案。透过这些开创性的云端运算电源方案,光宝期许提升资料中心电源系统效率、性能和强化可持续性,进而达成绿色资料中心节能减碳的目标。

LITEON Launches Revolutionary Liquid Cooling Solutions through Its New Brand-COOLITE, at OCP Global Summit San Jose 2023
LITEON Launches Revolutionary Liquid Cooling Solutions through Its New Brand-COOLITE, at OCP Global Summit San Jose 2023

光宝科技总经理邱森彬表示:「光宝于云端运算领域持续推进次世代电源管理方案,以厚积薄发的软硬体整合能力,致力于与客户、供应链打造营运与永续兼容的绿色资料中心。本次于OCP峰会展出的COOLITE液冷与电源解决方案,整合了机构、电源、散热与软体的技术,展现了光宝于云端运算电源解决方案的自主设计能力。未来光宝也将聚焦持续扩大研发投资在高成长的核心领域,挹注中长期成长动能。」

光宝「COOLITE」液冷解决方案将为绿色资料中心冷却系统带来划时代的变革,光宝采用冷板直接散热与浸没式技术,将伺服器与零组件浸泡在特殊的冷却液中,这些方案解决了传统气冷散热的使用局限,有效提高散热效率,使资料中心能轻松处理高性能工作的负载,同时降低能源与碳足迹的消耗,协助实现绿色资料中心实现永续运作的目标。

光宝于OCP 2023展示符合OrV3标准的最新电源系统与解决方案,包括97.5% 的高电源转换效率表现,满足新一代资料中心的应用。OrV3产品平台包括智能的电源管理系统 (PMC),具备即时监控的功能,协助优化资料中心电力使用并确保可靠性。此外,高效率的锂电备份电源(BBU)提供了强韧的电源备份系统,辅以智能电源管理软体,将能源消耗模式可视化,并协助提供决策建议。


]]>
Open Compute Project 解决数据中心硬件及固件安全性问题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非营利性组织 Open Compute Project Foundation (OCP) 宣布了一个新项目"OCP 安全评估框架和启用 (S.A.F.E.)",旨在提高所有数据中心 IT 基础设施中设备的可信度。OCP S.A.F.E. 项目预计将通过 OCP 社区为每台设备开发安全检查清单,减少设备安全审计的间接成本及冗余,并提高整个供应链中设备硬件和固件组件的安全姿态。

S.A.F.E. 项目为 OCP Foundation 提供的服务增加了新维度。该项目始于 OCP 社区制定标准化的特定设备审核清单及选择第三方设备安全审核员。设备审核清单及审核员的选择标准都将开放源代码,供所有人使用。设备审核员将进行自我评估,合格者将被指定为 OCP 安全审核供应商 (SRP)。设备供应商将委托 OCP 认可的 SRP 根据 OCP 社区提供的适当审核清单,进行设备特定安全审查。

"OCP S.A.F.E. 项目旨在推动整个 OCP 社区和行业在安全方面做出更多努力。OCP S.A.F.E. 项目由 OCP 社区引领,旨在实现设备固件安全验证的标准化,以帮助数据中心运营商保持一致的安全姿态,并通过消除重复工作降低成本,这些工作可由其他细分市场复制。有安全作为基础,OCP 才有可能实现其核心原则 - 高效性、开放性、规模化、影响力和可持续性。"Open Compute Project Foundation 新兴市场副总裁 Steve Helvie 表示。

"为在数据中心 IT 设备上运行的固件发布和固件补丁的出处、代码质量和软件供应链创建标准化方法,从审查流程民主化到简化工作,都能为更广泛的社区带来益处。Google 很高兴成为 OCP S.A.F.E. 项目的创始成员之一,我们将与社区一起,实现提高行业安全保障的共同目标。"Google Cloud 首席信息安全官 Phil Venables 说道。

独立第三方审核带来重大挑战。该等审查结果往往只提供给特定客户群,从而限制了其市场影响力。此外,该等审查通常是由设备消费者在购买时委托进行的,设备审查只进行一次,固件升级和补丁带来的后续安全问题不会被发现。OCP 促使所有数据中心运营商采用标准化方法,以便能有效且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与 OCP 合作建立 SAFE,这是一个推动对整个硬件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安全评估的框架。这一举措为所有硬件消费者提供了更高水平的质量和安全保证。"Azure 首席技术官 Mark Russinovich 表示。

OCP S.A.F.E. 项目旨在减少设备安全审核的间接成本和冗余,(1) 为设备消费者提供安全一致性保证,(2) 增加固件和相关更新接受持续审核的设备数量,而不是仅在设备首次制造时接受一次审核。(3) 通过反复完善审查领域、测试范围和报告要求,提高设备硬件和固件组件的安全姿态。

该项目获得了第三方审核员、设备和芯片供应商的大力支持。目前,Atredis Partners、IO Active 和 NCC Group 已注册成为 OCP 安全审核供应商,设备供应商 AMD 和 SK Hynix 以及芯片供应商英特尔也参与进来。

"OCP S.A.F.E. 项目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安全保证,为数据中心 IT 设备消费者以及云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最终用户带来新的市场信心。该项目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还能提高效率,令整个行业耳目一新。这只是能证明在 OCP 这样的社区内开展开放式合作可让所有人受益的示例。"IDC 集团副总裁兼全球基础设施部总经理 Ashish Nadkarni 说道。

关于 Open Compute Project Foundation
Open Compute Project (OCP) 是一个由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电信、主机代管提供商和企业 IT 用户组成的协作社区,与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生态系统合作,共同开发可从云端部署到边缘的开放式创新技术。OCP Foundation 负责促进 OCP 社区发展及为其提供服务 ,以满足市场需求及塑造未来,将超大规模的创新带给每个人。为满足市场需求,OCP 通过开放式规格、设计和新兴市场计划,展示了 OCP 认可的 IT 设备和数据中心设施的最佳实践,从而解决了具有挑战性的市场难题。塑造未来包括投资于战略举措和项目,使 IT 生态系统为重大技术变革做好准备,如人工智能和 ML、光学、先进冷却技术、可组合存储器和硅。OCP 社区开发的开放式创新努力造福所有人,并从影响、效率、规模和可持续性的角度进行优化。


]]>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生成式AI新服务加速创新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北京——2023年10月7日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五项生成式AI创新,使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可以构建新的生成式AI应用程序,提高员工生产力并完成业务转型。这五项创新包括:亚马逊云科技全面托管服务Amazon Bedrock正式可用,通过统一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提供来自领先AI公司的基础模型(FM);亚马逊云科技宣布Amazon Titan Embeddings模型正式可用,为客户提供更多基础模型选择;Amazon Bedrock最新引入了Meta Llama 2模型,这是第一个通过API提供完全托管Meta Llama 2模型的服务;AI编程助手Amazon CodeWhisperer的新功能即将提供预览,可以根据企业的内部代码库安全地定制CodeWhisperer的代码建议,助力开发人员从生成式AI中获得更大价值;Amazon QuickSight的生成式BI创作功能现已推出预览版,可以提高业务分析师的工作效率。这一功能是云原生构建的统一BI服务,使客户能够通过自然语言简单地描述他们想要的内容,从而创建可视化内容、格式化图表、执行计算等。从Amazon Bedrock、Amazon Titan Embeddings,再到Amazon CodeWhisperer和Amazon QuickSight,这些创新增强了亚马逊云科技在生成式AI堆栈各个层面的能力,无论任何规模的企业都可在获得企业级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同时,选择模型并进行模型定制。开始体验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请访问aws.amazon.com/generative-ai/。

“在过去的一年里,海量数据的爆炸、大规模弹性算力的就位,以及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进步点燃了人们对生成式AI的热情,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并重塑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和机器学习全球副总裁Swami Sivasubramanian表示,“凭借企业级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领先的基础模型选择、数据为先的方法论,以及高性能、具有成本效益的基础架构,亚马逊云科技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并在技术栈的每一层使用生成式AI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不断创新。今天的发布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将生成式AI提供给每个企业,从初创企业到大型企业的每个员工,从开发工程师到数据分析师。通过强大的创新,亚马逊云科技为企业带来了更强的安全性、多种选择和出色的性能,同时还帮助它们紧密对齐企业的数据战略,进而能够充分释放生成式AI的潜力。”

各行各业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渴望借助生成式AI来变革运营方式,重新思考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并创造全新的用户体验。尽管生成式AI的最新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许多企业还未能参与到这一转型过程中。它们一边对使用生成式AI充满渴望,一边又对这些工具的安全性和隐私问题忧心忡忡。这些企业希望能够测试多种基础模型,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应用场景的模型。它们还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已经拥有的数据,通过定制模型来为最终用户提供独特的体验。最后,企业需要工具将创新迅速推向市场,还需要具备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生成式AI应用程序的基础设施。

这就是为什么众多企业正在向亚马逊云科技寻求生成式AI服务,比如阿迪达斯、Alida、宝马集团、Genesys、Glide、GoDaddy、Intuit、律商联讯(LexisNexis Legal & Professional)、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默克、国民西敏、Perplexity AI、Persistent、Quext、RareJob Technologies、Rocket Mortgage、SnapLogic、株式会社竹中工务店、Traeger Grills、美巡赛、Verint、Verisk和WPS等。

Amazon Bedrock正式可用,帮助更多客户构建和扩展生成式AI应用程序

Amazon Bedrock是一项完全托管的服务,提供了来自众多领先AI公司(包括AI21 Labs、Anthropic、Cohere、Meta、Stability AI和亚马逊)面向海外业务的的高性能基础模型,以及企业构建生成式AI应用程序所需的一系列功能,能够在实现简化开发的同时确保隐私性和安全性。基础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信息搜索、内容创建及药物发现等诸多领域提供支持。但是对于许多希望利用生成式AI的企业来说,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它们需要简单直观的选取和访问高性能基础模型,满足其场景需求且表现优异;其次,客户希望应用程序实现无缝集成,无需管理庞大的基础设施集群或花费大量成本;最后,客户希望借助基础模型并结合自身数据来轻松构建差异化的应用程序,而这些客户用于定制的数据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资产,具有知识产权,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全面保护,在确保安全和隐私的同时,保证客户对数据共享和使用方式拥有控制权。

借助Amazon Bedrock的完善功能,企业能够更方便、轻松地尝试多种领先的基础模型,使用自己的专有数据定制模型。此外,Amazon Bedrock还提供差异化能力,例如无需再编写任何代码便可创建的托管代理(AI agent),它可以执行复杂任务,如旅行预订、处理保险索赔、策划广告活动和管理库存等。由于Amazon Bedrock采用无服务器(serverless)技术,客户不必管理任何基础设施,就可以使用已经熟悉的亚马逊云科技服务将生成式AI能力安全地集成和部署到应用程序中。

Amazon Bedrock在开发之初就考虑到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帮助客户保护敏感数据。客户可以使用Amazon PrivateLink,在Amazon Bedrock与虚拟私有网络(VPC)之间建立专门的安全连接,确保任何数据传输都不会暴露在公共网络。对于存在高度监管需求的客户,Amazon Bedrock符合HIPAA(《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要求,并且可以在GDPR(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合规标准下使用,让更多的客户从生成式AI中获益。

Amazon Bedrock通过Amazon Titan Embeddings和Llama 2进一步扩大可选模型范围,帮助每个客户找到适合应用场景的模型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单一模型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应用场景。因此,为了挖掘生成式AI的价值,企业往往需要访问多个模型,根据自己的要求寻找最适合的那一个。为此,Amazon Bedrock让出海客户只需通过单一API就能找到和测试AI21 Labs、Anthropic、Cohere、Meta、Stability AI和亚马逊提供的领先的基础模型。此外,亚马逊云科技近日还宣布了Anthropic未来的所有基础模型都将在Amazon Bedrock上可用,并为亚马逊云科技出海客户提供模型定制和微调等特殊功能的优先访问。而现在起,Amazon Bedrock再次引入新的基础模型带来更多选择:

  • Amazon Titan Embeddings现正式可用:Amazon Titan基础模型是由亚马逊云科技在大型数据集上创建和预训练的一系列模型,可以支持各种应用场景。作为这些模型中第一个正式可用的模型,Amazon Titan Embeddings是一种大语言模型(LLM),它将文本转换成被称为嵌入向量(embeddings)的数值表示,以支持检索增强生成(RAG)的应用场景。基础模型虽然适用于多种任务,但却只能根据从训练数据和提示词上下文中学到的信息来回答问题。一旦这些回答需要利用高时效性的知识或专有数据时,其有效性就会受限。为了能通过扩展数据来改进基础模型的回答,许多企业将目光转向RAG——这一流行的模型定制技术能将基础模型连接到可被引用的知识库,从而改进响应效果。要开始使用RAG,客户必须先访问一个嵌入模型,将数据转换成嵌入向量,使基础模型更容易理解数据之间的语义和关系。然而,构建嵌入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资源,以及深厚的机器学习专业知识,因此很多客户很难完成自行构建,也就无法实现RAG。Amazon Titan Embeddings使客户能够更简单地启用RAG,以便利用专有数据扩展各种基础模型的能力。Amazon Titan Embeddings支持超过25种语言和多达8192个token的上下文长度,非常适合基于企业的应用场景处理单个单词、短语或整个文档。该模型可返回1536个维度的输出向量,确保高度准确性的同时还专为实现更低延迟和更优性价比进行了优化。

  • Llama 2即将在未来几周推出:Amazon Bedrock是业界首个通过托管API提供Meta下一代大语言模型Llama 2的完全托管的生成式AI服务。Llama 2模型比之前的Llama模型有了显著改进,包括使用了比原始训练多40%的训练数据,并具有更长的上下文长度(4000个token),以处理更大的文档。Amazon Bedrock提供的Llama 2模型已经过优化,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基础设施上提供快速响应,非常适合对话式应用场景。客户可以构建由130亿和700亿个参数的Llama 2模型驱动的生成式AI应用程序,且无需设置和管理任何基础设施。

Amazon CodeWhisperer新功能将允许客户使用私有代码库安全地定制CodeWhisperer代码建议,进一步提升开发人员效率

Amazon CodeWhisperer是一款基于AI的编程助手,它通过对数十亿行来自亚马逊和公开可用的代码进行训练,提高开发人员的生产力。虽然开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频繁使用CodeWhisperer,但有时他们需要将其企业内部私有代码库(例如内部API、代码库、软件包和类)整合到应用程序中,而这些代码都不属于CodeWhisperer的训练数据。内部代码的使用也是一个难题,因为说明文档有限,并且没有开发人员可以求助的公共资源或论坛。

例如,要编写一个用于从购物车中移除商品的函数,开发人员必须首先了解用于与应用程序交互的API、集合和其他内部代码。以前,开发人员可能需要花费数小时来检查以前编写的内部代码,从而找到所需信息并理解其工作原理。即使找到了正确的资源,他们仍需仔细检查代码,以确保其符合公司编码的最佳实践,并且不会重复引用代码中的任何缺陷或漏洞。

Amazon CodeWhisperer新定制功能将解锁生成式AI编程的全部潜力,通过安全地利用客户的内部代码库和资源提供定制化建议。这使得开发人员在各种任务中能够更准确地获得代码建议,从而节省时间。首先,管理员需要从源(例如GitLab或Amazon S3)连接到他们的私有代码存储库,并调度一个作业来创建自己的定制内容。在创建定制内容时,CodeWhisperer利用各种模型和上下文定制技术,学习客户的代码库并改进实时代码建议,从而使开发人员花更少的时间去寻找无差别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同时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创建新的差异化体验上。管理员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控制台(Amazon Console)集中管理所有定制功能、查看评估指标、估算每个定制功能的性能,并有选择地将它们部署给公司内特定的开发人员,以限制对敏感代码的访问。

通过选择高质量的存储库,管理员可以确保CodeWhisperer提供的定制建议不包含已弃用的代码,以满足企业质量与安全标准。考虑到企业级安全和隐私,这项功能可以确保定制内容完全私密,而支持CodeWhisperer的底层基础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不使用定制内容,能够保护客户宝贵的知识产权。该自定义功能将很快作为CodeWhisperer企业版的一部分在预览中提供给客户使用。此外,CodeWhisperer的自定义设置默认确保了安全性,无论客户使用 Amazon CodeWhisperer专业版还是企业版,在处理来自开发人员IDE的请求时,亚马逊云科技均不会存储或记录任何客户内容。

Amazon QuickSight的新生成式BI创作功能,可以帮助业务分析师使用自然语言命令轻松创建和定制数据可视化效果

Amazon QuickSight是一个为云端构建的统一BI服务,能够创建交互式仪表盘、分页报告以及嵌入式分析,同时具备使用QuickSight Q进行自然语言查询的能力,因此企业的每位用户都能以他们偏好的格式获取所需的洞察。

通常情况下,商业分析师需要花费数小时使用BI工具来探索各种不同的数据源,添加计算、创建和完善可视化效果,然后将它们呈现在仪表盘中提供给业务利益相关者。要创建一个简单的图表,分析师首先必须找到正确的数据源、识别数据字段、设置过滤器,同时进行必要的个性化设置以实现良好的可视化效果。

如果进行数据可视化需要进行新的计算(例如年度销售额),分析师还必须确定所需的参考数据,然后创建、验证并将视觉效果添加到报告中。如果可以减少商业分析师手动创建和调整图表和计算所花费的时间,让他们将更多时间投入到高价值的任务中,企业也能从中获益。

新的生成式BI创作功能扩展了QuickSight Q的自然语言查询功能,使其不仅能够回答清晰表述的问题(例如,“加利福尼亚州销售排名前10的产品是什么?”),还能帮助分析师从问题片段(例如,“销售排名前10的产品”)快速创建可定制的视觉效果,通过提出后续问题来澄清查询意图,优化视觉效果,并完成复杂的计算。业务分析师只需描述想获得的结果,QuickSight即可生成具有良好观感的视觉对象。分析师仅需简单操作就能将其轻松添加到仪表盘或报告中。

例如,分析师可以要求QuickSight Q为“2022年和2023年运动鞋销售额的月度趋势”创建可视化内容,该服务会自动选择合适的数据,并根据请求使用最合理的图表格式(比如线形图或条形图)绘制所需信息。QuickSight Q还将提供预设的提示问题,帮助分析师澄清在多个数据字段与其匹配查询时可能出现的歧义(比如图表应包括运动鞋销售额的美元总额还是销售的单位个数)。

分析师获得了最初的可视化内容后,还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添加复杂的计算,改变图表类型,或优化可视化效果。QuickSight Q中新的生成式BI创作功能使业务分析师能够轻松快捷地创建良好的视觉效果,更快速地为大规模数据驱动型决策提供宝贵的信息依据。

千行百业的客户都在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生成式AI服务创建新的应用程序,提高开发人员的效率,以及帮助分析师更快速地获取洞察

阿迪达斯是全球最大的运动品牌之一。 “我们很高兴能参与Amazon Bedrock预览版的试用,亲身体验这项服务。Amazon Bedrock对我们的生成式AI工具构建大有裨益,Amazon Bedrock 承担了构建生成式AI应用的繁重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使我们能够专注于大语言模型项目的核心方面。”阿迪达斯企业架构副总裁Daniel Eichten表示,“我们已经使用Amazon Bedrock开发了一款生成式AI解决方案,使阿迪达斯的广大工程师只需通过单个对话界面,就能从知识库中找到所需的各种信息和答案,回答从入门到复杂的多种技术问题。”

默克是一家研发密集型生物制药公司,1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现和研发创新药物和疫苗,以拯救生命和改善健康。“完整的制药价值链上存在很多手动且耗时的流程,这些流程阻碍了更有价值的工作的开展,同时还不能有效利用数据改善员工、客户和患者体验。”默克数据科学执行董事Suman Giri表示,“借助Amazon Bedrock,我们迅速建立了生成式AI功能,使知识挖掘和市场研究等工作更高效。在我们的美国患者分析工作流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功能提供对患者治疗的见解,提高生活质量,扩大商业影响力,同时填补数据共享方面的空白,为负责任的生成式AI打造数据治理生态系统。”

宝马集团是全球顶级的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之一。“宝马的区域专家致力于优化整条供应链的库存。他们经常收到董事会成员或供应链专家等利益相关者的请求,要求创建新的仪表盘视图,以便他们分析最新趋势。”宝马集团数据工程和分析专家Christoph Albrecht表示,“QuickSight Q创作体验能够显著节省时间,可以在无需参考的情况下创建计算、快速构建视觉效果,然后通过自然语言对可视化呈现进行精确调整。区域专家的快速反馈给我们的业务用户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让他们可以更快地做出重要决策。”


]]>
甲骨文召开CloudWorld 2023大会,积极拥抱生成式AI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在近日于拉斯维加斯召开的年度CloudWorld会议上,甲骨文表示正在全力发展生成式AI,绝不会看着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亚马逊云科技(AWS)占领市场。

  在讨论本届CloudWorld大会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今年9月14日,甲骨文公司与微软宣布建立的最新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协定将Oracle数据库服务置于微软Azure的Oracle云基础设施(OCI)之上。新的Oracle Database Azure将令微软和甲骨文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OCI超大规模基础设施运营商,可帮助客户简化云迁移、部署与管理流程。特别是考虑到两位合作伙伴将保证提供完全均等的服务价格和授权许可,因此客户能够随意选择自己熟悉的云环境、并保证使用成本不受任何影响。

  这究竟有什么影响?简单来说,以往只能在OCI上使用的数据库服务,现在也可以运行在带有Oracle Exadata服务器硬件的Azure实例当中了,且这批硬件就安装在微软所拥有的Azure数据中心之内。这使得分析、批量报告和其他任务都能在数据库内/各数据库间同时运行。于是乎,原本仍在犹豫要不要全面上云的用户也可以全力投入,不必担心跨云环境所会引发性能问题、供应商锁定或者强制要求重新设计工作流程。总而言之,这是一项重大举措,将帮助甲骨文和微软更好地与云市场的绝对领导者AWS展开竞争。

  那么,这一切与甲骨文的CloudWorld大会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如今的科技领域内一切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合作伙伴关系是推进制胜战略的前提,而甲骨文和微软似乎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在生成式AI这条新赛道上有所表现。而且更重要的是,Oracle Database Azure还只是合作的第一步。

  CloudWorld 2023大会:聚焦于生成式AI

  如今是2023年,任何不关注生成式AI问题的活动都没有资格被称为科技盛会。在本届CloudWorld会议期间,甲骨文发布了大量当前或计划在服务组合中发布的生成式AI功能。下面来看其中几个代表性案例:

  AI向量搜索:甲骨文宣布,计划在其Oracle Database 23c中添加使用AI向量的“语义搜索功能”。AI向量搜索功能包括新的向量数据类型,以及向量索引/搜索SQL,使其能够存储按相似性组织起来的图像、音频、文本文档及其他非结构化数据等语义内容。总而言之,这将帮助客户更快、更轻松地整合并访问更多数据,而AI向量搜索更让专用数据在检索增强生成(RAG)中的使用成为可能。所谓检索增强生成,是一种将上下文添加至已训练AI模型中以实现关联性改进的机制,相关用例包括产品建议、图像搜索和传感器数据分析等。

  AI主导的生成式AI服务:甲骨文推出一项新的托管服务,允许企业通过API将大语言模型接口集成至自己的应用当中。该服务采用Cohere大语言模型构建而成,但用户也可以使用自有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更新。可用的模型功能包括命令(生成文本)、总结(总结抽象信息)和嵌入(将文本转换为数字向量以供大语言模型使用)。

  与Cohere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甲骨文使用Cohere大语言模型推进企业级生成式AI的计划,宣布于2023年6月,也就是三个月之前。没错,如今的生成式AI浪潮就是这么迅猛。

  MySQL HeatWave:甲骨文添加了新的Vector Store,借此向企业客户开放其MySQL HeatWave数据分析云服务。此服务可以摄取多种格式的文档,并将其存储为通过编码器模型生成的“嵌入”,从而加快查询运行速度。其中的生成式AI功能包括由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操作界面,允许使用者通过自然语言与之交互。甲骨文还将智能湖仓功能添加至亚马逊云科技的MySQL HeatWave当中,帮助客户轻松映射并查询存储在Amazon S3中的TB级数据,且无需支付出口费用。

  Fusion Cloud Suites迎来生成式AI更新:除了上述公告之外,几乎所有Fusion Cloud服务(包括客户体验、人力资本管理、企业资源规划和供应链管理)也都迎来了生成式AI的加持。另外,面向医疗保健服务商的全新Oracle Clinical Digital Assistant也已上线。总之,各类Fusion Cloud套件都将为医疗保健领域的客户提供更加有力支持。

  CloudWorld 2023大会:关注愿景,也关注价值

  与微软上周专门展示具体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活动不同,甲骨文的CloudWorld 2023大会似乎并不特别关注已经做到了什么,而是更多强调甲骨文眼中未来的潜在形态。据了解,甲骨文计划将生成式AI嵌入自家全部产品,并将预先开发50个用例,未来将有更多用例由客户自行设计和驱动。此外,会议还特别关注在生成式AI的落地过程中,甲骨文是否始终将客户数据的安全放在首位。

  更重要的是,CloudWorld还表明如果说云是新的前沿,那么生成式AI就是拓展和巩固该前沿的又一武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力量。所以尽管甲骨文与目前生成式AI领域的主导者微软仅在Oracle Database Azure上保持合作,但相信二者后续的合作前景将不可限量。

  虽然甲骨文没有公布具体定价,但表示客户一直热切期望能把生成式AI功能引入企业级应用程序。另外AI不会作为额外的功能选项,而是独立产品。确实令人相当期待,可也必须承认,在搞清楚AI普及的后果之前就贸然行动似乎有点鲁莽。

  总之,本届CloudWorld大会带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生成式AI起步阶段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只是在万众争先的大背景下,不知道有没有哪位科技巨头愿意先退后一步、想清楚“我们到底要前往何处”。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6G起步就应重视生态协同推进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在日前举行的“6G协同创新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4G及前几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是在应用生态基本具备的情况下顺势而为,生态建设似乎水到渠成;5G的应用生态发展明显滞后,2C和2B应用侧准备不足,而且国际形势变化使外循环受限,凸显芯片等基础产业生态短板;6G起步就应重视生态协同推进,生态的营造需要从5G/5.5G做起,应用生态需要强化与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协作。

  邬贺铨指出,频率是6G发展生态的前置条件,但毫米波频段面临传播损耗与干扰限制,超大规模天线将是6G研究的主要发力点。需重点研究千级规模的天线阵子、3D MIMO、智能超表面(RIS)、分布式MIMO、通感融合MIMO等,但面临复杂度高、成本高和功耗大的挑战。

  邬贺铨进一步指出,5.5G已经以实现峰值上行Gbps、下行10Gbps为目标,6G可以再提高但没必要追求Tbps,个别超高带宽的应用可以通过载波聚合来支撑。6G超大规模MIMO对前传带宽有很高要求,4G/5G/6G共用宏基站光纤直驱需18根光纤,虽然单纤双工可减半,但仍需9根光纤。为了仅使用双纤需开发多波长CWDM,中国移动提出的半有源CWDM,兼具无源CWDM的简单和有源CWDM的可监控及有自动保护能力,在6G时代也是需要的。

  在行业应用方面,面向工业互联网场景,现场工控系统既是工业互联网的底座,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但标准碎片化、协议欠开放,抬高了5G进入工业互联网的门槛,限制了对生产现场数据的采集。应着力构建5G/6G进入工业互联网的生态,在现场工控系统基础上增加云平台及行业应用,打造IT与OT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

  面向车联网场景,车联网是通信、IT和汽车三个产业的交汇,也是5G/6G主要应用领域,车载电子及联网服务将打造万亿元量级的新兴产业。目前不依赖于道路协同的智能座舱和单车智能已经在开放道路开始无驾驶员出租车试验,然而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主体不明确、商业模式不清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5G/6G V2X的发展。

  面向非地面移动通信,非地面移动通信网(NTN)以地面移动通信网(TN)为中心,将卫星通信融合到移动通信网络中,实现更广覆盖和应急时提供对TN的备份,同时将公众网移动终端纳入卫星用户范畴,增强卫星通信的用户覆盖。但星地融合面临时延长、多普勒频移大、频率干扰、波束管理、频繁切换等挑战,与此同时,我国卫星互联网还面临频轨资源受限、Q频段损耗大、移动通信频段需严格干扰管理、境外落地站困难等严峻的生态考验。

  面向无线短距通信,其发展趋势是从尽力而为走向质量保障(SLA)、从单纯无线连接走向通信感知定位一体化、从自闭态走向开放对接各种应用生态。新型高性能无线短距通信需多系统共享频谱克服干扰同时优化效果,兼顾通感算各目标下实现系统综合寻优,同时支持原生应用及第三方应用生态。特别是要与汽车、家居、制造、能源等垂直行业紧密合作,形成良好发展生态。

  面向视频业务,目前5G手机受限于LCD技术和小屏幕,感觉不到4k与2k清晰度的差异。但是可以通过提高色域与帧率及像素编码位数,使用户有不同体验。另外,可以利用AI网络感知业务数据流的类型、数据流内帧的差异性、感知终端能力与电量;使终端感知网络无线带宽、资源调度周期拥塞状态等,优化终端视频业务体验。为了让移动芯片的VR/AR设备也能显示出顶级的画质,需将3D图形运算放到云端,让XR终端更加轻量化、平价化,VR的渲染体验关键指标是运动到成像的时延需控制在20ms内,其中上云的时延不能超1ms。

  面向AI大模型应用,自建基础大模型需有足够算力、数据、人才、应用场景、闭环的生态等,门槛很高;合作开发行业大模型可以在大模型上基于海量有价值数据充分训练,待调优至理想效果后再进行知识蒸馏、量化及针对特定场景迁移等缩小模型的工作。邬贺铨强调,通信大模型需要跨运营主体实现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需重视数据安全管理,开发适于终端和边缘计算的模型。

]]>
中国联通魏进武:未来三年是6G研究最关键窗口期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在日前举办的“6G协同创新研讨会”上,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魏进武发表演讲表示,2022年10月,ITU正式命名下一代移动通信为“IMT2030”,基本确定IMT2030研究和标准化工作计划。随着各项工作推进,6G研究当前进入标准化新阶段,未来三年是6G研究最关键窗口期。

  从中国来看,政府高度重视6G发展,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

  中国联通在IMT-2030推进组领导下,成立了集团层面的6G工作组,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生态构建、先试先行三方面,推进6G产学研用联合创新。

  中国联通在2021年3月即发布了《中国联通6G白皮书》,2023年6月再度发布《中国联通6G通感智算一体化无线网络白皮书》、《中国联通6G业务白皮书》等,明确6G的需求愿景。在技术侧,中国联通承担了多项6G国家重大专项,并对未来几年的工作进行了布局;在生态侧,成立了高频通信联合创新实验室、RISTA技术联盟等,担任IMT-2030(6G)多个组长/副组长职位;在先试先行方面,2020~2022年,开展了单AAU通感算控一体化测试、智能超表面技术试点应用示范等系列测试。

  魏进武透露,中国联通计划在2030年开启6G预商用测试。

  面向6G发展,中国联通已经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尤其是率先开展国内5G毫米波工作,成功推动26GHz频段、DSUUU功能、200MHz单载波成为行业必选项中国联通持续推进,5G毫米波端网已基本具备商用能力。

  魏进武表示,通信与感知一直呈现并行发展的模式,随着5G毫米波和高频段的使用,通信和感知的频率性能、关键技术和网络架构已具备一体化的可行性。两者正朝着相辅相成的方向融合发展,实现一网两用,超越联接。

  魏进武还介绍了天地一体等面向6G的网络和业务进展。他最后强调,在6G技术演进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技术体制的融合创新,使得6G网络更加稳定和便捷,实现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的灵活交互。

]]>
华为云携手百城主官共探“云+AI”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9月20日,由人民网、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慧见城市 智胜未来”2023数字经济峰会·城市智能升级主题论坛在上海举办。此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800多位城市主官、产业机构、智库及核心媒体,共同探讨城市数智创新升级。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人民日报社副社长胡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等领导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苏州、上海、武汉、沈阳、广州等城市相关负责人到会,并做城市数智化相关实践分享。

张平安在致辞中指出,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进程,城市正在逐渐成为“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城市智能体,将不断催生科技创新新范式、带动社会治理新模式。华为从2019年开始投入AI大模型研发,目前,基于盘古大模型,华为云已在城市治理、政务办公等领域广泛开展创新应用实践。未来,华为云将持续为数字中国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续写智慧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

AI重塑千行万业,共筑云上美好城市

当前,在数字中国战略思想及全球AI浪潮的双重牵引下,人工智能已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力量,一场深远的城市智能升级革命正悄然拉开帷幕。论坛现场,华为云计算公司副总裁、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黄瑾在《AI重塑千行万业,共筑云上美好城市》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盘古大模型将重塑‘数字城市’,重塑‘以人为本’,华为云坚持技术扎根,通过算力、数据、模型、场景的创新,联手客户与伙伴,共筑云上美好城市。”

华为云计算公司副总裁、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黄瑾

携手智慧城市标杆,共探城市“智”理新范式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智能城市样板的实战经验及积累对城市智能跃迁同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次峰会期间,苏州、上海、武汉、沈阳、广州等标杆城市也现场分享了他们在“善政、兴业、惠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成果。

当前,一个以算力为基础,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数字时代正加速到来。要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表示,上海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框架下,全面构建高端引领的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形成面向未来的数字城市底座支撑、打造融合普惠的数字生活应用场景、强化精细高效的数字治理综合能力。2025年,力争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标杆城市。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刘迎风

在苏州,新兴产业发展正在为城市智能升级注入创新力量。苏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晓虎指出,苏州坚持科技引领,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当前,苏州智能车联网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未来,苏州将打造出更多创新示范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落地推广,帮助企业探索商业化运营发展新模式。

苏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晓虎

作为武汉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武汉云”为武汉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提供了重要“底座”支撑。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童介绍,在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框架之下,武汉积极推动云算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支撑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共治,政务运行一网协同,各行业部门上云用数赋智,数字化城市治理体系初具成效。接下来,武汉将加快建设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增强城市动态感知能力,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薛童

中共沈阳市浑南区委书记、沈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闫占峰表示,沈阳浑南区将着力打造北方地区算力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以及泛在智慧应用新场景,并按照“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战略部署,以沈阳全力打造东北数字第一城为契机,以建设“北方算谷”为抓手,持续优化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更好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

中共沈阳市浑南区委书记、沈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闫占峰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柏生也分享了与华为云的合作进程。他表示:“广州白云区城管局携手华为云成立全国首个盘古政务大模型实验室,在城管六乱治理、垃圾分类、占道经营等多个开放场景展开全面交流。在城市治理领域,利用视觉(CV)大模型,动态感知辖区内城市管理问题图像,实现城市事件即时发现、即时分拨;城管交互数字人结合自然语言(NLP)大模型,实现政务数据实时分析交互,快速生成决策建议,真正实现城市治理工作降本增效。”

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柏生

为进一步赋能城市智能化升级,带动数字经济快速增长,论坛期间,华为还携手业界标准组织、专家、客户和伙伴共同发起“盘古政务大模型联合创新行动”,行动将重点推进大模型在政务服务、政务办公、城市治理等场景的联合创新方案开发,并推进各级地方政府的“十四五”规划和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规划等实践与落地。

盘古政务大模型联合创新行动发布

当前,AI大模型已经不仅是行业竞逐的热点,更是值得城市长期探索的价值空间。无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战略,还是落地在具体的城市人文生活,数字中国都需要一场全方位的智能进化。未来,华为云将持续深耕算力、数据、模型、场景四大创新,推进更多大模型技术在政务领域的落地,助力城市数智化创新,高质量发展。


]]>
IBM扩展云安全与合规中心,助客户在混合多云环境中保护数据、评估风险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近日,IBM宣布扩展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这是一套现代化的云安全和合规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并保护其混合、多云环境和工作负载中的数据。当客户寻找供应链新威胁解决之道和力图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法规时,该解决方案套件可支持他们的弹性、性能、安全性和合规性需求,同时帮助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

1

  IBM扩展云安全与合规中心,助客户在混合多云环境中保护数据、评估风险


  IBM云产品和行业平台总经理Rohit Badlaney表示:"IBM云在与金融服务和其它强监管行业的客户合作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如何在帮助他们推动创新的同时保护其敏感数据方面。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的扩张表明,我们将继续专注于加强特定的行业能力,帮助客户解决实际中的业务挑战。例如,客户可以利用IBM金融服务云框架(IBM Cloud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Services),应对不断变化的规则、法律和法规带来的云相关风险。这些新能力展示了我们致力于支持客户进行混合云现代化之旅的承诺,这些能力在开发时,就将安全性、合规性、隐私性和信任置于产品路线图的首要位置。"

  IBM的研究显示,超过77%的全球商业领袖已经采用了混合云方法,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仍然担心其安全性,并认为云上的合规太难维护。为了帮助客户克服这些挑战,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下一部将聚焦帮助客户从跨混合云和公共云环境(不仅仅是IBM云)的中央仪表盘持续监控和管理其安全性和合规性。随着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与Baffle,Inc.合作开发)的新增功能上线,其解决方案套件的功能已从合规状态管理和工作负载保护功能扩展到了应用程序层面的安全维护。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混合、多云方法来管理SaaS、PaaS、IaaS和本地部署的各种应用程序,能够大规模实现安全和合规功能的集成自动化和管理技术也成为必需。IBM安全与合规中心解决了全局性保护的问题,而不用受限于数据存在于哪个应用程序中。这对于管理敏感数据的强监管行业(如金融服务)的企业尤其重要。"IDC安全与信任副总裁Frank Dickson表示。"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将支持更多可扩展的数据保护,这充分践行了IBM利用技术创造更优结果的承诺。"

  新的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解决方案提供一个透明的数据加密层,其使用格式保留加密(Format-Preserving Encryption)和匿名化技术,以保护业务应用程序和AI工作负载中使用的敏感数据。

  Baffle公司首席执行官Ameesh Divatia表示:"为了向IBM客户提供简化的数据保护,我们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努力,才有了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这一全新解决方案。企业总是希望以更大的敏捷性和规模来运营,也想让与云提供商共担责任的复杂模式更现代化。通过将强大的IBM云平台和Baffle独特的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方法相结合,企业终于可以自信地保护它们那些进入云环境并在整个分析流程中被共享的高度敏感、有价值的数据。"

  除了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数据安全代理之外,扩展后的IBM云安全和合规中心套件还将包括几个新功能,以支持客户,特别是那些受监管行业的客户解决行业安全、合规性和数据驻留需求:

  增强的云态势管理(CSPM)、工作负载保护(CWPP)和基础设施授权管理(CIEM),以帮助保护混合、多云环境和工作负载。工作负载保护功能被设计为优先考虑漏洞管理,以支持快速识别和修复关键漏洞。这包括基于开源Falco的容器威胁检测,它使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行为分析来实现近乎实时地识别和阻止威胁。

  具有可部署架构的智能自动化技术,能加速安全云的采用,它既不需要开发人员具备广泛的合规知识,也无需复杂的部署后检测和调试。

  通过集成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实现对第三方和第四方风险态势的可见性。这种可见性可以帮助企业检查它们自身的风险以及供应链威胁,以解决其关键的安全和合规需求。

  扩展的合规功能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推出,包括对合规控制的实施和管理进行自动化以及集中数据收集,以帮助客户匹配新法规要求的合规标准。

  扩展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将让IBM更好地帮助客户保护其混合、多云环境中的工作负载以及其中的敏感数据。IBM云安全与合规中心面向市场全面开放,且集成了众多其它合作伙伴的技术及解决方案。


]]>
Canalys报告:2023Q2国内云计算市场增长19%,阿里华为腾讯合计占比72%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analys公布的最新报告,2023年第2季度国内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87亿美元,同比增长19%。

1

  这一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领导者阿里云从其母公司阿里集团独立后,其云收入的报告方式发生了变化。如果剔除这一变化的影响,中国云服务市场的表现依然保守,增长率为中等个位数。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市场的主导厂商保持不变,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遥遥领先。三者合计占中国大陆云支出总额的72%。

  上一季度,阿里云从阿里集团分拆出来,成为独立运营的事业部,计划明年分拆上市。

  因此,阿里云宣布将阿里集团内部的云消费(如淘宝和菜鸟)计入云收入。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体市场直接销售收入的比例。

  在此附上报告内容如下:

  阿里云

  阿里云继续领跑中国云服务市场,收入份额高达39%。但阿里集团的重组使得阿里云的未来战略暂不明朗。本月,云计算部门更换了CEO。随着AI需求的增长,阿里云推出了两款值得关注的产品:AI音频产品"通义听悟"和绘画创作工具"通义万象"。

  这些是在2023年4月推出的自主研发基础模型"同义千文"的基础上新增的产品。

  与此同时,阿里云在2023年第二季度阿里云合作伙伴峰会上宣布新政策,加快了在中国大陆和全球构建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步伐。新政策旨在通过更透明的目标、更高的合作伙伴佣金和更明确的角色定位来鼓励渠道发展。

  华为云

  华为云以19%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本季度,华为云同比增长14%,正在稳步缩小与阿里云的差距。华为云在7月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盘古",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地位。

  该AI基础大模型坚持“AI for industries”的战略,旨在将AI技术与各垂直行业的特定用例无缝集成。

  华为还在2023年8月宣布了以盘古模式为核心的合作伙伴计划,划分了软件合作伙伴和服务合作伙伴的角色。新推出的盘古计划重点关注对合作伙伴的赋能,同时引入了具体的激励、认证和技术支持。

  腾讯云

  腾讯云2023年第二季度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5%,同比增长6%。虽然腾讯云的AI产品发布速度稍慢于竞争对手,但它已采取措施迎头赶上。

  今年6月,它公布了AI大模型的发展路线图,推出了AI一站式服务"模型即服务"(MaaS),重点关注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

  路线图公布后,腾讯于2023年9月正式推出AI基础模型"混元"。该基础模型还将被整合到腾讯旗下的多个旗舰SaaS产品中。


]]>
百度国际旗下智能广告平台MediaGo与Pixalate合作 增强反欺诈技术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百度国际事业部旗下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广告平台MediaGo今天宣布与世界领先的全渠道广告欺诈检测和防范技术公司Pixalate建立全球合作,为广告主提供优质流量资源,促进广告市场的交易公平性和透明度。

凭借其特有的识别技术,以及Pixalate的数据和分析服务,MediaGo基于深度学习的无效流量(IVT)过滤器得到升级,加强了对广告库存的保护,使其免受僵尸网络、恶意软件,以及高风险设备和数据中心等欺诈流量来源侵害。例如,MediaGo可以识别来自大型云提供商和小型数据中心的机器人流量。

通过对广告质量提升进行战略性投入,MediaGo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广告可见曝光率提高了约20%。

"据世界广告主联合会(WFA)估计,到2025年,每年因广告欺诈造成的损失将超过500亿美元,"百度国际化事业部美洲区域总监Rena Ren表示,"MediaGo专注于优化广告效果,提高投入回报。百度的创新技术帮助MediaGo优化我们的反欺诈系统,并为广告主提供安全可靠的流量,从而提升广告效果,并最终实现了我们用深度学习助力商业成长的使命。"

Pixalate的《2023年第一季度无效流量和广告欺诈基准报告》显示,全球程序化广告的IVT比例增长了20%,这证明了减少广告欺诈是提高广告主效果以及提升媒体入不可或缺的一环。

MediaGo的反欺诈系统能够识别异常点击、无效展示和其他可疑活动,实时拦截并反馈给系统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为竞价阶段提供实时反馈,确保广告主能够直接通过MediaGo合作的各媒体平台获得独家且优质的流量,实现真正的曝光、点击,以及广告主利益最大化。

Pixalate首席执行官Jalal Nasir说道:"Pixalate很高兴能与百度这样的全球性企业合作。双方的合作增强了MediaGo打击那些影响程序化广告的高级欺诈活动的能力。"

Pixalate已获得媒体评级委员会(MRC)的认证,可对所有流量渠道(包括智能网络电视、移动应用和网页)进行复杂无效流量(SIVT)的检测和过滤,其检测范围涵盖20多个测量领域,超过45个报告指标。


]]>
三安自研HP-SAW,实现极高Q值及优异温漂特性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声学滤波器作为射频前端解决方案关键器件之一,在通信系统的演进中也需要技术的迭代及突破。随着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推进,现实网络环境频谱复杂度提升。在3GPP发布PC1.5定义后,各手持设备设计需求也在提升输出功率。三安集成基于自研键合多层压电衬底技术,在新材料及新建模的基础上,推出HP-SAW滤波器系列产品。

我们为什么需要滤波器?

滤波器作为选频过滤功能实现的重要器件,可以保障通讯链路在"特定工作频率"上进行稳定的信号处理工作。在现代民用无线通讯系统中,各国家及地区所部署的无线频段网络数量已经达到50~60个。为了更高的空口利用率和传输吞吐量,射频前端的系统架构已引入天线轮发、载波聚合等链路设计需求。在种种设计方案中,对滤波器的数量、性能、尺寸等要求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

滤波器选频功能示意图
滤波器选频功能示意图

通常情况下,因为声波信号抗干扰能力强,波长短,在特定介质中传播损耗低,可以实现器件的超小型化,完美契合便携手持设备等终端产品的需求,所以在处理400MHz~ 2690Mhz的滤波需求时,往往会优先采用声波滤波器。

HP-SAW相较于普通SAW的演进

在射频前端市场驱动及国产替代趋势下,单一均质压电材料的声表器件[普通SAW,N-SAW]技术愈加成熟。普通SAW声表器件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即温度稳定性表现差、品质因素Q值低和器件散热差而导致的最大输入功率偏低这使得普通SAW器件在性能和应用场景方面比较受限。

行业在2018年提出"不可思议高性能SAW[I.H.P SAW]"器件的概念,着重提高谐振器的 Q 因子,使得HP-SAW的Q 特性峰值在 1.9 GHz 频段超过 3,000,超过了一般BAW器件的数值。另外,HP-SAW在温度特性上也做出了明显的改善,可以表现出±8 ppm/°C 或更低的改进偏移。

面对新的挑战,三安集成作为射频前端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商,利用"自材料到器件端"的垂直整合优势,基于自研压电衬底新材料和丰富的滤波器研发制造经验,在HP-SAW的技术路线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三安集成发布全自主HP-SAW产品B8&B25双工器,支持下一代1411尺寸封装

三安集成作为射频前端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制造平台,将多年化合物半导体制造经验延伸至滤波器领域,拥有滤波器全产业链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三安集成于近期提出可量产的HP-SAW解决方案,以Band8 1612(PN: PBD0943G23)为例, ES特性如下图:

HP-SAW PBD0943G23 vs TC-SAW RBD0943G2S
HP-SAW PBD0943G23 vs TC-SAW RBD0943G2S

 

HP-SAW PBD0943G23 性能细节
HP-SAW PBD0943G23 性能细节

如图所示,该产品在低边带可以达到0ppm/℃的温漂参数, 高边带对比上一代TC-SAW产品,大幅优化至-17ppm/℃,插损和隔离度特性也显示出比前代工艺更明显的优势。综合而言,HP-SAW工艺,可以帮助客户实现低插损、高隔离度的设计要求,并具备向小延伸至1411尺寸的超小型化可能性。同时,三安集成也同步开发了WLP封装以支持集成化要求更高的客户。

另外,为了支持客户在欧美市场的业务拓展,三安集成同步推出B25双工器(PN: PBD1963G48),适配北美市场,采用相同的自主HP-SAW技术:

HP-SAW PBD1963G48 性能细节
HP-SAW PBD1963G48 性能细节

随着通讯技术的演进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射频前端供应链也在逐步完善和成熟。三安在成熟的砷化镓射频代工制造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垂直整合的的滤波器研发制造能力,打造射频前端全方位解决方案。三安集成电路事业部的射频板块已赢得国内外终端和模块设计厂商的认可,滤波器产品已在客户端累计出货200KK颗。三安将持续投入材料研发,提升工艺能力,完善滤波器产品布局,为全球通讯市场提供可靠的制造服务和高品质的产品,赋能射频前端生态链,加速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


]]>
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终端厂商在AIGC时代需与时俱进地用新技术手段应对安全挑战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和安全风险往往是共生发展的。

作为端侧最核心的屏障,终端厂商肩负着用户安全的护城河角色。在近期召开2023 亚马逊云科技re:Inforce中国站活动上,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带来了vivo整体安全战略的实践以及如何应对AIGC安全挑战的思考。

(图: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

智慧终端和智慧服务构建vivo核心价值

经过20多年的发展,vivo终端产品已经开拓了全球60多个国家,全球有超过5亿活跃的vivo手机用户,全球线下销售及售后网点超过32万个。成为全球智能终端厂商中的重要一极。

鲁京辉表示,vivo目标是以设计和驱动来创造伟大的产品,以智能终端和智慧服务作为主要的载体,提供给消费者最佳的使用体验。

作为终端厂商,安全的责任体现在哪些方面?vivo公司创始人、总裁兼CEO沈炜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是企业获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石,我们要把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守法合规作为企业研发经营活动中绝对不可以触碰的红线和基本底线,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鲁京辉在vivo的另外一个重要身份是vivo全球数据保护官。在他看来,在人工智能时代,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是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发展的底层架构。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二者是人工智能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vivo七大安全战略——PROTECT

鲁京辉介绍vivo的安全战略是缩写为“PROTECT”,由七个方面抽取的字母组成的:

第一,数据隐私保护。

第二,数据风险管理。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好安全工作,核心点就是是不是有风险管理的意识。

第三,产品对象安全。

第四,关键安全技术。在做好所有工作以后,都要有相应的能力建设,这个能力建设的核心是要有关键安全技术的使能和赋能。

第五和第六,安全工程和合规管理。贯穿于整个产品研发生命周期,如何保证最终交付产品的安全质量水平,是通过安全工程和合规管理来去实现的。

第七,安全攻防。

黑灰产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鲁京辉提到一个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生态整个产值大概10万亿,其中有20%到30%最后进入黑灰产。尤其是近一两年来黑灰产的形态变得更加复杂,过去是业务驱动数据的时代,现在是数据驱动业务。智能手机成为toC消费者生态中的集中点。用户大量的交互行为,是通过手机这个载体来完成。

鲁京辉坦言,对抗黑灰产生态非常复杂,手机厂商在其中是一个关键的点。因为手机厂商不光提供一个硬件设备,也承载了各种各样的服务。需要支撑各种各样的服务,如支付类、广告服务、视频、游戏等,背后的链条是非常复杂。

vivo在黑灰产上是坚决打击、坚决抵抗。其PROTECT战略最后一个“T”就是攻防,vivo每个月能够识别出的欺诈行为,帮助消费者挽回的损失都是百万级甚至千万级。

千镜安全范式提供多场景全链路安全防护

vivo的整体安全技术主架是以千镜安全范式闻名于行业。虽然普通用户并不了解这一底层安全核心。但vivo多年来已经构建从底层芯片、内核操作系统、框架、应用等四个层级提供多场景全链路安全防护。

这一范式的核心的主轴,是可信,包括底层硬件的可信根,包括Kernel内核和系统级可信执行环境,框架层提供的可信度量,应用上层的可信交互,以可信去勾连整个千镜安全架构。

vivo通过不同的技术服务形态去推动赋能行业,构建一个健康的可信生态。这个核心点是通过一些安全能力的开放,包括基于千镜架构设备的安全性检测、可信度量来实现。

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过程中,智能手机厂商核心的价值点是什么?鲁京辉认为要充分利用手机终端提供的“护城河”的能力,去构建相应能力,同时赋能于合作伙伴。通过可信环境的构建,对可信度量的结果去赋能支付类、社交类、游戏类等合作伙伴,共同去构建一个健康的可信的移动互联网生态。

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实现端云安全一体

vivo不仅是提供智能终端,还提供智慧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下一定是端管云结合的。为什么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作为云服务提供商?很重要在于亚马逊云科技能够满足端管云整个安全服务生态。

在谈及与亚马逊科技的合作,鲁京辉表示核心点是希望携手亚马逊云科技为用户去构建一个更安心、更安全的数字世界。

vivo通过采用亚马逊云科技安全可靠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可以直接继承亚马逊云科技全球基础设施方面相关的安全合规认证。当企业提供全球服务的时候,中国企业必须要做好自证清白和他证清白。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已经获得的相关的国际认证,为出海的企业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安全保障,大大提高了vivo海外拓展的效率。

在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过程中,vivo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的多种安全服务,例如威胁检测与事件响应(Amazon GuardDuty)、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Amazon IAM)、网络与基础设施安全(Amazon WAF)、数据保护与隐私(Amazon CloudTrail)和风险管控及合规(Amazon Trusted Advisor)等相关服务,去构建相应的云上数据安全。

与生态各方合作应对大模型AI时代的安全挑战

作为全球重要的终端厂商,vivo已经感受到大模型AI时代安全冲击给用户带来的影响。比如大模型生成的各种诈骗剧本,各类更为高明的欺诈。

鲁京辉认为,过去的一些安全防护手段,在AI时代下不太好用了,需要与时俱进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去应对。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要解决内生安全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内容安全的问题。

第三,要解决运行安全的问题。

第四,要解决合规性的问题。

对于内生安全的问题,其核心是要做好相应管理的基线、管理的流程/制度/规范/工具支撑,要做好数据源头的可控,保证数据是无毒无害的,用相关的技术去支撑保证。

包括端侧和云端要做的必要工作,包括过去存量数据安全体系的优化和基于AI的安全推理的一些新技术手段的引用。vivo聚焦于作为一个智能手机厂商,在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时候必须做好的工作。

此外一些工作通过合作伙伴包括亚马逊云科技这样的云服务厂商的赋能,共同来构建。因为单纯一个终端厂商,是无法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态的。

在回答199IT关于千镜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时,鲁京辉表示千镜架构是端侧安全能力的整合。作为手机制造商,整体去看移动互联网生态,一定是端管云的生态。在端管云整个生态链分析中,vivo作为智能终端的提供者,在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或者能够形成竞争力和护城河的角色,从安全维度看一定是做好手机。

“vivo手机是用户直接的服务载体和交互的门户,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必须做好所提供的手机智能终端是安全可信的。在构建千镜架构的时候,其核心点是在端侧先去解决端侧可信环境。因为vivo有一个隐私保护三原则:数据最少化、透明可控、敏感数据端侧处理,这是作为智能终端厂商首需要做好的工作。”

鲁京辉这一番肺腑之言体现了vivo的责任和担当,在新的环境下,与时俱进,主动求变,以用户利益为根基,不忘初心,方为始终。


]]>
Docker赋能物联网:探索软件供应链的优势、挑战和安全性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作者:JFrog大中华区总经理董任远

  随着联网设备硬件性能的日益提升及价格愈发低廉,物联网应用的复杂性随之提升。常用的容器化平台Docker能够帮助精简流程,助力开发人员更轻松地创建和维护物联网应用。本文将探讨Docker为物联网开发带来的优势,部署和维护应用程序时需考虑的挑战,以及如何将安全最佳实践应用于物联网。

  Docker在物联网应用中的优势

  1.轻量级且可扩展——Docker容器是轻量级的,由于其共享主机操作系统和资源,因此非常适合资源有限的物联网应用。其轻量级特性便于扩展,开发人员无需消耗大量系统资源能够快速部署应用程序的多个实例。

  2.简化开发和部署——开发人员能够通过Docker在从开发到生产的整个应用生命周期中创建一致的环境。通过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至单一容器中,开发人员可以确保应用程序在任意底层基础架构下都能始终如一地运行。这能够简化开发流程,使其在任何机器上都能运行,使物联网应用的部署和管理变得更加轻松易行。

  3.Docker安全性——Docker使开发人员能够在容器中隔离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从而减少攻击面并提高安全性。通过在各自的容器中运行各个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限制安全漏洞的潜在影响,并更好地控制应用程序的环境。

  正如《2023年JFrog安全研究报告》所述,大多数CVE并非如其公开的严重性评级般严重。在应用程序上下文中通过智能扫描,开发人员能够处理相关的潜在漏洞,提高生产力。之后的“保证物联网应用安全”部分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4.更便利的版本控制和回滚——容器本身允许开发人员为应用程序的每次更新创建新的容器,从而使版本控制和回滚更易于管理。如果出现问题或添加了新功能,可以在更新上一版本的同时推送新版本。物联网设备可能会部署在具有挑战性的网络环境中,造成更新中断或失败的情形。如果更新失败,可能会使设备处于无法工作的状态,这时能够自动回滚到上一版本的能力就非常有用。JFrog Connect等物联网平台可提供自动回滚更新的功能。

  5.加强协作——Docker通过提供可在团队成员之间共享的一致环境,使开发人员能够更轻松地在物联网项目上开展协作。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启动包含所需依赖项的容器,从而更轻松地与其他团队成员共享,以进行测试和进一步开发。

  6.DevOps环境中的Docker和物联网——Docker只是DevOps环境中需要管理的另一个工具。因此,Docker能够受益于构建、测试以及安全和合规性检查的流程自动化,这些都是现代DevOps中公认的最佳实践。

  在物联网应用中使用Docker有诸多优势。通过采用Docker,开发人员可以简化工作流,提高应用程序安全性,并确保在不同物联网环境中实现一致的性能。Docker与现代DevOps实践兼容,成为了物联网应用开发和部署流水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ocker在物联网中面临的挑战

  Docker最初是为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而设计,但其凭借着简单、可移植性强、开销相对较低等优势成为物联网应用的热门选择。尽管如此,物联网设备也有着自身需要考虑的挑战。

  ·可扩展性——在少量设备上部署和更新Docker应用程序镜像非常简单。但是,管理成百上千台设备的部署则是一项挑战。一种解决方法是开发自定义脚本,但这需要持续的维护、测试和更新。

  另一种方法是投资于物联网管理平台,在实现流程自动化的同时提供全面的控制。这种平台可简化部署和更新,并提供设备监控、自动报警、安全远程访问、设备管理等附加功能,还能大幅节省时间。

  ·内存大小——虽然Docker以轻量级容器而闻名,但仍须考虑会影响Docker开销的应用镜像。如果希望在树莓派(Raspberry Pi)等相对低成本的硬件上运行Linux,可能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力以应对大多数用例。

  ·网络带宽和可用性——物联网设备分布广泛,网络连接水平参差不齐。网络访问可能具有挑战性。网络速度可能很慢或时断时续。设备将在不会针对公共IP地址的情况下在防火墙后面部署。这就需要找到设备,创建安全连接,并确保更新能正常运行,且需要对整体设备群进行更新。

  如果网络中断导致更新失败,适当的物联网平台可以自动回滚到之前的实例,这样设备就不会在更新之间处于无法运行的状态。不久前,Roomba真空吸尘器没有按计划进行更新时就是这样处理的。

  ·安全性——对安全性的思考常常是“事后诸葛亮”。检查与Docker相关的CVE并非每位开发人员的首要任务。他们的职责是开发应用程序的功能,而非检查最新的漏洞。因此,在其编码时通过一个内置的后台进程从CVE数据库中检查潜在漏洞是一种有用的方法。更完善之处在于,还可以通过执行上下文分析,避免出现过多不相关的误报。

  虽然Docker为物联网应用提供简单性、可移植性和低开销的优势,但对于可扩展性、规模、网络带宽和安全性方面提出挑战。管理涵盖众多设备的部署可能具有挑战性,但投资物联网管理平台能够简化流程,并提供设备监控和安全远程访问等额外优势。

  确保物联网应用安全

  由于Docker容器相互隔离,因此当一个容器被黑客攻击时不太容易影响其他容器。不过,容器内的应用程序并不能避免漏洞和攻击。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以及使用Docker的人越来越多,物联网项目已经从小型概念验证实验变成企业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必须遵循特定的发布流程,与此同时也能获得现代DevOps工具带来的可信度、速度和保护,进而实现无缝扩展。

  以下是将安全最佳实践应用于物联网应用程序的方法及益处:

  ·从小型公司到世界500强企业等各领域的软件开发人员都青睐开源软件,虽然开源软件广泛使用,但也存在一些固有风险,包括意外漏洞和恶意意图。因此,在软件供应链流程中构建软件成分分析(SCA)工具至关重要,能确保对通用漏洞披露(CVE)和恶意软件包进行检测并得当处理。在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从代码到部署)中,应尽早并经常进行漏洞和合规性扫描。

  ·安全性低的密码和默认密码是物联网设备中最常见的错误。对"秘密内容"(例如在开发/测试周期中出于便利而使用,但意外留在代码中的弱凭据/密码或硬编码加密密钥)的扫描应成为DevOps流程中的自动化部分。

  ·在周期早期发现问题的好方法是左移即在开发人员工作时帮助其避免漏洞,而不干扰其工作流,也不向其大量发送误报。静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SAST)会分析源代码以查找漏洞,并在开发人员编写代码时向他们提供即时反馈,即针对正在使用的、潜在易受攻击的代码的智能提示,以及可能的补救建议。

  ·更好的方法是在开发人员开始工作之前,就对要求使用的开源软件包进行管理,并在其进入软件供应链之前对其进行预扫描,从而实现进一步的左移。这样就能在一个更安全、更可信的基础上启动软件开发周期。

  ·鉴于Docker应用程序固有的独立性,Docker容器非常适合执行漏洞上下文分析扫描。在整个应用程序的上下文中扫描Docker容器的漏洞,有助于消除对不适用漏洞的误报。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低风险干扰并突出高风险发现,上下文分析可以节省开发资源,使开发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处理关键问题。

  ·虽然无法凡事尽善尽美,但及早发现问题比发布后处理问题更容易且成本更低。但是,如果在较长周期内发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制定计划和补救流程就尤为重要。这需要一个强大的DevOps基础,追踪从代码、二进制文件和工件到部署的方方面面。此外,拥有能够找到所有受影响应用程序和相关软件包的自动化系统也很有帮助。建立端到端集成流程也将加快修复过程,将耗时从数天(或数周、数月)缩短至数小时。

  ·自动化对于速度至关重要。所有已部署设备的安全性都不应由人工流程来确保。一旦新的或更新的Docker镜像准备就绪,自动更新就应扩展到所有已知设备。我们可以创建并维护自定义脚本,或使用JFrog Connect等物联网平台来自动管理这些脚本。

  结论

  Docker针对物联网应用程序的打包和部署提供成熟、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利用面向物联网的Docker,可以简化开发流程,提高安全性并随时扩展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随着对物联网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采用Docker将物联网应用程序部署到设备的做法将简化开发流程。将适用于物联网应用程序的Docker引入DevOps工作流,添加自动安全功能,这样物联网开发就将具有现代DevOps最佳实践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敏捷性。

]]>
霍尼韦尔成熟解决方案赋能中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于9月20日和26日分别举办以"绿工厂、黑科技"为主题的高端制造业线上系列讲座。作为霍尼韦尔智能制造月的重要内容之一,系列讲座将围绕"安全高效"和"绿色智慧"两大核心价值,与众多行业专家和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科技推动制造业的转型与重塑,探索在新形势下制造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可行实践。

霍尼韦尔高端制造业线上系列讲座
霍尼韦尔高端制造业线上系列讲座

安全运营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石。在"安全高效护航工厂运营"系列主题讲座中,霍尼韦尔致力于探讨中国制造业在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以霍尼韦尔逾百年的制造管理经验,结合消防、安防、安全防护设备和储能安全等成熟的解决方案,保障工业生产和运维安全,助力工厂营造更高效、可靠的生产运营环境,为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是推进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关键抓手。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制造业工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在"智慧低碳助力工厂可持续发展"系列主题讲座中,霍尼韦尔将分享"双碳"目标下制造业低碳发展的思路和实践,并针对楼宇、供应链、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展示霍尼韦尔绿色工厂解决方案、绿色厂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新能源以及绿氢解决方案,助力工厂实现智慧转型的同时着力打造绿色工厂。

在中国,霍尼韦尔将自身企业运营用作技术创新试验场,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工厂可持续发展。目前,霍尼韦尔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集团旗下的苏州工厂入选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绿色制造示范名单,荣获"绿色工厂"示范企业称号。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旗下的张家港工厂、智能建筑科技集团旗下的西安工厂也分别入选省级"绿色工厂"名单。

"中国制造正在成为高质量、高效率、高性价比的代名词,而数字化转型则是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我们期待通过本次讲座帮助制造业企业进一步融合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并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生产模式,明确适合自身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和路径。"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表示,"作为全球工业自动化业界先驱,霍尼韦尔将以自身的丰富经验结合创新技术,从端到端赋能中国客户与合作伙伴,共同迎接数字化转型机遇,助力中国‘智'造实现安全、高效、低碳发展之路。"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其中,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5%,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8%。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和必经之路。

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工业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将充分发挥在数字化升级、低碳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创新技术和成熟解决方案落地,赋能智慧工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力量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


]]>
德州仪器推出全新隔离产品系列,可将高电压应用的使用寿命延长至 40 年以上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德州仪器 (TI)(NASDAQ 代码:TXN)今日推出基于信号隔离半导体技术的全新光耦仿真器产品系列,旨在提高信号完整性、降低功耗并延长高电压工业和汽车应用的使用寿命。这是德州仪器第一款与业内常见的光耦合器引脚对引脚兼容的光耦仿真器,可无缝集成到现有设计中,同时能充分发挥基于二氧化硅 (SiO2) 的隔离技术的独特优势。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TI.com/opto-emulators。


德州仪器接口产品总经理 Tsedeniya Abraham 表示:"随着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高电压电源系统的日益复杂,工程师需要在确保正确隔离级别的同时,提高其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我们全新的光耦仿真器产品系列不仅满足了对高可靠性、高性价比隔离技术持续增长的需求,也践行了我们投资高电压技术的承诺。"

使用德州仪器基于 SiO2 的隔离技术提高可靠性 

光耦合器通过集成一个 LED 来隔离信号,在过去一直是工程师的常用选择,但光耦合器需要预先进行超裕度设计,用于补偿 LED 不可避免的老化效应。德州仪器的光耦仿真器使用 SiO2 隔离栅,无需进行超裕度设计,可完全消除 LED 的老化效应。德州仪器的 SiO2 隔离栅具有 500VRMS/μm 的高介电强度,使新器件产品系列可为终端产品设计提供长达 40 多年的保护。光耦仿真器还能提供高达3,750VRMS 的隔离保护,同时降低高达 80% 的功耗。 

此外,该产品系列可耐受 –55°C 至 125°C 的宽工作温度范围,同时可提供比光耦合器高多达 10 倍的共模瞬态抗扰度。 

德州仪器的全新光耦仿真器产品系列秉承公司帮助工程师解锁高电压应用潜力的承诺。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TI.com/highvoltage。

封装和供货情况

光耦仿真器产品现支持预量产,可通过 TI.com/opto-emulators 获取。

  • 封装尺寸小,为 4.8mm x 3.5mm

  • 支持多种付款方式和发货方式

  • 汽车版本的光耦仿真器产品预计将于 2024 年面市


]]>
2023 亚马逊云科技re:Inforce:生成式AI安全的机遇与挑战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命运的齿轮一直在转动。五年前,当亚马逊科技在企业里面开始推广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部门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拿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赋能业务。谁也没有想到,生成式AI在不到一年就点燃了整个行业热情。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

在2023 re:Inforce 中国站活动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监代闻非常感慨。作为十年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生成式AI等技术的经历者,代闻表示,云计算大大地助力了大量激增的数据和大规模可用的计算资源的实现,以此一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创新,直到现在。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生成式AI应用场景井喷,这预示着一个新的转折点,一个新的技术时代。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总监代闻

如何迎接这一新时代,企业应该如何安全驾驭这一新技术?代闻带来了亚马逊云科技的深度思考。

数据和模型安全是构建AI应用的关键

生成式AI的井喷对一个企业的数据平台有了更高的要求。要训练构建一个生成式AI的模型,需要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果一个企业直接去应用一个做好的模型进行微调,这时候又需要有高质量的专业化的数据来微调这个模型。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目前对于大多数企业的数据平台都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数据安全,亚马逊云科技有自己的独到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贯穿生成式AI全周期的数据治理,从数据源的获取到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再到将数据传输给 AI平台进行模型的训练、调优和推理,以及全面实施数据分类和治理。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产品服务和最佳实践,帮助企业加速落地端到端的云原生数据战略,给生成式AI 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

保护存储中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实施安全密钥管理、静态数据加密、强制实施访问控制、利用机制限制数据访问,保护存储中的数据。高质量数据是构建生成式AI能力的关键。

保护传输中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从实施安全密钥和证书管理、执行传输中加密、自动检测意外数据访问、对网络通信进行身份验证四个方面对传输中的数据进行保护。多层次保护传输中的数据。

保护使用中的数据。从身份认证、隔离环境、多方协作以及数据共享四个方面,进行使用中的数据保护。

回到模型安全,在代闻看来,模型的访问策略不是静态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需要通过设置验证调优不断迭代的过程,这样的话才能保证访问控制的策略是与时俱进的,是起作用的。

模型训练后进入生产环境的安全防护同样重要。针对大模型,几个月前,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Amazon Bedrock和多种生成式AI服务和功能,以帮助客户构建和扩展自己的生成式AI应用程序。Amazon Bedrock提供了广泛的基础模型因此客户可以选择最能满足需求的模型。

首先,Amazon Bedrock后面接入了基础模型,它提供了一个API可以使用大模型加速生成式AI的应用程序和开发,无须管理底层的基础设施。

第二,Amazon Bedrock会负责任地选取一些合作伙伴,例如AI21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以及自己的基础模型,另外我们最新推出的合作伙伴名单里也增加了Cohere,便于客户最快速地找到最合适的、能力最强的基础模型。

第三,使用组织内部的数据来训练大模型,同时又保证:首先,背后给大模型做了私有拷贝,这个拷贝只是给客户服务,不会再跟其他任何的大模型共享。二是训练数据只是在客户账户里来帮助工作,Amazon Bedrock不会拿任何用户的数据来增进自己的模型。这两点非常关键,这也是很多企业在采用大模型的时候对于数据主权、数据保护方面有担心的一个很重要的点,Amazon Bedrock给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答案。

再次,它能全面地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安全功能,Amazon KMS、Amazon IAM等可以完善地跟Amazon Bedrock集成,集成以后可以很好地管理加密、权限控制和所有行为的日志。

提供自己的大模型Amazon Titan给大家使用。Amazon Titan有两个基础模型,一个是Titan Text,能够执行文本类的任务。另外一个叫Titan Embeddings,能执行个性化推荐的任务。

负责任的AI。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开发公平且准确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并为企业客户提供负责任地构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所需的工具和指导。我们在负责任AI方面有着坚定的承诺,如Amazon Titan可以通过减少和消除不当或者是有害的内容来支持负责任AI的实现。

应用安全是实现AI价值的保障

应用安全是企业的重中之中,代闻认为,应用是来创造价值的,应用的安全一定是实现AI价值的保障。AI提升了安全的能力,安全可以更好地护航AI的应用。

第一个阶段是开发流程中的安全(DevSecOps)。安全应该贯穿到从开发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再到投产、监控以及整个反馈的过程里面来。亚马逊云科技利用自身经验,将AI防护应用到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让开发更便捷,更安全。亚马逊云科技近期最新发布的AI开发安全能力。

Amazon CodeWhisperer,该服务是亚马逊云科技推出的AI编程助手,可根据开发者指令利用内嵌的基础模型实时生成代码建议,该服务内置了代码安全扫描功能,可帮助开发者查找难以检测的漏洞并提出补救建议。

Amazon CodeGuru Security,它可以扫描代码,在代码里面寻找漏洞,包括调用包漏洞,包括很多其他代码逻辑的漏洞。它还能够在CICD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方式自动降低误报率,同时它基于API设计,能够非常方便地集成到开发工作流里边去,实现集中化和扩展性。

第二个阶段是运行中的安全。

零信任:针对应用的安全访问,企业可构建零信任的应用安全访问策略。零信任不是一个标准的工具或者解决方案,而是一套机制,并且需要经过演练和考验。我们需要对访问大模型的应用进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在拥有特定权限的应用,才能访问或者调用大模型里的制定API。亚马逊云科技推出几个工具,帮助客户在自己的亚马逊云科技环境下构建这套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可信任的网络通道,Amazon Verified Access 可以搭建一套无需VPN的网络验证系统,可以使用Amazon IAM,或者客户自己的用户认证系统,来完成这个认证程序。除了对用户的认证之外,Amazon Verified Access还支持可以设置规则。这些管控,可以在几乎不对应用进行任何代码改变的情况下部署和发生。

亚马逊云科技日前推出了Amazon Verified Permissions,为用户构建的应用程序提供细粒度授权和权限管理,用户可以使用该服务管理其应用程序的角色和属性的访问控制。

为了方便书写所有的授权规则,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一个新的开源语言,叫做CEDAR,CEDAR用于编写和执行授权策略的开源的语言,它可以能够让大家更加轻松、更加快速地来创建所有的访问控制权限。

网络控制:零信任和网络控制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关系,两者相加才能实现端到端的应用安全,尤其是在大模型时代。

针对网络防护,Amazon Shield用于防DDos攻击,Amazon WAF提供防火墙支撑,Amazon Firewall Manager可以轻松管制防火墙策略:去年缓解了70万次DDos攻击,Amazon WAF上每天托管规则请求超过3500亿条。

针对威胁识别,Amazon GuardDuty使用了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使安全事件的误报率减少50%。它能够实现初期的检测,还可以做持续的分析,它会使用机器学习的技术来检测所有的威胁,以智能化的手段给予采取行动的建议。

利用AI提升安全合规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也在非常积极的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来提升自身的合规,从自己的实践出发,总结出经验来,然后再惠及到所有用户。亚马逊云科技采用人工智能大规模审查安全机制,从而大幅减少手动操作,降低人为错误。另外,AI可以提供一个一致性判断,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预测和提供自动审查。这四个方面是亚马逊云科技使用AI进行内部的安全合规方面的实践指南。

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获得140多个安全标准和合规认证,并将AI技术应用到其安全及合规服务中,能够为大规模批量审查提供安全控制,利用自动化减少手工操作以降低错误,利用AI提供一致性判断,利用AI/ML技术实现自动审查,全面提升合规效率。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在其500多项自身合规审计控制项中使用AI技术,将审计时间节约了53%。

亚马逊云科技APN合作伙伴网络提供数百种行业领先的安全解决方案,多层保护客户的应用和数据安全。通过全球安全伙伴提供的解决方案,携手构建1+1>2的安全合作。

技术方面提供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身份认证、威胁检测和事件分析、数据治理以及安全自动化运维等咨询方面提供方案建议、合规建议以及全面的安全咨询服务和合规服务在IDC近期发布的《2023中国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能力报告》中,亚马逊云科技是获得满分最多的厂商之一,其中“生态建设”评估维度是唯一获得满分的厂商。

本次2023 re:Inforce 以“AI时代 全面智能的安全”为主题,聚焦生成式AI在安全层面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及机遇。是亚马逊云科技年度重磅活动之一。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新技术让数据中心“变身”供暖制冷中心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张佳星

9月17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新疆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克拉玛依碳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说,碳和水冷数据中心项目最大的亮点是绿色节能,首创“废热”变“负碳”理念,通过余热回收-热量循环利用技术,可为园区及周边区域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源。

余热回收用于供暖和制冷,可大量节约园区的能耗,大幅降低碳排放。王涛说,数据中心回收的余热,可满足30万平方米的供暖,而园区供暖面积为17万平方米,因此,还有13万平方米的热量可供给周边地区。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张佳星 摄)


]]>
消息称蔚来汽车首颗自研芯片面向智能座舱,华为海思老将负责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IT之家 9 月 18 日消息,蔚来汽车正在进行自研芯片布局,蔚来汽车硬件副总裁白剑上个月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未来一两年内,AD 芯片为首的一些关键芯片会自研量产。”现在,更多相关爆料消息来了。

据 HiEV 大蒜粒车研所今日报道,蔚来自研的首颗芯片将面向智能座舱。知情人士称,蔚来第一颗自研芯片采用 7nm 制程工艺,将由三星代工,其芯片团队的研发负责人来自华为海思。

相比目前大热的自动驾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领域的竞争确实较为低调,市面上不少汽车厂商都选择高通座舱芯片,而自研座舱芯片有望让蔚来汽车的车机互联更加融合,刚好搭配即将推出的蔚来手机。

根据蔚来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3 年一季度,蔚来在全球已申请、公开和授权超 6000 件专利。蔚来 8 月交付汽车 19329 辆,同比增长 81%,环比下降 5.5%。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关注的蔚来手机近日已在工信部完成入网,型号为 N2301,支持 100W 快充,申请单位为蔚来移动科技有限公司,IT之家暂未查询到证件照。

在此之前,蔚来手机已经通过了工信部无线电核准,该机型将支持 2G、联通 3G、CDMA、移动 + 联通 4G 以及 5G 等网络制式,并且支持 UWB 超宽带技术,这意味着蔚来手机有望被用作蔚来汽车的数字钥匙,或与其他智能设备之间形成短距离联动。

消息称蔚来汽车首颗自研芯片面向智能座舱,华为海思老将负责

消息称蔚来汽车首颗自研芯片面向智能座舱,华为海思老将负责© 由 IT之家 提供

在此之前,蔚来创始人李斌表示蔚来计划每年开发一款新手机,像苹果一样。他透露,蔚来手机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布,并实现交付,预计在 5000 至 7000 元。


]]>
苹果 Vision Pro、iPad Pro 将领跑2024年新品发布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苹果公司 2024 年的首场新品发布会的产品规模应该会相当可观,一份预期发布的综述显示,苹果 Vision Pro、iPad Pro 的重新设计、M3 和人工智能的变化都在未来一年的日程表上。

56381-114514-54808-110934-000-lead-Vision-Pro-demo-xl-xl.jpg

56381-114514-54808-110934-000-lead-Vision-Pro-demo-xl-xl.jpg© 由 cnBeta.COM 提供

苹果公司的重头戏iPhone 发布会的举行,这促使谣言的焦点发生了变化。现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 2024 年苹果将推出什么产品上。

马克-格尔曼(Mark Gurman)在为彭博社撰写的"Power On"时事通讯中总结了 2024 年的产品阵容。虽然 2023 年发布的产品"只是 2024 年的过渡",古尔曼坚持认为,明年"计划有更大的变化"。

在清单中,Apple Vision Pro名列榜首,他认为这将有助于吸引消费者光顾苹果零售店,光环效应"将影响苹果其他产品在零售店的销售。

十周年纪念版 Apple Watch 将进行重大更新,重新设计的"X 系列"将加入血压计等重要功能。此外,还将推出人工智能驱动的健康指导服务。

平板电脑方面,iPad Pro 预计将进行五年来的首次重新设计,包括 OLED 显示屏和经过改进的 Magic Keyboard。

在 Mac 方面,将开始采用 M3 和 3 纳米 Mac 芯片。MacBook Air 系列、13 英寸 MacBook Pro 和 Mac mini 等机型预计将率先采用新芯片。

此外,苹果公司预计还将扩大 2024 年款 iPhone 的屏幕尺寸,其中 Pro 机型的显示屏将略大一些。

在非硬件方面,古尔曼宣称 2024 年将是苹果进入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年,苹果将使用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Ajax"和被称为"Apple GPT"的内部工具。


]]>
PallyCon推出DRM许可证密码:抵御软件级DRM漏洞的盾牌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内容安全和多DRM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PallyCon欣然宣布推出新功能PallyCon DRM许可证密码,该功能将消除软件级DRM解决方案中的漏洞。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保护数字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数字版权管理(DRM)系统是第一道防线,确保受版权保护的内容保持安全并且仅可供授权用户访问。 然而,软件级DRM解决方案中的漏洞给内容安全带来了重大挑战。 PallyCon很高兴推出一款强大的解决方案:PallyConDRM许可证密码,可以迎头痛击这些漏洞。 

了解挑战

软件级DRM实施历来容易受到各种攻击。 恶意行为者利用软件中的薄弱环节,对内容解密方法进行逆向工程、篡改许可证请求响应,并危及敏感内容密钥。 这不仅威胁到内容所有者的收入,还损害了他们的知识产权。

多层防御:DRM许可证密码 

DRM许可证密码不仅仅是另一种安全产品;它是内容保护的范式转变。 PallyCon的解决方案可充当针对软件级DRM漏洞的坚不可摧的盾牌,让您重拾对数字资产安全性的信心。 

DRM许可证密码的主要特征

  1. 先进的加密技术:PallyCon采用复杂的加密算法来保护许可证请求质疑和响应数据。 通过锁定DRM通信的这些关键组件,PallyCon可以阻止生成伪造请求或提取敏感内容密钥的尝试。

  2. 白盒加密技术的卓越之处:应用白盒加密技术来强化自定义加密密钥,从而提升了我们解决方案的安全能力。 即使攻击者破坏了应用程序,他们也将面临保护内容安全核心的坚不可摧的屏障。

  3. AppSealing:强化外围:在此强大的基础上,Pallycon集成了AppSealing,这是一种动态应用程序安全解决方案,确保用户的服务应用程序可抵御各种威胁。  根检测、反逆向工程、篡改检测、内存保护和预防屏幕录制功能结合在一起,为用户的内容打造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

拥抱未来:利用PallyCon的对策解决方案增强您的DRM能力

随着数字环境的演变,内容保护面临的威胁也在不断变化。 PallyCon DRM许可证密码解决方案在保护软件级DRM免受漏洞攻击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现在是采用多层次方法保护用户内容的时候了,这种方法结合了最先进的加密技术、白盒加密技术,以及AppSealing无与伦比的防御功能。

加入革命。 加强您的DRM,保护您的内容。 今天,PallyCon的开创性对策解决方案将揭开内容安全未来的神秘面纱。

关于PallyCon

PallyCon是INKA Entworks Inc.旗下的优质内容保护服务。 它受到全球200多家客户的信赖,为OTT平台提供360度、基于云的端到端内容安全服务,如多DRM、取证水印、分销商水印、反盗版服务、转码和打包服务,以及快速简单集成的应用程序安全。 对于OTT所有者来说,这是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
追溯网络安全本源,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外滩大会正式发布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9月8日,2023外滩大会网络安全分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由蚂蚁集团和《信息安全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以“开启原生安全范式,护航网络空间安全”为主题。会上蚂蚁集团与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重磅首发了一项引领性网络安全成果 “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这是探寻网络安全本源的技术思想和方法体系的集成,主要包括“OVTP可溯范式”和“NbSP零越范式”两大安全范式,一大技术创新“安全平行切面”。

“现代化数字企业已经成为不断演变和进化的数字生命体,其架构复杂性会爆炸式增长,正在加据企业内部数字化风险。网络安全保障,本源还是要回到访问是否合法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原生安全范式框架,为企业安全架构设计提供指引,让原生安全从宏观要求,走向可落地实践”。从事多年重要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对网络安全的新态势和安全工作的本质有深刻见解。

(图: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韦韬发表主题演讲)

面对网络安全新挑战,蚂蚁集团从2019年开始便探索了原生安全范式,并通过迭代升级,实践验证不断完善,凝聚成了 “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主要包括两大安全范式、一大技术创新。两大安全范式包括“OVTP可溯范式”(Operator-Voucher-Traceable Paradigm,即OVTP)和“NbSP零越范式”(Non-bypassable Security Paradigm,即NbSP)。一大技术创新主要是“安全平行切面技术”体系,是从两大安全范式出发创新的方法体系。二者相辅相成,让原生安全理念得以落地。

(图:原生安全范式框架v1.0)

两大安全范式在原生安全思想下,对网络安全访问问题提出了创新解法。简单来看,OVTP就是确保网络访问敏感操作可追溯可研判,如客服人员调用客户信息时依赖的服务工单,不致产生越权漏洞;而NbSP就是类似机场安检,攻击者不会通过各种漏洞形成的隐蔽通道(比如下水道或者通风管)绕过安检点。

蚂蚁首创的“安全平行切面”可以为现代数字化机构实现OVTP可溯范式与NbSP零越范式提供高效的方法体系与基础平台,实现了网络安全治理效果和效能跨越式提升。例如,2021年双十二大促期间,针对 log4j2漏洞攻击,蚂蚁集团安全平行切面体系实现了小时级全站止血,安全应急人力从 fastjson应急时的6000人日降低到30人日,效能提升达到百倍,止血加固双管齐下,业务0打扰化解危机。

在论坛上,围绕“开启原生安全范式,护航网络空间安全”,奇安信、平安集团、之江实验室、北京炼石网络、北京知其安科技、Certik公司等单位的嘉宾也分享了行业实践和最新研究。

中国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认为,现代企业网络安全是从业务出发的内生安全,这样的安全防护体系具备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从关注业务出发,构建内生安全体系;第二,从关注“人”出发,将安全机制内置于数据全链条;三,从关注运营出发,构建实战安全运营体系。这些能力帮助奇安信“零事故”完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网络安全保障,吴云坤介绍。

(图:中国电子科技委副主任、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发表主题演讲)

平安集团首席信息安全总监陈建分享了原生安全典型实践 DevSecOps:代码即安全,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将安全性视为一个核心要素,以确保开发出的软件应用程序在安全方面具有高度的可信度和防御性;上线即安全,在应用程序上线之前,必须确保应用程序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后期修复漏洞和问题的成本;运营即安全,在软件系统和业务运营的过程中,将安全性视为一个持续的需求,确保在运营阶段保持高水平安全性,降级遭受攻击风险。

北京炼石网络创始人、CEO白小勇介绍,基于安全平行切面技术,炼石网络在数据流动的切面上重建安全规则,实现了安全与业务在技术上解耦、能力上融合。“免改造应用落地原生数据安全,兼容多、交付快、防护好、省成本”,白小勇表示。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金波,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名誉会长谈剑锋,对于原生安全范式开带启的网络安全治理表达了殷切期待。

原生安全范式的核心思想是让安全能力融入业务的毛细血管,这一思想也正在重塑现代企业安全治理。论坛参会嘉宾一致认为,原生安全范式这一高效能的安全实践,强依赖于范式认知与安全基础设施的演进,需要更多的企业、机构参与技术共建、应用探索,共同打造高安全水平的网络空间。

 


]]>
LightCountng:2023年光模块价格将加速下跌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如期召开,在同期举办的“光电子芯片设计及制造、封装技术论坛”上,LightCounting高级分析师Tom William系统介绍了光模块各细分市场的现状。

1

  整体来看,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光模块销售额创下新纪录,达到24亿美元。但2023年第一季度下降了27%,主要是需求放缓导致整个供应链库存过剩。为光模块供应芯片和子组件的公司在2022年底受到了沉重打击。领先的光模块供应商报告称,2023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大幅下降。

  LightCounting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的增长将继续放缓态势,但第三季度会有一些增长。人工智能系统中使用的光模块的需求非常强劲,这将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对市场产生影响,明年还会有更大的影响。

  从各细分市场来看,相干DWDM模块方面,400ZR和400ZR+的批量出货使销售额上升,但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有所下降。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400ZR/ZR+的销售量将继续下降,到2023年底将有所回升。其他DWDM产品,包括600G和1.2T产品,预计也会出现同样的趋势。

  FTTx光器件的销售在2022年下半年加速,但在2023年初急剧下降。无线前传部分在2022年第二季度表现强劲后继续下滑。

  以太网光模块方面,2023年初,除800G外,所有类型的以太网光模块的销售都不及预期。预计400G光模块的销售将在第二季度开始增长。另外,2021年,供应链短缺和lC芯片价格上涨减缓了光模块的价格跌幅,但2022年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开始影响价格,2023年价格将加速下跌。

  AOC方面,AOC的销售额在2022年创下新纪录,但许多产品的需求在2022年下半年有所放缓。受Al应用对InfiniBand需求的推动,200G AOC在2022年大幅增长。预计,在Al硬件部署的支撑下,400G AOC的销售额将在2023年恢复增长。另外,第一批800G AOC应该很快就会开始出货。

  Tom William表示,2023年市场不及预期主要是因为资本开支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将推动新一轮投资浪潮。

  除了各细分市场的预期,Tom William还介绍了硅光技术的市场表现。他表示,硅光已经成为主流技术,到2028年,将从2022年25%的市场份额增至43%,目前所有领先的供应商都使用硅光技术。


]]>
中国移动尹瑶瑶:大数据子链需筑牢核心技术、打造发展高地、开拓创新模式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移动第四届科技周“大数据产业链合作伙伴分论坛”上,中国移动技术部技术发展处副经理尹瑶瑶表示,一直以来,作为移动信息产业链的隐形链长,中国移动充分发挥扁担作用,一方面拉投资,一方面促消费,跟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2022科技周暨移动信息产业链创新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首次提出,担纲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长,并为此采取两项行动,一个是规划260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二是建设创新基地。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链长”,中国移动带来三个具体变化。一是关于链式思维的变化,从更多聚焦自身需求,转变为站在产业链共性发展的高度,促进产业链端到端的健康绿色发展;不仅聚焦创新链,还要注重资本链、供应链、人才链四链之间的协同发展。二是关于协同创新的变化,以往更多通过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牵引整个产业的发展,后续将与链上企业和产业各方共同谋发展,寻找共性诉求,共同编队,共同打造标杆,共同壮大产业链。截至去年底,中国移动已经汇聚1300多家核心企业,初步建立了70多支协同攻关的团队。三是关于平台机制的变化,过去更多通过大型试验网牵引技术和生态的快速成熟和繁荣,链长阶段开始打造6大平台:协同共治、联合攻关、创新培育、资本融通、供需衔接和国际合作,并发布首批链长政策12条,牵引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尹瑶瑶指出,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且链条非常长的系统性工作,2022年,中国移动为了更加针对性地促进每个细分产业的快速发展,成立了“主链+子链”的两级协同创新体系。其中,大数据是整个移动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大数据子链2022在中国移动内部开局,今年将正式启航。

  “如果说2022年是链长工作的开局之年,那么2023年将是链长工作的开拓深耕之年。”尹瑶瑶介绍,中国移动今年的链长工作重点是要强化运营,进行“十百千计划”升级,创新链、投资链、供应链、人才链4链持续融合,并形成一批硬核子链成果。

  针对大数据子链的发展,尹瑶瑶提出三点期待:一是希望筑牢核心技术的攻关阵地,进一步聚焦子链的共性问题,例如数据治理,数据要素流通的安全性等,争取实现更大突破;二是希望打造数实融合的发展高地,借助子链的力量推动大数据与政务、数字营销等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提升行业的功能效应;三是希望开拓机制模式创新,进一步加强与产学研用的深度协作,依托中国移动的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与各地大数据产业特色园区和集群开展跨领域、跨模式的协同创新,营造产业繁荣新生态。

]]>
阿里云 EasyNLP 跨模态学习能力再升级,电商文图检索效果刷新SOTA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近日,阿里云机器学习 PAI 开源框架 EasyNLP进行升级发布,推出了融合了丰富电商场景知识的CLIP模型,在电商文图检索效果上刷新了SOTA结果,并且将上述模型免费开源,贡献给开源社区。

CLIP(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是一种经典的文图跨模态检索模型,它在大规模图文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学习预训练,具有很强的文图跨模态表征学习能力。EasyNLP借鉴CLIP的轻量化、易迁移的预训练架构,构建基于CLIP包含图像和文本Encoder两部分的双流模型,同时基于商品数据,以优化电商场景的文图检索优化。

Fashion-Gen数据集是一个大规模的时尚场景的图文数据集,以Fashion-Gen数据集为例,EasyNLP基于pai-clip-commercial-base-en和pai-clip-commercial-large-en这两个模型在Fashion-Gen数据集上进行了20个epoch的微调。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公布的SOTA模型(CommerceMM),电商CLIP-large模型在文到图和图到文的检索结果上均有显著提升,评测指标最高提升了8.7~15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电商base模型在文到图与CommerceMM相当检索结果下,使用了更少的参数量。由此可见,电商CLIP无论在large还是base图像Encoder的设置下,都取得了有竞争力的电商场景跨模态检索能力。

文到图检索评测结果

14 

图到文检索评测结果

15 

目前,电商CLIP可在EasyNLP中直接安装使用,在未来,EasyNLP框架会集成更多NLP的多模态的知识模型,覆盖各个常见领域和任务,同时也将集成更多SOTA模型(特别是中文模型),来支持各种NLP和多模态任务,共建NLP和多模态算法库。


]]>
机器学习泰斗迈克尔·乔丹:AI不会替代人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ChatGPT对它写的内容确定吗?

9月7日举行的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机器学习泰斗,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迈克尔·乔丹(Michael I.Jordan)教授在谈到这一话题时直言,ChatGPT完全无法回答上述问题,但人类则非常擅长处理类似的问题,擅长沟通以及应对不确定的信息。在他看来,AI的本质是集体,而不是个人,AI也不会替代人。

迈克尔·乔丹教授指出,ChatGPT没有办法对不确定性进行量化,他不认为有一种所谓的超级电脑会替代人,应该把技术看作是一个工具来赋能人类,建议关注集体的智能体。


他进而以蚂蚁集团为例指出,蚂蚁创造了双边市场,把商户和客户有效联结在一起,这才是一个智能的集体,这个是有真正的智能。

“AI的本质是集体,而不是个人。” 迈克尔·乔丹教授表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协作式、去中心化的系统来实现集体智能,并设计一个机制使之公平、稳定、可扩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不确定性,让去中心化的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有效地应对日常和世界当中的不确定性,这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由外滩大会组委会主办,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黄浦区人民政府支持。会期 9 月 7 日-9 日。外滩大会组委会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报业集团、外滩投资集团、蚂蚁集团等多家单位共同牵头。


]]>
Commvault加入AWS ISV WMP和AWS服务就绪计划 Thu, 12 Sep 2024 01:35:08 +0800 2023年9月7日——Commvault宣布扩展与AWS的合作关系,加入AWS ISV工作负载迁移计划(WMP),并在AWS服务就绪计划中获得多项称号。作为AWS服务就绪计划的一部分,Commvault软件凭借其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通过验证,成为了AWS Graviton Ready、AWS PrivateLink Ready和Amazon Linux Ready合作伙伴。

这些项目进一步扩展了Commvault和AWS的合作关系,为双方共同的客户提供业界领先的数据保护服务,旨在保护、防御和恢复客户在云和混合环境中的数据。通过AWS WMP,客户可以利用促销积分和增强的技术指南及支持来加快他们向AWS的迁移。结合Commvault可扩展、可重复的自动化流程,客户可以以更加简单、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向AWS迁移,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调整,更加轻松地利用AWS提供的弹性、规模、安全和性能。借助Commvault对AWS服务的广泛原生支持、强大的自动化和成本优化能力,这些工作负载在迁移到云后能得到无缝保护,在简化云端运营的同时,以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TCO)提供保护和可恢复性。

除WMP外,Commvault通过了AWS合作伙伴解决方案架构师的严格验证,其解决方案符合AWS定义的“架构完善的框架和最佳实践”,获得了以下AWS服务的AWS服务就绪称号:

  • AWS Graviton Ready——使客户能够利用AWS Graviton处理器实现最具性价比的数据管理,同时帮助他们履行在可持续性方面的共同责任。

  • AWS PrivateLink Ready——使客户能够确保虚拟私有云(VPC)和本地之间的流量安全,而不会将数据暴露到网络上。

  • Amazon Linux Ready——使客户能够利用Amazon性能出众且进行了安全加固的Amazon Linux来加强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和其他AWS服务的数据保护。

Commvault产品管理总监Michael Fasulo表示:“多年来,Commvault一直为AWS工作负载提供广泛的云原生支持,在客户的整个云端之旅中确保他们数据的安全。今天,我们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加入了AWS ISV工作负载迁移计划,并获得了AWS Graviton Ready、AWS PrivateLink Ready、和Amazon Linux Ready称号。我们和AWS携手合作,为我们的客户提供现代的、成本优化的、云优先的AWS工作负载数据保护,一站式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


]]>
Infor: 企业采用生成式AI的三大挑战——可信性、隐私保护、偏见消除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AI(人工智能)无疑是2023年最热的话题之一,尤其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对于AI的态度,1000个人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有人认为AI会导致人类灭绝,会威胁国家安全,甚至呼吁停止所有超过一定能力的AI训练。针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不会短期内结束,但不可否认的是,生成式AI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使用ChatGPT、文心一言等工具。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在企业环境中采用生成式AI工具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才能发挥这一颠覆性技术的潜在力量呢?

  生成式AI领域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和计算领域正在经历一个新的拐点。在生成式AI领域大放异彩的大多数大型语言模型都擅长自然语言处理(NLP)。在众多行业中,这些生成式AI模型可用于基于NLP的应用,如提供交互式帮助。用户可以通过基于生成式AI的交互式聊天机器人分享知识库/用户手册和文档等,帮助用户查找信息。

  生成式AI还可以提供基于NLP的全企业范围内业务数据搜索能力,这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目前这个领域还在不断发展,一些企业软件企业已经在加大力度研究如何让生成式AI模型对现有NLP解决方案和人工智能产品进行补充,如通过增强上下文语义理解、通过AI平台将语音聊天功能与数字助理或机器学习(ML)模型集成在一起、将企业搜索扩展至图像识别功能等等。

  此外,由于生成式AI模型使用户能够利用各种数据源生成文本和代码、进行预测和总结、翻译、分析图像等,因此可用于各种企业场景,例生成电子邮件、报告、产品文档和网页内容;创建职位描述和需求;进行产品和供应商比较;为营销活动制作图片、音乐和视频等。企业还可以利用生成式AI模型的NLP来写书评、审阅和校对内容,为新的项目提供想法等。

  生成“生成式AI”

  如果内部有IT或软件工程团队,企业还可以利用微软的Copilot或AWS CodeWhisperer等工具进行代码生成。当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特定行业的语言模型、对一般性信息进行验证、通过网络获取评论和建议,或者需要将企业私有数据与公共信息进行整合时,这些工具可以与Open AI的ChatGPT或AWS Bedrock等生成式AI工具和平台集成在一起。

  可信性、隐私保护、偏见消除

  生成式AI技术发展很快,没有及时采取行动的企业可能会坐失良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该积极拥抱而不是拒绝这个强大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采用生成式AI模型时要"一刀切",在广泛采用生成式AI模型之前,企业需要充分考虑需要面对的挑战。

  首先是可信。虽然大型语言模型生成的内容看起来是原创的,但它实际上是在模仿基于其所接触的类似训练数据集的模式。很多时候,生成的信息都是假的,同样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答案。

  其次是隐私。模型的训练用的是用户共享的数据和输入的条件,而这不是完全可控的,一些受保护的商业机密或数据可能被共享,导致无意识的侵权或违反合规问题。此外,生成和分享一些特定业务的内容需要遵守严格的法律和数据隐私保护政策,例如,当公司进行数据保护影响评估(DPIA)时,必须确保符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大多数生成式AI平台供应商会确保企业数据的独有性,不会用于一般性培训目的,但企业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还有偏见。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根据用户输入的提示定制的,这也意味着用户可以只使用有利而非全面的数据来训练模型,生成符合自己意愿的内容。生成的内容实际代表的是主观性观点,但表面上看起来很权威,因此很容易让用户相信并影响他们的观点。此外,生成假新闻、假视频和音频片段的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审核与过滤不可少

  上述问题并非无法克服。方法之一是在终端用户界面上应用适当的审核过滤器,一般用户可通过该界面使用生成式AI工具。而在企业层面就必须采取人为干预,即所有生成的内容在正式提供去使用时必须经过真人审核。现阶段通过人工控制和调节对于提高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减少偏见,确保企业竞争优势等非常重要。

  因此,企业需要就生成式AI如何适用于自身有自己的立场。与此同时,遵循生成式AI供应商的最佳实践也至关重要,例如使用Open AI的审核过滤器。另外,目前很多国家都在争相制定各自的人工智能政策,这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需要确保本国和他国的相关政策和协议。

  未来可期

  毫无疑问,生成式AI在未来五到十年将迎来的蓬勃发展,对于该技术的投资将大幅增加,不论是模型还是硬件,更快更强大的芯片和对更大网络带宽的需求都将增加。这一趋势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未来几年,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信息都将受到生成式AI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搜索将更加趋向于量身定制的对话式体验;由AI生成的内容检测工具将更加智能,监管和合规也将更加严格。

  生成式AI模型代表着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已经在帮助个人消费者的搜索、自动创建内容、提高个人效率等方面发挥作用。企业应该立即行动起来,积极采用这项强大的技术,但同时也应该充分意识到潜在风险、其中的不确定性和隐私问题。当然,生成式AI领域的成熟和解决这些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在人类的努力下,生成式AI模型将有可能彻底改变企业环境。

1

  (作者:Infor大中华区商业咨询高级总监鹿崇)


  关于作者:

  鹿崇先生现任Infor大中华区商业咨询高级总监,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有超过20年的实战经验。鹿崇先生自2003年1月加入Infor至今。加入Infor之前,鹿崇先生曾在KPWOOD公司任系统工程师、SSA上海公司任职商业顾问,还曾在迅达电梯担任过项目负责人。鹿崇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专业。


]]>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大模型重构商业 蚂蚁坚持纯自研全栈布局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199IT讯  第二届2023 INCLUSION·外滩大会今日在上海举办。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在谈到AI大模型时表示,借用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博士的论述,这是新时代的序章,真正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回望过去,iPhone所引领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极大促进了人和人,人和服务、商品的链接。包括LBS服务,无现金社会,彻底改变了生活,影响非常深远。

井贤栋表示当前一大波大模型的冲击,类似于iPhone时刻,会重构很多商业。大模型当下已经影响公司里传统的客户运营,市场营销,销售,未来还会有更深入的影响。

井贤栋强调,蚂蚁是将科技作为自身最核心的竞争力、最重要的生产力、发展根本的驱动力。蚂蚁集团高度重视大模型,不论是基础大模型到上层的应用大模型是全情投入,纯自研,全栈布局。


]]>
微软结盟阿联酋G42集团:把云计算和AI服务推向中东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本文来源: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9月6日下午消息,微软(331.8804, -1.67, -0.50%)宣布将扩大和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人工智能及云计算厂商“G42集团”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在阿联酋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

通过这一合作,微软云计算服务Azure和人工智能业务将进入阿联酋,提供给该国的政府机构和各行业公司使用,与此同时,也能够帮助当地客户满足阿联酋政府监管和隐私信息保护要求。

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两家公司将会在一些重大项目上引入针对特定行业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晚些时候在迪拜举行的“COP28”气候大会。

未来,微软公司的云计算服务将会落户“Khazna数据中心”,并提供给本地客户。据悉,这家数据中心是G42集团和阿联酋电信公司共同组建的一家合资公司。

对于双方的合作关系,微软首席商务官朱迪森·阿尔托夫(Judson Althoff)表示,在两家公司的合作中,隐私保护、信息安全以及监管合规将成为工作重中之重,双方也将迎来一个重要商机,那就是帮助阿联酋的企业和机构以负责任的方式进行科技创新。

G42集团首席执行官肖鹏表示,和微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可以让G42集团在许多关键领域进行实质性的科技创新。

据报道,G42集团旗下业务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和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合资设立的AIQ公司,该公司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帮助该石油公司和整个石油行业优化业务流程。

据悉,G42集团的董事长是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纳杨(Sheikh Tahnoon bin Zayed Al Nahyan),目前该集团已经成为阿联酋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一家先锋企业。除了微软之外,G42集团的合作伙伴还包括“Cerebras系统公司”(这家公司不久前刚刚使用和英伟达平行替代的技术,构建了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

上个月,G42集团对外发布了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即该集团自称的“全世界质量最高的阿拉伯语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

G42集团总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除了人工智能之外,该公司也涉足云计算、自动驾驶汽车等业务。去年,该集团筹建了总额100亿美元的“42X基金”,表示将投资新兴市场国家的各类科技公司。


]]>
模型训练:优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完善DevOps工具的使用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据说法餐的秘诀在于黄油、黄油、更多的黄油。同样,对于DevOps而言,成功的三大秘诀是自动化、自动化、更高程度的自动化,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在于构建能够更快速地不断发布新版软件的流程。

尽管人们认为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方面,包括特征工程和参数调整,仍然涉及大量的手动工作。但自动化在这些领域至关重要,而MLOps即机器学习运营已被证明对于各类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出色的业务决策。其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模型构建与研究的自动化,从而在整个开发流程中进一步实现协作和版本控制。

然而,由于生产中模型的动态性质,这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实现。部署模型可能会改变反馈闭环和数据,因此需要不断地重新训练和更新。要想在不进行过多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安全地反复重新部署模型,自动化就至关重要。

采用机器学习来优化使用

在DevOps环境中预测使用模式包括以下两种基本现实场景:

第一种情况,根据DevOps成熟度对企业进行分类,以确定其成熟度以及产品使用中存在的差距。例如,如果订购的工具级别较低,但却有更高级的需求和要求,升级到更高级别就可能会有所帮助。DevOps决策者需要根据团队的使用模式来生成个性化建议,以优化效率。

第二种情况,重点更多在于预测使用模式和检测异常,以识别异常情况的发生时间,并提前一到三个月提出使用见解。这有助于评估DevOps工作流程的健康状况,识别积极或消极的趋势,并更轻松地处理任何突发异常情况。持续的分析以及部署和监控工作可确保高质量的模型投产。

这两种场景类似于销售代表在Salesforce中使用模型的方式。他们会收到有关客户成熟度评级、反馈和可解释性的信息。可解释性的部分会深入地提供有关模型将客户分为高、中或低成熟度的原因。造成这种分类的因素有许多,包括客户体验、培训、技术使用和联系人数量。这些信息使销售代表能够与客户进行更有效的对话,并提出适当的升级或改进建议。

此类分类模型可以使用CatBoost等工具来构建。CatBoost是一款强大的Python机器学习包。这些工具可以处理标签和缺失值,从而简化建模过程。可对各种输入进行考量,包括网站访问、活动出席、自由文本分析、位置、使用模式和第三方数据,以确定企业的DevOps成熟度。即使数据集不完整,通过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仍能产出有价值的见解。

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来优化使用

时间序列数据模型也可用于预测使用模式。时间序列模型旨在预测给定月份剩余时间以及未来几个月的使用情况,以此分析历史使用数据,并识别趋势和异常情况。

时间序列数据工具使团队能够以图表的形式实现历史使用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周末的使用率较低,而工作日的使用率较高。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模型可以预测未来趋势,并提供有关企业健康状况的见解。如果预测使用率下降,可视化结果可能会显示出负面趋势,企业便可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相反,如果预测使用率增加,企业就可以与供应商合作采取措施,确保能够有效地利用工具。

通过将预测的使用情况与图表上呈现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比较,便可识别异常情况。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巨大差距表明存在异常,异常情况可能有多重含义,如使用量增加或产品使用不当。及时识别并解决异常对于确保运营效率非常重要。

总之,时间序列模型可以让企业预测使用情况,追踪趋势,识别异常,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提高产品利用率。

LSTM模型的长与短

事实证明,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是优化使用的绝佳方法。为此,模型的输入通常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历史每日使用数据、节假日信息以及工作日/周末指标。利用这些输入,模型就能生成非常准确的预测。

LSTM模型可以生成时间点快照,包括创建不同时间段的数据集,以测试模型在多种配置下的性能。Alation等创建SQL查询的工具可用于管理这些数据集,且便于与内部团队成员共享。

团队还需要实施验证和测试流程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特征重要性对此过程至关重要,且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特征重要性的变化可表明数据或模型本身存在问题,因此对这些变化的追踪和监控有助于识别潜在问题。

此外,还需要考虑对输入数据(分类型和数值型)进行测试。对于分类数据,数量和类别的一致性很重要。同时,对数值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等指标进行监控,有助于检测可能需要注意的显著变化。

数据验证、监控和测试对于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与验证来比较配置

在比较不同配置(尤其是LSTM模型)时,Valohai等工具使团队能够对不同时间范围的多个参数和数据快照执行网格搜索。提供准确率、召回率和精确率等衡量标准,帮助确定模型的最佳配置。

现代ML工具的价值在于存档、共享、以及对执行和结果进行审查的能力。它们还允许对模型性能指标进行调整,而无需全部重新运行。当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这将有助于选择符合新目标的不同配置。

在部署方面,模型通常是按照计划的时间运行批处理,每天在策略时间执行两次。这可确保企业在一日之初即拥有最新数据,且全天能接收更新。应定期对模型进行再训练,以纳入新数据。

应密切监控与预期措施的偏差以及在范围上的重大变化,并触发自动警报,以便及时采取行动。此外,日常用户的反馈在评估模型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反馈往往超越了召回率和精确率等传统指标。关闭反馈闭环可确保根据实时用户体验和反馈进行持续改进。

推动价值与效率的提升

创建经过验证且安全的数据科学和模型训练是许多现代企业面临的挑战。通过应用经过验证且有效的DevOps实践,实现从构思到生产和部署的AI和ML流程自动化,对于希望优化在整体技术堆栈中工具使用的企业能够提供巨大的价值。

归根结底,这种做法极具商业意义。它能够避免闲置工具或功能方面的额外支出,从而提高利润。也许更重要的是,它能鼓舞团队士气、提高生产力、留住人才,因为团队成员不会被迫执行重复、乏味且耗时的DevOps任务。任何开发人员都会喜欢这样的环境。

【本文作者董任远,系JFrog大中华区总经理】


]]>
魔搭社区推出AI Agent开发框架,人人都可基于开源LLM“攒”出智能体应用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阿里云牵头建设的AI模型社区魔搭(ModelScope)又上新了,推出适配开源大语言模型的AI Agent开发框架ModelScope-Agent。借助ModelScope-Agent,所有开发者都可基于开源 LLM 搭建属于自己的智能体应用,最大限度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ModelScope-Agent的代码现已开源。

AI Agent(AI智能体、AI代理)可谓当前大模型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它是指基于LLM的、能够使用工具自主完成特定任务的智能体。众所周知,目前阶段的LLM存在能力边界,主要擅长处理文本任务。AI Agent将LLM与其他模型、软件等外部工具协同,便能处理真实世界中的各种复杂任务,比如接入视频生成模型,自主生产视频;接入外部软件,帮人类写邮件、订票、购物等等。

AI Agent类应用正在成为大模型创业的重要赛道,AI Agent 开发框架也应运而生。但业界现有的AI Agent 开发框架大多基于闭源 LLM 构建。为了充分释放开源 LLM 的生产力,魔搭社区自研了适配开源 LLM 的AI Agent开发框架ModelScope-Agent。简而言之,ModelScope-Agent是pilot(领航员)而非copilot(副驾驶员)。

此前,魔搭已用这套框架在社区做了“打样”,搭建 ModeScopeGPT,它能通过自然语言与用户交互、接受用户指令,通过“中枢模型”通义千问调用社区的众多AI模型API,自主完成人类布置的任务。ModeScopeGPT的调用量已超过 25 万。

(ModelScope-Agent系统架构图)

AI Agent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任务的理解、规划和执行,其中,LLM 负责任务规划、工具调用以及回复生成,是整个流程的智能中枢,好比人类的大脑。ModelScope-Agent允许开发者自由选择智能体的“大脑”,适配百川、通义千问等各类开源模型。主流LLM能够做到“即插即用”,开发者如需专门训练LLM 以增强其工具调用能力,可以参考ModelScope-Agent开源的训练数据、训练方法、优化方案、评估方法。

ModelScope-Agent开发框架还包含记忆控制、工具使用等模块,记忆控制模块支持知识检索以及 prompt (提示词)管理,工具使用模块支持工具库、工具检索、工具定制。为了增强开源大模型工具调用能力,魔搭社区还自研了一个包含60w样本的MSAgent-Bench工具调用数据集。

大多数 AI Agent 开发框架需要手动添加工具,而ModelScope-Agent 通过调用魔搭社区上开源的文本向量模型,打造API 工具检索引擎,能让AI Agent根据用户指令自动检索相关工具。如果开发者想要新增外部工具/API,只需要在ModelScope-Agent上注册工具,即可直接调用。

开源正在成为很多头部大模型玩家的选择。未来,ModelScope-Agent 会适配更多新增的开源LLM,并将推出更多基于ModelScope-Agent开发的应用,如个人助理 Agent、Story Agent、Multi-Agent等。魔搭鼓励开发者用ModelScope-Agent探索工业制造、游戏开发、智能互联等行业的应用。

魔搭社区表示,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用户最活跃的AI模型开源社区,魔搭将持续通过开源开放推进大模型技术和应用发展。此前,阿里云曾表示要把促进中国大模型生态的繁荣作为首要目标,并将魔搭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大模型自由市场。


]]>
阿里云推视频生成大模型,未来可应用于电影制作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近日,阿里云推出全新视频生成大模型I2VGen-XL,并在魔搭社区开放体验,用户上传一张图片后2分钟左右即可生成一段1280*720的高分辨率视频,该模型研发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实现2K超清效果,可应用于短视频内容生产、电影制作等场景。

I2VGen-XL在魔搭社区开放体验

和业界爆火的AI绘画创作大模型不同,视频生成大模型的技术门槛更高,其需要克服文本和视频内容匹配度、视频画面质量、画面连续性等诸多技术挑战。在此之前,阿里云和微软等科技公司相继推出一系列可控视频生成研究成果,例如用户可通过定义空间布局、运动模式等条件来生成视频,但其画面清晰度难以满足真实场景应用的需求。

针对该问题,阿里云进一步提出创新思路,I2VGen-XL模型设计了两个阶段,首先在低分辨率条件下保证生成结果和给定图像语义的匹配度,随后通过视频扩散模型(VLDM)来提高视频分辨率,并同时提升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保证最终视频内容的清晰度和连贯性,最终实现1280*720高分辨率的突破,并且在画面细节的展现上大幅领先现有模型。据介绍,该模型的训练还使用了多种风格的视频数据,因此可生成科技感、电影色、卡通风格和素描等类型丰富的视频。

I2VGen-XL流程图

目前,I2VGen-XL的模型和代码均已开源,国内外社交媒体显示,该模型已吸引国内外用户和开发者的广泛体验和二次开发,涌现了大量创意AI视频生成内容,例如在城堡上展翅的恐龙、宇航员在飞船中行走的科幻电影画面等等……知名AI社交媒体分析师Ahsen Khaliq在推特发布多条由该模型生成的视频效果,并表示模型在清晰度、纹理、语义和时间连续性方面有优势。

国内外网友和开发者广泛关注和体验

在视觉生成领域,阿里云此前已推出AI绘画创作大模型通义万相(基座模型Composer)和可控视频生成模型VideoComposer,团队在该领域发表60多篇CCF-A类论文,并在国际顶级视觉竞赛中获得10余项冠军。

模型体验链接:https://modelscope.cn/studios/damo/I2VGen-XL-Demo/summary


]]>
华为云在沙特正式开服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在2023年华为云沙特峰会上,华为宣布,华为云利雅得节点正式开服,推动该国数字经济增长。

本次开服后,利雅得节点将成为华为云服务中东、中亚和非洲的核心节点,可提供创新、可靠、安全、可持续的云服务。本次开服彰显了华为坚定不移地支持"沙特2030愿景"的决心,加速沙特开启数字时代的无限机遇。

沙特阿拉伯通信和信息技术部副部长Haitham Alohali分享了他的看法:"华为一直以来助力沙特技术进步,是令人骄傲的合作伙伴。华为与通信部、本地服务商、企业和大学开展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数字化进程。我们期待华为云利雅得节点能对沙特的数字生态系统带来变革性的影响,为创新和增长创造新的途径。"

利雅得节点开服,能让该地区享受以下数字红利:首先,华为将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和优秀实践开放给了行业客户,简化创新流程,加速行业创新。此外,该节点可以提供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库、容器、大数据和AI服务在内的全栈云服务,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

华为云利雅得节点通过3AZ(可用区)架构,提供了高可用、低时延、安全的云服务,保障各类业务稳定运行,覆盖STC、Zain、Mobily所有现网运营商。本地数据中心将根据当地数据法规在本地存储数据。本次开服还将推出数据、AI和云原生三大类68个云服务。

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中东和中亚地区部总裁易翔表示:"华为在沙特深耕二十多年,是沙特数字化的见证者、重要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这得益于沙特优良的营商环境。中国古语有云:‘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有了友好适宜的环境,才能吸引到最好的人。这就是沙特,一个能持续吸引顶级投资者的国家。"

华为表示,华为云将利用业界领先的技术来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例如通过盘古大模型3.0,加速AI在各行各业的落地,通过行业洞察来提升金融、政府、制造等行业的AI能力。盘古大模型3.0 将在加速当地经济多元化的同时,帮助沙特开启创新的新时代。

在本次华为云沙特峰会上,华为还发布了"沙特Go Cloud Go Global"计划,旨在连接中国和沙特的企业,促进增长和创新。华为将共享其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本地化经验、对热点区域行业和产业的洞察、先进技术与解决方案,帮助更多沙特企业走向全球,也帮助更多中国企业走入沙特,增强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关系。

华为云计算全球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石冀琳表示:"沙特将是华为服务中东、中亚和非洲的核心节点,为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提供持续创新、稳定可靠、安全可信的云服务。我们希望能够给沙特带来一个更优的选择,更创新,更包容,更开放,与这个国家在一起,共赢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

峰会上,华为还宣布,未来5年,华为会在沙特发展20万开发者,与1000名当地合作伙伴构建联合解决方案,并推出华为云初创计划,帮助2000家当地创业公司实现创业梦想。

华为沙特CEO杨扬表示:"华为公有云节点今天在利雅得正式开服,回首在沙特的20多年,我们始终和沙特的各行业客户和伙伴在一起,致力成为当地智能社会的建设者,繁荣经济的贡献者,和人才生态的培育者,我们将持续为沙特提供无所不及的联接、绿色的能源、触手可及的云计算和AI服务,为沙特在崭新的数字时代开创无限机遇。"

华为沙特代表处成立于2002年,在沙特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年来,华为与当地通信服务提供商(CSP)合作,为当地的哈吉朝觐活动提供了可靠的网络保障服务。华为推动5G在当地的建设和使用,使沙特成为世界上最早落地5G的国家之一。华为已帮助沙特联接未联接的家庭,覆盖350万农村人口,为当地创造了2万个就业岗位,培养1万名ICT人才。

践行"一切皆服务"战略,华为云致力于成为行业数字化的云底座和使能器,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


]]>
安谋科技与恒玄科技深化合作,共赢终端智能化产业芯机遇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近日,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谋科技”)与国内领先的SoC芯片供应商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玄科技”)共同宣布,将进一步加强在智能音频、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芯片技术合作。双方将在优势互补、技术共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安谋科技自研业务产品与Arm IP相结合的多元异构计算优势,并协同恒玄科技在边缘智能主控平台芯片上的丰富经验积累,共谋终端智能化产业发展、共赢“万物智联”时代先机。

对此,安谋科技联席CEO刘仁辰表示:“双方早在恒玄科技创立之初就已开展合作,并一直保持着紧密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非常感谢恒玄科技对安谋科技核心技术实力的持续认可。作为中国最大的芯片IP设计与服务供应商,安谋科技始终坚持在全球标准上打造本土创新,凭借我们与恒玄科技过往在智能音频芯片领域的坚实合作基础,未来双方将会围绕终端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前沿技术与新兴场景,协力打造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AIoT芯片解决方案。”

恒玄科技总经理赵国光表示:“在‘万物智联’浪潮下,AIoT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恒玄科技紧贴市场需求与行业趋势,不断拓展产品品类,业务领域已从真无线(TWS)智能耳机逐步延伸至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安谋科技拥有成熟的产品矩阵和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底层技术支撑,期待双方后续开展更深入的技术合作,共同推动国内终端智能化发展。”

智能终端设备需求持续扩大,加速AIoT芯片产业向前演进

数字化时代下,智能手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和AR眼镜有望成为现代个人消费“新四件”,其中TWS耳机和智能手表的使用群体和出货规模持续扩大,呈加速发展态势。此外,在ChatGPT带动的AI新热潮中,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智能语音交互设备被视作人工智能的下一类热门终端入口,其产品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但随着各类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应用场景加速扩容,其在连接时延、续航时长、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在大幅提升,AIoT芯片作为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脑,正面临着算力、功耗、安全等诸多挑战,其SoC芯片架构也日趋复杂。

作为国内AIoT芯片赛道的先锋探索者,恒玄科技深刻洞察到智能终端设备领域的市场机会,不断迭代产品研发和丰富应用场景,历经数年深耕,其当前业务已涵盖了智能音视频、智能可穿戴、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多个AIoT产品板块。得益于业内领先的产品性能,恒玄科技目前已获得各大头部手机品牌、专业音频厂商、互联网公司及家电品牌的广泛认可,其中不乏三星、小米、OPPO、vivo、荣耀、哈曼、安克、漫步者、JBL、谷歌、阿里、百度、格力、海信等国际知名品牌,并且覆盖了全球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的智能穿戴类配件业务,主营业务增长强劲。截至目前,恒玄科技搭载安谋科技产品的AIoT SoC芯片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亿片。

安谋科技自研业务全面赋能,助力恒玄科技打造高性能AIoT芯片

IP作为芯片设计的“原材料”,在终端设备的智能化跃迁过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安谋科技致力于推动国内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将本土创新的自研业务产品与全球领先的Arm IP进行有机结合,在AIoT等新兴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在与恒玄科技的合作中,包括“星辰”CPU、“山海”SPU、“玲珑”VPU、“周易”NPU等在内的安谋科技自研业务产品与Arm IP所集成的高性能异构计算平台,为恒玄科技不同产品线的SoC芯片提供强力底层支撑;成熟广泛的Arm技术生态,更是助力其芯片产品高效研发,并快速进入市场。

以“星辰”CPU为例,该嵌入式处理器IP已被应用于包括恒玄科技最新的BES2700系列在内的多代产品中。在“星辰”CPU加持下,恒玄科技BES2700系列芯片在性能和功耗上具备显著优势,并被国际和国内头部客户成功采用,助其打造高性能TWS旗舰耳机。具体来看,“星辰”CPU采用Arm v8-M架构,可实现4.02Coremark/MHz的极致能效;内存子系统引入紧耦合内存和缓存技术,确保实时性和执行效率;DSP指令和协处理器接口,大幅提升算法性能;基于Arm TrustZone 的系统级安全方案极大简化软件设计,并提升安全能力。此外,“星辰”CPU提供多种可选配置,支持灵活扩展,可广泛适用于算法类、协议类等对体积、算力有要求的应用。

除“星辰”CPU之外,“山海”SPU则为恒玄科技智能手表芯片和智能音箱芯片构建了安全可信的计算环境。在智能手表芯片上,“山海”SPU提供硬件、软件和安全服务,从芯片IP层到云端安全应用和安全管理,进行全链路的安全保护,其核心模块TrustEngine密码算法引擎包括国际通用算法及中国商用密码算法,支持TrustZone技术且具有可信执行环境(TEE);而对于智能音箱芯片,“山海”SPU在前述特性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加解密算法和提升性能,其硬件加解密引擎作为安全可信根,为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安全能力支持,打造适用于AIoT系统的全栈安全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新的边缘计算场景不断涌现,异构计算技术日趋成熟和普及,不同计算单元乃至不同设备间的协同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高效。恒玄科技是安谋科技的重要合作伙伴,过往多年合作也印证了双方在AIoT多核异构SoC芯片研发上的共同理念。未来,安谋科技与恒玄科技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为AIoT智能设备提供更多元、更安全、更强大的算力支撑,合力推动国内智能终端芯片产业的创新发展。


]]>
思科推出生命周期服务扩展客户体验服务产品线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思科(Cisco)日前宣布全面推出生命周期服务(LCS),进一步扩展一些帮助企业、医疗保健和政府更快地实现预期成果的产品。

  思科在提到LCS的推出表示,IT组织为了量化和验证IT对业务的贡献就需要在一些能够推动一线业务优先事项的技术方面投资。IT组织还需要与业务部门合作,通过有影响力、可衡量的成果帮助业务部门实现自己的技术计划。思科还提到著名分析机构IDC的研究预测,到2026年,企业总收入的40%将由数字体验、产品和服务产生。思科还强调,IT组织要想在市场中获胜就必须将重点放在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思科表示,LCS在技术上的理念是将IT的重点从应对持续挑战转移到关注技术投资的业务成果并进行可衡量的观察。从网络的角度来看,生命周期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设计和架构网络基础设施,并帮助安装、配置和运行环境。

  LCS据称旨在让客户更轻松地获取机器学习(ML)和人工智能(AI)遥测数据和专业知识,以帮助首席信息官在整个技术生命周期内规划、部署、管理和衡量投资回报。

  思科还表示,LCS可以为IT领导者提供专有的数字洞察力、工具和最佳实践,进而可以衡量他们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的关键绩效指标(KPI)。LCS产品组合另外一个目标是帮助IT领导者扩展技术战略,IT领导者通过接触思科专家、专有的人工智能/ML驱动的

  洞察力以及对与思科共同定义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报告的测量,使得技术战略能够支持整个组织的业务优先事项。

  为了加快缩短取得成果的时间,LCS的架构可根据客户的独特需求提供灵活的参与选项。LCS包含三个选项服务:Advise Me(向我建议)、Do It With Me(与我一起完成)及Do It For Me(为我完成)。Advise Me:思科就如何实现预期成果向客户提供建议;Do It With Me:思科与客户一起努力并帮助客户实现预期目标;Do It For Me:思科在从建议到执行的整个过程中与客户一起完成。在所有三种方案中,思科专家每季度都将对进度进行评估并定期向客户报告进展情况。

  IDC网络生命周期服务和基础架构服务副总裁Leslie Rosenberg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灵活地消费按需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和更好的体验。思科生命周期服务产品使企业能够根据明确和可衡量的结果调整优先事项,以确保他们的技术投资能够支持其业务、技术和运营目标。”

  思科公司在产品正式推出之前还为全球客户提供了早期现场预览。这些客户遍及各个行业,包括电信服务提供商、制造业、医疗保健、零售、金融、教育和公共部门。

  思科高级副总裁兼客户体验部总经理Alistair Wildman表示,“对预览的反馈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他表示,“我们知道我们的许多客户会喜欢能有更多机会接触我们最优秀的工程师。我们的业界领先专家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团队合作能以更快的速度改造和优化他们的IT环境。”

]]>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加入VMware Cloud Universal计划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近日,VMware(NYSE:VMW)与Oracle正式宣布扩大合作伙伴关系,助力客户在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上实现VMware工作负载现代化。合作扩大后,客户将能够订阅作为VMware Cloud Universal一部分的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VMware Cloud Universal是一项灵活的采购和消费计划,可帮助企业简化采购过程,并加快企业采用符合条件的VMware Cloud服务的速度。对于采用混合云架构、上云时间长或时间不固定,或有突发上云需求的客户而言,VMware Cloud Universal计划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通过VMware Cloud Universal计划,客户可以购买点数并用于在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上部署工作负载。通过将点数用于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订购,客户能够利用简化的机制管理云端支出。此外,VMware Cloud Acceleration Benefit为VMware Cloud Universal客户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充分利用VMware Software Defined Data Center(SDDC)永久授权的价值,帮助客户将内部部署工作负载迁移到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

  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专为需要高可扩展性、效能、安全性及管理控制的企业而设计。企业可以直接管理云基础架构和VMware控制台,全面管理和控制整个VMware堆栈,利用现有的技能、最佳实践和工具将内部部署的VMware资产快速迁移到云。VMware环境以最高级别的安全性(包括FedRAMP High)在更加安全隔离的客户租户中运行,以满足合规性要求。此外,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提供企业级效能及可预测的成本(包括业界较低的数据输出价格),同时在全球45个Oracle Cloud地区提供一致的实惠定价。通过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客户可获得OCI的弹性云基础架构和零信任安全性,同时保留完整的VMware管理员体验与控制力。

VMware战略生态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Zia Yusuf表示:“帮助客户实现云智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能够访问适用于任何应用的最佳云环境,从而加速创新。VMware和Oracle正在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云智能,为他们提供更轻松且便捷的方式采购和部署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和VMware的跨云服务。VMware和Oracle的合作不仅促进了业务灵活度,提高弹性,还帮助客户从云经济和规模中受益。”

Oracle和VMware致力于帮助客户更轻松地在OCI中执行VMware的企业级工作负载。自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推出以来,Cybereason、Atos、Telefonica、TIM Brasil、Aya Bank、San Jose Water、Maxim's、Prophecy International等客户,以及金融、电信、零售、制造和政府机构的许多其他企业都采用了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加速其上云之旅并简化其应用现代化和多云运营。

Oracle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级副总裁Doug Smith表示:“Oracle将继续强化与VMware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全新的VMware Cloud Universal计划,客户能够更顺利地订阅Oracle Cloud VMware Solution。企业客户需要拥有更多采购基础架构和应用的选择。借助VMware Cloud Universal,VMware和Oracle的客户就可以更灵活地在OCI中构建和运行其应用、数据库和工作负载。”

]]>
海尔智家:AIGC时代企业更关注数据和算法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AIGC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技术领域,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关注。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指出,大模型并不是生成式AI的全部,而是生成式AI生态系统的一个底层基础平台。平台的使命是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在上面构建机器学习的应用,用好生成式AI去解决自己的特定领域或行业场景问题,这才是真正在To B领域改变行业的关键因素。

在工业设计领域,海尔智家及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在AIGC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首个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也是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中心构建了全球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拥有国际视野的多元文化设计团队,业务覆盖领域广,服务能力强,以设计战略承接品牌战略,助推海尔实现全球化品牌。

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召开期间,199IT参与了对海尔智家副总裁、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专访。

(海尔智家副总裁、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吴剑)

AIGC围绕的两个核心价值

早在2022年3月,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已经携手亚马逊云科技在数字化领域进行探索,目的是希望去做一些提效、降本、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工作。因为它会基于企业现有的流程、基于企业现有的知识图谱,基于现有的在某种意义上会有一定的重复、低效的流程和复用。

当AIGC概念被正式提出来,到工业设计领域落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吴剑表示,在工业设计领域,AIGC其实还是基于知识图谱、基于现有积累去取代一部分的人工工作。吴剑坦言,在和同行交流下来之后,大家都认为AIGC现阶段并没有那么的高度成熟和高度创新,现阶段还做不到。很多林林总总的科技概念在一线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其实并不特别多。在工业设计领域,新的技术都要面对两个核心价值。数字化转型两个主线就是提升用户体验、创造企业效益,这也是目前AIGC所围绕的两个核心价值。

目前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利用AIGC能够实现文生图、图生图、定量图和全场景图四个方面的提效。

例如文生图,海尔作为全球化企业,用户遍布全球。需要大量的用户洞察,要了解用户需要什么,传统的方式都是做用户访谈,去架摄像机观察,其实效果不佳。比如一天只能访谈两家,回来还要整理照片、文字、视频,非常低效。现在有了AIGC之后,可以把过去需要花7个小时来整理用户的信息,现在只需半小时就可以了。并且不简单是文字,可以灵活添加现场图片,更可以主动绘出故事板和相应产品概念。

海尔是一个非常强调响应速度的企业,历史上有很多比如17个小时开发出一个新产品的经典案例。传统全球协作就是全球接力式开发。吴剑认为AIGC对企业的开发流程是很大的改变,与AIGC进行结合,能够很高效地减少过程中的一些反复,AIGC能够在某些方面非常快地在现有最优的方案之上得到对用户最快的响应。

算力并不焦虑 企业更关注算法和数据

在洞悉到AIGC技术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海尔设计、Nolibox计算美学将AIGC应用到工业设计领域,以探索产业新范式,为行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亚马逊云科技为海尔设计提供了包含四套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全面替代自有机房,让设计中心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全面云化。上线后,自动化设计系统应用让相关业务的操作周期缩短了30%,获得巨大成功。

在大模型领域,各大厂商对算力充满了焦虑。从海外OPEN AI抱怨GPU卡不够用,到国内字节跳动斥资十亿美金屯英伟达显卡,无不透露出对算力的渴求。

具体到各行业领域,如工业设计行业,吴剑反倒觉得算力并不是问题。在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中,亚马逊云科技联合Nolibox定制工业设计AIGC解决方案。

吴剑表示,现在企业最关注的是数据和算法,数据和算法是呈现在企业内部的,因为算力毕竟是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做得出来的。现在不管是国家提的在各个地方做超算中心,包括海尔有私有云、公有云,亚马逊云科技也做了非常好的算力支持。其实算力从总的来说够用了,从资源有效性的分配来看,也不需要每个企业都去自建算力池,因为它的很多运营其实是需要能力的,不是以前做个机房,买几台GPU就能做的。

再就是从企业来看,很关注的是数据,因为不管是现在国家的隐私要求,还是对客户、用户的信息保护,企业都很重视,将数据看作资产而不是负担。数据如何用好,是企业自己去做数据的积累、清洗、数据的挖掘,都是靠企业自己来做的。

中间在算法上,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使用的是Amazon SageMaker,和亚马逊云科技可能会做一些深度的定制,然后形成带有这个行业特色的产品方案。因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所涉及的智慧生活范畴比较大,有toB和toC客户需求。

吴剑强调算力是OK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算法是要积累不同的场景的应用,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有针对家庭、移动、能源管理、智慧生活的场景。海尔有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叫卡奥斯,是国内起步最早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获得了国家和行业的认可。这是我们自己建的,把很多像订单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很多工业互联网的一些能力都对外赋能,在双创平台和数字化工厂做得非常好,它会把现在海尔在前端、在研发端、在制造端、在后面的业务端的很多能力都会封装、集成,对不同行业进行赋能,像很多危化品管理,还有陶瓷行业、建材行业、汽车行业,我们对千行百业做赋能。

AIGC在工业设计行业的应用及价值

在谈及AIGC对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价值和影响。吴剑认为AIGC提效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因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和传统的工业设计公司不一样。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是全流程的。所以AIGC对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改变,它不是一个简单去画个图。其实AIGC是需要有前提的,它的产出也是一个系统。工业设计领域的AIGC不是直接从大模型应用,这种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它需要在实际业务中的积累去对它进行训练。所以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方案不是想象中的把一些现成的大模型搬过来就可以用好,它需要企业很多的生成式的对抗性训练,才能够产出有意义的设计。

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一开始先做草图,比如先是语音生文字、文字生成草图、生成概念图。概念图我们是通过对抗性训练,把概念图的有效性、创新性对比现有的成熟设计、人工设计,以及对比专利图,要进行很多对比等,最后才能够标签化,才能具备价值和意义。同时海尔创新设计中心还有很多要求,比如设计一个常用的冰箱和厨房冰箱是不一样的,常用的室内的空调和车载空调也不一样,因为它里面的很多条数据是不一样的。

AIGC改变了设计中心的一些流程,流程不再是原来那种人工和人工的交流、人工和人工的那种靠个人主义式的设计,所以它在某种意义上会把所有设计师都会拉到一个标准线以上。

第二方面AIGC会把企业所丢失的数据重新找回来,因为以前很多设计中心的经验、能力是跟着人走的,不是留在一个企业内部。国外的很多成熟企业做得是比中国企业好,企业资产的沉淀,要把这个能力沉淀下来。海尔创新设计中心过去也做了很多不完全统计,在工业设计、在产品创新上,在过去累积了30年,企业花了很多费用和知识的投入、积累,未来都要变成一个虚拟的设计师,能够沉淀在企业之上。

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契机

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如此阐释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原因:“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全球知名的云服务提供商,在传统的业务升级,尤其是数字化转型这方面有很广泛的成熟经验。它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包括很多开发流程的优化,整个产品组合的优化,制造更敏捷和端到端交付,包括物流、仓储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了很多优秀的创新方案。这些创新方案非常有助于我们海尔设计去面对未来的市场挑战,尤其是在全球目前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有巨大的变革的今天,对我们保持领先地位、提供更优质的生活解决方案非常有帮助。”

亚马逊云科技为海尔创新设计中心提供的方案包括3D云桌面系统、渲染农场系统、文件共享系统以及自动化设计系统等四个部分:

云桌面,彻底解决资源困扰

在海尔创新设计中心的青岛办公室,3D云桌面系统为300多位3D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提供便捷易用的桌面环境。通过公有云上的资源隔离划分,海尔设计在彻底解决原自建IDC的VDI方案“资源挤兑造成卡顿、闪退或宕机”以及“多人使用时性能衰退”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能有约 30% 性能提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共享存储,让储存限额不复存在

基于Amazon S3特性构建的文件共享系统,让公司、小组和个人之间得以共享存储。这种对冷热数据进行自动分层的无限容量存储系统让数据安全性提高了 3 倍,而此前自建 IDC 每人最大分配 500G 容量、每天只允许一个备份且最多保留 7 天的设定,自此成为历史。

渲染农场系统,和业务排队说再见

渲染农场系统使用亚马逊云科技自有渲染产品Amazon Thinkbox deadline软件及 HPC 集群进行图片渲染,具备高性能和弹性,让设计师提交任务后就能拿到渲染效果图,彻底解决渲染任务排队问题。而低负载时它会自动降低Amazon EC2 Spot 数量且按实际使用时间(精确到秒)付费,从此不再浪费。

从3天到10分钟,智能设计系统让效率“飞起来”

自动化设计系统/智能设计渲染系统通过 Amazon EC2、Amazon Thinkbox Deadline、Amazon DynamoDB 等运行自动化设计软件, 10 分钟就能自动生成人工需要数天才能完成的大批量渲染效果图,彻底解决了原自建 IDC 存在算力瓶颈问题。

早在生成式AI爆火之前,海尔创新设计中心与亚马逊云科技就已经开始了AIGC领域的探索,海尔创新设计中心很早就认识到AI对工业设计未来的发展的价值。海尔设计中心未来还将在AIGC等新兴领域,继续与亚马逊云科技深度合作。借助亚马逊的AI服务和机器学习的能力,以及生态服务伙伴,与智家的用户数据有机结合,可以更快的服务用户和客户,扩大海尔智家业务的全球引领。


]]>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算力、全球化架构、生成式AI的持续创新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在刚刚落幕的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和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产品副总裁Matt Wood就AI创新引起算力需求井喷、全球化IT架构、生成式AI的价值及如何解锁、云原生战略等问题重点论述,全面介绍了亚马逊云科技的能力和产品解决方案。

全球算力需求井喷

生成式AI是现在目前最为关注的创新技术,AI技术的爆发也直接推动了对算力资源需求的增长。毫不夸张的是,生成式AI爆发式增长已经引发全球算力井喷。

突发的算力导致很多资源是紧缺的。企业抱怨GPU不够用,不光是在中国,全球都是如此。生成式AI流行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但是已经出现了非常多定制化的场景,包括LLM大语言的模型,图片生成,视频生成,在线推理等等。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

陈晓建认为算力井喷带来三个特点:

1. 需要更高性价比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应对算力资源紧缺

2.云服务需要提供快速高效的弹性资源供给,以应对生成式AI的迅速发展和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

3.云服务需要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让客户能快速上手

陈晓建介绍亚马逊云科技针对算力井喷,提供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针对算力需求紧缺,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面深入的基础设施能力,包括Intel、AMD、英伟达,和自研的CPU及加速芯片产品。

针对弹性资源供给,亚马逊云科技提供600多种不同的计算实例,从处理器、网络和存储等各种服务都能够与计算进行很好的结合,以积木的方式搭建出一个丰富灵活的计算实例的资源,满足多种不同算力的要求。以存储为例,数据规模到达PB级别时存储方式变得非常重要,“热、温、冷、冻”不同类型的存储方式,成本和性能都有很大差别。Amazon S3对象存储提供8种存储层级,同时提供智能分层,自动选择最适合的存储层级。

针对简化算力应用,亚马逊云科技推动云服务全面迈向Serverless亚马逊云科技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云的弹性、敏捷性、按需付费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推动着云服务全面迈向Serverless。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全栈数据服务的Serverless化,开启了云服务全面Serverless的时代,让客户无需预置或管理基础设施,就可以运行几乎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或后端服务代码,帮助客户最大限度减轻运维工作,并增加业务敏捷性,更好地应对业务的各种不确定性。

摆脱基础架构的束缚

全球化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大展拳脚,打造全球化的企业对IT架构提出更高要求。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从中心到边缘的多种产品的解决方案,包括覆盖全球的基础架构,以及快速部署稳定系统的能力,还有全面支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合规能力,成为用户创造坚实底层架构的基石。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综合能力包括三方面:

1. 无处不在的云服务: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高度安全可靠的云基础架构,让创新能够快速抵达每一个角落,为客户提供支持业务创新的算力,并能很好地支持客户的全球化布局战略。我们希望客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使用相同的基础设施、服务、API和工具。如今,亚马逊云科技全球31个区域的99个可用区,可以覆盖245个国家和地区。

2. 快速部署可靠系统的能力:通过区域隔离,多可用区设计、控制面和数据面解耦、蜂窝架构、随机分片、服务责任模型、运营就绪审查、安全的持续部署、COE纠错流程来杜绝风险。

3. 支持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合规能力:亚马逊云科技几乎满足全球所有监管机构的合规性要求,我们支持143项安全标准与合规认证。我们有超过300种安全合规服务,帮助我们各行各业的客户能够更方便地搭建满足全球各地安全和合规要求的架构。

如何解锁生成式AI价值

Matt Wood表示,过去6—8个月时间里全球经历了生成式AI的爆发,大语言模型可以接受复杂的输入,并产生复杂的输出。亚马逊云科技深信生成式AI在重塑各行各业,它可以突破以前无法突破的极限。生成式AI的典型场景包括:创意输出,如写作、设计、编码、建模等;功能增强,如搜索、总结、排序等;全新的交互式体验,可产生新的知识和想法,以及通过聊天机器人提供开放的知识;决策支持,在人工监督下自动执行复杂任务。

(图: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产品副总裁Matt Wood)

如何解锁生成式AI价值:Matt Wood认为有四个要点:

首先要提供对一流基础模型的访问, Amazon Bedrock提供对一流的基础模型的访问:这项新服务允许用户通过 API 访问来自 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 和亚马逊的基础模型。Amazon Bedrock 是客户使用基础模型构建和扩展生成式AI应用程序的最简单方法,为所有开发者降低使用门槛。

在Amazon Bedrock上,用户可以通过可扩展、可靠且安全的亚马逊云科技托管服务,访问从文本到图像的一系列强大的基础模型。

第二需要提供安全私密的环境去定制模型,借助Amazon Titan模型库实现安全且私密的模型调优:Amazon Titan是一系列不同的模型的库,可实现文本归纳总结、搜索结果嵌入、有害内容删减等,用户可以非常安全、隐私地对这些模型做优化和微调。

第三需要通过定制芯片提供低成本和低延迟访问。自研定制芯片提供低成本、低延迟:推理芯片Inferentia和训练芯片Trainium。

第四需要搜寻机会提升使用体验。Amazon CodeWhisperer 改善体验:这是我们基于机器学习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一个代码生成的服务,支持包括Java、JavaScript和Python等在内的15种不同的编程语言,个人用户可免费使用。在测试中,与未使用CodeWhisperer的参与者相比,使用CodeWhisperer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平均快57%,成功率高27%。

数据是生成式AI的关键

在Matt Wood看来,数据是生成式AI的起点,数据也将推动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企业应重视云原生战略包括全面的工具集,满足现在和未来所需、轻松集成,连接所有数据。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治理。

针对三使用数据开启生成式AI旅程Matt Wood给出五条建议:

基于自己现有的数据战略去做构建;在组织内实现更广泛、更安全的生成式AI实验;为需求场景定制化模型;携手亚马逊云科技,探索无限可能;选择场景,即刻启程,构建未来。

亚马逊云科技在为客户提供广泛的机器学习能力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10年间提供每一个级别的机器学习能力,包括底层芯片、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和开箱即用的AI服务。

Matt Wood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始终希望将拥有广阔前景的且令人兴奋的技术提供给每个人,在云计算时代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通过API访问云上应用的快捷访问,这一愿景不会因为生成式AI的出现而改变,希望将这项技术交到每一个构建者和每一个商业用户的手中。


]]>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微软在去年召开的 Build 2023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了 Dev Box 服务,帮助开发人员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微软在去年 8 月发布公共预览版之后,于今天宣布正式上线 Dev Box 服务。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由 IT之家 提供

微软表示经过了长时间的公测,进一步确保了 Dev Box 服务在企业领域的应用,IT之家翻译如下:

Dev Box 经过了数百 GB 大存储产品的压力测试,对于未来的实际商用非常有用,加速了我们的正式发布。

目前全球优超过 1 万名工程师使用 Dev Box,而且有部分客户已经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Dev Box。

微软最初计划以消费价格模型提供 Dev Box,仅在运行时收费,但一些开发人员希望有一个月度价格模型,以便它可以一直使用 Dev Box。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微软正式推出Dev Box服务,帮开发者利用云端工作站构建应用程序© 由 IT之家 提供

微软表示:

我们为了适应不同的用例,保持基于消费的即用即付定价基础上,为全职 Dev Box 引入可预测的月度价格,最高收取每月价格上限。

这种模式在完全消费或仅订阅定价的极端之间取得了平衡,确保开发人员可以针对全职和兼职用例优化他们的支出。

微软表示构建  Dev Box 的初衷,是节省开发人员切换不同项目的时间,消除了在不同设备上安装和配置所需工具而浪费的数小时(有时候是数天)时间。

Dev Box 建立在 Windows 365(微软的另一项云 PC 服务),允许开发者通过任意现代化 Web 浏览器访问,支持任何集成开发环境 (IDE)、软件开发工具包 (SDK) 或已在 Windows 上运行的工具。

微软表示 Dev Box 服务上线之后,开发者可以根据需求,挑选不同的 SKU:

  • 8 核虚拟 CPU(vCPU) / 32GB 内存

  • 16 核虚拟 CPU(vCPU) / 64GB 内存

  • 32 核虚拟 CPU(vCPU) / 128GB 内存


]]>
高通李俨:继续与国内企业推动5G发展,共同迈向万物互联的未来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如今,5G正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化部署,为很多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数据显示,全球有200多家运营商已经部署了5G商用网络,另有将近300家运营商正在投资部署5G技术。在我国,目前已累计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16000余个,应用案例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智慧城市、农业等多个领域。

  在近日召开的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5G创新发展论坛上,高通公司技术标准副总裁李俨在演讲中以交通领域举例说,从道路上的信号灯到车辆的刹车灯、转向灯等,灯光系统在交通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遇到雨雪雾天气或者前方有遮挡的情况时,信号灯等可能无法被看到,从而导致交通事故。随着5G车联网技术的推广,我们可以对灯光系统进行简单的数字化升级,例如利用无线电信号将灯光信号广播出来,汽车在百米之外就能获知前方车辆的急刹车信息或者道路口的信号灯配置信息,及时进行规避或优化自身车辆的速度,从而提升交通安全和效率。不止交通行业,在其他行业的方方面面,5G支撑的数字化转型同样可以帮助提升综合效率。

  在5G大规模投入应用的同时,人工智能(AI)技术也快速发展,特别是今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风靡全球。李俨认为,生成式AI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生成式AI不仅是一个云端的业务,它更是混合AI,即,要充分利用终端上的算力来处理终端上产生的数据。据统计,2022年,近7成的数据实际上是在边缘及终端上处理的。当遇到规模过大的内容或模型时,可以将处理不了的数据放到云端,利用分布式协作去解决不同问题,这就是混合AI。

  李俨同时表示,5G和AI对于数字未来至关重要。5G和AI的融合将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帮助我们进行更好的数字化转型。高通公司同样非常重视这一机遇,为了更好地把握这些机遇,高通联合地方政府和合作伙伴建立了多家联合创新中心,从而进一步加速、加深高通与产业的合作,共同利用5G、AI等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从第一个5G标准版本Rel-15起就不断演进,目前Rel-16和Rel-17版本已经完成,5G的应用范围也从手机扩展到汽车、物联网等领域。在这过程中,高通也贡献了诸多发明,涉及可扩展OFDM参数配置、移动毫米波、蜂窝车联网(C-V2X)、物联网(RedCap)、非地面网络(NTN)等众多技术领域,推动5G持续演进。

  对于下一个5G标准版本Rel-18,李俨表示,早在2021年开始规划Rel-18的相关技术时,我们就希望在2030年6G到来之前,能够将5G技术再带上一个新台阶,在5G的新阶段,触发新一轮的创新。因此,从Rel-18开始,其后的数个5G标准版本都被定义为5G-Advanced,业界希望5G技术在经过这些版本的演进后能够再进一步,由5G-Advanced开启新一轮的5G创新。

  展望未来,伴随着5G技术的持续演进,以及AI、XR等技术的发展和多项技术的融合应用,5G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特别是在我国,预计到2035年,5G将创造10万亿元的经济产出,并支持13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李俨表示,未来,高通公司将会继续通过“发明-分享-协作”的商业模式,充分与国内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5G生态的发展,共同迈向人与万物智能互联的美好未来。

]]>
爱立信推出新的5G技术,可以帮助延长手机电池续航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通过用新的功能扩展新无线电(NR)设备生态系统,RedCap有望刺激更多5G用例的增长。

  爱立信推出了一种新的5G解决方案,名为降低能力(RedCap)。这种创新软件是对5G独立(5G SA)网络的补充,将于2023年11月投入商业使用,有望加强可连接5G网络的设备生态系统。最棒的是什么呢?RedCap是在不需要任何新硬件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点的,这让它成为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高效的解决方案。

  RedCap扩展了新无线电(NR)设备生态系统,这种新功能有望刺激更多5G用例增长。由于RedCap能够优化设备能耗并支持以前只兼容LTE设备的可穿戴设备,因而将为各种设备开辟各种全新的可能性。

  爱立信产品区域网络主管David Hammarwall表达了他的兴奋之情:“爱立信降低能力功能将为那些不需要5G全部功能的新型设备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可能性世界。RedCap软件将以一种既节约成本又节省能源的方式,为从消费者可穿戴设备到工业传感器在内的一切设备加强5G连接,解锁出各种全新的用例。”

  有了爱立信RedCap,通信服务提供商将能够为各种消费者和企业用例提供更多的连接选择。包括同时利用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频谱的工业环境。该解决方案支持复杂性降低的设备,如低端增强现实(AR)可穿戴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工业传感器和智能电网。RedCap不仅比现有的低级别LTE更节能,而且还吸引了可穿戴设备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行业的注意。

  Verizon公司负责技术规划的副总裁Bill Stone强调了5G中定制化的意义,他表示:“5G从根本上被设计成一种高度可定制的服务。爱立信NR RedCap的发展,加上我们5G网络上部署的先进技术,将有助于为各种设备带来定制化服务,使我们能够有效地分配网络资源,并同时在我们的网络上为客户提供最佳体验。我们期待着这一发展将有助于5G生态系统的发展。”

  爱立信正在积极与领先的芯片组供应商合作,向市场推出各种5G设备。联发科无线通信系统与合作伙伴关系总经理HC Hwang强调爱立信的架构已经准备就绪,可以支持联发科即将推出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将与5G RedCap兼容。他表示:“这种合作确保运营商、消费者和企业能够立即从下一代5G创新产品和服务中受益。”

  那么,NR RedCap究竟是什么?它是一个设备类别,用于扩大5G生态系统,使5G网络的连接数量大大增加。NR RedCap弥补了现有5G规格中低功率广域技术(LPWA)和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在能力和复杂性方面的空档,为中层用例提供优化设计。

  通过有效地降低设备平台的复杂性、尺寸和能力,RedCap有利于低成本地集成到可穿戴设备和工业传感器等设备中。RedCap最初在3GPP第17版中推出,汇集了吞吐量、电池寿命、复杂性和设备密度等方面的能力,使其成为一种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可以支持各种未必需要当前5G技术高性能能力的用例。

]]>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圆满落幕 就生成式AI落地、数据战略、出海等给出答案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作为云计算行业的风向标,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已经圆满落幕。在此次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给业界带了对生成式AI的持续思考。生成式AI如何在各行各业扎根赋能、如何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跨境出海如何寻找新蓝海、跨国企业如何进行本土化创新、如何实现降本增效安全合规绿色转型,亚马逊云科技给出了一系列的答案。

大模型并非生成式AI的全部

在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主题演讲中,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大模型并不是生成式AI的全部,而是生成式AI生态系统的一个底层基础平台。平台的使命是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在上面构建机器学习的应用,用好生成式AI去解决自己的特定领域或行业场景问题,这才是真正在To B领域改变行业的关键因素。

(图: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

行业化、场景化的生成式AI才是下一步发展趋势。

张文翊认为,生成式AI能给行业带来四个方面的价值:

第一帮企业创造全新的客户体验,像通过生成式AI去提升聊天机器人、虚拟助理、智能客户联络中心及个性化推荐等领域的客户体验;

第二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生产力,像基于生成式AI的知识库搜索、会议纪要、文本摘要、内容或代码创建等;

第三帮助企业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像制造企业利用基于生成式AI的预测性维护、质量控制去提升产能等;

第四提高企业在内容创造方面的效率,如自动提升图片和视频的质量、创作音乐等,让创意更容易变为现实。

亚马逊云科技助力企业释放生成式AI的潜力

在生成式AI领域,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帮到企业?张文翊介绍了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找到合适的场景以及适合这个场景的基础模型。

第二,帮助企业用自己的私有数据结合基础模型“更容易”地构建自己的定制化模型,同时保证自己“私有数据的安全”,不会被基础模型吸收。

针对企业的第一和第二个需求,亚马逊云科技发布了Amazon Bedrock,它让客户可以轻松地使用多种基础模型:AI21 Labs、Anthropic、Stability AI和Amazon的基础模型Titan,把基础大模型和私有数据都用起来,进行定制化模型的开发,且无需大量的标注数据。

客户还可以通过Amazon SageMaker JumpStart发现、探索和部署更多的开源模型。

Amazon Bedrock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没有任何企业的私有数据被用于训练底层模型,且不会离开企业的VPC,因此可以完全确保企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能让企业差异化自己的私有数据,用来构建自己的定制化模型。

除此之外,Amazon SageMaker与Bedrock都和亚马逊云科技数据湖和数据服务做了紧密集成,让客户更容易地打通既有的数据通道和生成式AI应用的构建。

  • 在一些通用场景获得开箱即用的生成式AI应用,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在生成式AI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第一个产品Amazon CodeWhisperer。它可以通过编写大部分通用的代码,大大减少开发人员繁重的工作,让他们有时间专注在更具创造性的编程工作上,提升生产效率。在这个产品预览期间,我们进行了一项生产力测试,使用 CodeWhisperer 的参与者完成任务的速度平均快57%,成功率高了27%。

  • 随着企业生成式AI应用的普适化,和基础模型的不断迭代,必须有超大规模和高性价比的云平台来支持持续的模型训练和应用端大规模的推理。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齐全的计算、高速联网和高性能存储选项。除了业内通用的CPU、GPU选项,我们还有超过5年的自研芯片的经验。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Trainium芯片可以为客户节省高达50%的训练成本,亚马逊云科技自研的Inferentia推理芯片提供芯片间超高速的连接,将推理性价比提高了40%。

  • 企业用好生成式AI会碰到人才短缺的挑战,所以亚马逊云科技需要帮客户解决构建定制化的“杀手锏”应用最后三公里的工程化挑战。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方案架构师不仅和客户一起寻找场景,还一起寻找技术解决方案。亚马逊云科技还推出了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机制,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先进技术能力,与客户联合投入资源,共同进行创新项目的调研、设计、研发、交流和实施支持。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分别与安克创新、携程、中集集团以及中科创达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

  • 构建生成式AI大生态: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有超过12万的合作伙伴在为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案和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在引领合作伙伴一起转型,快速培养技能,帮助更多的客户将他们第一个生成式AI的应用从概念验证推进到生产,产生业务价值。其次,初创企业在这一波的浪潮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亚马逊云科技会在很早的阶段,提前投入技术支持和云资源,帮他们加快产品的原型验证、找到商业化的方法。亚马逊云科技还致力于建立初创和大企业之间的链接。大企业有场景、有数据,而初创企业有模型、有工具,双方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协助下,非常容易完成具体场景的升级换代。

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

数据仍然是数字化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大模型还是垂类生成式AI,数据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张文翊表示,“企业需要‘面向未来不断构建’,做到高瞻远瞩,积极拥抱技术革新,以具有创造性的方式想象未来的可能性,重塑企业及行业的未来;应放眼乾坤,瞄准全球用户及市场,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求变求发展;同时要做到未雨绸缪,夯实地基,打造业务韧性,为挑战和不确定性提前筹备。”

在构建端到端的数据战略中,亚马逊云科技有着诸多优势:

使用全面的数据管理工具: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面的数据管理工具,从数据的摄入、存储和查询、数据库、数据湖、数据仓库,到数据分析、BI,到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创新,再到数据治理,无论客户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在亚马逊云科技都可以找到。

无缝集成数据:亚马逊云科技正致力于打破数据孤岛,让客户可以有效分析数据从而获得洞察。亚马逊云科技正在推动一个Zero-ETL的未来,让客户不需要在不同服务之间提取、转换和加载(ETL)数据。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服务已经可以连接超过100种外部数据源,像Adobe、Salesforce 等各类SaaS应用,也包括了各类本地部署数据源类型,让客户能更全面的利用所有数据的力量。

制定合理的数据治理策略: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丰富的服务,帮助客户真正实现数据端到端的治理。Lake Formation可以轻松管理和审计S3 上的数据湖。Amazon SageMaker的机器学习治理能力可以应对常见的监管挑战。Amazon DataZone 可以帮企业中多个数据团队发现、分析、共享和管理数据集,支持数据发现和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跨境出海寻找蓝海市场的制胜点

从跨境电商,到智能化硬件制造品牌,再到企业服务,出海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在出海过程中寻找到制胜点,亚马逊给出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利用全球基础设施与丰富的解决方案与服务来帮助制造企业在跨境电商领域加速创新,尤其是从亚马逊电商孵化出的专门构建的服务,如Amazon Forecast预测服务、Amazon Personalize个性化推荐服务,Amazon Connect云呼叫中心服务、Amazon Interactive Video Service (Amazon IVS) 互动视频服务。亚马逊云科技也充分利用丰富的合作伙伴解决方案与亚马逊大家庭提供的丰富资源,赋能中国制造业通过跨境电商求新求变。

亚马逊云科技致力于助力智能硬件企业赢得市场先机。亚马逊云科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帮助硬件企业构建、提升产品的智能化能力;利用全球的基础设施覆盖及IoT的能力,快速帮助硬件企业搭建物联网平台,提供增值服务。亚马逊云科技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强大的合作伙伴网络,可助力硬件企业获得从硬件模组、设备互联、运维管理,以及端到端集成的全方位服务。最后,亚马逊的Alexa 智能语音助手可帮助硬件企业直接获得智能语音的能力,并加入Alexa生态,更快地打入海外市场。

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全方位的技术和资源支持,赋能这些企业寻找海外新蓝海。首先,亚马逊云科技会提供各种技术和咨询,比如SaaS工厂、优良架构项目,帮助企业加速产品SaaS化和服务的专业化;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和安全与合规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构建一个稳定的SaaS产品。此外,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有数百万的活跃客户,可为企业提供业务拓展支持。企业也可以加入我们的合作伙伴网络,更快地进入全球客户的视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它是一个软件目录,客户可以一键测试、购买和部署软件。目前,Marketplace已经可以部署在亚马逊云科技全球的29个区域,拥有70个类别、超过 13000 款产品,以及来自全球客户的超过 200 万个活跃订阅。通过Marketplace可以直接触达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客户。

此次2023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一系列的合作计划,包括发布“亚马逊云科技创业加速器”、助力企业海外探途发布“智荟出海计划”、“智能视觉创新加速计划” 、推出“可持续发展伙伴计划” 。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成峰表示:此次中国峰会彰显了亚马逊云科技在云与 AI 领域的持续深耕。尤其在近期引起热议的 AIGC 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更加强调将自身技术能力和最佳实践赋能客户和合作伙伴的 AIGC 业务发展,通过更加灵活敏捷、低门槛的产品(如 Amazon Bedrock 和 Amazon CodeWhisperer),加速 AIGC 技术的普及以及在更多行业场景中探索价值,致力于成为 AIGC 世界中的“幕后推手”和“数字基座”。

自2013年进入中国,亚马逊云科技在今年迎来了在中国深耕的第十周年。十年间,亚马逊云科技见证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萌芽,并通过持续引进云计算的最新技术和理念,助力中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下一个十年,作为全球云计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还将继续利用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持续赋能中国企业的重塑及全球业务拓展,并通过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促进行业转型,与中国同行致远,共创可持续的数字未来。

正如亚马逊云科技CEO Adam Selipsky所说:“无论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还是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到碳中和的美好愿景,亚马逊云科技都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亚马逊云科技而言,中国是全球最具战略重要性意义的地区之一。过去如此,未来亦是如此。”


]]>
AI+RPA端云一体,软通动力积极赋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当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正在加速与各赛道深度融合,在推动传统金融企业发展的同时,如何通过AI+RPA等先进技术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成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首要目标。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软通动力在AI+RPA持续深耕多年,致力于为金融客户在贷款、风控、报表、流程控制等流程提供数字赋能,切实助力其降本增效。目前,软通动力AI+RPA已被应用于押品登记自动化、智能巡检、票据助手、智能合同管理等百余个场景中,并覆盖银行、保险、制造、教育、汽车、等诸多行业领域。

在银行贷款审核方面,软通动力借助AI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帮助银行提高贷款审核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升,同时结合RPA技术自动化处理贷款申请资料的审核和归档,减少人工干预的时间和成本。在某国有大行抵押贷款业务中,软通动力旗下金融子品牌 -- 软通金科为金融客户提供及时、高效的数字技术服务,同时为规避贷款业务风险,对客户的押品信息做全面核查。其中,不动产登记证明(他项权证)数据信息审核、押品入库作为银行完成抵押贷款的关键环节,解决了客户数据处理量大,规则重复操作,流程延迟过长,易操作差错等痛点。最终,助力客户提升10倍工作效率,实现100%自动化率和零差错的经营效果。

在报表服务方面,软通金科在某国有银行信创布局过程中,基于国产信创底座,针对日常流程中需要人工下载大量报表统计参数并在跨平台登记的痛点,引入了RPA技术,顺利解决客户基础数据表多(按网点),处理数据量大,规则重复操作,工作枯燥乏味,技术含量低,耗时过长等问题。帮助客户提升10倍以上工作效率,并成功扩展到信用卡、理财等业务场景,100%实现自动化和零差错控制。

在AI大模型+RPA技术结合方面,软通金科通过引入AI大模型技术,在金融测试服务领域推出新一代测试管理平台,整体产品和解决方案利用AI大模型私有化测试训练,基于测试场景自由组合、定制组合等多种技术,自动生成测试案例和测试数据,并结合RPA自动化测试,解决了以往需要大量金融测试人员的高成本、低效率问题。

AI+RPA在保险行业也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通过大模型技术可以训练保险行业特征,通过AIGC等技术解决保险业务中大量客户咨询、保单查询等工作。AI+RPA 技术不仅仅能解决保险行业的大量重复的手工工作,同时可以通过AI技术辅助保险销售环节精准获客。

在核保环节,RPA智能流程机器人可以完成大量的普通核保工作。在核赔环节,RPA智能流程机器人可以对理赔资料完成自动处理,极大提升工作人员审核效率,在部分场景可以做到全自动化秒级处理。

面向未来,软通动力将持续在"AI+RPA"领域积极布局,通过持续生态拓展,形成行业竞争优势,加速释放"数智生产力",积极赋能各行业企业,助力其数字化转型升级。


]]>
倒计时100天,Tech G 2023“跨界新生”科技前沿大会即将开启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一场面向亚太及全球市场的科技行业盛会即将登场。2023年10月12-14日,上海国际消费电子技术展(Tech G)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商会主办,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承办。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50,000平方米,将汇集400+参展商和40,000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同期举办20+场专题会议活动。

打破行业壁垒,解码跨界融合,这场高品质消费电子展值得期待!Tech G 2023 将通过"展示+互动""线上+线下""路演+洽谈"等方式,打造集专题展览、商贸洽谈、会议论坛、品牌活动、多元体验于一体的科技盛会。现距离展会开幕仅剩100天,Tech G 2023邀您赴一场“跨界新生”之约~

推动跨界融合 打造科技盛会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应用,"科技+" 模式开始广泛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产业边界日益交融,跨界融合已成为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那如何寻找一个以新需求为驱动,新技术为依托,整合现有产业资源,衍生出行业新业态,助力产业延伸与突破的平台?

Tech G 2023以"跨界新生,智引未来"为主题,打破行业的界限,寻求多维度跨界融合发展,全新升级为"1+3+10"创新模式,围绕"1"大数智技术,包括芯片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并结合智慧生活、未来出行及数字经济"3"大应用场景,展出绿色科技、智能穿戴、虚拟现实、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10"大消费电子品类技术及产品,为企业品牌推广提供理想的平台和机会,着重实现企业品牌增值,帮助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助力科技技术的跨界应用。展望未来,科技跨界融合既是产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命题,也是其形成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机会窗口。

精选展商展品 精准观众网罗

"科技+"模式成为多产业发展的增效器,医疗与人工智能,交通与物联网,教育与虚拟现实,金融与区块链,游戏与增强现实等等的跨界融合应用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各大领域展示着巨大潜力。

Tech G 2023将携手众多国内外科技品牌企业,拟邀联想、京东方、康佳、阿里巴巴、闻泰科技、科大讯飞、韶音科技、意法半导体、深兰科技、软银机器人、海康威视、长城汽车、长安、江汽、上汽大众、特斯拉、比亚迪、西井科技、恩智浦、爱普生等国际知名品牌,汇集消费电子全产业链的10大产品类别,多方位展示示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汽车技术等革命性技术。并面向全球市场网罗专业观众,辐射文旅、地产、金融、教育、能源、医疗、交通、游戏等领域,紧扣科技跨界应用全产业链,助力企业获取行业新动态,新形势,新机遇。

2022国内外参展企业
2022国内外参展企业

聚焦行业热点 共话产业未来

Tech G 2023科技前沿大会将汇聚众多科技行业领军人物、技术大咖,围绕数智技术、智慧生活、未来出行及数字经济四大方向,分享跨行业应用先锋创意,探讨高端产业链技术难题,碰撞属于未来的科技火花。

2023会议主题概览
2023会议主题概览

部分会议预告

国际消费电子论坛-----------以国际化的视角,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在家电和消费电子产业的应用,加强智能产品技术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培育良好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构建良性产业生态圈,共同探讨智能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趋势和技术应用前景。

元宇宙与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元宇宙是第一种可以担负虚实融合发展使命的时空形态,也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载体,商业空间巨大且前所未有!本次大会将邀请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从技术、模式、应用、治理和未来趋势等,多维度分享元宇宙与数字经济的最新实践,探讨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CIOC 不动产数字化峰会----------在当前房地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时刻,重新思考与挖掘房地产业和数字经济有机结合下所创生出的新的产业赛道与发展机遇,真正的推进数字技术与房地产业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以促进房地产业生产效率全面提升。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发展论坛 -- 本次论坛以"智驾、智舱、智联、智行-助力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整车、系统供应商、芯片设计、出行服务等企业,共同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互联、智慧出行等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共筑产业生态,为产业领域创造出更多的新机遇。

除20+场专题会议外,更有消费电子大咖浦江夜话、消费电子采配会、科技创新项目路演等多场同期活动精彩加码!10月12-14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TechG欢迎各位莅临参观。


]]>
AppsFlyer 在 Android 上推出用于移动市场的隐私沙盒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近日,全球营销衡量与体验管理平台 AppsFlyer 宣布已在 Android 系统上使用谷歌 Protected Audience API 成功开发出一款端到端受众管理解决方案。伴随着隐私沙盒的进一步普及,这一与 Remerge 联合完成的里程碑产品标志着移动生态在使用提供丰富营销能力和洞察的先进隐私保护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作为一个可编程 DSP,Remerge 在为应用企业开展移动重定向活动方面有着十年的专业经验。AppsFlyer 的这项工作还得到了谷歌的支持,两家公司正在与整个移动生态内的企业机构一起打造新一代隐私保护技术与标准,使营销人员能够在保护消费者隐私的同时,进行更加有效的衡量。此外,AppsFlyer 还利用隐私沙盒另一个工具 Attribution Reporting API 开发了一套解决方案,使营销人员和广告主能够在没有用户级跨平台标识符的情况下,有效衡量广告活动的成效。


AppsFlyer 衡量业务高级产品副总裁 Roy Yanai 表示:"Protected Audience API 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契合了 AppsFlyer 所设想的注重隐私的未来营销模式。在经过广泛的研究之后,我们期待着与 Android 和 Remerge 团队一起使用 Protected Audience API 为众多企业解锁再营销业务。除了再营销之外,Protected Audience API 对整个应用生态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并且展示了如何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使用技术手段保护隐私。"

谷歌按照自己的 Android 隐私沙盒计划并在推出其 Chrome 浏览器版 Protected Audience API 之后,发布了 Android 版 Protected Audience API 这一注重隐私的设备端无 ID 移动再营销解决方案框架。借助 Protected Audience API,Android 操作系统将促进广告主和发行商应用及其相应广告技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设备端自定义受众定位。

谷歌产品管理总监 Amit Varia 表示:"我们十分高兴看到 AppsFlyer 和 Remerge 在安卓上使用隐私沙盒开发解决方案,并期待着继续与他们的团队和其他企业机构开展全生态合作。"

AppsFlyer 与 Remerge 联合构建的这一解决方案使广告主和广告平台能够使用 Protected Audience API 实现定制化的受众细分和注重隐私的再接触,并根据注重隐私的购买意向触发器进行高级竞价和个性化创作。该解决方案还具有衡量报告功能,使营销人员和广告主可以轻松了解其广告活动的成效。

广告主可直接在 AppsFlyer 平台上根据他们自己的规则管理第一方数据创建的受众,也可以与广告网络(DSP)联合管理 DSP 代表广告主创建的受众。

除了帮助广告主开展注重隐私的再营销活动外,AppsFlyer 还为 DSP 提供各种 SDK 服务,使其能够在 Protected Audience API 框架内工作。这使 AppsFlyer 成为了广告主和 DSP 之间的"桥梁",让广告主和DSP能够共同创建和管理注重隐私的受众。

Remerge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Pan Katsukis 表示:"Remerge 十分高兴能够与 AppsFlyer 和谷歌联合开发这项解决方案并在未来的移动营销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构建这个把隐私放在第一位的全新框架,企业将能够在继续发展其移动再营销业务的同时,保护终端用户个人数据的安全。"


]]>
AIS和中兴通讯宣布在泰国首次完成26GHz的5G毫米波SA试验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0763.HK/000063.SZ)与泰国领先的移动运营商AIS以及高通技术公司合作,在曼谷的AZ创新中心成功完成了5G毫米波SA(5G独立架构)技术的试验。这一成就不仅使泰国成为东盟地区在毫米波探索方面的领导者,而且也标志着在泰国在实现毫米波商业化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和行业的不同需求。

在试验期间,5G毫米波SA技术在3D1U帧结构下的下行速度为7.04Gbps,在1D3U帧结构下的上行速度为2.12Gbps,端到端延迟小于4毫秒。这卓越的成果得益于高通骁龙(Snapdragon®) X65 5G Modem-RF System驱动的CPE原型机以及中兴通讯最新的毫米波AAU设备,中兴毫米波AAU能够提供高吞吐量和低时延,使用户在网络游戏、虚拟现实以及汽车自动驾驶等关键应用中体验到实时响应。随着用户和设备之间的无缝衔接,为企业和消费者开启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世界。

与EN-DC或NR-DC相比,毫米波SA在下行链路中使用四个200MHz的载波,在上行链路中使用两个200MHz的载波,所有载波都在26GHz下工作。这种方法不但大大简化了网络结构,不需要在EN-DC或NR-DC中部署锚点,从而进一步节省了CAPEX。

毫米波SA的技术试验被认为是5G毫米波技术在泰国快速商业化的催化剂。AIS、高通和中兴通讯致力于加速和提升5G的能力,提高效率,并推动其在个人、企业和工业环境中的应用界限。这项努力旨在提高整体联通性和生产力,为用户和行业开辟新的可能。

泰国AIS运营与支持业务部负责人Wasit Watansap表示:“我们正在与中兴和高通等全球合作伙伴合作,进一步探索5G潜力,匹配客户需求,助力泰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这都要依赖强大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此外,在毫米波SA技术测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延迟低于4毫秒,上行速度达2.12 Gbps,下行速度达7.04 Gbps,将赋予5G网络以能力和智能,从而形成各种解决方案,比如工厂和制造业中的机械控制、自动驾驶、远程手术,甚至是高速、可靠、低延迟、反应迅速、实时的移动云游戏,毫无疑问这些应用将惠及企业、行业和泰国人民。”

高通CDMA技术亚太有限公司副总裁ST Liew表示:“很高兴能够成为AIS和中兴通讯的持续合作伙伴,共同实现这一重要的里程碑,这是迈向在泰国全面部署5G毫米波的重要一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动5G毫米波的发展,因为这将进一步实现智能连接的世界,有利于提升企业及最终用户的日常体验。”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梅中华表示:“我们很高兴与AIS和高通合作,实现这一里程碑,这为5G毫米波商业化奠定了技术验证基础。随着毫米波带来的更多的5G机遇,我们将与合作伙伴携手,不断推动毫米波发展,创造极致体验,为加速泰国数智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
禾观科技: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强化技术体系 构建下一代的时尚品牌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面向东南亚和拉美新兴市场快时尚品牌禾观科技在成立第一天,业务就构建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并获益良多。

五年里,从第一个业务系统到第一个客户访问,再到第一个笔订单生成与履约,禾观科技所有的核心业务系统以及正在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的智能推荐以及大数据平台,全部都依托于亚马逊云科技构建。

和所有创业公司一样,禾观科技在成立之初,不可能有巨大的研发团队去做很多基础设施层面的事情,他们的精力更多聚焦在业务的创新上。

禾观科技CTO 罗军表示:”技术基建部分,我们希望和更专业的团队一起合作,帮助我们在技术起点与积累不高时能够快速获得较高系统研发能力快速支撑业务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最核心的支持

在谈到与亚马逊云科技五年多的合作,禾观科技CTO 罗军认为有四点最为核心:

禾观科技业务是面向全球的,亚马逊云科技拥有面向全球的基础设施能力帮助禾观科技团队快速支撑。毫不夸张地说,禾观科技业务开到哪,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就能够在哪里支持。

在合作中,亚马逊云科技提供非常稳定、可靠的云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非常的灵活,具备极高的可扩展性。快时尚的业务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有很多不一样的技术挑战,禾观科技可以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对于创业公司来讲,亚马逊云科技提供有温度的支撑。完善的技术和售后服务体系能够帮助禾观科技解决很多问题。任何一家技术服务商不可能100%前置地覆盖企业全部的应用场景,但是当禾观科技遇到新的问题,亚马逊云科技都会和禾观科技一起去解决,快速响应禾观科技的业务。

如何在快时尚出海行业脱颖而出

在快时尚出海行业,SHEIN是绕不开的话题。如何从现有的行业体系脱颖而出,禾观科技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虽然从知名度,业务规模禾观科技还处于较早期阶段,但从品牌定位,市场差异性,以及对服装品牌理解与真实客户需求的洞察等这些方面,禾观科技走出了特色之路。

禾观科技更关注的是品牌调性、商品的品质与消费者体验,给消费者传递的元素是否符合禾观科技的目标客户需求,同时禾观科技会更加关注消费者体验。

与大多数该领域的供应商不同的是,禾观科技设计了基于唯一码溯源的体系,发往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件商品,是由哪个工厂生产的,经过了哪些工序,这些工序是谁来负责做的,是经过了哪一个仓出去的,是卖给了哪一个消费者,禾观科技都能够清清楚楚进行跟踪与溯源分析。

通过这一套闭环的反馈,禾观科技能够快速获取每一个环节的信息,将消费者的需求快速反馈到整个生产和设计环节。这是禾观科技与其他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希望将品质做得更好,所以在细节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

禾观科技想做下一代时尚品牌,核心关注的是消费者体验,通过很多设计力求把体验做得更好,这是其中的一点。另外禾观科技也将与亚马逊云科技更加深入合作,比如呼叫中心Call Center,也是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客户体验。

禾观科技希望打造的是一个有性价比的时尚品牌。如何在已有的用户心智上面做自己的独特性?禾观科技追求品质更优、价格更合理,通过深耕供应链优化达到这个目标,能够把品牌心智更好地建立起来。

如何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强化自身技术实力

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中,禾观科技CTO 罗军感受最深刻的是两点:

亚马逊云科技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力,帮助禾观科技很快地将重心放在自己的业务创新上。对于整个技术底层的部分不需要太关心,能够更多聚焦在业务层面。

由于禾观科技业务模式新颖,业务创新的背后需要一些独特的技术支撑。禾观科技能与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快速交流,快速获得需要的解决方案,这是亚马逊云科技支持做得非常到位的方面。

出海电商和国内电商有很大的区别,罗军表示虽然大多数中国出海企业的国际电商体量还没有在国内做得大,但它的架构复杂度是远超于国内的。这是因为海外分布更广,每个区域的数据安全体系、合规体系的要求不一样。所以出海企业在海外做系统构建的时候,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数据如何跨区域部署,如何做好数据本地化保护,其次要做好各区域之间架构的相对一致性与标准化。

禾观科技系统架构是全球跨区域部署,每个区域的数据做闭环,同时禾观科技也做本地化架构,基础设施架构是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实现的。

从业务架构层面来讲,因为禾观科技是一家偏自营的公司,从电商到商品研发,到供应链全部是由自主建构的,相对而言的链条比较长。

在AI和大数据方面,依托于亚马逊云科技的能力,目前已经在搜索、推荐,甚至在图像、图片创新上面有尝试。另外,在智能客服方面双方也在开展合作。

罗军坦言,出海企业里面最大的挑战就是合规。另外,在初创型企业业务覆盖相对较广,且流量不是特别大的时候,如何平衡跨区域部署带来的额外成本。针对这两个挑战禾观科技已经与亚马逊云科技一起找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并落地。

供应链优势助力中国出海企业持续成功

在罗军看来,过去三年疫情,不仅仅是在中国,包括在全球疫情带来了全球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同时也凸显了中国整个供应链的优势,这对出海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帮助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快速出海,且获得成功。

除了疫情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全球普遍大众客户其实是遭遇了货币贬值,他们购买力不如以前,但消费心智和诉求还在,对美好生活或者品质生活的追求还在,怎么提供物美价优的商品给到他们?这个时候怎么快速响应,满足消费者的诉求,这是核心需要关注的,也是今天面临的挑战和优势。如果能够快速解决这个问题,未来的市场是可期的。

罗军强调:“禾观科技走到今天离不开亚马逊云科技的支持。我们希望构建下一代的时尚品牌,也希望我们的一些场景能够跟亚马逊云科技一起孵化出更多创新能力去更好地支持业务和服务客户。我一直认为合作是双向的,今天我们得到亚马逊云科技巨大的支持,也希望随着禾观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应用场景输入给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帮助亚马逊云科技在行业服务和解决方案层面更好地创新。“


]]>
烽火通信:数字化转型为棒纤缆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2023年伊始,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强调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力争到2035年,国家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对于光棒、光纤及光缆(以下简称“棒纤缆”)制造商,一方面其最终产品——光缆,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元素;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是数字化技术创新主体和应用对象。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产业链不全,核心产品——光纤预制棒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具有完整全产业链的航母级企业手中。如何使棒纤缆一体化协同生产,提升交付周期及降低交付成本等,将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全球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

  烽火通信以行业和企业需求为牵引,以先进数字化理念为指引,融合先进制造技术、先进信息技术,变革行业传统制造方式和制造手段,依托自主知识产权进行数字化转型,围绕产品、数据、生态三条链赋能棒纤缆产业。

  打破常规,数字化促进产品力提升

  作为光纤光缆产业链的源头,光纤预制棒的生产制造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其生产技术难度高、工艺复杂,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国外垄断。光纤预制棒的生产流包含10道工序,精度高、变量杂、工序多,仅在芯棒生产阶段,生产过程中工艺监控的参数就多达178项,传统的工艺管控手段在光棒制程难题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烽火依托数据采集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制造过程数据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包括数据的均值、方差、极差、准差等,基于大数据模型和平台进行特征相关性计算,大数据平台推荐出强相关的因子并将这些因子按照分多水平进行试验验证,以确认各因子之间是独立影响还是交互影响。例如,在分析预制棒的生产速率与工艺要素之间的关系时,通过对数据特征的提取,分析发现除了已知条件芯层硅的实际流量均值影响显著外,芯层内隔离氧气实际流量、腔体实际风速都对结果构成显著的影响。类似的数字化手段在光纤、光缆的研发、制造环节还有很多的应用,借助数字化的力量提升效益,提高烽火通信线缆板块的产品力。

1

  光棒制程大数据分析


  集成互联,数字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是制造业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各项改善措施的不断制定和落实,传统的基于“人机料法环”五要素的成本管控体系走入瓶颈。烽火通信从全局出发,进行了系统性的业务及应用架构重构,打造了高度集成化、透明化的OTD全业务链数字化解决方案,并在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致力于将“数据”作为第六要素纳入到从市场到交付的全价值链降本增效工作中,解决数据的透明化和集成化,以“数据”促效益。

2

  基于数字化场景的OTD全业务链数字化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OTD环节的数据透明集成,烽火通信启动了包括APS、MES、WMS、QMS在内的系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新开发,以数字化的思维重构了相关业务,优化了超过40个业务块、100多个流程,消除了30多个业务断点,将系统间数据流动的效率提升了30%。以此为基础,烽火还启动了新光缆工厂的建设,运用自身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掌握的理念,融合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打造标杆级别的数字化透明工厂。目前工厂基建已完成,软硬件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3

  烽火通信数字化光缆工厂实景


  融合共创,数字化赋能线缆行业生态建设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供应链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健康程度越来越重要。烽火通信立足于自有的的棒纤缆全产业链,联合供应商及客户,共同打造融合、共享、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在企业内部,借助自身的IoT技术能力,打通棒、纤、缆的关键制造数据和交付数据,形成一体联动的拉动式、可回溯的制造交付体系。烽火还与运营商、中南建筑设计院、武汉理工大学等客户、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议题涉及行业标准、市场开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

4

  数据驱动产业链信息融合


  数字化是当前各行各业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话题,随着以GPT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的制造业必定会以更大的步伐和更开放的心态拥抱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为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烽火通信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不断探索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创维数字:子公司创维液晶器件的miniLED模组可用在VR/MR上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创维数字在互动平台表示,子公司创维液晶器件的miniLED模组可用在VR/MR上。硅基OLED技术相较于基于Mini-LED背光的Fast LCD屏幕具更高的色彩饱和度和像素密度,响应时间短,且不会存在漏光的现象,但目前硅基OLED技术其成熟度还可进一步提升,处于初期量产的阶段,成本是比较高。


]]>
招商信诺人寿与招银云创达成战略合作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引擎。作为一家成立了20年的寿险公司,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信诺人寿”)早在2015年便开始探索应用金融科技来提升公司的客户体验、运营效率以及业务效能。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切实提高客户服务质量,4月17日,招商信诺人寿与招银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银云创”)达成战略合作。

此次签约后,双方将在科技咨询、财务管理提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AI智能客服、电销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化合作。依托招银云创领先的科技能力,招商信诺人寿将实现进一步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方面,以“客户体验”为先导,双方将探索创新技术植入保险服务,促进保险与科技双向赋能,由综合化经营向综合化服务跃升;另一方面,在运营质效上,双方将在金融科技领域共同探索新模式、新技术,以创新驱动业务模式变革,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助推招商信诺人寿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招商信诺人寿与招银云创同为招商银行附属机构,双方将通过战略合作的形式,实践金融科技输出市场化的战略与规划,促进业务的多方融合与高效运转,以科技飞轮带动价值创造。

会上,招商信诺人寿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常颖表示:“相信招银云创将通过科技赋能帮助招商信诺驱动客户体验迭代升级,加速助推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公司运营质效,有效提升差异化竞争力。”招银云创总经理兰军表示:“希望双方以本次签约为起点,持续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共同探索保险业智能数字化的实效应用。”

成立20年来,招商信诺人寿从未停止在科技服务创新方面的探索,依托AI、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能力,逐步构建出了一套适用于自身,紧密结合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客服服务和运营管理体系,这也为其持续拓展服务外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站在全新的发展阶段,双方将在招商银行“科技兴行”的战略引领下,优势互补、双向赋能,提升运营和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能力,持续加深合作深度与广度,共筑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招商信诺人寿也将继续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深化技术革新、产品创新,以更广泛的服务范围、更优质的服务品质,守护与陪伴客户的美好生活。


]]>
合作升级至2.0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探索前沿技术体系创新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作为中国工程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研发的中坚力量,由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简称: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已经成为工业生物技术国家级创新科技平台。

得益于科研团队孜孜不倦的技术攻关,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牵头组织承担了多项合成生物学、绿色生物制造等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拥有目前国内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领域比较少见地,从基础研究端到产品端再到产业转化运营端完整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2019年,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成立了生物设计中心平台实验室,并围绕生物计算设计,开始与亚马逊云科技共同探索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BT+IT)技术体系,以进一步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以期能够为在健康、能源、农业和环境等领域的重大突破提供技术支撑。

而近期,这一合作已经将升级至2.0阶段。双方在AI、大模型甚至量子计算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合作已箭在弦上。

构建BT+IT技术体系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始于2019年的上云浪潮。当时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负责IT技术的团队规模不大,开发人员数量不多。他们既要兼顾多个应用场景,开发不同的应用需求,同时需要开发好几个任务。

现实的需求让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开始尝试从基于服务器端的开发模式,转向于云原生的开发模式,借助云计算,很好的提升了科研业务的效率。从2019年开始在云上已经部署了超过20个云端应用。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打通了一系列的不同的云上应用开发方式,包括纯分析类的、面向用户的工具/网站平台开发。几年来已经围绕着工业生物设计里面的不同子领域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比如说序列设计、图谱、各种分析平台开发、数据库开发等。

1.0技术合作三阶段层层递进

亚马逊云科技与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经过了四年多的合作,从最初的数字中心到现在的所有IT架构、开发理念、开发模式都以云原生的方式实现,合作分为三个阶段:

最初在2020年及之前,更多的是在学习云计算的一些技术,包括初步尝试在云上利用一些新的工具做构建。凭借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的行业经验和亚马逊云科技的提供的很好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思路,研发人员理解了云计算在解决具体场景需求方面的能力。

第二阶段,2021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陆续有10多个软件应用实现了云上部署,并尝试构建云原生现代化应用,探索出了适合生物设计中心业务模式的最佳实践。

第三阶段,从2022年到现在,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使用托管服务和创新服务进行云原生创新,加大对云计算优势的利用,如按需交付、快速扩展、弹性等,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业务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可用性,同时实现成本节约。

生物计算设计成果频出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通过突破传统开发模式提升科研效率,在核心数据库和专业应用工具设计两大研发方向上实现技术突破,有效推动了合成生物学发展。

天津工业生物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联合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在计算生物学国际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上发表文章,发布了首个基于图数据库Amazon Neptune的大肠杆菌调控代谢关系知识图谱ERMer,首次提供了全局的代谢调控图谱,并通过可视化框架实现了丰富的搜索功能,如多步查询、最短路径查询等。ERMer采用专门为高度关联的复杂数据集的高效存储和查询设计图数据库架构,这打破了传统的低效数据检索方式,有效增强用户和图谱的人机交互,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为充分发挥知识图谱的价值,生物设计中心团队还进一步采用基于图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推理,成功实现了转录因子预测和转录因子靶点预测等功能,这将有助于挖掘潜在的关键调控因子和调控靶点,构建新的调控代谢网络,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另外,天津工业生物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开发得到了第一个能够在所有操作类型、任何基因组位点和跨物种上进行精确、自动化和高通量编辑序列设计的云平台AutoESD。AutoESD的开发采用了基于云端的无服务器架构,确保了高可靠性、稳健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在几分钟内并行处理包含上千个编辑序列设计目标的数百个设计任务。

开发人员利用Amazon Lambda无服务计算将不同的引物设计、同源臂设计等编辑序列设计模块封装打包,满足了具体功能的模块化开发要求,并方便地对功能模块进行管理和共享;利用Amazon DynamoDB提供毫秒级的动态资源响应性能,并自动扩展所需资源以应对增加的业务需求;利用Amazon Step Functions实现可视化的工作流管理,实现了编辑序列设计工作流的串联,从而实现应用的快速构建和更新,同时快速查询处理异常任务。这些Serverless服务帮助天津工业生物所团队进一步简化运维,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业务代码和创新,与传统开发方式相比,开发时间缩短了75%,总体拥有成本降低50%。

战略合作升级到2.0  AI、大模型等是未来重点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钦宏介绍称,研究所正式成立十年来,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积累的增加,成果产生的速度还在逐渐加快。从整个科技创新来说,研究所的创新首先要解决底层技术的创新,围绕着工业生物创制的体系的底层技术,做了很好的布局,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王钦宏强调要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计算平台,为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认识生命、设计生命以及合成生命来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撑。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主任马红武认为,如同当下AI已经升级到2.0阶段,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也准备进入到2.0模式。要把AI大模型、图数据库、知识图谱和工业生物大数据结合在一起,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并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副主任廖小平表示,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从去年开始布局做机器学习和推理的任务,今年上半年开始做大语言模型,希望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推动研发方式的转变,从而撬动研发的新范式。此外,也期望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科研领域辐射能力,提升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生物计算设计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各国的合成生物学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商用与公共市场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芒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为全球数千家生命科学领域客户提供云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助力从实验室到真实世界,全面加速生命科学数字化创新。我们很高兴能够与天津工业生物所一道,通过云技术和深厚的行业实践推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技术进步,开拓生物制造产业的数字化创新路径。”


]]>
中国移动与中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4月26日,中国移动与中信集团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副总经理赵大春,中信集团董事长朱鹤新、副总经理王国权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内容涵盖综合金融业务、通信服务和信息化解决方案、“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行业赋能,以及用户、渠道与营销领域的优势互惠互补等。

  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顺应产业趋势,本着“平等、互利、诚信、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在各自领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2022半导体IP市场:Arm位居第一,Alphawave增速达94.7%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近日,全球知名IP数据分析机构IPnest最新报告指出,2022年设计IP市场价值达到66.7亿美元,相比2021年的55.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2%。2021和2020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9.4%和16.7%。

11

  2022年Arm在快速增长的芯片设计知识产权市场中占据了领先份额,数据显示,排名前五的厂商中Arm、Synopsys、Imagination和Alphawave的市场增幅分别为24.5%、22.1%、23.1%和94.7%,均超过了市场的平均增速。排名第三的Cadence的增速略低,为13.5%,而排名第五的Alphawave达到了94.7%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对于IP供应商OpenFive的收购。此外,排名第十的Rambus也取得了84.3%的增长,同样得益于其对PLDA,AnalogX和Hardent的收购。

  报告指出,2017年到2022年的六年间,处理器IP对市场的重要性不断下降,处理器IP在2017年的市场份额为57.6%,2022年下降到49.5%,而有线接口和其他数字领域却在增长。有线接口IP从2017年的18.0%增长到2022年的24.9%,Synopsys、Alphawave和Rambus的增长也再次证实了该类别的重要性。但Arm和Imagination的良好表现表明智能手机行业略有反弹,同时,汽车行业也开始成为设计IP的增长引擎。

  此外,在IP授权收入方面,2022年Synopsys以29.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而Arm以25.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Alphawave排名第四,仅次于Cadence,可见,高性能SerDes IP对于现代以数据为中心的应用至关重要。

22

  2022年授权收入排名前五的设计IP公司。资料来源:IPnest 2023年4月。

  在特许权使用费方面,Arm继续以63.8%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远远领先于Synopsys、Imagination、Cadence和SST,它们的市场份额均不超过5%。

33

  2022年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排名前五的设计IP公司。资料来源:IPnest 2023年4月。


]]>
亚马逊云科技发力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 围绕数据、算力和体验加速行业数字化创新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推出生物制药、基因测序和医疗保健细分领域行业解决方案,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真实世界落地

上海2023年4月27日 /美通社/ -- 亚马逊云科技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峰会于今日召开,会议汇聚了业界专家和思想领袖,共同探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之道。作为全球医疗及生命科学行业云计算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将围绕数据、算力和行业用户体验三大需求发力,通过持续构建行业专属解决方案,进一步赋能生物制药、基因测序和医疗保健等细分领域的数字化创新,加速推进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真实世界的落地。

“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加速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不仅提供覆盖全球的云基础设施以及超过200大类的云服务,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刻了解行业需求,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行业数字化创新生态链,并围绕数据、算力和体验等需求与合作伙伴们一道为客户推出了诸多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

亚马逊云科技一直是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推动者和支持者。早在2013年,亚马逊云科技就组建了全球范围的医疗和生命科学专业团队,并联合数百家合作伙伴,服务于包括辉瑞、拜尔、罗氏、默沙东、飞利浦等头部企业在内的4200多家行业客户,积累了大量成功实践和经验。目前,全球前十大药企中,九家都在使用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亚马逊云科技也和数十家本地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服务于超过400家客户。我们帮助客户与时俱进地应对当下行业普遍面临的技术挑战和需求,并提供符合和提升行业用户体验的应用和解决方案。

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应对基因测序领域海量数据挑战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的数据量极具增加。一台测序仪的下机数据往往超过100GB,而在分析过程中,中间数据还会翻倍地增加。预计到2025年,基因组测序领域全球每年将增加40EB(百亿亿字节)数据。为此,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基因测序领域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能够为基因分析不同阶段的生物信息学数据的存储、调用和分析提供更好的性价比和更高可用性。该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上传、数据分析、数据共享和数据备份及存档全生命周期,具体来说将基因组学数据上传到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中并进行管理;使用云上分析服务对基因组学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可以直接从 Amazon S3 中读取并在分析后将结果存回;使用 Amazon S3 的访问控制功能控制数据的访问权限,并将数据共享给合作研究者;以及定期备份基因组学数据以确保数据安全,并将不再需要频繁访问的数据存档到 Amazon S3 Glacier 或 Amazon S3 Glacier Deep Archive 中以降低长期存储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Amazon S3 对象存储提供高达八层的存储层级,提供的自动分层功能可以更高效地存储数据和实现成本节约。同时亚马逊云科技还将这项功能扩展至Amazon Elastic File System (Amazon EFS)云原生文件存储之中,进一步降低数据管理的难度。

亚马逊云科技还在2022年re:Invent期间最新推出了Amazon Omics服务,该服务是一项用于存储、分析和阐述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其他组学数据的托管服务,并能够兼顾具体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存储与调度需求。Amazon Omics的推出能够帮助行业用户更快速地进行基因分析研究,从而加速新药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的进展。

未知君是中国首家专注于肠道微生态治疗的AI制药公司,在其研究的微生态领域,仅一个研究样本就会消耗100G到200G的存储容量。随着基因测序和分析项目的增多,每个项目都会生成海量数据,对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处理极大增加了容量和计算量,不必要的延迟带来的时间消耗对未知君的研发业务造成了影响。同时,计算与存储成本也超出负荷。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自动化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该公司将不同的数据分级存储、归档到成本极低的存储层中,有效降低存储成本,并实现了TB级基因数据的存储,同时还应对了团队不断增长的存储需求。

云上高性能计算平台,加速生物制药领域人工智能辅助新药研发

一款新药从发现到上市往往需要超过十年的时间并花费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成本,而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是突破这一反摩尔定律的利器。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基于高性能计算(HPC)的人工智能新药研发服务解决方案使研究人员能够在亚马逊云科技上组建数百万个vCPU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以开展数十亿蛋白质分子规模的药物发现研究。以十亿个分子的化合物分析为例,单核服务器需要475年,而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只需要1天。

亚马逊云科技还推出了“量子计算探索之药物发现方案”,该方案提供了一键部署的量子计算/经典计算混合架构,通过Amazon Braket量子计算平台调用量子计算资源进行实验,为量子计算在药物发现方面的应用探索新思路。

晶泰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化自动化驱动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晶泰科技首创了智能计算、自动化实验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药物研发新模式,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化等前沿技术,显著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目前支撑晶泰科技药物研发业务的计算调度平台已经构建在亚马逊云科技之上,每年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营成本。亚马逊云科技不仅可以满足晶泰的业务对资源和成本的要求,无需购置业务所需的大型集群也可以随时调取大规模的超算资源,还可以通过提供竞价实例,达到极佳的计算性价比。

英矽智能是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临床阶段生物医药公司。他们利用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靶点识别、分子设计平台、和临床试验结果预测平台,使他们能够以数百万美元的成本,在不到18个月的时间内找到一种治疗纤维化的候选药物,完成了从靶点发现到化合物验证的临床前药物研发过程。

加速构建行业解决方案 满足医疗保健行业用户体验

医疗保健行业企业希望能够快速构建轻松易用的创新应用,覆盖研究设计、临床实验、生产制造、上市推广、上市后监控与支持等各个环节,以向医疗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用的新功能,并最终为患者提供加人性化的医疗方案。亚马逊云科技的行业专家团队与合作伙伴深入探索行业应用场景,结合丰富的云上应用开发实践,加速构建众多解决方案,满足医疗保健和医疗设备企业的数字化创新需求。

益体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专业的智慧远程心电平台及专业会诊服务提供商之一。益体康的远程心电诊疗平台能够充分赋能基层医疗,快速提供专家诊疗服务。为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益体康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利用GPU实例大幅提升心电辅助诊断模型的训练效率。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益体康成倍地提升了AI模型训练和推理效率,大幅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原本需要半年才能推出的AI模型,目前仅需3个月左右,便可完成从训练到部署上线全过程——并且基于云的能力轻松支持十倍以上数据规模的模型训练场景。

携手合作伙伴,加速云端构建行业数字化创新生态链

作为医疗与生命科学行业的云计算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不断丰富行业数字化创新生态链——亚马逊云科技与APN合作伙伴网络成员联手为各种创新场景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同时还在亚马逊云科技Marketplace上推出可以快速部署和使用的工具和服务。亚马逊云科技还开放了96种生命科学公开数据集,涵盖生命科学、基因、重疾以及新冠研究等重要领域。

除此之外,在医疗资源密集的上海市徐汇区设立的上海亚马逊云科技生命健康数字化赋能中心已于2022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希望通过徐汇区这个平台和窗口,为区域内乃至全国生命健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赋能中通过卓越展示中心、协同服务云平台、行业俱乐部、全球合作计划四个方面为生命健康企业赋能。

面对医疗和生命健康行业的初创企业,亚马逊云科技还推出了“云创计划”,为他们提供起步云资源和技术服务,以加速扶持行业初创公司在云上开启数字化创新之旅,实现高速成长。目前亚马逊云科技累计支持的来自医疗和生命科学行业的初创企业数量已超过300家。



]]>
华为宣布开放5G网络能力 自家5.5G比5G快10倍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近日,华为无线首席战略官陈传飞在“5G商业成功session”上指出,5G生态快速繁荣,发展3年就已达到10亿用户,而4G用了5年。

  得益于良好的5G产业政策,快速的5G网络部署,以及5G业务在个人、家庭与垂直行业的全面发展,5G站点数Top 20的运营商收入已取得明显的增长,实现了5G商业正循环。

  陈传飞表示:“展望未来,5G强大的网络能力将开放给生态伙伴,帮助运营商增加变现渠道,并进一步繁荣5G产业。华为已加入CAMARA Open API项目,致力于成为主要贡献者之一。”

  近日,华为无线网络公众号发文:华为和移动完成5.5G技术验证,在验证条件下,5.5G峰值速率达到10Gbps,比5G网络快了10倍。

  在2023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提到,华为将持续推动建设5.5G时代的数字基础设施,让计算产业未来的算力像今天的水和电一样触手可及,随需而用。

]]>
Innovusion与福耀集团达成合作,共同推出激光雷达内置集成方案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4月19日,Innovusion宣布与福耀集团达成合作,共同致力于激光雷达集成方案的创新开发与产品化,在激光雷达加速量产上车的关键时刻,提供兼具美观实用的激光雷达安装新思路。

  随着激光雷达大批量产上车,关于安装位置的讨论一直不断。如何在保障激光雷达性能的同时,更好地将激光雷达与整车结合,提升美观度成了讨论的焦点。

  作为前置摄像头的常规安装位置,前挡玻璃后的黄金安装位既不影响车辆本身外观设计,让车辆拥有更大的外形设计空间;又能通过前挡的保护,使激光雷达不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降低脏污和损坏的几率,成为最具想象空间的方案之一。但这一安装位置有着不少的技术难题,对激光雷达的体积、质量都需要更严格的控制。

  据悉,福耀集团通过改善生产工艺、改变玻璃组合结构等方式,实现了激光雷达特征波段红外光透过率优化,解决曲面结构的前挡风玻璃会造成激光雷达信号衰减等技术难题,在该领域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并推进激光雷达集成在前挡玻璃后方案的实际应用。

  同时,Innovusion着重关注激光雷达功率、体积、质量方面的难题,通过前沿电子和光学技术,打造高度集成的全新前向激光雷达产品Robin-E,在保障高性能的同时实现精巧轻量的产品设计,尺寸仅117(mm)*100(mm)*44(mm),总重量约450克,功率不到9W,噪音小于20dB(A),进一步解决激光雷达集成在前挡玻璃后方案遇到的难题。

  双方此次的合作是基于对激光雷达集成在前挡玻璃后方案的高度关注。

  目前双方已经开启共同研发,将各自最新技术产品进行融合,初步方案已经实现激光雷达与摄像头在前挡玻璃后的集成,探测性能衰减小于10%,超低功耗,超静体验。

]]>
IDC公布2022下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报告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近日,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88.4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速15.7%,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31.8%。

  市场格局方面,2022年下半年IaaS和IaaS+PaaS市场竞争格局保持一致,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腾讯云和AWS为市场排名前五位。

  与此同时,其他竞争对手攻势不减,前五公有云服务商市场份额集中度比2021年下半年略有下降。

  与2021年下半年的市场格局相比,2022年下半年华为云、腾讯云和天翼云的排名有了一些变化。

  其中,在IaaS+PaaS市场,华为云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中国电信天翼云由第四位升至第三位,腾讯云由第二位降至第四位;

1 
2 

  在IaaS市场,华为云排名仍居第二,中国电信天翼云由第四位升至第三位,腾讯云由第三位降至第四位。

  对比来看,2022年下半年在IaaS和IaaS+PaaS市场,腾讯云均被天翼云挤出了TOP3的位置。

  此外,IDC报告显示,2022下半年,持续三年的疫情深刻影响着整体IT市场环境的发展,公有云市场企业用户不稳定因素增加,上游企业预算缩减与建设周期的持续延长对公有云市场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增长稳中有降。

  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2下半年同比增长19.0%,与2021年下半年同比增速(42.9%)相比下滑23.9的百分点,与2022上半年同比增速30.6%相比下滑11.6个百分点,增速均有明显放缓。各大云厂商均在PaaS层加快发展节奏,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公有云大盘增速。

  IDC中国企业研究部研究经理崔婷婷表示:虽然之前疫情的给企业用户上云用云带来一定阻碍,但是中国企业云化进程和发展方向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尤其是在2022年底疫情放开之后,公有云市场在年底冲刺的同时,也对新一年“疫情后时代”的到来充满期待。云计算在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AI模型、算力升级、存算分离、多地多活等领域的技术深耕和产品迭代,与企业数智化转型需求的集中爆发相结合,必然会在未来公有云和云计算市场上碰撞出新的火花,推动中国公有云市场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AI算力基础设施设计需要遵循三大平衡原则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在4月21日举办的首届超互联新算力产业暨第三届中国IDC行业DISCOVERY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表示,AI算力是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基建和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关键任务抓手。

  郑纬民指出,人工智能计算在海量数据、实时响应、极端条件等场景下相较通用计算优势愈发明显。预计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算力总量将超过1800EFlops,AI算力占整个算力的比重超过85%。

  “以后的计算机中AI计算机和处理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将占很大比例,特别是随着ChatGPT的发展,算力需求大幅提升,迎来了高速扩张时代。”郑纬民表示。

  在谈及AI计算与HPC(高性能计算)的区别时,郑纬民指出,HPC通常应用在天气预报、核聚变模拟、飞行器设计等领域,而AI计算是做分类、回归、自然语言处理等,二者应用场合不同,运算精度也不一样。

  郑纬民认为AI算力基础设施的设计需要遵循计算平衡、网络平衡、IO子系统平衡的原则。

  “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测试结果与人工智能需要的性能不完全一致。高性能计算算力测试程序主要使用双精度浮点数运算,即64位浮点运算,人工智能训练以单精度浮点数,即32位浮点数为主。”在郑纬民看来,现在要做符合语言模型的训练,就要考虑半精度平衡性,即设计中主要考虑半精度运营性能,又要注意双精度运算能力不能过低,所以双精度与半精度运算性能之比为1:100较好。

  “现在很多厂家都已经在考虑这三个平衡设计,国内也有差不多30个城市在建或者建好了AI超算中心。”据其预测,HPC+AI+大数据中心在未来不超过5年的时间内将会融合到一台计算机中,“既可以做HPC,又可以做AI,也能处理大数据”。

]]>
亚马逊云科技积极布局 Serverless将迎来爆发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Serverless已经成为云计算领域不得不关注的趋势之一。据亚马逊云科技给出的数据,全球已经有数十万客户在使用Serverless技术开展业务创新。

从业务上云到采用云原生技术,再到Serverless的不断普及,云计算的价值被瞬间提升。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指出,Serverless代表了目前的技术方向,根据亚马逊云科技多年的实践来看,这个方向符合用户的诉求。"我们大量的客户希望的是鱼和熊掌都需要,既要有更低的门槛去使用我们的Serverless服务,同时也希望有更低的成本,还能获得更高的安全性。Serverless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它不是万能的,但它是非常好的工具。"

PixCake

释放 Serverless 力量加速创新应对不确定性

Serverless是帮助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技术手段。

一个典型的应用有6个组成部分“基础设施、计算、存储与数据库、消息队列和编排、API、顶层业务逻辑”。传统的、典型的IT服务,用户需要去关心从底层到上层每一块功能实际的开发。Serverless能接管底层所有物理资源的部署和管理,让用户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应该关心的地方,加速应用推出时间.

2022 re:Invent全球大会上推出的Amazon Lambda Snapstart可将Lambda函数的冷启动时间降低90%,实现10倍的快速启动性能,消除在系统启动的时候带来的突发延时,客户不需要做任何的代码改变,也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

Serverless可以消除业务不稳定起伏带来的隐性成本,轻松应对峰值、非频发的复杂工作负载;还可以消除数据管理系统按需扩展的复杂实施难题,无需考虑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比例,也不会出现节点读写状态不一致等问题。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栈Serverless Data服务,包括六大Serverless数据库:Amazon Aurora Serverless、Amazon DynamoDB、Amazon Timestream、Amazon Keyspaces和Amazon Quantum Ledger Database (Amazon QLDB)和Amazon Neptune。以及全部的分析服务:交互式查询服务Amazon Athena、大数据处理服务Amazon Managed Streaming for Apache Kafka (Amazon MSK)、实时分析服务Amazon Kinesis和Amazon MSK、数据仓库服务Amazon Redshift、数据集成服务Amazon Glue、商业智能服务Amazon QuickSight以及运营分析服务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

Serverless对已有技术并不是直接替代

当199IT向亚马逊云科技相关负责人提出Serverless与容器之间的关系和未来的融合趋势的问题时,得到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替代。

陈晓建认为,包括虚拟机、容器等客户拥有完整的物理资源的管控,都是非常合理的。这些需求可能会跟着客户的使用场景长期存在。用户如果真的能够放心地使用Serverless,必须要能做到在绝大部分的功能和性能方面是能够达到直接使用物理资源的效果。随着亚马逊云科技产品能力的逐渐演化,等到某一天如果绝大部分的场景下都可以完全使用Serverless去达到和物理机完全一样的功能性,相信很多用户自然就会使用Serverless。目前还未使用Serverless可能是客户不习惯,但不代表客户真正的目的是要拥有自己的虚拟机,拥有容器。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计算与存储总监周舸认为,"在容器和Serverless之间会产生更多的融合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会认为一个会取代另外一个,我们一直尊重客户有各种选择可能性。"

亚马逊云科技还表示,Serverless和容器都是现代应用开发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DevOps的工作环境当中,无论是Serverless还是容器,在很多客户场景当中都大量的使用。除了像AmazonLambda Web Adapter,让用户在不改代码的情况下,让应用在Serverless、在AmazonFargate、在AmazonEC2中无缝迁移。AmazonFargate本身也是Serverless的一个服务,但AmazonFargate的管理是可以通过AmazonECS和AmazonEKS去管理的。AmazonEKS是亚马逊云科技托管的Kubernetes容器管理编排方案,所以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Serverless也好,容器也好,它本身就是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过程。从当下来讲,两者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都能给客户带来很多价值的技术产品。

亚马逊云科技在Serverless和容器两方面都提供很多的服务,无论是无服务器优先策略还是开源路线自建容器,两个方向将持续演进,客户可基于自身业务需求、IT能力选择技术路线。具体来看:

Serverless和容器本质上都是对应用部署的一种管理方式,并且融合到现代应用开发的整个DevOps生命周期之中不可或缺;容器用户中,80%的客户也同时在使用Serverless,可见两者并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特别是亚马逊云科技的Serverless产品线中除了Amazon Lambda以外,还有Amazon Fargate,Amazon Fargate本身的编排就是通过Amazon ECS和Amazon EKS这样的容器管理工具进行的。

无服务器优先策略(Serverless First):对于不想承担运维负担的客户,建议优先考虑无服务器技术。这种方法可以让客户集中精力处理业务逻辑,而无需关心服务器管理、扩容和维护,以及安全和高可用等问题。

开源路线自建容器:对于需要更多定制化能力的客户,可以考虑使用开源技术自建容器,使客户能够根据自身特定需求和场景构建解决方案。例如,Kubernetes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开源容器编排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定制化选项。

使用Serverless的进阶之路

陈晓建在主题演讲中提到了客户使用Serverless的进阶之路,包括从迁移开始,无需代码改造、拥抱事件驱动架构,灵活应对不确定性、Serverless First,降低应用成本。

从后端服务的无服务器化重构到对于后端数据管理无服务器化迁移,亚马逊云科技均提供了丰富的产品。

事件驱动型的好处在于更少的依赖,有故障隔离,同时是可进化的架构。到今天为止,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有超过200组自己的产品和包括40种SaaS的服务,可以作为事件的产生者。同时还有超过30个Serverless的产品可以作为事件的消费者。结合这些产品,客户完全可以构建一个非常完善的、且符合事件驱动架构的Serverless的应用。

Serverless First就是在构建新的应用时首先考虑是否可以首选 Serverless 来实现。Serverless 应用拥有极致弹性和成本优化:相对于容器和有EC2模式,Serverless可以以更细的颗粒度来做资源的部署,提供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Serverless First思维还包括:面向应用场景选择各种所需云原生Serverless服务来设计架构,充分发挥服务之间的功能集成和协同治理优势。

陈晓建表示,“如同云计算将客户从复杂的物理基础设施中解放出来一样,亚马逊云科技进一步通过Serverless将这一过程延展到了云上的虚拟基础设施和云服务领域。我们希望客户写的每一行代码都是业务逻辑,Serverless正在让它变为现实。过去17年,我们持续推进Serverless的发展,将Serverless提供的极致弹性和自动扩展能力带给越来越多的客户。此外,亚马逊云科技大规模云服务的运营能力以及标准、安全的产品API体系,确保了我们的Serverless服务为客户提供极致的瞬间并发能力,应对极端业务激增,并帮助他们实现大规模部署,把应用快速部署到全球。”


]]>
火山引擎开放抖音世界杯同款视频工具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尽管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已经过去了近半年,但至今提起,仍然让人兴奋。而2022年抖音首次在短视频平台直播世界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功。多项新技术、新举措的应用,不仅为重大体育赛事的全球直播开创了诸多先河,很多企业也希望能够用上与之同款的技术,用于企业实现增长。4月18日举办的火山引擎Force原动力大会上,火山引擎总裁谭待表示,将开放抖音世界杯同款视频工具,连发六款新品,为企业增长提供新动力。

作为2022年抖音卡塔尔世界杯转播的背后技术支持,火山引擎为抖音提供了包括RTC技术、AR互动等多项技术。谭待表示,更高清、更互动、更沉浸是消费者视频体验提升的三个关键方向。此次世界杯,火山引擎支持了累计106亿人次的直播观看,决赛直播观看人数达2.3亿。

图片1.png

在超高清直播方面,火山引擎通过H266自研编码器,以及基于AI技术的智能编码方式,大幅提升文件压缩率。

在“更互动”方面,RTC帮助抖音的世界杯直播开拓了“边看边聊”的互动模式,在线人数峰值超过200W,崩溃率低于十万分之三。火山引擎通过SFU+MCU融合方案,一方面减少RTC系统全链路的并发音视频流数,扩大RTC系统并发容量,另一方面保证用户可以随时平滑上麦交流的同时,有效降低观赛用户的设备端性能消耗压力,让用户获得最佳的观播互动体验。

在“更沉浸”方面,火山引擎支持了PICO的VR直播,提升沉浸感,基于自研的全真超清显示技术,观影清晰度提升50%;在酒吧背景的世界杯狂欢夜场景中,通过8K 360度多机位实时直播,基于自研切片传输算法,节省50%码率。

而在会上开放的六大新品,首先是“云游戏”,为用户提供即点即玩服务,解放终端算力,随时随地畅玩优质内容和同朋友进行实时互动。

第二是“创意互动Vlog”,提供全新高精度拍摄和自动成片技术,可以一键生成游客专属的高光短视频,还可以一键分发到抖音,可以帮助景区在线种草,提高景区曝光和口碑营销效果。

第三是“AR互动”产品。基于字节跳动在C端的积累,依托自研算法及渲染能力,实现AR效果更低延时、低性能要求、高稳定性及贴合性。在服务链路上,打通了抖音和巨量引擎,融合内容+流量+技术+转化,让用户边看边玩边买,帮助品牌在线上线下的试穿戴和活动营销中更加吸引年轻用户的参与。

会上,火山引擎正式推出下一代RTC产品——WebRTC 传输网络(WTN),构建于可支撑亿级DAU的全球实时传输网络之上,提供标准WebRTC接入,以及全球范围超低延迟、稳定可靠的实时音视频通信能力,拥有标准协议、开源生态、超低延时、稳定可靠、无限开发五大优势,可以帮助商业伙伴降低服务端传输网络的建设和研发投入,同时降低多供应商的集成和运维难度,也让更多人享受高清、实时的线上互动体验。

“虚拟数字人”产品,则可以助力客户在内容播报和客服场景与用户增强互动。唇形自然,表情生动,动作流畅之外,制作简单,仅需5-10分钟视频,即可生成形象趋近于真人的数字分身。

最后则是音视频云端一体解决方案“veVOS”,在功能和体验层面进行全面升级,接入效率提升30%,最快两周业务就可上线,为客户的音视频业务继续增砖加瓦。

当下,视频形式帮助企业从内容上打动用户,并且连接人、内容和服务,为各行各业开辟了新的“生意场”。而在“视频化时代”,火山引擎及时开放抖音世界杯同款视频工具,则将助力客户打造更高清、更互动、更沉浸的视频体验创新,为后疫情时代实现增长提供更强助力。


]]>
总投资超133亿元 湖南发布百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近日,湖南省工信厅发布《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2023年)》。据悉,100个标志性项目总投资超133亿元,单个项目投资超2000万元,亿元以上项目达12个。

  这是湖南省连续第4年发布“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此次发布的100个标志性项目,包含5G项目12个、工业互联网项目22个、大数据项目17个、人工智能项目18个、物联网项目17个、云计算项目6个、区块链项目8个。其中,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是投资建设重点。100个标志性项目中,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升级基础设施项目占比近70%,契合湖南省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据了解,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承担的中南大学5G智慧校园、中伟新能源5G数字基地、湘潭电化集团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5G﹢超高压线路智能巡检、5G﹢智慧文旅、花垣产业开发区智慧园区、中国移动(湖南株洲)数据中心二期、张家界智慧旅游平台、医疗机器人协同创新和应用数据平台、全球面膜智能生产基地智慧园区、娄底市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等建设项目位列其中。

]]>
2023CSDI算力+智能:数字时代的进化升级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引言: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云网融合、软硬一体化,硬件智能化、软件的泛化以及数据无处不在,基本是未来的趋势。新一轮的信息科技基本都长在云上,未来大部分的科技也都在信息技术之上,这也是互联网平台最大的价值。当前,我们已经在智慧时代拐点,由巨大支撑的AI技术愈发成熟,强调计算能力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强调算力变革改变未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赋能社会数智化转型的基础能源。

1 

  图1


  正文:

  近来,火爆出圈的巨星当属ChatGPT,它的横空出世,引发各界热议,很多人甚至将它描述的无所不能,大有代替人类职业的趋势;但也有人提出担扰,一些顶级学术杂志和知名高校已明确限制AI作者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大规模验证着一种新范式价值。

  00 AI大模型:类ChatGPT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最大跃迁

  早在1997年5月11日,AI“深蓝”战胜棋王卡斯帕罗夫;2016年3月,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以41的比分取得压倒性战胜世界围棋冠军、韩国棋手李世石;2017年5月,AlphaGo再次击败世界围棋冠军中国棋手柯洁,凡此种种均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标志性事件。李开复曾坦言“AI将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通过很多实际应用场景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惊喜。”

  ChatGPT的自动生成内容、图片、视频乃至未来的自动生成元空间是元宇宙内容生成的主要方式,也是动态参数空间生成的必然。同时,虚拟人和机器人最重要的就是云大脑,下一步ChatGPT接入到各类虚拟人和机器人中或将是全球趋势,其发展从AI角度极大助推了元宇宙的智能化。它底层逻辑也是大数据,计算是最大能力,基于大量的网络数据,进行参数训练,进行参数和规则调优。进化优秀,有望替代搜索引擎,内容产业有望成为一个人机协同的新时代。

  伴随微软ChatGPT、谷歌Bard、百度“文心一言”京东、科大讯飞、腾讯、华为等AI大模型之争愈演愈烈,生成式AI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同时,多位业内专家指出,依托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机器对人类意图的理解有了跨越式的质变提升,智能化与算力计算即将迎来新一轮“进化”。

2 

  图2百度文心一言


  出于好奇心和探索欲,对ChatGPT进行过一些体验,对于一般的开放性问题其生成的回答文法结构完整,语言非常自然,比过往的聊天机器人有明显的进步。有标准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超过正常交流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像是经过了一番思考并整理后的结果,条理清晰,颇有启发。

  但对于专业性问题,尤其是需要逻辑推理的知识,道德水准、自我反思、认知智能等,并没有像网上文章说的那么出色,经常“张冠李戴”“形而上学”,内容上却不知所云。有助于拓展思维广度,但思考深度差强人意。

3 
33 

  图3颉腾文化


  AI的爆发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算法、数据、计算力,创造和专业性、主动性对话、后台集成能力依旧是深度研究的方向,产业方向在归纳性的文字类工作、代码开发相关工作、图像生成领域、智能客服类工作。ChatGPT揭示了许多技术趋势和商业洞察,这些趋势和洞察将对企业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并适时地采取行动,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4 

  图4随着网数字化、云计算、AI等技术也在迅速发展普及,已然渗透到各行各业,对企业的影响有目共睹


  今天的ChatGPT,大模型和文本生成技术所呈现的体验感受比过往令人惊艳,其开放的用户界面更是让大众能够亲身体验这种惊艳,专业性、可设计性、集成性则更适合企业级的业务定位。ChatGPT可改善在AWA(自动化办公助手)能力,但AWA更多是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NLP(自然语言处理)、DPA(数字流程自动化)和AIOps(智能运维)等产品形态体现。相信会有更多推进中国认知智能大模型建设的企业,更多自主可控平台让行业尽快享受AI红利,让每个人都有AI助手。

5 
55 

  图5甲子光年


  长期而言,大模型不仅能够更好地训练机器人学习算法和处理更复杂和更大规模的数据集,而且有助于机器人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行为和环境,通过与包括智能仿生材料在内的其他软硬件技术发展的融合,加速人形机器人在任务完成、自主学习、适应能力、仿生体验等领域的进化。ChatGPT在短期内并不会为人形机器人带来实质影响。

  01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是算力经济

6 

  图6阿里研究院


  在工业时代,代表性的通用技术是电力、交通网络,相对农业经济是通过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到信息化时代,代表的技术是数字通用系统,由IT技术支撑起的供应链协同,相对于工业经济呈现了服务和解决方案为价值载体,尤其是对创造力的加强。

  今天,我们看到的数字经济,主要是传统产业数字经济化、新兴智能化的经济形态。通过与计算激发更多的创新可能,以云计算、大数据、AI、区块链、5G等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依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数字经济真正的蓝海在于数字化平台与生产场景结合,对于传统产业进行赋能升级,形成产业互联网。算力,一方面代表我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表现我们将能量转化为信息处理能力的手段。数字经济的智能化,算力成为衡量经济的标尺,也成为核心基础,各个行业数据经过计算加深后产生不可限量的商业价值,云计算也会成为普惠科技。

  02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创新是三驾马车

  如何运用好数字技术,以高效、差异化的数字化运营、管理、创新手段来为高速发展的企业注入新动能,是每个传统企业的必修课。BCG在2019-2021年对296家企业调研,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中由40%收入增长超过10%,而数字化程度较率达10%以上,数字化程度低的企业,只有36%企业投资回报率达到这一增长率。

  马车一:传统的人力为主的业务运营模式普遍存在效率低、出错率高、可复制性低、过程数据难以留存等常见问题。数字科技则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带来低成本、低出错率、快速响应等优势,进而为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营销、服务、客户运营全环节带来降本增效或是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提升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7 

  图7


  马车二:传统的以人力交互为主的企业中,企业规模扩大往往带来业务复杂化、决策和响应速度放缓,以及流程管控难度加大等问题。通过引入数字科技并改革管理机制,不仅可重塑流程、降本增效,还可通过自动化与智能化进一步提升用户及员工的体验。

8 

  图8


  马车三:红海竞争的存量时代,用户需求多元多变,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创新能力,进而通过新产品和业务、生态发展带来增长点以及竞争优势。

9 

  图9


  03算力的芯,未来的心

  万物互联的背景下,承载算力的主体为底层核心芯片,它的处理也会达到空前的高度。

  当前,AI芯片主要分为GPU、FPGA、ASIC。AI芯片根据其技术架构,可分为GPU、FPGA、ASIC及类脑芯片,同时CPU可执行通用AI计算,其中类脑芯片还处于探索阶段。AI芯片根据其在网络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云端AI芯片、边缘及终端AI芯片;根据其在实践中的目标,可分为训练(training)芯片和推理(inference)芯片。

  如果说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基础条件是能“万物发声”,5G便是互联的纽带,实现人机互动+智慧的就在于算力。芯片、服务器、超算系统、计算速度、通信能力、存储量、云服务能力都是其核心竞争力。

  随着AI应用市场规模庞大,数据积累形成海量规模,为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发展提供巨大空间。现阶段企业紧跟人工智能芯片创新机遇,积极开展定制ASIC芯片研发,并在部分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也为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升级夯实基础。

10 

  图10


  04云网融合,弹性无处不在的云计算服务

  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云计算正逐渐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数字化业务平台。据Gartner公司测算,2015-2021年,全球政府和企业的云计算市场渗透率逐年上升,由4.3%上升至15.3%,云计算用户已经遍及互联网、政务、金融、教育、制造等各个行业。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是云计算产业的主流应用行业,占比约为1/3;在政策驱动下,中国政务云近年来实现高增长,政务云占比约为29%;交通物流、金融、制造等行业领域的云计算应用水平正在快速提高,占据了更重要的市场地位。

  全球云计算服务商市场集中度较高,21年亚马逊、微软、阿里云成为全球IaaS的前三甲,占据69.54%的市场份额,中国的阿里、华为、腾讯三家合计占据17%的全球市场份额。2021年,亚马逊AWS收入622亿美元,同比增长37%;微软智能云收入600亿美元,增长24%;阿里云收入724亿元(111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单个芯片或单台服务器算力在计算速度、性能、成本等方面出现瓶颈时,超大型计算需求需要超级计算,,相应的集群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云计算等应用而生。

  云计算可以说是一种用户习惯和需求、技术演进带来的自然演进的过程,那种按照使用付费模式,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以及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的快速提供、极少的管理工作和成本,让我们利用技术在地理上分散各处资源、完成超大规模、复杂计算和数据处理。

  云计算厂商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在向着新型多层次数据中心演进,更多基于物联网的边缘计算数据中心与云计算数据中心连接在一起,并实现智能终端、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基础云计算服务将向新一代算力服务演进。

  作为云服务的升级,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扩展现实等算力服务不断成熟,并呈开放、普惠、标准化的特点。新一代智能算力服务形成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成为加速行业数字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混合云也将是大型企业云服务的常见模式,很多大型企业采用多个云服务供应商,包括公共云与私有云,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公有云与私有云的组合被称为混合云,混合云的优势是能够适应不同的平台需求,它既能提供私有云的安全性,也可以提供公有云的开放性,决定了混合云是大型企业云服务的常见模式,中小企业则更多采用公有云模式。新兴云计算服务企业以算力服务创新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加快AI、行业云等新一代算力服务创新,为用户提供特色和专业化服务特色。

  05大数据平台放大存算价值

11 

  图11


  大数据之所以智慧,是因为智能与计算机中有几个步骤,采集、抓取、推送、传输、存储、分析、处理、检索和挖掘,算法帮助我们找到了路径、目标和方法。大数据的喂养,重复训练,让AI智能成熟。算力+数据是一种促进,算力借助于大数据高效分析、价值挖掘、更近距离的让数据处理效率不断提升,基于分布式产生和数据爆发的原动力,断点和边缘承担的作用非常关键,实时交付、实时决策、个性化服务、智能分析等,对于加快业务响应、改进用户体验、提升运营效率必不可少。

  为实现数据及时、高效采集、减少交互,大数据平台系统设计采用就近采集、分布存储原则,整体向上汇聚方式,实时数据可直接对接到应用系统,来实现业务的展现。数据的主控节点、分布节点、边缘节点都会行程标准化数据转化,最终实现价值沉淀和挖掘。

12 

  图12艾瑞咨询研究院


  传统架构下的湖仓分体引发数据孤岛,造成实施、运维和成本问题。湖仓一体架构在数据和查询层面形成一体化架构,突破实时性和并发度、集群规模受限、非结构化数据无法整合、建模路径冗长、数据一致性弱等瓶颈。同时,平台融合AI自主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增强用数人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架构选择在从离线、在线及实时场景出发,按需选择和组合分析架构,在落地实施时,用户的分析场景又趋于融合,既有HTAP数仓方案的融合框架缩影,也有融合AP和TP场景的海量大数据分析平台,用户皆可按需选取;传统Hadoop架构和以MPP为主的数仓架构都无法真正适应云平台。Hadoop将存储和计算部署在同一物理集群以拉近与数据的距离,仅在同一集群下实现了存算分离,而MPP数据库本身存算耦合。打破传统架构下的技术异构,统一数据能力提升业务价值是其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3 

  图13


  06 AI服务:智能社会的核心引擎

14 

  图14算力时代


  AI产业布局在生活方方面面,如智能医疗、智能金融、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能家居、智能零售等,算力最为AI技术发展的保障,反过来促进算力的技术革新。AI模型和算法对分布式、分散式的需求,以及超大规模的复杂模型处理海量数据,都需要高性能计算机的并行计算做支撑。

  OpenAI数据显示,AI算力以每年10倍速度增长么,意味着2021年以来,大规模AI训练计算量呈指数级增长,远远快于芯片的摩尔定律。国际数据也公布,计算作为AI的关键,算力突破推动算法创新,也会促进第三次深度学习发展浪潮。

  随着AI边缘应用发展,工业、安防、物联网、多媒体、自动驾驶、移动互联等成熟落地,AI应用会从云端走向边缘,与此同时,量子计算也会是增强新能量的思路,,融合公共算力服务、产业聚集以及生态建设,各个企业计算中心也会成为智能时代关键设施。算力发展为大数据提供了很强大的技术保障。

  总结:

  就全球范围而言,9大行业中,科技、金融、电信是全球数字化最高的三大领域,它的经验是:大力投资技术、数据和人才,将AI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采用平台经营模式,以及技术+人+能力结合体,这些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研发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各行业的企业级应用,自主创新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IT产业界从业者们,应加快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机遇,与实体深度融合,也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CSDI:

  算力+智能

  数字时代的进化升级


  当前,我们已经在智慧时代拐点,由巨大支撑的AI技术愈发成熟,无人机场、智能农机、智慧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都是算力带来变革改变未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它也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基础能源。

  百林哲携手国内外一线技术嘉宾,微软、谷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蚂蚁金服、华为、字节跳动、58、携程、京东、美团、亚马逊等知名企业共同打造。

  本次峰会,涵盖14+分会场,8+行业领袖、80+业界一线技术嘉宾,从IT发展当下多维度,呈现前沿的技术发展实践和洞见。

15 

  数字技术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以云为基础、网为核心的云网融合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成为AI、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应用的承载体,未来的算力会像水电一样变成随取随用的社会公共资源。

  参考文献:《算力时代》《数字上的中国》《弹性计算》《云网融合》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数字科技的不断创新与提升,荆棘与鲜花同在。


]]>
先临三维与大族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2023年4月14日,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先临三维”)与深圳市大族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大族机器人”)在深圳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签约,双方将在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领域内,涉及机器人应用的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双方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和深度,为行业用户提供更加高质、高效、高价值的三维视觉整体解决方案。

  聚力创新·资源互通·市场共拓

  打造引领行业的创新整合方案

  大族机器人在协作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化应用的专业领域上有着多年实践经验。作为中国卓越的协作机器人生产厂家,大族机器人以用机器人技术为人民服务为使命,专注于智能协作机器人在工业、医疗、物流、教育、服务等领域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先临三维在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积累和丰富资源。公司专注于高精度三维视觉软、硬件的研发和应用,致力推动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的普及应用。旗下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已深度应用于高精度3D扫描和齿科数字化(3D数据建模、三维视觉测量与检测),产品已销往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先临三维与大族机器人的合作早有渊源。2019年,先临三维旗下品牌——天远,与大族机器人双方围绕三维扫描与协作机器人相结合的智能检测方案开启合作。2021年4月,先临天远与大族机器人联合发布RobotScan机器人智能3D检测系统,在全自动三维检测系统自主品牌的发展中迈出重要一步,降低国外品牌的技术掣肘。

  此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先临三维与大族机器人将根据双方对于行业和客户的深刻理解,基于先临三维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结合大族机器人在智能协作机器人领域的运动控制、智能感知以及AI算法的优势,深入开展三维视觉整体解决方案合作与研究,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打造行业领先的三维视觉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从而推进智能制造行业的良好发展。

  面对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机遇,先临三维与大族机器人也将加强业务合作、平台及资源的互通分享,共同开拓全球市场,以共赢、互利、发展为合作宗旨,进一步开创多赢局面!

]]>
腾讯披露自研芯片“沧海”最新进展,已在业务场景中投用数万片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4月17日午间消息,近日,腾讯披露自研编解码芯片“沧海”最新进展。据了解,沧海芯片已在业务场景中投用数万片,服务腾讯自研业务及公有云客户。

  据介绍,在SSIM (结构相似性)、PSNR(峰值信噪比)和VMAF(视频多方法评估融合) 等多项评价指标上,沧海芯片大幅领先行业GPU等标品硬件。此外,在120fps的高帧率档位上,在同等画质下沧海较行业领先ASIC水平能再节省10%码率。

  2019年初,腾讯蓬莱实验室、香农实验室联合启动编解码芯片”沧海“研发。对硬件编解码的算法、架构和工程进行深度攻关,向高画质、低延迟、低成本的“不可能三角”发起挑战。

  基于自身在底层软硬件架构和音视频领域的多年积累,研发团队对每个模块的计算任务都作了并行拆解。通过分配不同的计算单元,从而叠加大量处理任务;为沧海芯片内置视频编码加速专用功能模块,让流水控制逻辑更纯粹,减少重复计算和分支判断,带来更低的功耗和成本。

  沧海芯片的编码器设计中完整实现了高精度运动搜索、全率失真优化、高效自适应量化等所有主流编码工具,并融合腾讯云软件编码器码率控制等方面的领先技术,压缩率高于市面标品35%以上。

  在硬件架构上,通过将视频预分析计算单元进一步卸载到硬件中,沧海芯片大幅减少了高密度转码场景下任务对CPU性能的依赖,将转码性能提升到更强。通过灵活的多核扩展架构、高性能编码流水线、层级化Memory布局,沧海芯片能满足高吞吐、低时延和实时性要求。

  去年3月,沧海芯片顺利“点亮”,目前已经量产并投用数万片,在云游戏、直点播等场景中,面向腾讯自研业务和公有云客户提供服务。(文猛)


]]>
工信部:将研究制定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行动计划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近日,在2023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专家咨询组全体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研究制定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行动计划,深化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打造一批基于典型应用场景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已建成21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探索形成38项国际标准、369项国家标准,智能工厂通用技术要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等重点标准得到广泛应用。各地积极完善和推广智能制造标准,累计出台300余项智能制造政策。智能制造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2万亿元,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超过24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140家。

  辛国斌表示,智能制造是全球产业技术变革的主要方向,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研究制定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行动计划,深化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希望总体组、专家咨询组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和战略指导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和行业标准应用,打造一批基于典型应用场景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坚持创新驱动,面向前沿技术领域,加快布局一批引领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坚持统筹协调,开展标准应用试点和贯标工作,开发应用智能制造标准群和工具箱,完善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智能制造先行区等遴选标准。坚持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
华为面向亚太市场发布华为云Stack新版本,加速政企智能升级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以"共成长,赢未来"为主题的2023华为港澳伙伴峰会上,华为面向亚太市场正式发布华为云Stack 8.2新版本,通过可信的云原生底座、丰富的云服务和深入的行业理解三方面核心能力,帮助亚太政企客户加速智能升级,同时宣布成立亚太华为云Stack创新实验室。

华为云Stack副总裁胡玉海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华为云Stack 8.2新版本以及成立亚太华为云Stack创新实验室,为亚太混合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携手政企客户、伙伴加速推进智能升级,释放数字生产力。"


华为云Stack 8.2,政企智能升级首选

作为一朵部署在用户本地数据中心的可信云解决方案,华为云Stack兼顾本地部署的安全合规与公有云服务持续迭代的优势,围绕三大关键方向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为行业创造新价值:

华为云Stack三大核心创新方向
华为云Stack三大核心创新方向

可信、有韧性的云原生基础设施

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是企业全面云化的基本诉求。华为云Stack从六个方面持续提升云基础设施韧性,包括高可靠、多样化算力、高安全、高效存储、全互联网络和高效云管。

  • 面向不同的业务场景提供从同城双活到跨地域高可用的多样化容灾方案,故障自动切换;并且支持容灾服务化和细粒度容灾,租户可按需自定义灵活的容灾策略,实现容灾即服务;

  • 基于一个中心和七层防线的安全架构,构建端到端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从被动保护到主动介入,内置的100+检测模型和50+处置脚本,可实现90%的安全事件分钟级响应;

  • ManageOne智能云管平台从服务、运营和运维三个视角提供丰富的管理能力,并支持独有的多级云资源池管理,匹配复杂的政企组织架构。

丰富的云服务,让业务创新更简单

华为云Stack基于华为公有云的相同架构,保持云服务的持续迭代演进,确保用户可基于最新的能力开展数据、AI和应用的创新。

  • AI开发生产线ModelArts,提供数据管理、数据标注、算法开发、模型训练以及推理部署等一整套的AI开发工具链,解决AI应用的碎片化、定制化和作坊式开发模式导致开发效率低下的问题;聚焦垂直行业AI场景,让AI在矿山、气象预测、生物医学等领域更高效落地。

  • 围绕数据创新提供三大产品。通过高性能、高可靠和高安全的GaussDB OLTP数据库,帮助客户实现核心数据库的分布式改造;通过MRS提供高性能、实时的数据湖方案;通过DWS提供企业级数仓能力,支持传统的T+1 OLAP和实时的HTAP模式。

  • 在应用创新方面,华为云Stack CCE容器引擎100%兼容K8S API,通过端到端的运维平台,实现应用运行状态的监控管理;通过ROMA Connect实现数据、信息和API的高效治理。

深耕行业,让优秀实践得以复制

华为云Stack基于丰富的行业云化经验,携手伙伴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最佳实践,帮助用户上好云、用好云、管好云。

  • 聚焦典型场景,已发布超过30个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包括国家AI云、国家政务云、金融云等,让云平台和伙伴应用提前预集成与验证,为场景提供参考架构。

  • 提供超过70个专业服务,覆盖顶层设计、设计实施、卓越运营等多个阶段,让专业经验得以复制。

亚太华为云Stack创新实验室

为更好地服务本地客户与伙伴围绕场景开展创新,华为云Stack在香港建立了亚太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将面向客户和伙伴开放,承担软硬件验证、POC测试和人才培养等主要职能。

亚太政企智能升级,释放数字生产力

华为云始终秉持"一切皆服务"的理念持续创新,成为全球客户信赖的品牌。在广大客户和伙伴的支持下,成长成为全球第五,中国第二的云厂商,也是亚洲新兴市场Top5中增长最快的云。

在印度尼西亚,华为云Stack混合云方案帮助当地TOP集团CT Corp建立了用户数据平台CDP,实现了25%的TCO降低,整体业务业绩上升30%。

在泰国,华为云Stack与泰国医疗水平最高的科研公立医院之一Siriraj联合开发打造智慧医院,打造了AI阅片、送药无人车、5G救护车等9大应用场景。

在中国,华为云Stack帮助工商银行构筑了4000+节点业界最大的金融数据湖,实现了包括大数据风控、实时反欺诈反洗钱等业务的核心业务100%上云。

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亚太市场,云上创新已成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挑战的必然选择,华为云Stack将坚持技术创新、深耕行业和亚太本地市场,与客户、伙伴一起携手推进政企智能升级,成就数字化未来。


]]>
我国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 GDP 增长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据央视新闻报道,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算力产业近年来保持了近30%的年增长率,算力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18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秒,存力总规模超过1000EB(1万亿GB)。国家枢纽节点间的网络单向时延降低到20毫秒以内,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的GDP经济增长。

  报道称,近年来,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显著,梯次优化的算力供给体系初步构建,算力基础设施的综合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国算力正向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靠方向发展。

  据了解,算力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底座。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新事物、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应用场景向多元化发展,算力规模不断扩大,算力需求持续攀升。

]]>
阿里云与合作伙伴共建能耗云生态圈 共享双碳发展机遇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4月11日,2023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举办“数智驱动绿色发展”专场论坛。会上,阿里云与北京绿色交易所达成合作,共同助力企业数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波荣等业界知名学者出席本次峰会并发表演讲。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德国TÜV莱茵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服务总经理许秋明、国家电投集团智慧能源投资公司(碳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代行总经理职)泮昊、高能环境总裁凌锦明、万物云AI实验室主任袁戟、阿里云智能中国区总裁黄海清、阿里云智能企业云服务总经理熊务真、阿里云能耗云总经理周文闻等企业代表到场,围绕“数智时代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和实践成果展示。北京市及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领导莅临会场。

1 

  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全法律法规标准,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他对阿里巴巴推动低碳化与智能化融合创新的实践和探索给予高度评价。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波荣认为,在碳中和机遇下,通过以人为核心的绿色发展,以低碳健康智能为主题,通过场景驱动、工程导向、问题驱使的跨学科、跨行业合作,能够为双碳目标落实贡献力量。

3 

  在本次峰会上,阿里云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订合作仪式,基于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参与者经济等双碳战略的核心支柱,共同构建繁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能耗云产品技术合作,助力企业数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

4 

  阿里云智能企业云服务总经理熊务真介绍了阿里云碳中和产品的布局和体系。阿里云碳中和产品包括:服务政府实现碳排放两看两定的产品-碳眼,通过产品实现看得见、看得清、定时间表、定路线图;服务于企业能源和碳管理的产品-能耗宝,企业通过能耗宝实现自助的算碳减碳;还有服务于社区以及校园的低碳产品-能耗宝社区,致力于培养绿色意识,让消费者更好的参与到低碳行为中。他还介绍了阿里云碳中和产品服务皖能长丰园区、汽车车企、新加坡Synagie、马来西亚EDGENTA等国内外客户的实践。

  同时,阿里云作为国内能耗管理及碳中和技术应用领域的领跑者,坚持持续开放底层产品技术能力和商业合作资源,希望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优秀产品合作伙伴共建能耗云合作生态圈;输出更具竞争力的能耗管理与碳中和产品及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核算碳排放量、科学计算产品碳足迹、制定节能降碳方案、推演规划碳中和路径,让每一个商品都有碳足迹、每一个企业和商家都能算碳减碳,用绿色科技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业务价值。

5 
6 

  会上,阿里云与诸多生态合作伙伴进行了签约,推出聚焦在双碳领域的集成与被集成合作的产品合作计划,共享绿色发展机遇。


]]>
埃森哲研究:企业级应用高度协同显著推动增长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埃森哲(纽交所代码:ACN)最新研究指出,那些实现了企业级应用程序高度协同(即具备高互操作性)的企业更为敏捷,并拥有更好的财务绩效。这些领军企业去年的营收增速是其他企业的六倍,并有望将其年营收增长速度额外提升5个百分点。

  埃森哲《价值释放:互操作性推动企业加速增长》报告对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19个行业的4,000多名企业高管开展调研。研究发现,仅在过去的两年间,近一半(49%)的受访企业采用新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不少企业(40%)在多个业务领域同时开展转型。成功实现应用程序的协同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共享,提升透明度,加强与客户的互动,灵活且快速应对转型变化,精准把握机遇。

  研究指出,大多数企业如今拥有500个以上的数字化应用,有八成(82%)受访企业表示将引入更多的数字化应用,由此带来的技术复杂性成了协同和交互的障碍。而领先企业已将提升互操作性视为整体业务和技术战略的核心。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企业与行业技术主管艾玛·麦圭根(Emma McGuigan)表示:"互操作性是提升企业系统价值的基础,关键在于企业如何采用相应的技术来提升实时、经济和高效的互操作能力。打造相互集成、互操作性强的系统能够大幅缩短转型周期。三分之一的企业已将借助互操作性提升企业灵活度提上了重点事项,希望由此促进营收增长、提升效率和打造韧性,进一步实现价值落地,达成企业全面重塑。"

  研究指出,有34%的全球受访企业具备了高互操作性,这些领先企业不仅取得了更卓越的财务绩效,并且在多个领域表现出众:提升供应链和运营方面的表现高出其他企业12个百分点;客户体验重塑方面的表现高出16个百分点;员工效率提升方面高出12个百分点;可持续经营实践方面高出4个百分点;数字化转型速度高出11个百分点。

  同时,研究发现,领军企业能够在仅增加2%至4%的预算用于应用的基础上,在现有IT堆栈中处理数量等同、甚至更多的应用,实现盈利性增长。

  面对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报告建议,企业应从三方面着手,提升应用间的互操作性,打造技术韧性,加速数字化转型:

  高效运用云技术--云技术是实现互操作性的基础。领先企业通过将现有的应用迁移上云,并投资建设新的企业级应用软件即服务(SaaS)来提升互操作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应用云完成跨应用的数据链接和体验,实现同步和一致。研究发现,具有高或中等互操作性的企业中有72%采用了公共云,并已将原有30%的数据和应用迁移上云,而其他企业中仅有60%采用了公共云。

  采用可组装技术--企业将静态、独立的技术架构转变为更为灵活的技术架构,即可组装技术,根据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对系统模块进行再集成和再组装,支持企业更快、更好、更高效地开展转型。通过使用模块化的、即插即用的应用组件,企业可以在不造成大规模业务中断的情况下创建新的业务解决方案。

  聚焦高质量协作--提升互操作性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支持跨部门、员工间的高质量协作。通过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全新的工作方式能够赋能员工,释放技术价值,提升企业绩效。企业应当积极推动培育协作文化。研究表明,超过四分之一(27%)的企业高管认为,低或无互操作性所导致的最主要的挑战就是跨业务部门间缺乏协作。企业需要推广更多具有互操作性的应用,鼓励各部门以一个团队的视角来解决问题,扩大合作。

]]>
效仿英伟达A800?英特尔将推中国定制版数据中心GPU!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4月12日消息,英特尔发言人对外表示,该公司调整了数据中心GPU的布局,将在2023年晚些时候,推出更低I/O带宽的数据中心GPU Max 1450,以适用于不同市场。

虽然英特尔并未具体表示这款数据中心GPU针对的那个“不同市场”,但是外界一致认为,英特尔这是在效仿英伟达针对中国市场推出A800 GPU的举措,以顺应美国去年10月出台的对华出口高性能计算芯片的“更低I/O带宽”要求,从而能够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

英特尔的GPU Max系列是其针对高性能计算加速设计的第一款GPU产品,基于全新的Xe HPC架构,多工艺、多芯片整合,具备5种不同工艺,晶体管数量超过1000亿个,整合了多达47个小芯片模块。

顶级型号的Max 1550具备满血的128个Xe-HPC核心、128个光追核心、64MB一级缓存、408MB二级缓存、128GB HBM高带宽内存,最高功耗600W,最多八卡并联。

即将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MAX 1450,英特尔并未公布具体的规格参数,仅表示会降低 I/O 带宽。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不久前取消了Max 1350系列,这是一款112核心,96GB内存,450W功耗的GPU产品。而这款产品的取消,似乎正是为了MAX 1450让路。

英特尔表示,Max 1550原本是针对液冷设计的,但已经成功进行风冷部署,这就和Max 1350的定位产生了冲突,因此将其取消,改为再推出一款新的Max 1450,液冷、风冷均可,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推出。

另外,英特尔原计划在今年推出下一代高性能GPU Rialto Bridge,2024年再发布全新XPU Falcon Shores,同时集成x86 CPU、Xe GPU,但最近决定取消Rialto Bridge,改为在2025年直接发布Falcon Shores。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


]]>
GSMA:专用网络崛起,运营商全力把握5G企业级市场机遇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如今,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5G市场,5G连接数在2022年底已超过全球总量的60%。随着大量的消费者均开始使用5G服务,各运营商的重点现在越来越多地转移至5G企业服务。3月26日,GSMA在Post-MWC思享汇上发布了《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3》年度报告。

  报告称,中国对5G服务的需求量持续攀升,到2022年第三季度末,5G连接数到已达到5.45亿(占总连接数的32%)。由此便产生了除连接之外的、由云服务等周边领域带来的增收机会,中国的运营商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运营商全力把握5G企业级机会

  5G网络可为企业带来各种益处,使一系列新应用案例得以落地。运营商也相应地重新调整其企业战略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包括随着5G独立(5G SA)组网部署的扩大而将其5G价值主张向边缘计算和网络切片调整。

  2021年,工信部发布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列出了到2023年年末为止中国5G行业需要达成的各项目标。目标包括部署3,000个专用5G网络,以及大型工业企业的5G渗透率达到35%。在政府的宏伟规划的推动下,各运营商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移动在面向垂直行业、移动云和智能家居服务的5G解决方案增长的支撑下,2022年上半年的数字化转型收入增长了40%。这家运营商已签署了11,000多个5G商业项目的协议,合同金额达160亿元人民币(合24亿美元)。

  •中国电信称其工业数字化业务(包括云、数据中心和智能解决方案)在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9%,达590亿元人民币(合87亿美元)。由于这家运营商专注于5G城市、医疗保健和制造业等行业的可扩展和可复制的应用案例,5GB2B项目的新合同金额同比增长了80%。

  •中国联通2022年前六个月的企业收入达370亿元人民币(合5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在5G虚拟专网大量应用的推动下,5G行业应用在这家运营商的企业总收入中占比超过了10%。

  专用5G发展势头强劲

  由于5G的增强型功能使部署不再局限于低调而小众的产品,所以私有和专用无线网络解决方案重新流行起来。

  GSMA认为,在中国,制造业和采矿业这两个行业对私有和专用5G网络的需求显得十分强劲。多个应用案例当前正在测试中或已经投入实际运行,包括移动机器人、自动导引车(AGV)和无人机。为实现持续增长,解决方案需要降低价格,安装和操作也要更加方便快捷。这会推动预集成式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

  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处于专用5G发展的前沿。2022年5月,据工信部称,全国有5,300多个专用5G网络正在运行。虽然这一数字包括除专用私有5G网络以外的一系列部署场景(如混合网络和移动边缘计算),但它表明中国企业对定制化、控制度和安全性更高的网络连接的需求日益增长。

  专用5G网络可部署于各种垂直行业。制造业一直引领着中国市场的发展步伐,其工厂和仓库天然适合于架设私有无线网络。这反映了这些地点对精准操作和数据分析的需求,这些操作和数据分析运行于由本地资产密集连接而形成的网络。采矿业的需求也很强劲,该行业经常需要在农村和难以到达的区域(如地下)实现网络连接。

  涉及专用5G的多种应用案例当前正在中国进行测试,或已投入实际运行。相应案例包括移动机器人(用于现场巡检)、自动导引车(用于运输货物)、无人机(用于现场勘测)和4K视频直播(用于安全和安保应用)。基于AR的软件也因其对延迟的要求(低于20毫秒)而正在考虑中。

  5G和云的融合创造了收入多元化的良机

  在中国,面向企业客户的云和其他增值服务正在推动除网络连接之外的收入来源的增长。2020年,中国运营商除网络连接之外的收入增量的近四分之一来自于云。

  GSMA认为,随着各运营商在自身5G网络中推进云技术的使用,面向企业客户的云产品将继续增长。这将使运营商能够延续其先前在云市场中取得的成功。例如,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移动已签署了3,500多份云服务大单。由此产生的收入超过130亿元人民币(合19亿美元)。

  全球运营商除网络连接以外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差异很大,在15%至40%之间。这一现象属于意料之中,因为在多元化战略和时间表方面不存在通用解决方案。在中国,运营商在收入多元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
华为发布2023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 华为举办以“智简DC,绿建未来“为主题的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发布会并发布白皮书。发布会上,华为数据中心能源领域总裁费珍福全面解读了数据中心低碳化、快速部署、高密化、储备一体、分布式制冷等趋势,与业界分享华为在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16 

华为数据中心能源领域总裁费珍福解读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

费珍福表示,数智化时代,全球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迎来建设热潮。与此同时,碳中和目标下,数据中心产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势在必行,挑战与机遇并存。华为基于自身实践和行业洞察,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五年数据中心能源十大趋势,以趋势明晰方向,助力数据中心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17 

趋势一:低碳化

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和使命,驱动数据中心加速迈向绿色低碳化。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将更普遍地应用于数据中心,预计到2027年,绿电使用率超过50%,从源头上实现绿色低碳。同时,通过采用先进节能解决方案和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大幅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回收利用率,持续推动数据中心走向低碳化。

趋势二:可持续发展

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在具体的衡量指标上,数据中心将从以往的唯PUE论,向PUE、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效率(WUE)、碳利用效率(CUE)、空间利用效率(SUE)、市电利用效率(GUE)、材料回收率以及全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等多维度综合指标转变。

趋势三:快速部署

随着AI和HPC的快速发展,全球算力需求高速增长,未来5年复合增速超过50%。这类算力需求的特征与传统截然不同,它会在短时间快速爆发,以ChatGPT为例,其上线仅2个月,月活跃用户突破1个亿,这些突增的业务量对数据中心的快速部署提出更高要求,未来数据中心建设速度将从当前的12个月缩短到6个月,甚至更短。

趋势四:高密化

根据摩尔定律,芯片每2年更新一代,其性能和功耗同步大幅提升,推动数据中心从低密走向高密化。未来,随着算力和功率密度的持续攀升,云数据中心将成为主流业务场景,多样化算力协同成为常态,单IT机柜主流功率密度将从6-8KW/柜提高到12-15KW/柜@2027,超算、智算中心功率密度将提升至30kW以上。

趋势五:弹性扩容

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是一步到位,初期投资大,后期扩容升级难,基础设施与IT设备迭代周期不匹配。IT设备的生命周期一般为4-5年,其功率密度基本每5年翻番,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为10-15年。因此,未来数据中心应具备弹性升级能力,1代基础设施能够匹配未来2-3代IT设备功率演进,同时通过标准化设计,实现按需部署和弹性扩容。

趋势六:预制化

为应对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长、运维难等挑战,预制化极简架构将成为主流。以电力模块为例,采用预制化和全模块化设计,核心部件工厂预安装、预调试,现场交付时间从2个月缩短至2周,满足业务快速上线需求。未来的数据中心从千柜级建筑到万柜级园区,采用预制化架构,建设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1000柜,可实现快速交付和分期按需部署。

趋势七:储备一体

数据中心作为“能耗大户”,是新能源消纳和储能的重要应用场景。由于新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和随机性,其大规模接入易影响供电稳定性,加上政策引导峰谷电价差,鼓励错峰用电,储能系统价值日益凸显。数据中心通过部署储能系统,逐步从短时备电走向储备一体化,一方面通过参与电网调频调峰,大幅提升电网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削峰填谷,有效提升出电率,可多部署IT机柜以增加收益。

趋势八:分布式制冷

传统集中式制冷系统,运维复杂、故障域大、可靠性低,一旦发生故障往往影响整个数据中心的可靠运行。相比之下,分布式制冷系统针对单个Datahall配置冷源,并按需设置冗余,单点故障不影响整体运行,还具备快速交付的优势。未来,分布式制冷系统凭借灵活架构和高可靠性等优势,将逐步取代集中式制冷成为大型数据中心首选制冷方案。

趋势九:智能营维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规模持续扩大,运维复杂度也大幅提升,智能营维在提升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和可靠性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智能运营,自动盘点数据中心资产状态,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二是通过智能运维,实时识别故障和节能调优,进一步提升运维效率,实现预测性维护和能效最优。

趋势十:安全可信

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会更加重视硬件可靠性、软件安全性、系统韧性、安全性、隐私性和可用性。在硬件层面,基于AI技术实现从器件、设备到系统三层级的预测性维护;在软件层面,重点投入分层级防御,通过软硬结合,持续构筑数据中心安全防线。

洞察趋势,方能引领变革,站在产业绿色转型的新起点,数据中心的发展脉络正逐步清晰。面向未来,华为数据中心能源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以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打造坚实的数字底座,使能数据中心产业共赢绿色低碳未来。


]]>
中国广电与高通合作完成5G热点覆盖解决方案的验证,支持4.9GHz频段 Thu, 12 Sep 2024 01:35:09 +0800